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之书信类文言文_第1页
高考语文之书信类文言文_第2页
高考语文之书信类文言文_第3页
高考语文之书信类文言文_第4页
高考语文之书信类文言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信类文言文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尹似村书

(清)袁枚

书来,怪仆悖宋儒解《论语》,仆颇不谓然。

孔子之道大而情,当时不违如患者,颜氏子而已。有若、宰我,智足以知圣人,

终有得失。趋庭如子思,私淑如孟轲,博雅如马、郑,俱有得失。岂有千载后奉一宋

儒,而遽谓孔子之道尽是哉?《易》曰:“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孟

子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苟其得,虽童子,歌之而心通;苟其失,虽颜

回,瞻之而在后①。宋信;虽贤,终在颜、曾之下;仆虽不肖,或较童子有余,安叫宋

儒尽是,而仆尽非也?

《中席》日:“博学之,审问之。”《书》日:“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使宋

儒而果贤也,有不审问者乎?有肯自用者乎?若一闻异己者而即怒,鸟乎贤?必欲抹

杀一切,而惟宋儒是归,是亦如市伶之把持者而已矣。古之人有往往始愿不及此,而

后人报之已过者。关忠武忠于汉室,此其志也,岂料后之隆以帝称哉?宋儒阐宣周、

孔,此其志也,岂料后之垂为法令哉?且安知其著书时,不望后世贤人君子为之补过

拾遗,去其非,存其是,以求合圣人之道乎?

自时文兴,制科立,《大全》颁②,遵之者贵,悖之者贱,然后束缚天下之耳目

聪明,使如僧诵经、伶度曲而后止。此非宋儒过,尊宋儒者之过也。今天下有二病禽,

庸席者习常隶旧,犹且不暇,何能别有发明?其长才秀民,又多苟且涉猎,而不肯冒

不黠以深造。凡此者,皆非尊宋儒也,尊法令也。法令与宋儒,则亦有分矣。

仆幼时墨守宋学,闻讲义略有异,铺掩耳而走。及长,读书渐多,入理渐深,方

悔为古人所囿。足下亦宜早自省,毋抱宋儒作狭见之迂士,并毋若仆闻道太晚,致索

解人不得。

(取材于《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论语・子罕》中“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

忽焉在后。'”形容孔子学问高深。②《大全》即《性理大全》,内容为宋代理学著

作与理学家言论。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遽谓孔子之道尽是哉遽:断然

B.好问则裕,自用则小裕:渊博

C.岂料后之隆以帝称哉隆:盛大

D.则亦有分矣分:区分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之道大而博/若一闻异己者而即怒

B.仁者见之谓之仁/凡此者,皆非尊宋儒也

C.以求合圣人之道乎/尊宋儒者之过也

D.岂料后之垂为法令哉/方悔为古人所囿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儒虽贤,终在颜、曾之下

宋儒虽贤明,终究比不上颜回、曾参

B.是亦如市价之把持者而已矣

这也就像把持市场的市份之徒罢了

C.遵之者贵,悖之者贱

遵循宋儒学说的就能成为显贵,违背它的就只能处于卑贱的地位

D.致索解人不得

导致无法探索了解这样的人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引用孟子的话意在表明“道”并不是难以理解的。

B.文章第三段以关武帝之事说明后人不必将宋儒之说视为法令。

C.作者认为宋儒解释《论语》错误很多,自己的解释都是对的。

D.作者恳劝尹似村早些觉悟,不要作那种见识狭窄的迂腐之士。

5.尹似村写信来责怪作者违背宋儒的认识解释《论语》,而作者却“颇不谓然”

请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筒要概括作者“不谓然”的理由。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卢送书

(晋)刘娓①

①琨顿首。损书及诗,备辛酸之苦言,畅经通之远旨,执玩反覆,不能释手。慨

然以悲,欢然以喜。

②昔在少壮,未尝检括,远慕老庄之齐物,近嘉阮生②之放旷,怪厚薄何从而生,

哀乐何由而至?

③自倾朝③张,困于逆乱,国破家亡,亲友凋残,负杖行吟,则百忧俱至:块然

独坐,则哀愤两集。时复相与举觞对膝,破涕为笑,排终身之积惨,求数刻之笆欢。

譬由疾疾弥年,而欲一九销之,其可得乎?夫才生于世,世实须才。和氏之璧,焉得

独耀于郢握;夜光之珠,何得专玩于随掌?天下之宝,当与天下共之。但分析之日,

不能不怅恨耳。然后知七周之为虚诞,嗣宗之为妄隹也。

④昔彝族倚物于吴坂,长鸣于良乐④,知与不知也。百里奚⑤愚于虞而智于秦,遇

与不遇也。今君遇之矣,勖之而已。

⑤不复属意于文,二十余年矣。久废则无次,想必欲其一反,故称指送一篇。适

足以彰来诗之益美____。琨顿首顿首。

(注)①刘琨:东晋初期爱国将领。卢暹:原刘晓部下,被幽州刺史段匹碑召为

别驾。卢港临别之际,有诗信赠刘,本文是刘足对卢述的回复。②阮生:阮箝,字嗣

宗,西晋著名文学家。③倾输:惊惧貌。④吴坂:吴地的山坡;良乐:王良、伯乐,

均为古代善相马者。⑤百里奚:春秋时虞国人,被秦穆公用五张羊皮赎来,拜为大夫。

6.填入第⑤段划横线处的虚词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也B.矣C.哉D.耳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第②③两段写作特点的一项是()。

A.骈散结合B.排比银陈C.欲抑先扬D.化用典故

8.下列语句与第③段曲线句呼应的一项是()。

A.备辛酸之苦言,畅经通之远旨B.昔在少壮,未尝检括

C.远墓老庄之齐物,近嘉阮生之放旷D.才生于世,世实须才

9.有人认为本文第①段中“慨然以悲,欢然以喜。”一句为全篇之眼,请对此加以

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范景仁书

宋司马光

①九月二十六日,同年弟司马光再拜。景仁学士足下:向者景仁初为谏官,四方

之士知与不知,闻者皆日:“谏官得景仁,天下其庶矣!况如光者,其喜固不在众人

之后。然而有所惧者,其故何哉?请试为景仁道之。

②凡负天下之望者,必任天下之责,此理之固然也。向使景仁才术操行无以异于

众人,则其来也,人不为之喜;其去也,人不为之戚。默默不言,人不以为贵。今景

仁之名,蹶然暴于天下,已如清夜列星之文,虽欲尽自谦让,藏于众人,£可得哉?

此光所以为景仁惧也。

③景仁官虽未甚达,然为天子耳目之臣,朝夕在天子左右,万民之利病,已得而

言之;朝廷之得失,已得而言之,亦不得谓之不用矣。夫士之学行已美而名不彰者,

朋友之过也;既彰矣,而时不用者,执事之过也;既用矣,而功业不白于天下者,敢

问谁之过也?行矣!景仁勉之!自今日以往,天下之民,万一有违理而伤道者,景仁

之责也。非独光浮目而望,沈目而听也,天下之人,其不皆然。举措小差,天下之责,

四面至矣。呜呼,可不惧哉!自非相爱重之深至,乌肯及至也?

④不宜。光再开■<>

10.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乌B.哉C.焉D.耳

11.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和范景仁是同科进士,故以年兄弟相称呼。

B.范景仁初次担任谏官,司马光的喜悦不比别人少。

C.范景仁担任谏官,众人大都认为他会很有政绩的。

D.司马光也表达了对范景仁担任谏官的忧惧的意思。

12.对文中“执事之责”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体察朝政得失.

B.关注百姓利病。

C.彰显士人名声。

D.慎举措明道理。

13.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夫良玉易瑕,清水易污C

A.第①段开头B.第②段开头C.第③段开头D.第④段开头

14.概括司马光替范景仁忧惧的方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少卿足下:曩者辱蜴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

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开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

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今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姣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

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兔,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

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

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讪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筵楚受辱,

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

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

积威约之渐也。故土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今

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器,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

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

且西伯,伯也,拘于爰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

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

赭衣,关三木;李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

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

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已稍陵迟,至于教笔之间,

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

死节,怯夫慕义,何处大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

缥细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

土之中而不辞名,恨私心有所不尽,鄙任没也,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节选自司马迂《报任安书》)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

安在/其不辱也/

B.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

/安在其不辱也/

C.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

体/安在其不辱也/

D.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

体安在/其不辱也/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剖符,朝廷发给功臣及其子孙享受特权、免除罪贵的符契,剖为两块,君臣各一。

B.倡优,多指古代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等娱乐方式,给人带来快乐享受的艺人。

C.传,本文指“自传”,内容以记述详实史事为主,或以史实基础上加入想象性描

述。

D.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的统称。本文中的“五刑”是指墨、剃、刖、宫、大辟。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安曾经写信给司马迁,情真意切地让他利用中书令职位向皇帝“推贤进士”。

B.司马迁认为,他的祖先掌管文献历史、天文历法、占卜祭祀,是被人看不起的。

C.司马迁用猛虎落进笼子或陷阱前后情形的差异,指出威势能够逼迫人做出改变。

D.司马迁强调,士人要磨砺自己的气节,要敢于抗争,这样刑罚才能不施加于他。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2)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缥细之辱哉!

19.从节选的内容看,司马迁选择苟活下来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查近川太常书

(明)茅坤

林卧既久,遂成,懒癖。春来读岁书,始知浮生已四十九。因忆解印绶五六年,别

兄则又八九年。仆束发呆,所深交如兄者能几?荏苒离愁,倏若羽呢如此!向之所欲

附兄辈驰驱四方,数按古名贤传记所载当世功业,辑自谓未必不相及,气何盛也!而

今何如哉?顷者得兄书,大略并嗟仆日月之如流,林壑之久滞,谓一切书问,不当与

中朝之士遂绝。非肉骨心肾之爱,何以及此!嗟乎,兄爱矣!而未之深思也。

仆尝读韩退之所志《柳子厚墓志铭》,痛子厚一斥不复,以其中朝之士,无援之

者。今之人或以是罪子厚气岸过峻,故人不为援。以予思之:他巨人名卿以子厚不能

为脂韦滑浑,遂疏而置之,理固然耳;独怪退之于子厚,以文章相桢顽于时,其相知

之谊,不为不深!观其亍叙子厚以柳易播,其于友联间,若欲为欷之而流涕者。退之

抑尝光显于朝矣,当是时,退之稍肯出气力谒公卿间,子厚未必穷且死于粤也!退之

不能援之于缩带而交之时,而顾吊之于墓草且宿之后,抑过矣!然而子厚,以彼之才

且美,使如今之市人摆十金之利者,凫喽就伏①以自媚于当世;虽无深交如退之,文

章之知如退之,当亦未必终挨且零落,以至于此!子厚宁饮瘴于牯姆之潭,而不能造

一使于执政者之侧:宁以文章与椎髻卉服之夷相牛马,而不能奴请于二三故知如退之

辈者;彼亦中有所自将故也。后之人,宁能尽笑而非之耶!吾故于退之所志子厚墓,

未尝不欲移其所以吊子厚者,而诘乎退之也!后世有士,其文章之盛,虽或不逮;而

平生所从文武将吏,未尝不怜其能,而悲其罢官之无从者。假令有当世之交如退之,

其他所引摧天下之上,踵相接也。其独嗔子厚所不能,而为之耳无闻、目无见乎!抑

亦怜其文章不遽在子厚下,故所并声而驰者,将矜其愚,引其不能,而移其所引擢他

人者而为之力乎!

噫!仆至此,亦可投笔而自嘲矣!又何必人之喷我为也!幸兄共一二知己,度仆

生平之交,其文章之深、气力之厚,有如子厚之于退之者乎!脱或过焉,幸以其勿独

嗔子厚而少为之巽言而请也!退之苟有知,未必不自悔恨于九原②也已!何如何如!

(注)①凫嗤蒲伏:指在权贵面前唯唯诺诺、伏地而行。②九原:即九泉、黄泉。

20.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痛子厚一斥不复斥:责备

B.今之人或以是罪子厚气岸过峻气岸:气概、意气

C.以文章相颉顽于时颉顽:不相上下

D.将矜其愚矜:怜悯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查近川致信劝说茅坤,虽然已免官闲居,但也不应当长期不与当朝官员书信往来。

B.作为多年挚友,查近川虽然对茅坤非常关爱,但是并不真正理解他的处境和心志。

C.柳宗元宁可被贬谪至瘴历之地,与蛮夷之人为伍,也不愿向当朝权贵及故交求助。

D.当今的士人文才不及柳宗元,却为谋取私制,自媚于当世权贵,故不至于落魄潦

倒。

2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之所欲附兄辈驰驱四方,数按古名贤传记所载当世功业,辄自谓未必不相及;

气何盛也!

(2)观其于叙子厚以柳易播,其于友期间,若欲为欷敷而流涕者。

23.“退之苟有知,未必不自悔恨于九原也已!”诗概括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心

曾国藩

四位老弟足下:

施月寄信,想巳接到。余蒙祖宗遗泽、祖父故训,幸得科名,内顾无所忧,外遇

无不如意,一无所缺矣。所望者,再得诸弟强立,同心一力,何患令名不显,何愁家

运之不兴?欲别立课程,多讲规条,使诸弟遵而行之,又恐诸弟习见而生厌心;欲默

默而不言,又非长兄督责之道。是以往年常示诸弟以课程,近来则只教以有恒二字。

所望于诸弟者,但将诸弟每月功课写明告我,则我心大慰矣。

乃诸弟每次写信,从不将自己之业写明,乃好言蓼事及京中诸事。此时家中重庆,

外事又有我料理,诸弟一概不管可也。以后写信,倡将每月作诗几首,作文几首,看

书几卷,详细告我,则我欢喜无量。诸弟或能为科名中入,或能为学问中人,力为父

母之令子一也,我之允喜一也。慎弗以科名稍迟,而遂谓无可自立也。如霞仙今日之

身份,则比等闲之秀才高矣。若学问愈进,身份愈高,则等闲之举人、进士又不足论

矣。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自七

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

则不论。自七月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

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皆朱笔加图》比。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

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工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诸弟若能有恒如此,则虽四弟中等

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六弟九弟上等之资乎?

明年肄业之所,不知已有定否?或在家,或在外,无不可者。谓在家不好用功,

此巧于卸责者也。吾今在京,日日事务纷冗,而犹可以不间断,况家中万万不及此间

之纷冗乎?树堂、筠仙自十月起,每十日作文一首,每日看书十五页,亦极有恒。诸

弟试将《朱子纲目》过笔圉点,定以有恒,不过数月即图完矣。若看注疏,每经亦不

过数月即完,切勿以家山有事而间断看书之课,又弗以考试将近而间断看书之课。虽

走路之日,到店亦可看:考试之日,出场亦可看也。

兄日夜悬望,独此有恒二字告诸弟,伏愿诸弟刻刻留心。幸甚幸甚。

兄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廿一日

2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患令名不显令:美好

B.是以往年常示诸弟以课程示:指示

C.亦须了本日功课了:完成

D.虽走路之日虽:即使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承蒙祖上阴庇,内外顺遂,没有任何缺憾,但一想到家族的兴旺、自己

作为长兄的职责,还是觉得有许多话要说。

B.弟弟们写信都报告家中和朝廷的事,作者很高兴,觉得外面有自己照料好,弟弟

们完全应该争取学问身份高于一般人并成为父母的好子女。

C.文中作者流露的情感较复杂,有想对弟弟提出要求又怕弟弟们生厌的矛盾,有对

弟弟认真读书的期待,有对自己现在认真读书的自足等。

D.读书最怕借口,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无论公务繁忙还是清闲,无论考试还是居

家,只要想读书、作文章都可以抽得出时间。

2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糊译成现代汉语。

(1)慎弗以科名稍迟,而遂谓无可自立也。

(2)诸弟若能有恒如此,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六弟九弟上等之资

乎?

(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27.请根据第三段,简要概括作者读书方面的做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丘长孺书

表宏道

去岁一秦贾至,曾寄丘郎书,书中言小修①被盗事甚悉,长几丈余。来礼至,突

云无书,丘郎偶忘之耶?抑贾不甘作附书邮邪?可怪!世人无敢不答书者,必如丘郎

乃敢不书,然亦真不须书也。何也?他人无书必嗔,嗔必怪,怪必毒,丘郎即不免嗔,

然决无毒我理,不须书一。丘郎所喜者,豪侠之客,妖冶之容,山水之胜,病子虽更

吴两裁,耳实未闻,眼实未见,口实未谈,顾安得如上事与丘郎描写之,不须书二。

所见伊何?案牍比练也。所闻所谈伊何?扎火园也,明见万里也,并实打三十竹皮也。

丘郎闻之,亦当为我解否耶?不须书三。夫以三不须与之丘郎,而遇懒一忙二病三之

袁仲子,然则蟀鸿之未使,踪迹之靡定,贾人之浮沉,又可勿论矣。

读来诗,无一字不佳,五七言古及诸绝句,古质苍荐,气韵沉雄,当为诗中第一。

五言律不浮次之,七言律又次之。大抵物真则贵,真期我而不能同君面,而况古人之

面貌乎?唐自有诗也,不必《选》体也:初、盛、白、晚自有诗也,不必初、曼也。

李、杜、王、岑、钱、刘,下追元、白、卢、郑各自有诗也,不必李、杜也。赵宋亦

然。陈、欧、苏、黄诸人,有一字袭唐者乎?又有一字相袭者乎?至其不能为唐,殆

是气运使然,犹唐之不能为《选》,《选》之不能为汉、魏耳。今之君子,乃欲概天

下而唐之,又且以不唐病宋。夫既以不唐病宋矣,何不以不《选》病唐,不汉、魏病

《选》,不《三百篇》扁汉,不结绳鸟迹病《三百篇》耶?果尔,反不如一张白纸,

诗灯一派,扫土而尽矣。夫诗之气,一代减一代,故古也厚今也薄。诗之奇之妙之工

之无所不极,一代盛一代,故古有不尽之情,今无不写之景。然则古何必高,今何必

必哉?不知此者,决不可观丘郎诗,丘亦不须与观之。

弟一病数月,上官已许放归矣。过团风幸出一会,弟先速人报知。近作颇有得意

处,刻成当呈。

(选自《济帆集》,有删改)

[注]①小修,指袁中道,作者之弟。

2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人无书必嗔嗔:生气

B.踪迹之靡定靡:无,不

C.殆是气运使然殆:大概

D.又且以不唐病宋病:忧虑

2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高度评价丘长孺寄来的诗稿,认为其诗作文质兼美,气韵雄健,都可称得上

一流好诗。

B.作者认为“真”就是我的面貌不同于你的面貌,如唐代有自己的诗风,诗人各有

自己的诗风,不必拘泥于其他诗人的诗风。

C.从作者致丘长孺的信中可以推断,袁宏道对汉、唐其实并没有偏见,有的只是对

当时人云亦云没有个性的时弊的不满。

D.作者在信的最后表示,希望自己路过团风镇时,有幸与丘长孺见面,而且对自己

近来的作品很有些自鸣得意之处,待刻印成书之后一定呈送给对方。

3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来札至,突云无书,丘郎偶忘之耶?抑贾不甘作附书邮邪?

(2)夫诗之气,一代减一代,故古也厚今也薄。

31.简要概括作者认为“然亦真不须书”的原因。

文言文阅读

《与陈给事书》

韩愈

愈再拜:愈之获见于阁下有年矣。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贫贱也,衣食于奔走,

不得朝夕继见。其后,闰下位益尊,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

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愈也道不加修,而文日益有名。夫道不加修,

则贤者不与;文日益有名,则同进者忌。始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专之望,以不与

者之心,而听忘者之说。由是阁F之庭,无愈之迹矣。

去年春,亦宏一进谒于左右矣。温乎其容,若加其新也;属乎其言,若闵其穷也。

退而喜也,以告于人。其后,如东京取妻子,又不得朝夕维见。及其还也,亦尝一进

谒于左右矣。邈乎其容,若不察其愚也;悄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退而惧也,不敢

复进。

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日: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

也匚不敏之诛,无所逃避。不敢遂进,辄自疏其所以,并献近所为《复志赋》以下十

首为一卷,卷有标柚。《送孟郊序》一首,生纸写,不加装饰。皆有楷字注字处,急

于自解而谢,不能俟更写。阁下取其意而略其礼可也。

愈恐惧再拜。

3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乎其言,若闵其穷也属:连续

B.不敏之诛,无所逃避诛:诛杀

C.辄自疏其所以疏:分条陈述

D.急于自解而谢,不能俟更写谢:请罪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认识陈给事多年,开始受到一些称赞,后来为生计奔波,不能经常拜见。

B.韩愈认为陈给事因为地位变得尊贵,伺候他的人变多,因而对贫贱之人和旧友的

情感不再如以前专一。

C.韩愈从东京回来后拜见陈给事时,态度较冷漠,并无法理解陈给事的苦衷与情义。

D.韩愈最后不敢立刻去拜见陈给事,就写信阐明缘由,并将近日写的十篇文章赠与

他。

3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翎译成现代汉语。

(1)夫道不加修,则贤者不与;文日益有名,则同进者忌。

(2)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

35.“阁下之庭,无愈之迹矣。”的原因是什么?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李诩第二书

(宋)欧阳修

修白:前辱示书及《性诠》三篇,见吾子好学善辩,而文能尽其意之详。今世之

言性者多矣,有所不及也,故思与吾子究其说。

修患世之学者多言性,故常为说日:夫性,非学者之所急,而圣人之所罕言也。

“六经”之所载,皆人寻之切于世者,是以言之甚详。至于性也,百不一二言之,或

因言而及焉,非为性而言也,故虽言而不究。

予之所谓不言者,非谓绝而无言,盖其言者鲜,而又不主于性而言也。《论语》

所载七十二子之问于孔子者,未尝有问性者。孔子之告其弟子者,凡数千言,其及于

性者一言而已。

《语》曰"性相近习相远”者,戒人慎所习而言也。《中席》曰“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者,明性无常,必有以率之也。然终不言性果善果恶,但成人慎所习,

而勤其所以率之者尔。予日因言以及之而不究也。

修少好学,知学之难。凡所谓“六经”之所载、七十二子之所问者,学之终身,

有不能达者矣;于其所达,行之终身,有不能至者矣。以予之汲汲于此而不暇乎其他,

因以知七十二子亦以是汲汲而不暇也,又以知圣人所以教人垂世,亦皇皇而不暇也。

今之学者,于古圣贤所皇皇汲汲者学之行之,或未至其一二,而好为性说,以穷圣贤

之所罕言而不究者,执后儒之偏说,事无用之空言,此予之所不暇也。

或有问曰:“性果不足学乎?”予日:性者,与身俱生而人之所皆有也。为君

子者,修身治人而已,性之善恶不必究也。使性果善邪,身不可以不修,人不可以不

治;使性果恶邪,身不可以不修,人不可以不治。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能修

其身,虽小人而为君子。故为君子者,以修身治人为急,而不穷性以为言。

或又问日:“然则三子言性,过欤?”日:不过也。“其不同何也?”日:始异

而终同也。使孟子曰人性善矣,遂息而不教,则是过也;使荀子曰人性恶矣,遂弃而

不教,则是过也;使扬子曰人性混矣,遂肆而不教,则是过也。然三子者或身奔走诸

侯以行其道或著书累千万言以告于后世未尝不区区以仁义礼乐为急盖其意以谓善者

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志者勒而教之则可使至于善;混者驱而率之,则可使去愚而

就善也。其说与《语》之“性近习远”、《中席》之“有以率之”皆合。夫三子者,

推其言则殊,察其用心则一,故予以为推其言不过始异而终同也。予之所说如此,吾

子其择焉。

(本文有删改)

3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辱示书及《性诠》三篇辱:承蒙

B.率性之谓道率:率真

C.又以知圣人所以教人垂世垂:流传

D.遂肆而不教肆:放任

3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思与吾子究其说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B.皆人事之切于世者凌万顷之茫然

C.孔子之告其弟子者所以遣将守关者

D.虽君子而为小人摇尾而求食

3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开门见山,盛赞李诩好学善辩、文能尽意并交代回信的原因,世人对人性

的论述量多,但还不够深透,有待继续阐发。

B.作者通过自己的求学经验,推断孔子和孔门弟子均无暇论述人性,而“今之学者”

与“古圣贤”的学识相去甚远,却在这点上乐此不疲。

C.文章最后两段以“问答”方式先阐明性善与性恶的具体区区别,再假设说理,以

孟子、荀子、扬子三人为例,说明重要的是教人为善。

D.本文表达上多对比和引用,语言整散结合,有感染力,而且构思别致,借批评“世

之学者”委婉指出李诩存在的问题,启人深省。

3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然三子者或身弗走诸侯以行其道或著书累千万言以告于后世未尝不仁又礼乐为急盖

其意以谓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勒而教之则可使至于善

4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为君子者,以修身治人为急,而不穷性以为言。

(2)推其言则殊,察其用心则一,故予以为推其言不过始异而终同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别令狐拾遗书

唐•李商隐

子直足下:行日已定,昨幸得少展写。足下去后,怩然不怡,今早垂致葛衣,书

辞委曲,恻恻无已。自昔非有故旧援拔,卒然于稠人中相望,见其表得所以类君子者,

一日相从,百年见肺肝。尔来足下仕益达,仆困不动,固不能有常合而有常离。足下

观人与物,共此天地耳,错行杂居蛰婺哉。不幸天能迭物之生,而不能与物慨然量其

欲,牙齿者恨不得翅羽,角者又恨不得牙齿,此意人与物略同耳。有所趋,故不能无

争:有所争,故不能不于同中而有各异耳。足下观此世,其同异如何哉?

儿冠出门,父翁不知其枉正:女笄上车,夫人不保其贞污。此于亲亲,不能无异

势也。亲者尚尔,则不亲者,恶望其无隙哉!故近世交道,几丧欲尽。足下与仆,于

天独何禀,当此世生而不同此世,每一会面一分散,至于慨然相执手,颦然相戚,汝

然相泣者,岂于此世有他事哉。惜此世之人,率不能如吾之所乐,而又甚惧吾之徒,

孑立寡处。而与此世者踊尾纷然,蛆吾之白,按置讥诽,袭出不意,使后日有希吾者,

且惩吾困,而不能坚其守,乃舍吾而之他耳。是下知与此世者居常绐于其党何语哉?

必曰吾恶市道。呜呼,此辈其手搔鼻酸①,而喉啰②人之灼痕为癞者,市道何肯如此

辈邪!

今一大贾坐端货③中,人人往须之,甲得若干,日:其赢若干。丙日:吾索之。

乙得若干,曰:其嬴若干。戊曰:吾索之。既与之,则欲其落,不愿其亡失口舌,拜

父母,出妻子,伏腊相见有贽,男女嫁娶有问,不幸丧死有致馈,葬有临送吊哭,是

何长者大人哉?他日甲乙俱人之不欺,则又愈得其所欲矣。回环出入如此,是终身欲

其蕃,不愿其亡失口舌,拜父母益严,出妻子益敬,伏腊相见贽益厚,男女嫁娶问益

丰,不幸丧死,馈赠临送吊哭情益悲,是又何长者大人哉?惟是于信誉有大期漫,然

后骂而绝之,击而逐之,讫身而勿与通也。故一市人,率少于大贾而不信者,此岂可

与此世交者等耶!今日赤肝脑相怜,明日众相唾辱,皆自其时之与势耳。时之不在势

之移去虽百仁义我百忠信我我尚不顾矣岂不顾己而又唾之,足下果谓市道何如哉?

今人娶妇入门,母姑必祝之日善相宜,则祝日蕃息。后日生女子,贮之幽房密寝,

四邻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