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视角下藏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拉萨市为例10000字(论文)》_第1页
《文旅融合视角下藏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拉萨市为例10000字(论文)》_第2页
《文旅融合视角下藏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拉萨市为例10000字(论文)》_第3页
《文旅融合视角下藏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拉萨市为例10000字(论文)》_第4页
《文旅融合视角下藏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拉萨市为例10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旅融合视角下藏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拉萨市为例目录TOC\o"1-3"\h\u摘要: 3关键词: 31引言 41.1研究背景和意义 41.1.1研究背景 41.1.2研究的意义 41.2国内外研究综述 41.2.1关于文旅融合的研究 41.2.2文旅融合视角下的藏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51.2.3研究评述 51.3研究思路与方法 51.3.1研究思路 51.3.2研究方法 52文旅融合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概述 52.1产业融合 52.2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63拉萨市旅游文化资源概况解析 63.1宗教文化 63.2古文化遗址 63.3红军文化 63.4牧区文化 63.5民俗文化 73.6餐饮文化 73.7旅游文化 74拉萨市藏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74.1旅游景点聚集且历史背景深厚 74.2旅游资源丰富且潜力巨大 84.3国内外旅游业蓬勃发展 84.4政府政策倾斜旅游业 85拉萨市藏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问题分析 85.1旅游文化产业开发广度不足,深度不够,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 85.2政府及当地居民旅游经济观念相对落后 95.3旅游业发展的带动性不强 95.4缺乏旅游人才,从业人员素质各不相同 96文旅融合背景下拉萨市藏族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96.1提高旅游发展的宣传水平,采取多种形式以拓展更多的旅游市场 96.2加强拉萨市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 96.3实现拉萨文化旅游业产业化发展 96.4推进旅游文化管理人才的进步 107结语 10参考文献: 10文旅融合视角下藏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拉萨市为例摘要: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转向对文化精神方面的追求。在当前文旅融合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如何能够充分利用地区性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区域政府发展的高度重视。本研究以拉萨市作为研究案例,通过研究拉萨本地区的旅游文化情况以及拉萨地区现有藏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情况,即对拉萨市藏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深挖拉萨市区域文化经济,整合出符合当地文化的旅游资源,并塑造出更多具有影响力的的旅游品牌,以此来满足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于地区性个性化、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关键词:文旅融合;藏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拉萨1引言由于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不断迅速,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而大众旅游已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发展特色旅游成为现阶段旅游业发展的新使命和新方向。国家针对旅游业的发展相应的出台了一定的优化政策,如优化营商环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人民的生活等重大政策的不断出台,这些都为现在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旅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旅游资源同质化,旅游地区文化力量不足成为当前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阻碍,尤其是地区性的民族化标签越来越淡薄。藏族是民族文化极具特色的一个民族,其代表性的名额、说唱艺术、藏戏、乐器以及舞蹈和绘画等都与传统的汉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特色性非常的明显,突出了旅游产品的个性化和多元化满足了旅游人群的定制化需求。与此同时,藏族文化正面临着互联网和国外文化产品品牌的双重冲击,藏族文化亟需建立出自己的文化品牌、文化价值、以及地区特色服务来面对日新月异的文化旅游市场,而这也必须是能够满足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深入了解游客对藏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将构建有特色的藏族文化旅游作为其旅游发展的重点方向。1.1.2研究的意义藏族文化是极具有特色且历史悠久的一个民族文化,拉萨市更是藏族文化的核心代表城市,本篇研究以拉萨市为例研究文旅融合背景下藏族文化旅游的开发策略,对于将文旅融合理论、文化资源理论以及品牌学历史学等相关理论融入到本篇研究中,寻求藏族文化旅游开发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能够为拉萨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全新的研究方向。1.2国内外研究综述1.2.1关于文旅融合的研究文旅融合的概念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但是真正意义上,将文旅融合的概念融入到地区实际性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中时间却并不长,也是在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学术界对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理论也渐渐的多了起来。张翠丽,刘月芳(2020)[[][]张翠丽,刘月芳.文旅农融合视角下乡村民宿发展策略研究——以江门五邑地区为例[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0(06):37-40.王向东,王双(2020)[[][]王向东,王双.白马藏族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研究——基于具身认知理论视角[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5(07):150-155.陈燕(2020)[[]陈燕.文旅融合视角下上九山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0.]充分的利用了2004[]陈燕.文旅融合视角下上九山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0.1.2.2文旅融合视角下的藏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张希彤(2020)[[][]张希彤.百年藏族电影发展史研究(1920-2020)[D].西北师范大学,2020.翟莹莹(2020)[[][]翟莹莹.文旅融合视角下天峨县纳洞村蚂拐传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桂林理工大学,2020.黄璇,王乐雨(2020)[[][]黄璇,王乐雨.文旅融合视角下乡村红色旅游发展研究——以重庆郎家村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0(04):54-56.1.2.3研究评述虽然当前文旅融合是发展区域旅游品牌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受制于不同地区的政策以及文化深度的影响不同,想要真正意义上实现文旅融合双向发展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实现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区域文脉、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总体来说,随着藏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不断融合发展,学术界关于文旅产业之间的研究肯定会越来越深入,新的理论会覆盖旧的理论,但不论如何发展,在文化与旅游之间如何能够切实有效的做好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平衡工作,都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1.3研究思路与方法1.3.1研究思路第一章:对文旅融合视角下藏族文化旅游的现状作出了阐述,并且根据当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第二章:对文旅融合视角下藏族文化旅游开发相关的理论作出了系列的理论概述,其主要体现在文旅融合相关理论与产业理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理论以及文化产业。第三章:以拉萨市为例,分析了拉萨市藏族文化旅游资源概况。第四章:拉萨藏族旅游文化资源现状探析。第五章:提出文旅融合视角下,拉萨藏族旅游文化开发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第六章:针对上文挖掘出的一系列问题,提出相对性的解决方案。1.3.2研究方法①文献分析法。在图书馆及网络上查询拉萨市市志等对文旅融合以及藏族文化旅游开发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总结,为本次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②案例分析法。以拉萨市为例,进行了比较多的相关案例的研究对比,对藏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和分析,最后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效果。③比较分析方法。在对藏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的过程中,列举出了拉萨市在旅游开发商的相关问题,并且对比了其他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相关问题,确定其文化的品牌核心价值。2文旅融合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概述2.1产业融合①产业融合的出现产业融合的相关理论概念最早出现于信息通讯领域,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快速的促进传统行业之间的融合与升级,也因为产业融合的存在,信息科技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的动力,其发展速度远超过其他行业。基于此,其他产业之间也开始借鉴,譬如近些年开始出现的文化遗产旅游、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等就是借助第一产业的基础,为旅游产业迎来了创新与升级。②产业融合的界定虽然关于产业融合的理论研究出现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接近40余年的时间,但是产业融合的概念目前还是没有比较统一性的定义。最早提出技术融合的罗森伯格,他在他的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美国的技术产业并不会拘泥于固定的同一产业中,而会自发的向周边产业开始辐射。近年来,学者马建在总结了西方学者的关于产业融合的相关理论之后,对其特征、理论和规律都进行了一定的总结,提出了关于产业融合相关的概念界定,其认为,产业融合是因为科技的进步,使其处于产业边界处的技术开始发生融合,逐步形成一个全新的产业市场的过程。其他关于产业融合的概念界定的文献还有很多,但其综合观点与二者较为相似。2.2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关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理论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著作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就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中提出了融合的概念,但是当时对这个概念的研究总体上却偏向于对传统工业的批判,并没有上升到旅游产业上的文化高度以及旅游娱乐商品化理论。在2000年,第十个五年计划提出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计划。而从文化产业的兴起到现在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彼此之间交叉重叠上来看。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和灵魂,通过旅游人们了解当地文化,传承了当地文化。文化与旅游成为了相辅相成的互助关系。文化丰富了旅游的多种方式,而旅游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最佳的模式。3拉萨市旅游文化资源概况解析3.1宗教文化藏族的宗教为藏传佛教,其宗教的派系也比较多,以萨迦派、宁玛派以及格鲁派为主。在拉萨,寺院和麻尼房几乎随处可见。自元朝开始,以隆务萨迦派寺院为中心,整个拉萨有僧人接近1万人,军队10万人。直到解放前夕,拉萨的全寺各僧众累计也有七千余人以上,可见其宗教的影响规模有多大。3.2建筑文化区域性的居住建筑很大程度上反应出了地方的精神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以来固有的文化形态,从区域性的居住建筑风格可以很直观的体现出不同的地域下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宗教信仰。拉萨也因其地理环境的客观要素和其宗教信仰的因素,其居住建筑也多以藏族特色的土木石结构的平房为主。其房屋的内部结构中通常设有大厅、卧室、厨房、佛龛间以及储物间。拉萨因其独特的宗教文化影响,家家户户都会在特定的位置设有佛堂,以求佛主的保护。3.3饮食、服饰文化由于拉萨市独特的海拔高度,其所在地区的空气含量比较稀薄,降水含量稀少,日照充足的特点造就了拉萨市藏族人民独特的饮食习惯。其常食的产品有糌粑、酥油茶、奶茶、奶渣等等。主副食品有糌粑、罗朗馍馍、酥油、曲拉和手抓羊肉等,副食有:土豆、辣味羊肉、风干肉和酸萝卜等。随着拉萨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外来食品的不断流入,当前拉萨的日常饮食中已经逐步的加入了西红柿、黄瓜、辣椒等。拉萨市藏族男子的服饰多按照冬夏两个季节的服饰为主,以羊羔皮、老羊皮、毛毡子、棉布等物品制作成各种各样的领无扣长袍。这其中也有一些用氆氇做成的夏季服饰以及腰部束腰所用的彩色绸缎以及布袋等。藏族男子的脚上一般穿着的是牛皮制成的长靴子,靴筒通常由褐色的氆氇制作而成,看起来既美观又落落大方,而其族民在外出之时也通常爱起码和挎腰刀。拉萨市藏族的女子的服饰则多以圆领长袍为主,长袍的高度通常与人齐高,没有下摆。头上常常束着民族特色性的小辫儿,上面有着各式各样的装饰品,常见的有银盾、蚌壳、银元等等,这些饰品看着普通,其价值通常几万元起步。3.4旅游文化拉萨市周边的县城有很多具有文化特色的村庄,比如说是协荣和俊巴。2018年这两个村庄的“仲孜”和“郭孜”正式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水县文化与旅游局获得了“佛教音乐、协荣仲孜、俊巴郭孜”保护单位资格,且曲水县被列入我区首个县域非遗保护传承观察点。(一)协荣“仲孜舞”协荣“仲孜”至今依然保存着原始、古朴的遗风,从中可窥探到藏族祖先的精神寄托和审美追求。这种原生态的文化艺术,已经成为研究藏区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活化石”。2011年5月23日,协荣仲孜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的雪顿节,协荣村的“仲孜”表演队都要在拉萨参加藏戏表演,虽然表演的时间不算太长,但它是必须参加的一个表演队。其主要原因是协荣“仲孜”突出地表现了祝福、吉祥和圆满。现在协荣村的“仲孜”表演队不仅在本村的望果节上表演节目,而且还在各种庆典上受邀请表演。协荣“郭孜”舞传承着协荣村的文化和未来,也为这个村庄的旅游开发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二)俊巴渔村在地理位置上,俊巴村位于拉萨河最下游,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在历史上,俊巴村交通闭塞,耕地稀少,打鱼曾经是他们唯一的生存方式。以打鱼为生的俊巴村人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创造了独特的渔文化。2008年,俊巴渔村的“郭孜舞”(即牛皮船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小的牛皮船,是俊巴村人的打鱼工具,也是他们劳动之余跳舞的道具;如今,牛皮船和牛皮船舞又成为俊巴村旅游开发的热点。牛皮船,承载着俊巴村的历史和未来。4拉萨市藏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4.1旅游景点聚集且历史背景深厚早在上个世界流失年代中期,西藏自治区成立的那天起,拉萨就成为了西藏的首府。随着社会经济和人民文化的不断发展,拉萨也逐渐成为了大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在我国,西藏拥有优质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再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这些都奠定了拉萨旅游独特的地位。依靠鲜明的民族特色圈粉无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游人造访。随着经济的不停发展,改革不断的开放,再加上国家西部大开发宏观战略布局的进一步推进,拉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也都正展示出蓬勃发展的朝气。例如,201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共618亿元。其中,第三产业服务业保高速增长。拉萨市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公元七世纪,历经千年的历史,截止到2020年初,全拉萨市的户籍总人口接近56万人,每年都一直保持着正增长。其中市政辖区人口已达近27万,人口构成复杂,少数民族分布比较多,但是藏族人口所占比例最大,高达87%。拉萨之所以称之为“日光城”,是因为城区平均海拔高(3650米),年日照时长(3000小时)。拉萨市的交通相较以往更加便捷,以拉萨服务半径的旅游圈,覆盖了国内外邻居的重点城市。二十世纪中叶,拉萨交通闭塞,城市内外几乎没有市政道路相连接,例如,仅有的小道是从布达拉宫出发到罗布林卡,能通过的也仅是由牛的运输零件带进西藏后重建装车的小型货运。而现在已经今非昔比,拉萨的交通目前已构建成航空、铁路、公路运输的网络体系。陆地运输方面,无论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和中尼公路,还是新西藏铁路,都能到达拉萨的各县区,货运运输同样十分便捷。空运方面,航班可以直达西安,阿里,成都,郑州,北京,重庆,西宁,广州,昌都等地。总之,拉萨的交通运力已经十分成熟。早在先年的拉萨,在统一西藏地区各部落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英明的领导下就迁都南雅隆一带,并修造宏伟建筑群布达拉宫堡和附属寺观建筑大小昭寺,并吸引了大批的人口聚集此地,为以后拉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拉萨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而且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在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中就有拉萨,拥有大批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布达拉宫、大昭寺等世界文化遗产更是一张纸城市鲜活的名片,此外,还开发了200多个景点和旅游景点。其中比较著名的景点有布达拉宫、八郭街、药王山、大昭寺、哲蚌寺,宗角禄康公园、西藏拉萨净土健康动物保护园、西藏自治区博物馆等;主要自然式景点包括纳木湖,林周、墨竹工卡县的德仲温泉和自然保护区。位于旧城区中心的八廓街,对古城的旧貌有更完整的保存,商店、游客和朝圣者鳞次栉比。街道两旁贩卖了各种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传统手工艺品,此外还可以看到南亚周边地区和国家具有异域风情的商店和小商品。4.2旅游资源丰富且潜力巨大拉萨独特自然、宗教和文化资源,已经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唯一性的旅游资源群。为拉萨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夯实的资源保障。这里有锦绣的自然风光,还有壮观的宗教宫殿建筑,世界上稀有和珍贵的文物,以及独特的风俗习惯,形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被称为“圣地拉萨”和“高地阳光城”。近年来,拉萨的旅游市场蓬勃发展,各种奖项捷报频传。如“欧洲游客最喜爱的旅游城市”之一,“外国胜地金奖”,“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拉萨景点十分丰富,传统建筑群和现代文化景观相结合,以布达拉宫为主的大小景点总共有一百多处。此外,还有以尼昂格民俗公园、宗角禄康公园、纳木错、羊卓雍错为代表的数十个旅游休闲胜地和风景名胜区。拉萨,西藏的经济中心,经济贡献值占比高,是拉萨旅游业发展的坚实基础。近年来,该市作为西南地区的主要城镇,其影响力和辐射力正在逐步扩展到周边国家和地区。长此以往,拉萨肯定会发展成为以拉萨为中心,辐射西南甚至南亚方位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心。这些也都为全市的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平台。4.3国内外旅游业蓬勃发展随着近年来拉萨市经济和社会的持续推进和2016年7月1日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拉萨文化旅游业的活力得到充分释放,旅游接待人次、旅游经济收入井喷式增长。在西藏自治区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显示,2020年底,西藏旅游接待实现人数上升甚至已经超过了四千七百万人,旅游总收入突破600亿人民币。为了这一目标能够顺利实现,西藏人民和自治区政府加快整合旅游资源,提出深化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共同打造“地球第三极”旅游特色品牌,全力推动拉萨智慧化多元化深度旅游,同时进一步开拓市场,加大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4.4政府政策倾斜旅游业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西藏自治区政府部门就明确表示,拉萨地区旅游产业的重要性;本世纪初,西藏自治区党委又进一步提出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业,全区经济产业中加入了旅游业,并实施"特色追赶"战略,要求跨越式地加快发展。“十三五”期间硕果累累,例如,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获得评选国家文化产业创意园、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文成公主》大型历史题材歌剧、藏民族礼仪文化重点项目布局。拉萨市“十四五”愿景,到2035年基本建成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新拉萨。文化旅游方面,拉萨将重点打造国际旅游文化发展方向,打造精品旅游,创新旅游产品;发展城郊旅游,形成城郊旅游圈;扩展旅游市场,大力推动与尼泊尔等南亚国家的旅游互通。5拉萨市藏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问题分析5.1旅游文化产业开发广度不足,深度不够,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当前的拉萨市旅游文化开发的范围还不够深度还不够广泛,大体上还是将其文化开发的目标停留在藏族文化最表层的阶段上。其旅游方式也是非常的简单,游客到了拉萨后就去网红拍照地点和主一些更具有藏族特色的旅游景点简单的拍个照片,然后到当地的宾馆休息,随后结束整个旅游的行程,这种旅游方式没有丝毫的创新,更没有体现出拉萨的藏族文化旅游与其他现代化旅游景点的区别。旅游规划与开发管理层更是没有深度挖掘拉萨市藏族文化,而且缺少针对不同类别驴友精心设计一些个性化而富有内涵的旅游体验路线。5.2政府及当地居民旅游经济观念相对落后拉萨作为西藏重要的旅游资源城市,与西藏大发展的各大旅游业相比,拉萨的市政府和市委对发展旅游业还没有深刻的了解。市民参与旅游业大开发的意识不强,市民素质与对发展旅游业和建设大型产业的软旅游环境的要求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简而言之,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领跑者,拉萨的旅游业尚未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人民繁荣和促进拉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5.3旅游业发展的带动性不强拉萨当前的旅游业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始终处于较低的发展速度中,服务水平相较于其他的现代化旅游城市略显不足,在旅游的方式上也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旅游形式上,形式较为单调。与其他的产业也没有进行有效的产业融合,地域特色发挥的不够充分,仅仅停留在表面功夫。在旅游项目的开发上,也比较简单粗暴,盲目开发的现象屡见不鲜,对高原生态的保护意识不够强烈。5.4缺乏旅游人才,从业人员素质各不相同拉萨近年来旅游业的持续爆增,而旅游人才供给远远不能满足行业自身的快速发展,有专家认为,人才短缺势必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拉萨市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另外,旅游市场监督管理不到位,法规制度还不够健全,旅游专业技能培训发展滞后等问题都有待改善。就个人而言,某些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都有待进一步提高。6文旅融合背景下拉萨市藏族旅游资源开发对策6.1提高旅游发展的宣传水平,采取多种形式以拓展更多的旅游市场一要进行较为广泛的宣传,在市级旅游资源层面,将拉萨市旅游宣传整合完善,应进行完善和丰富的旅游资源配套设施,制作统一的宣传图册,展示特色的旅游环境,并争取在境外及中央媒体中宣传,在市区外的热门景点及市区内的主要景点,设置形象牌,以达到相应的效果。二要进行集中推荐,积极组织全国性、世界性的博览会,参加层次高,效应强的节庆活动,通过加强法律、经济及行政等旅游服务相关标准,推进合理化管理,完善旅游服务的相关规范标准,推进旅游市场的标准化,国际化,人性化。制定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完成其服务与质量的相关规范标准。此外,当前的拉萨文化旅游形式比较少呈同质化状态,拉萨旅游服务的主要形式目前还是以传统的旅游方式为主。到拉萨旅游的游客也仅仅是在较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做短暂停留拍照,便结束行程,旅游服务体验差。若发展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可以打造拉萨旅游的特色金色长廊。在长廊可以展示具有代表拉萨文化的艺术品。以不同类型的形式展示拉萨旅游的丰富多样。6.2加强拉萨市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拉萨市文化丰富,并且当前作为西藏主要的旅游城市,更应该重视且注重发展。因此,借鉴先进经验,发展由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多样化旅游产业发展机制,通过相关政策及市场经济条件为指引,鼓励企业与个人参与到发展拉萨市旅游行业的建设中,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6.3实现拉萨文化旅游业产业化发展想要将拉萨文化旅游业的经济价值扩增到最大化,就需要出台有发展有关旅游产业化的政策方案,同时还要推动旅游业和文化相关的产业的各种密切合作,并达到陈烨的深度融合,共同促进本地文化和旅游两方面的大发展。推广拉萨市文化的同时,还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开拓旅游产业化新道路。6.4推进旅游文化管理人才的进步加强市场的引导,整顿旅游管理相关规范,组成相关的监督机制,为促进拉萨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应严厉惩处有欺骗消费者,强买强卖等不良行为。加强培训,提升专业知识,技能上达到高素质的能力。引导与组织管理人员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制度与技术,拓展和发展拉萨旅游产业在配置设施,管理层次,服务能力上的落后局面。7结语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发挥区域性的民族文化特征对旅游品牌的提升作用,是新时代下发展区域旅游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议题。对于这个问题,研究通过对藏族文化,并且以拉萨市的旅游发展现状为突破口,对文旅融合视角下如何推动藏族旅游文化的开发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民族文化对于地区旅游经济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地区性的旅游品牌的建立,通过品牌定位,文化特色等,构建出具有拉萨市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及文化旅游品牌。文化和旅游现已成了互为不和分割的重要载体,相互提供更好的旅游资源,单独的发展区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