《教师指导策略对中班幼儿空间能力的影响研究(附问卷)11000字(论文)》_第1页
《教师指导策略对中班幼儿空间能力的影响研究(附问卷)11000字(论文)》_第2页
《教师指导策略对中班幼儿空间能力的影响研究(附问卷)11000字(论文)》_第3页
《教师指导策略对中班幼儿空间能力的影响研究(附问卷)11000字(论文)》_第4页
《教师指导策略对中班幼儿空间能力的影响研究(附问卷)11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指导策略对中班幼儿空间能力的影响研究目录TOC\o"1-2"\h\u62091绪论 .00D18121314.30总计16213.47在表2.1中,数据显示,教师的总介入次数是162次,在单位时间内,每次平均干预次数是13.47次(表2.1中数据的平均值均保留两位小数),约每3.7分钟就会干预一次游戏。教师的干预频率有差异,其中C老师的干预次数最少,B老师的干预次数最多,A老师和D老师无显著差异。教师对建构游戏指导的理解有差异:A老师:“在建构活动中,教师应当及时观察幼儿的需要,依据幼儿的需要及时给予指导。”B老师:“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发现教育契机,有目的性的对幼儿进行指导。C老师:“游戏就是要让幼儿自由自主的去探索,要让幼儿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在教师指导中,应当以观察为主。”D老师:“在游戏中,要保证幼儿的安全和游戏秩序。”从以上的访谈记录可以得出,教师干预幼儿游戏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点是教师察觉到幼儿有需要,教师就会干预游戏,第二点是,当教师认为他们应该参与儿童游戏时,他们就会参与其中。教师的高频干预是教师对儿童游戏的重视的体现。同时,教师的教育观念也是影响教师干预频率的主要因素。2.1.2建构游戏中教师运用干预的频率本研究中,主要干预方式有语言干预,平行干预,交叉干预,纵向干预和身体干预,共6种干预方法,根据观察记录,计算以下教师使用不同干预方法的次数,据观察记录,统计出以下教师运用不同干预方式的次数,数据结果如图2.1所示: 图2.1教师运用不同干预方式的次数在图2.1中,教师对干预方式的选择呈现出一定的差异,A老师选择交叉干预和语言干预的次数最多,垂直干预和材料干预的次数较多,使用身体干预和平行干预的次数最少;B老师使用交叉干预和材料干预的次数最多,使用语言干预和垂直干预的次数较多,使用平行干预和身体干预的频率最少。C老师使用身体干预的次数和交叉干预的次数最多,使用语言干预和垂直干预的次数较多,使用平行干预材料干预的次数最少。D老师使用交叉干预和语言干预的次数最多,使用材料干预和垂直干预的次数较多,使用平行干预和身体干预是次数最少。2.2教师干预频率对幼儿空间能力的影响效果分析教师干预频率对幼儿空间能力的影响是指:教师在单位时间内,使用不同的干预策略干预游戏的次数。空间能力是指儿童对物体的物理和结构特征的感知,发现和命名常见几何图形的能力,能够了解对象的移动位置(例如,内部和外部,中间,侧面,上下)以及对象的移动位置(例如近和远)的能力。在本次研究中,用于测评幼儿图形认知的图形分别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椭圆形,半圆和梯形共计八个图形。用于幼儿方位认知的是笔者自制的测评图形,用于测评的方位有前后、上下、里外、中间、旁边、高低。在测评中,测评者根据测评图对幼儿进行问答式测评,回答对1次,累计得1分。本次对幼儿空间能力的研究现状采取问答式的方法进行研究,对研究对象的问答情况如下所示:2.2.1材料介入对幼儿空间能力的影响表2.2测评结果显示,教师总介入次数是25次,测评前幼儿的得分为33分,测评后的得分情况是38分,之间相差5分,材料介入的频率对幼儿的空间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效果不显著,这跟教师具体投放的材料类型和教师投入材料的方式有关。表2.2材料干预对幼儿空间能力的影响材料干预空间能力在下列计分中,每个幼儿满分为19分,四名幼儿76分。指导教师ABCD干预频率51226参评幼儿abcd图形认知前测后测前测后测前测后测前测后测测评得分33343333方位认知前测后测前测后测前测后测前测后测测评得分67574467总干预次数25次前测评总得分33分后测评总得分38分2.2.2语言干预对幼儿空间能力的影响表2.3测评结果显示,教师使用语言干预总次数是34次,教师使用语言干预前幼儿的空间能力总得分是35分,在教师使用语言指导后,幼儿空间能力的总得分是41分,前后测评相差分数是6分,语言干预对幼儿的空间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效果依然不显著。表2.3语言干预对幼儿空间能力的影响语言干预空间能力在下列计分中,每个幼儿满分为19分,四名幼儿76分。指导教师ABCD干预频率12958参评幼儿efgh图形认知前测后测前测后测前测后测前测后测测评得分34343334方位认知前测后测前测后测前测后测前测后测测评结果67675666总干预次数34次前测评总得分35分后测评总得分41分2.2.3平行干预对幼儿空间能力的影响表2.4测评结果显示,教师使用平行干预的总次数是7次,在单位时间内,前测评得分是34分,后测评得分是36分,前后相差2分,在单位时间内,教师使用平行式干预频率最低,对幼儿的空间能力有一定的影响。表2.4平行干预对幼儿空间能力的影响平行干预空间能力在下列计分中,每个幼儿满分为19分,四名幼儿76分指导教师ABCD干预频率1213参评幼儿ijkl图形认知前测后测前测后测前测后测前测后测测评得分33344433方位认知前测后测前测后测前测后测前测后测测评结果66565555总干预次数7次前测评总得分34分后测评总得分36分2.2.4交叉干预对幼儿空间能力的影响表2.5测评结果显示,教师使用交叉式干预共计47次,交叉式干预是在单位时间内,教师使用最多的干预方式,幼儿的前测评空间能力为36分,后测评得分是46分,前后相差分值是10分,交叉式干预对幼儿的空间能力效果相对显著。表2.5交叉干预对幼儿空间能力的影响交叉干预空间能力在下列计分中,每个幼儿满分为19分,四名幼儿76分指导教师ABCD干预频率1311617参评幼儿mnop图形认知前测后测前测后测前测后测前测后测测评结果34344536方位认知前测后测前测后测前测后测前测后测测评结果68566667总干预次数47次前测评总得分36分后测评总得分46分2.2.5垂直干预对幼儿空间能力的影响表2.6测评结果显示,教师使用垂直式干预的总次数是27次,总前测评得分是35分,后测评得分是35分,使用垂直方法干预儿童游戏会打断儿童游戏,对幼儿空间能力的发展没有促进作用。表2.6垂直干预对幼儿空间能力的影响垂直干预空间能力在下列计分中,每个幼儿满分为19分,四名幼儿76分指导教师ABCD干预频率8955参评幼儿qrst图形认知前测后测前测后测前测后测前测后测测评结果33333344方位认知前测后测前测后测前测后测前测后测测评结果66555566总干预次数27次测评前总得分35分测评后总得分35分2.2.6身体干预对幼儿空间能力的影响表2.7测评结果显示,教师总干预次数是17次,前测评的分是34分,后测评得分是35分,前后测评相差一分,对幼儿空间能力的发展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2.7身体干预对幼儿空间能力的影响身体干预空间能力在下列计分中,每个幼儿满分为19分,四名幼儿76分指导教师ABCD干预频率3284参评幼儿uvwx图形认知前测后测前测后测前测后测前测后测测评结果33333444方位认知前测后测前测后测前测后测前测后测测评结果55556655总干预次数17次前测评总得分34分后测评总得分35分在本次观察研究中,共计观察四名老师,二十四名幼儿。教师的干预次数是162次,指导前测和后测相差分数是18分,教师选用的指导策略对幼儿的空间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3影响幼儿空间能力发展的因素在对L市某幼儿园的四名老师和二十名幼儿的观察研究中,笔者发现教师的指导对幼儿的空间能力提什和促进的效果不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层面,分别任是幼儿园层面、教师层面和幼儿层面。3.1幼儿园层面3.1.1幼儿园办园理念和文化背景幼儿园的本身的办园文化,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因各园长的受教育程度和个人经历以及个人教育价值观念不同,会依托于社会背景而产生不同的教育理念,L市某幼儿园注重体育教育,把体育教育视为特色课程。因而会忽视幼儿空间能力的发展,而教师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不可避免的会把体育教育放于一个更重要的地位。3.1.2幼儿园所处地理环境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市L市某幼儿园,经济基础相对不是那么的雄厚,因而导致专业的师资力量和=有一定的匮乏,场地有限,幼儿活动的空间会受到限制,同时,材料的数量不足,更换的频率也较为缓慢。3.2教师层面分析教师缺乏有效且有针对性的指导。他们认为游戏的构建是一个自主,自由的过程,因此他们可以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果,形成了一个“自由放任”的自主游戏,并且失去了构建游戏的本来的教育意义。我们经常看到中产阶级的孩子在游戏结构上遇到困难时就放弃了。因此,在活动的早期阶段,教师应组织孩子互相讨论,计划和指导儿童要建造的物品,并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及时进行干预。为了丰富孩子对空间视觉图像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带孩子去看书,播放音频和视频材料等,以增加他们对建筑的兴趣。3.2.1教师的学习经历和教学经验本次研究选取了四名年龄和教龄都有差异的四名老师进行研究,据笔者观察研究发现,教龄长的老师对幼儿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教龄短的老师介入幼儿游戏的频率更高,同时,无效指导的频率也更高,学龄长的老师反思和改进的能力更强,同时,具有终生学习的教学理念,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而学龄短的老师更容易依靠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园方的要求对幼儿进行指导。3.2.2教师的性格因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有人喜欢钻研和学习,有人热衷于得过且过,教师的受教育经历、个人的价值观以及教育观都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指导策略,比如,教师A是一名入职三年的教育工作者,本科毕业后第一年就考入了了L市某幼儿园,别的老师私下都称她为学霸,她对于工作细心负责,对幼儿的指导也更为有效。3.2.3教师指导准备教师的指导准备是指教师在活动前进行的材料准备、环境准备、经验准备和材料准备,其中,任何一项准备不充分都会直接影响教师的介入效果。3.2.4教师的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许多老师会在施工区域张贴一些与施工有关的区域性标志或图片。其实效果不好。许多图片更成年,对儿童没有吸引力,更不用说启发他们了。通过观察幼儿园建筑面积的材料,我们还发现投入的材料大部分是成品,半成品和辅助材料,并且缺乏具有挑战性的原材料。3.3儿童能力层面一些孩子没有明确的目的进行自己的建筑活动。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漫不经心地捡起建筑材料。当被问到他们正在建造什么时,他们根本无法回答。他们之所以喜欢区域活动中的建筑区域,是因为他们可以随意玩各种材料和玩具。此外,尽管中产阶级儿童已经具备排列,组合和拼接等基本技能,但由于儿童个体发展差异,合作能力差以及缺乏审美意识,建筑的内容相对单调。组合相对分散。这说明儿童的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建构技能还很低,对空间的认知更是少之又少。这就是为什么每一个建构游戏结束时都是一团糟,鲜有一个完整作品的原因。4对教师指导策略的优化建议儿童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来源是空间游戏,同时,空间游戏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游戏也是儿童的天性,教师的指导对儿童游戏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引导对儿童游戏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必须尊重儿童的权利和人格,将游戏作为一项基本活动,并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游戏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一项基本活动,在幼儿园的基础在教育活动中占据基本位置。同时,该游戏还满足了儿童的活泼性,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幼儿园游戏的基本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是连接儿童参与游戏各个方面的纽带,因此教师对儿童游戏的指导对于儿童的成长非常重要。从树立教师自身地位,保持注意力,抓住引导机会,注重个体差异,善于反思等方面来探讨指导儿童游戏的策略,以提高教师的游戏指导能力,促进教师的游戏指导儿童的全面发展4.1引起教师对幼儿空间能力的发展的重视空间能力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空间能力是幼儿数学能力的其中一种,促进儿童空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儿童思维逻辑,数学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能力的发展。幼儿期空间能力的发展会持续影响幼儿的将来,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实施空间能力的直接影响。4.2放置适当的材料促进幼儿空间能力的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空间感知能力不是来自物体本身,而是来自物体的操作及其作用的内在化。基于动手操作构造的空间概念确实符合儿童的空间感知能力。孩子的年龄特征,最扎实的知识不会轻易被遗忘。因此,教师需要提供多种建筑材料,为树立儿童的空间观念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儿童动手操作的过程也是他们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和动作的过程。在构造游戏的过程中,儿童的不间断动作(堆叠,放置,握持,抓握,插入,组织等)会增加感官感知的机会,获得对操作材料基本特征的理解和经验,并找到空间在建设和设计过程中的意义和方向。4.3活动前做充分准备教师应当在区域活动开始前做充分的准备,从环境准备、材料准备以及经验准备和区域指导方案着手。4.4因材施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手段由于儿童认知能力有限,活动上存在个体差异,儿童在游戏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这时,老师需要及时指导孩子。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身定位,以游戏伙伴的角色介入儿童游戏,加强儿童与游戏环境、游戏素材等儿童的良性互动,从而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同时,儿童对空间取向的理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或将他们的日常生活情景还原到儿童游戏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儿童巩固和利用他们。但是,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形式的活动都应自然地将定向和空间问题引入生活状况,让儿童通过他们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个人经验来学习空间定向,并避免纯粹的概念和记忆定向。认知训练。只有尊重儿童的主观思维,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最后回到幼儿教育,这样的建设性游戏活动才能成为生动而聪明的体操运动。4.5开展专门发展幼儿空间能力的主题建构活动为什么提倡在建构区中培养幼儿的空间能力呢?其根本原因是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在建构区中,幼儿能通过手、眼和身体更直观的感受空间能力,因而,开展专门发展幼儿空间能力的主题建构活动,是发展幼儿空间能力最为直接方法。同时,发展幼儿空间能力的手段手段是多样化的,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和专门的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空间能力的训练,只有多种方式配合,才能使得幼儿的空间能力发展的更快。4.6及时抓住教育契机请幼儿自主介绍作品时,引导幼儿从自己所运用的材料名称、搭建过程、各个版块儿的方向来进行介绍,遵循幼儿的认知发展发展规律,先认识图形,在对图形进行感知,继而运用这些几何图形状的积木进行搭建,就能使幼儿空间能力得到强化发展。4.7在协同规划中发展空间能力在主题构建游戏中,合理的计划是活动的难点。通过相互讨论和共同计划,孩子们可以感知和理解生活的空间取向,发现并比较物体的不同位置,方向和距离,并理解整体和局部的概念。幼儿通过经验交流、分工协作、相互补充、相互影响,既保证了整体规划的合理有序,又在交流中学会了空间关系的知识。4.8通过分享和交流获得空间体验在对儿童空间定向的认知和学习中,教师应认识到,对于儿童来说,空间定向的认知不可能一下子就发展起来。它不仅需要迁移并恢复到日常生活的背景中以进行感知和理解,而且还需要在儿童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巩固和应用。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将逐渐加深对空间定向的相对性和连续性的理解。可以看出,这种共享和交流活动反映了游戏建构与数学空间体验之间的联系,并培养了儿童的实践意识。4.9及时反思是促进教师指导的有效途径儿童游戏在儿童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思是提高教师指导儿童游戏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反思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认识其在儿童游戏中的中介行为的方式,方法和效果,并做出客观的评估。在活动中,儿童经常容易受到年龄,性格和游戏环境等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使儿童在游戏中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数都有相似之处。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行为对儿童游戏的影响。比如,整理出自己平时儿童游戏指导的行为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将这些儿童游戏的情况和规则进行整体分类,对今后处理类似问题有很大帮助。教师可以从引导前、引导中、引导后三个方面反思自己的引导行为。他们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在指导方法和策略上的问题和不足,可以通过反思总结自己的经验,并在以后的指导行为中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指导方法。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我们才能不断改善自身的不足,增强老师的游戏指导能力。结论建构区是一个发展幼儿空间能力的小天地,然而,教师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建构能力或者幼儿自由搭建上,由于实习的幼儿园又处于以体育教育为特色教育的幼儿园,每周只有四节主题活动课,在这样的背景下,幼儿在区域中所获得的能力就显得更重要,同时,教师的指导有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发展,那么,教师该如何幼儿的空间能力发展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因此,唤醒教师在建构区中指导幼儿的空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教师和幼儿的观察记录和访谈提纲,了解建构区教师指导策略现状和幼儿现状,总结出教师指导策略对中班幼儿空间能力的影响,总结出优化建构区教师指导策略的方法有以下几点:第一,对幼儿在建构区中能获得的空间能力的发展引起高度的重视,只有足够重视,才会采取相应的行动,行动才会有结果。第二,重视《3-6岁学前儿童发展与指南》,对于学前教育界的老师来说就是指路明灯和向导,依据指南,就算不知道怎么做,也能做到心中有沟壑。第三,定期开展主题讲座,主题讲座的类型可以分为呼吁型和指导型,首先呼吁教师对幼儿空间能力的发展引起重视,在开展指导型讲座指导教师的指导策略,已达到发展幼儿空间能力的目的。第四,开展专门发展幼儿空间能力的主题建构活动,幼儿园的活动是以单元活动的形式进行展开的,周期一般情况下是一个月,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的空间能力必然能得到强有力的发展。第五,活动前做充分准备,这里的准备一般是指教师所做的准备,教师必须做好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准备,同时也应该做好教育方案的准备。第六,及时抓住教育契机,教师应当及时抓住在区域活动出现的教育契机,对幼儿及时进行指导。儿童游戏对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引导过程中要善于观察,根据不同孩子的自身特点从而进行适当的引导行为,并要善于总结,认清自己在引导过程中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加强自己对儿童游戏的引导能力。然而,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教师的引导进行儿童游戏是有限的。只有协调社会、家庭等方面形成统一的引导,才能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使儿童得到更好的成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是许多幼儿园实行的经营幼儿园的原则。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教育者所做的一切都是针对儿童的。而教育者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获得全面发展,所以,再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应当只看到区域中局部的教育价值,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去使得环境发挥出更大的教育价值,并且要不断的获取新的知识,才能与这个社会共进步,与幼儿共成长,教育这条路没有终点,因此,我们必须永远在路上。

研究不足与展望对于本次的研究结果基本表示满意,但由于笔者的学历经历不够丰富,教学经验也不够丰富,在本研究过程中,一前期处于无处入手的尴尬境地,直到后来,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慢慢理清了思路,才能继续进行研究。建构区幼儿的空间能力研究是一个新命题,因此在文献查阅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显有文献可查的尴尬境地,因而文献综述显得少之又少,又只得查阅相关的文献或书籍,不过,也正是这种标题的新颖性,让我觉得既充满畏惧又充满挑战,畏惧的是,论文的完成质量会不会不高?但一想到正是因为鲜有人作这块儿的研究,也就正好弥补了研究的空白,又最终战胜了这种恐惧的心理。另外,所运用的研究工具也是属于比较简单的观察记录和访谈提纲,对于幼儿的空间能力可以具备更科学的研究工具和数据分析。由于教师对在建构区中发展幼儿空间能力这一点不够重视,因而只能看到建构区指导策略的差异对幼儿建构能力的影响,而很难看到教师对于指导策略的差异对幼儿空间能力的影响。是本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希望在下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能够汲取本次的经验,同时,积累更多的知识经验和储备,找到更多的课题,做足准备在进行研究,做出真正有益于社会的研究论文,为教育工作者和幼儿的发展做出一些实际性的帮助。

参考文献[1]翟理红.学前儿童游戏教程(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7.[2]王忠民.幼儿教育词典[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3]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25-127.[4]JamesE.Johnson,JamesF.Christie,ThomasD.Yawkey.儿童游戏—游戏发展的理论与实务[M].吴幸玲,郭静晃译.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2:45-46.[6]张俊.幼儿园数学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7]祝士媛主编.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M].学前教育卷.沈阳:沈阳出版社,1996:57.[8]黄瑾.田方主编.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7.[9]美国埃里克森儿童发展研究生院早期数学教育项目著.张银娜.侯宇岚,田方译.数学核心概念:教什么,怎么教?[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6.[10]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373-445.[1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期刊论文类[1]曹艳芬.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17,17(06):61-64.[2]王爱芳.浅谈幼儿园建构游戏的指导策略[J].科技信息,2013(06):369.[3]康丹,胡姿,蔡舒,刘娟,简婕,刘江平,主题积木游戏对5-6岁儿童数学能力与空间技能发展的干预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0(04):332-336.[4]吴芸.因建构而精彩因游戏而快乐——在建构游戏中促进大班幼儿空间能力发展的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1):99.[5]陈仙红.数学经验推进幼儿建构游戏发展的观察和解读[J].早期教育,2017(02).[6]马韶华,魏菊霞.建构区活动中教师的观察和指导策略[J].宁夏教育,2020(09):69-70.[7]邵爱红.提升幼儿园建构游戏质量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6(10):70-72.[8]王爱芳.浅谈幼儿园建构游戏的指导策略[J].科技信息,2013(06):369.[9]王杨.建构游戏中幼儿有效运用图示资源的评价[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6):104+111.[10]张莹,华爱华.游戏时长对幼儿积木游戏行为与作品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09(02):36-43.[11]吴念阳,安茜,毛依濛.不同积木游戏类型对幼儿空间能力的影响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20(02):84-88.[12]张黎,林洪新.如何促进学前儿童空间能力的发展[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2,29(01):40-44.[13]庞丽娟,魏勇刚,林莉,韩小雨.3~5岁儿童理解和使用空间表征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04):1-7.[14]毕鸿燕,方格.4—6岁幼儿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J].心理学报,2001(03):238-243.[15]毕鸿燕.儿童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发展研究综述[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35-38.[16]张晓霞,闫颖,许晓晖.4~5岁幼儿积木建构水平与几何空间能力发展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J].幼儿教育,2014(12):40-44.[17]王新洁,李莉.积木区中幼儿不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学前课程研究,2009(02):15-18.[18]孙晓敏.主题背景下建构游戏的实施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3):73-74.[19]杨琼,吴念阳.3-6岁儿童积木建构游戏发展水平[J].教育导刊,2019(08):40-45.[20]唐玮.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建构游戏的推进与实施[J].华夏教师,2018(33):85.[21]沈燕婷.幼儿园中班教师指导幼儿建构游戏的现状及策略[J].教育观察,2020,9(32):22-23.[22]李红,杨海燕.中班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有效的指导策略——以“多次探索搭建立交桥”为例[J].才智,2019(19):71.[23]叶彬.4~5岁幼儿建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策略[J].学园,2019,12(03):77-78.(三)学位论文类[1]刘凯丽.建构游戏中幼儿空间关系经验的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2]孟奕彤.建构游戏对3—6岁幼儿学习品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3]程欢.积木游戏对5-6岁幼儿几何形体认知的影响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7.[4]龙蓁蓁.户外建构游戏中教师指导时机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5]孙楠楠.幼儿选用积木行为特点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6]胡新宁.幼儿教师积木游戏指导能力提升的研究[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