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室内设计解析课件_第1页
明清时期室内设计解析课件_第2页
明清时期室内设计解析课件_第3页
明清时期室内设计解析课件_第4页
明清时期室内设计解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时期室内设计解析中外对照简史中国外国史前时期距今约四五千年前约前21世纪-----前3世纪

前2世纪----(汉与罗马当时世界文明的两极)

近现代(清后期----三世纪-----六世纪

七世纪----十三世纪(军事上阿拉伯可以与唐一争高下)十四世纪—十七世纪中叶

十七世纪中叶----1840年

康乾盛世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郑和七下西洋文艺复兴运动

文明举世无双

阿拉伯帝国的形成

三国两晋南北朝

罗马帝国分裂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罗马称霸地中海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

古希腊特洛伊河姆渡文化炎黄尧舜禹

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

云南元谋人山顶洞人

原始时期——朦胧的设计意识商与西周时期——进入文明时代春秋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转折秦汉时期——迎来第一个高潮魏晋南北朝时期——又一次重要的转折隋唐五代时期——在新高潮中走向成熟宋、辽、西夏、金时期——在两个高峰间承上启下元代——承袭传统,略有变异明清时期——古典室内设计的完善与终结民国时期——西风东渐,进入近代新中国成立之后——现代室内设计飞速发展

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的演化{}}}}萌芽与成长成熟与高峰总结与完善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欧洲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19世纪中期古代近现代时期晚期早期欧洲各国意大利洛可可巴洛克运动变革主义兴起罗马风盛行教堂的兴起哥特式风格世俗性建筑意大利北与欧法国与西班牙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维多利亚风格工业革命折衷主义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西方建筑与室内设计的演化1、地理因素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等2、文化因素政治经济技术宗教风俗等原始时期人类与其他生物非常不同,他们生活的大多数环境是在内部空间里。人类在地球上已经差不多生存了将近170万年。有“历史”记载的时间大约只有六七千年。在有历史之前,我们只有神话、传说和猜测。有两条线索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猜测史前的室内环境。

一方面是由考古学家提供的有关各种类型的史前遗存,

另一方面是根据人类学家通常研究的“原始”部落的人群在当代的实践活动。最早的遮蔽所石桌和坟墓最初的固定居民点

对人类文明具有重大发明或发现的关键是对火的应用、语言的发明和农业的发展。在这三项发明中,农业起着定居农耕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建造住屋的设计。由于许多人用各种技术建造了比较耐久的建筑、村庄和乡镇,于是逐渐形成了永久性的居民点。所有这些发展在各个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区别,它们都经过了几千年的时间。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古中国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部落文化构木为巢构木为庐掘地为穴

最早的居所,人们只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建造也受材料的限制,现今的居所,首先也是生存,但附带了审美、情趣的设计意识在内,讲究高品质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氛围一、明清时期的建筑明代(公元1368—1644年)开始,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晚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这一时期的建筑样式,大都继承于宋代而无显著变化,但建筑设计规划以规模宏大、气象雄伟为主要特点。清代(公元1616-1911年)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一时期的建筑大体因袭明代传统,同时受到满族的审美观的影响出现了一些繁琐的装饰,建筑更崇尚工巧华丽。后期(明清时期)明清建筑,沿续古代建筑传统并继续发展,在定型化和世俗化方面有新的突破,并达到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又一个高峰。1.都城与宫殿明清的都城与宫殿,极力体现皇权至上的思想,由于集中材力、物力和优秀工匠。不仅在中国建筑史上占重要位置,也为世界所瞩目。明永乐帝于1403年迁都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扩建了北京城。明清北京城,以宫城(即紫禁城)为中心。向外为皇城,再外为内城,形成三重城的结构。宫城位于都城中心,面积约72万平方米,是皇帝听政、主持庆典和帝后起居的场所;

宫城外的皇城,面积约为宫城的5倍、内有“左祖”(太庙)、“右社”(社稷坛)、景山、南海、中海和北海,还有部分衙署、寺观和宅第。内城面积相当于皇城的4倍。城内店铺、佛寺、道观、衙署、民居。内城四外有坛庙,即南面的天坛、先农坛,北面的地坛,东面的日坛和西面月坛。北京的规划和宫殿的布局,以一条贯穿向北长达7.5km的轴线为基准,构思的核心使宫殿、御花园居全城核心,使主要建筑位于轴线上,以充分体现皇权至上思想,并符合封建礼制的规范。2.坛庙建筑为表示“敬天法祖”的思想,明清北京城修许多祭祀件的坛庙,包括太庙、社稷坛、天坛、地坛、日坛和月坛。这里面,以天坛的气势最大,艺术性最高,是皇帝祭天和祈谷丰收的场所。除太庙外,清代重修的曲阜孔庙、四川成都的武侯祠、合肥的包公祠等,建筑规模和艺术水平也都很可观。祭祀祖宗的家庙,建于清代的而最著名的有浙江诸暨的边氏祠堂、广州的陈家祠堂等,因具有显示家族财力地位的意义,都建筑得精美且相对自由。天坛广州的陈家祠堂3.皇家园林明代花园不发达,主要有皇城西部的西苑。清代苑囿发达,除扩建西苑外,还在京西一带修建圆明园、长春园。并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圆明园以风景点多而获得“万园之园”的美誉,且在建筑形式上有兼容中西的特色。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把行宫园林与庙宇结合在一起,并在喇嘛庙的建筑中融入汉族建筑的风格。颐和园的前身青漪园,曾两次遭到列强的破坏,慈禧时再修,改名为颐和园。它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主体,利用天然地形修建了精美亭园。颐和园景色和治统一,变化万千,规模巨大,雄秀兼得,表现了高超的造园水平。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4.私家园林明中叶以后,私家造园的风气日盛。这些园林大都集中于商业发达的南方,即除北京之外几乎全在苏州、杭州、嘉兴等城市。到了清代,则以扬州为最盛。

明清的私家园林是适应官僚、文人、商贾的需要而繁荣起来的。其特点与皇家园林不同,都是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叠石、理水、栽植和修建亭馆、廊轩取得“小中见大”的效果的。明清园林中,以苏州和扬州之园名声最大。苏州的著名园林有明代的拙政园、留园、清代的伯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等。

拙政园位于苏州,占地面积52000m2,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同列为中国四大名园,是苏州园林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全园以水为中心,水面面积约占3/5,主要建筑均临水而筑,四周中以平桥低栏和芦苇小岛相匹配。全园分东、南、西三部分,中部为主园,面积约1.2公顷,园景开阔疏朗,园技精湛,是全园精华所在。拙政园视野开阔,山水相映,一幅缩小的江南水乡的景貌,显示了明代造园自然、明朗、典雅之遗风。

5.宗教建筑明清时,汉、藏、回宗教建筑均有发展。喇嘛教建筑在清代发展快:除北京外,西藏、甘肃、内蒙等蒙藏族聚居的地区喇嘛教建筑尤多。此外。北京的雍和宫、承德的外八庙等,也是成就很高的实例。伊斯兰教建筑在明清已经发展得很具中国特色。基本形式有2种:一种是内地回族礼拜寺;一种是维吾尔族的礼拜寺。新疆香妃墓就是一个典型的伊斯兰教建筑群。吐鲁番城东苏公塔礼拜寺可容千人做礼拜,并有风格独特的砖塔苏公塔相配,无论是技术和艺术,都是值得称道的。香妃墓苏公塔礼拜寺二、明清时期的梁架结构井干式:以榫接的方式将圆木或半圆木组合成矩形木框,木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这是一种以木作为承重结构墙的构造。是在室内地平面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再立短柱、短柱上再架梁,层叠而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立脊瓜柱以承托脊檩。梁的两端承其它檩子。落地柱与落地柱之间用仿相穿,通过挤压维系柱的稳定,并且在仿上、两落地柱之间与落地柱平行立短柱,与落地柱共同直接承檩。穿斗式:抬梁式:整体说来,这三种结构形式所组成的室内空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以柱梁结合的方式,形成了中国古典木架建筑室内平面、空间和结构的基本单元——间,即由两榀柱梁组合的屋架(含柱梁之间的联系性木构——枋檩)所组成的空间。这种以间为单位的空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既能满足室内使用上的要求,又能满足各类或简单或复杂的建筑造型上的要求。三、明清时期室内空间结构形式变化明清时期,室内空间按其结构形式的变化,呈现出按两条相反路线发展的趋势:(1)室内空间的简化是为追求有效使用空间的最大化,其室内构架的构成向简化的方向发展。(2)室内空间的繁化是为追求室内观感上的多样化,其装饰构成向繁化的方向发展。(1)室内空间的简化砖石结构体系由于中国古代顽固的“土木”情结、五行意识和其它诸如地理、技术、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砖石结构一直未能在地面上普及运用。同时,由于它在营造连续空间、材料、稳定性等方面的优越性,明代出现了地面建筑化的倾向,这一倾向下出现了无梁殿,在室内均不见梁架。如显通寺无梁殿、永柞寺大殿及配殿均是室内空间简化上的经典之作。山西五台山显通寺无量殿:为砖砌而成的仿木结构重檐歇山顶的建筑,高20多米。室内特点:室内空间分为上下两层,明七间暗三间。面阔28,2米,进深16米。室内为砖券结构。室内天棚由三个连续拱并列而成,为砖拱券。左右山墙成为拱脚,各间之间依靠开拱门联系。永柞寺大雄宝殿及东西配殿:山西太原永柞寺俗称双塔寺,建于明万历年间。室内特点:殿平面呈长方形,下层面阔五间,上层面阔二间,正殿的两侧配殿是单层,面阔五间。由于大雄宝殿全部用砖砌成,所以室内墙面为砖面。下层五间,每间为一券,实际为纵横三券并列而成的砖券项,中间的三间,是一个纵列的大券筒顶,中轴线与殿表面平行,表面的三券是与大券正角穿交的三个小券,两梢间则是与大券成正角的小券洞,由前至后,上层的当心间的顶棚是正方形守窿,两梢间则是两横券。(1)室内空间的简化显通寺无量殿(又名无梁殿)(1)室内空间的简化永柞寺大雄宝殿禅堂客堂(1)室内空间的简化木架建筑自身的简化木架建筑自身也在向简化方向发展。按照室内梁架的功能形式可将其主要部分分为三大类:室内柱类、梁枋类、室内斗栱类。室内柱式的简化:柱是室内支承屋架的承重构件。在明代通过将柱头的卷刹改为斜批,取消柱子侧脚的做法,用室内通柱等方法将柱式进行了简化。飞云楼柱头(明)光化寺大殿柱头(唐)(1)室内空间的简化梁枋类的简化:梁仿类中逐步取消了月梁的使用,明代还有月梁,如明洪武年间为大将军徐达所建的大同城楼,各层的室内梁架均为月梁,梁间连以极低的驼峰。到了清代,在江南建筑的室内月梁偶有用到,但在官式建筑中己不再运用。支撑在侏儒柱两侧、平梁之上的叉手,明代偶见,但断面尺寸缩小,逐渐这一构件也被简化了,取而代之以侏儒柱直接承托脊檩。托脚是支撑平檩的构件,明清己极少用到。太平天国侍王府(浙江金华)芦洋民居(福建永泰嵩口镇

)(1)室内空间的简化室内斗栱类的简化:斗拱的简化主要是表现在它的体量上的,明代时斗拱尺度更小,斗棋与殿屋的比例与元代以前比较起来,也大大缩小了,斗拱变为柱高的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例如从阑额的发展就可看也这一点。杨分为额枋(宋时阑额)、平板仿(宋时普柏枋)、雀替。由于额枯渐趋粗大,平板仿必须缩小,为避免阻碍地面上对纤小斗拱的视线,明代平板杨的宽度已窄于额仿,额杨与平板杨的关系在明末与清成“凸”字形。元代斗拱宋代斗拱辽代斗拱清代斗拱(2)室内空间的繁化虽然其发展趋势呈简化和繁化两条路线,但是室内空间的繁化仍是主流,这也是中国古典建筑室内设计发展的内在矛盾性的体现,一方面,是在追求少柱少梁的室内空间,使内里空间更宽敞;另一方面,是“极尽其装饰之能事”,使可视区域更为丰富。明代的室内仍保持了稳重大方的风格。清代的“繁锁”则远不如唐代室内风格的雄浑壮阔、宋代的疏朗大气。室内空间的繁化主要可以从梁和斗拱的变化反映出来。(2)室内空间的繁化(2)室内空间的繁化(2)室内空间的繁化太和殿内景三、明清彩画构成彩画的运用在战国时代就有文字记载,到了宋代,彩画中则使用多种色彩相配的图案形式,随着文人趣味的影响,色彩发展到青绿为主,但红色在其间仍有一定比重。其中的青绿退晕技法直接影响了明清以青绿为主的旋子彩画。明代的彩画,还有宋营造法式中“豹脚”、“合蝉燕尾”、“簇三”的遗风,青绿叠晕之间,缀以一点红,尤为夺目。装饰纹样多用植物纹和几何纹。明清的旋子彩画中,暖色只是点缀,少有大面积使用。清代,在旋子彩画的基础上更是创造性地发展出了和玺彩画。明清时期,在苏州一带还形成了苏式彩画。和玺彩画和玺彩画是清代官式建筑主要的彩画类型,《工程做法》和玺彩画中称为“合细彩画”。仅用于皇家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堂、门等重要建筑上,是彩画中等级最高的形式。是等级最高的彩画。其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框住,并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

三、明清彩画构成和玺彩画三、明清彩画构成旋子彩画旋子彩画俗称“学子”、“蜈蚣圈”,等级仅次于和玺彩画,其最大的特点是在藻头内使用了带卷涡纹的花瓣,即所谓旋子。旋子彩画最早出现于元代,明初即基本定型,清代进一步程式化,是明清官式建筑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彩画类型。画面用简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有时也可画龙凤,两边用《》框起,可以贴金粉,也可以不贴金粉。一般用次要宫殿或寺庙中。三、明清彩画构成苏式彩画苏式彩画源于江南苏杭地区民间传统作法,俗称“苏州片”。一般用于园林中的小型建筑,如亭、台、廊、榭以及四合院住宅、垂花门的额枋上,等级次于前两者彩画。紫禁城内苏式彩画多用于花园、内廷等处,大都为乾隆、同治或光绪时期的作品。苏式彩画是一大类彩画的总称,它有相对固定的格式,主要特征是在开间中部形成包袱构图或枋心构图,在包袱、枋心中均画各种不同题材的画面,如山水、人物、翎毛、花卉、走兽、鱼虫等,成为装饰的突出部分。南方气候潮湿,彩画通常只用于内檐,外檐一般采用砖雕或木雕装饰;而北方则内外兼施。三、明清彩画构成苏式彩画三、明清彩画构成万寿山南麓长廊(苏式彩画)颐和园在万寿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间。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1888年又重新建造。三、明清彩画构成西安鼓楼(清式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

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比钟楼大四岁,迄今已有625年历史。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三、明清彩画构成天花彩画天花由天花板和支条构成,彩画绘于其上。天花板以蓝或绿色为地,中间的圆光及四角的岔角,多色彩鲜明支条颜色同于地色,燕尾处则与岔角同色。圆光处多绘龙凤寿鹤,岔角及支条上绘水轳毂等纹饰,其间也有用文字做纹饰的三、明清彩画构成三、明清彩画构成太和殿天花彩画(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寿康宫天花彩画(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始建,至乾隆元年1736年建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四、明清门窗构成中国的古典门窗,发展到明清,已经彻底成熟。按照门窗各部件功能的不同,门窗可分为定位构成与阻隔构成、联系构成。定位构成:是帮助门窗定位的辅助性构件,这一部分包括门窗的框、槛。阻隔构成:门窗作为室内外装修的一大部类,它具备围护、交流、通透、闭合四种功能,而这四种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是因为它本身具备有“阻隔空间”这一物理特性,因此以这一特性将主要承担这些功能的部件予以命名。这些功能都是通过门窗的“扇”即门扇与窗扇来实现的。联系构成:是门窗上起连接作用的小构件。要么是将门窗上的定位构件和阻隔构件联系起来的部件,要么是门窗扇自身的装饰和连接构件。这部类包括有门钱、门镶、门钉、包叶、看叶、拐角叶、帘架、连楹、门替、门枕、铺首等等。四、明清门窗构成六抹头格扇四抹头格扇五、明清门窗的格心构成方式解析中国古典门窗格心的中间以细木构成各种图案。门窗格心(棂心)的图案虽然多式多样,构成其实只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由开放式线形构成,即线的构成。如卧蚕纹、工字纹、冰裂纹、万字纹、云纹、鳞纹、绳纹、网格纹、方格纹、菱格、斜方格纹、一码三箭纹、直权纹、如意纹、盘长纹。第二种形式是由封闭式图形所构成。如菱形纹、方胜纹,圆镜纹、套环纹、枯辘线纹、龟背纹、六角锦纹、八方交四方纹、海棠纹、梅花纹。第三种形式是线形套叠式构成。如亚字纹、井字纹、套方纹、灯笼锦纹、菱花纹、十字海棠纹、十字如意纹、花结纹、八角景纹。五、明清门窗的格心构成方式解析五、明清门窗的格心构成方式解析五、明清门窗的格心构成方式解析六抹头门扇六、明清天棚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藻井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在传统的观念上藻井是一种具有神圣意义的象徵。只能在宗教或帝皇的建筑中应用。在中华建筑中它也称得上是一种特殊的形制,它的发展由简而繁,由实用结构形状而演变为装饰的构造。明代之后,藻井的构造和形式有了很大的发展,极尽精巧和富丽堂皇的能事,除了规模增大之外,顶心用以象徵天国的明镜开始增大,周围放置莲瓣,中心绘云龙。后来这中心的云龙愈来愈得到强调。到了清代就成为了一团雕刻生动的蟠龙。蟠龙口中悬垂吊灯,不失原来明镜的形式。由於清代的藻井流行能为顶心,於是便把藻井改称为龙井了。

藻井的形状:有圆形、四方形、椭圆形成螺纹回旋形以及八卦形等。六、明清天棚藻井明初智化寺万佛阁藻井(收藏在美国费城博物馆)明初智化寺藻井(收藏在美国纳尔逊博物馆)明初智化寺藻井(收藏在美国纳尔逊博物馆)六、明清天棚藻井太和殿盘龙藻井,清代建筑中最华贵的藻井。(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御花园千秋亭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建)六、明清天棚藻井

天坛祈年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缮,光绪十五年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七、明清室内装饰太师壁安装在堂屋之中,两侧及后面均留有空间供人通行,壁前放几案,太师椅等家具,故称太师壁。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装饰手法‍。七、明清室内装饰苏州拙政园三十六鸳鸯馆(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七、明清室内装饰苏州狮子林水殿风来(初建于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最后重修于1917―1926年间)七、明清室内装饰落地罩古建筑内檐装修木雕花罩的一种。凡从地上一直到梁(或枋)的花罩都可称为落地罩。其形式主要有3种:①沿两侧木柱和梁(枋)形成的不同方向的三条边上均有装饰,两侧的木雕一般都坐落在木雕须弥座上。②两侧木柱上安装隔扇、隔扇间,梁枋下安装单边罩,这种形式又叫“隔扇罩”。③在柱梁间满饰木雕或用木棂条组成图案,中间部位留出几何形洞口,这类落地罩常按洞口的形状定名,如圆形洞口的称“圆光罩”。七、明清室内装饰七、明清室内装饰苏州狮子林水殿风来(初建于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最后重修于1917―1926年间)储秀宫(建于明永乐年间,初名寿昌宫,嘉靖十四年更名储秀宫。清顺治十二年重修)八、明清民居室内特点合院式:以不同组的房屋与墙、廊围合出庭院的形式,其中有四合院、三合院、二合院。按照平面围合方式上的不同一、民居分类廊院式: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