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汽车能源消耗定额(征求意见稿)》_第1页
《公共汽车能源消耗定额(征求意见稿)》_第2页
《公共汽车能源消耗定额(征求意见稿)》_第3页
《公共汽车能源消耗定额(征求意见稿)》_第4页
《公共汽车能源消耗定额(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CCS点击此处添加CCS号31代替DB31/T631-2012Fuelconsumptionquotafor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IDB31/T631—2024前言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 35公共汽车能源消耗定额 36线路、车队和企业综合能源消耗定额 5附录A(资料性)公共汽车能源消耗定额运算示例 6DB31/T631—2024本文件按照《标准化导则——第一部分:标准化文件得到结构和起草规则》(GB/T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文件替代DB31/T631–2012《公共汽车燃油消耗定额》,与DB31/T631–2012《公共汽车燃油消耗定额》相比,除格式、文字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调整了公共汽车能源消耗定额公式(见4.2.1)——增加了油电混合动力、纯电动、氢燃料电池公共汽车能源消耗定额。(见表1)——调整了柴油车基本燃油料单位消耗量。(见表1)——删除了非空调的种类和能源定额(2012版表5)——删除了空调附加能源消耗量。(2012版5.3.1)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提出。本文件由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市交通运输行业协会、上海久事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浦东新区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于彦、胡军、金斌、朱杰、瞿承伟、朱辉军、杨羽立、费峰、黄楠、甘纯、沈建华、朱跃民、居杰、褚永森本文件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1/T631–2012。——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31/T631—20241公共汽车能源消耗定额1适用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公共汽车能源消耗的术语和定义、计算方法、统计范围及能源消耗定额。本文件适用于以电力、柴油和氢气为能源消耗的在用公共汽车。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31/T306公交客车运行技术要求DB31/T720公交企业能源管理指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公共汽车Bus是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按照固定的线路、站点和规定的时间营运,用于运载公众的客车。3.2统计期StatisticalPeriod是进行统计或测算的具体时间期限,本文件规定数值所对应的统计期为自然年度。3.3行驶里程Mileage是统计期内公共汽车实际行驶里程。3.4统计计量单位Unitofmeasurement统计时所取的车辆行驶里程、能源消耗的物理单位。行驶里程——公里kmDB31/T631—20242燃油——升L电力——千瓦时kWh氢气——公斤kg3.5能源消耗量FuelConsumption统计期内公共汽车消耗的能源数量(升L,千瓦时kWh,公斤kg)。3.6单耗FuelConsumptionperUnit指统计期内公共汽车每行驶百公里的平均能源消耗数量,单位:L/100km,kWh/100km,kg/100km。3.7综合单耗ComprehensiveFuelConsumption根据统计分析需要,按统计期内公交线路、车队和企业的所有公共汽车按能源种类每行驶百公里的平均能源消耗数量,计算公式:总能源消耗量/总行驶里程*100,单位:L/100km,kWh/100km,kg/100km。或按统计期内企业所有能源遵循折标系数统一到某标准物理量的百公里平均能源消耗量。不同层级的管理业务根据需要选择。3.8定额Quota指规定某一单位(企业、线路、车型)可消耗的单位能耗额度。无特殊词语限定,指年度单位能耗额度。实际管理中可细化分解为月份单位能耗额度。3.9先进指标advancedindicators统计期内实际单耗低于定额7%以上的单位和基层为达到先进指标。3.10折标单位与折标系数Conversionunitsandconversioncoefficients根据统计分析需要,按统计期内各种实物能源按热值都折算成某一种标准能源以方便比较,通用的折标单位有标准煤、标准油、兆焦。被统计实物能源与标准能源之比值称为折标系数。3.11纯电动公交车BetteryelectricbusDB31/T631—20243指称公交行业内搭载锂离子动力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储电装置,以充电为唯一能源来源,电机驱动车辆的公交车。4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4.1统计范围车辆能耗的统计范围包括企业所有运营的公共汽车。4.2计算方法4.2.1公共汽车能源消耗定额某车型公共汽车能源消耗定额按公式(1)计算。S=(Sb+ΔSt)×K×Ko………(1)式中:S——公共汽车能源消耗定额;Sb——公共汽车基本能源消耗量;ΔSt——公共汽车传动形式对能源消耗影响量;K——Ⅰ类区域、Ⅱ类区域和Ⅲ类区域能源消耗负荷系数。Ko——其他因素附加系数。4.2.2线路、车队和企业综合能源消耗定额线路、车队和企业的综合能源消耗定额按公式(2)计算。式中:SD——线路、车队和企业的按能源种类的综合能源消耗定额;Li——某车型公共汽车行驶里程;Si——某车型公共汽车由公式(1)得到的能源消耗定额值。5公共汽车能源消耗定额5.1车辆长度分类参照《公交客车运行技术要求》(DB31/T306)4.1车辆长度分类如下:表1公共汽车长度分段表DB31/T631—20244车辆长度L(米)7≤L<88≤L<99≤L<1010≤L<1111≤L≤125.2公共汽车基本能源消耗量公共汽车基本能源单位消耗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公交车基本能源单位消耗量Sb表单位:L/100km,kWh/100km,kg/100km————5.3公共汽车附加能源单位消耗量5.3.1传动形式对能源消耗影响量传动形式对能源消耗影响量见表3的规定表3传动形式对能源单位消耗影响量ΔSt表单位:L/100km,kWh/100km,kg/100km03050–05.3.2行驶区域能源单位消耗量权重系数行驶区域能源单位消耗量权重系数K见表4的规定DB31/T631—20245表4行驶区域的能源消耗量负荷系数K表115.3.3其他因素附加系数的规定其他因素能源消耗量附加系数默认值Ko=1。双层公交车Ko=1.513~18m超长公交车Ko=1.2~1.5(酌情取值)6线路、车队和企业综合能源消耗定额6.1在5公共汽车能源消耗定额选值的基础上,按公式(1)(2)计算而分别得出各种能源的线路、车队和企业综合能源消耗定额。6.2对于混合动力汽车的能源消耗定额,应将次能源的消耗量按折标系数,折算为主能源。油电混合车辆,将补充的电能折算成柴油合并计算。氢电混合的,将外部补充的电能折算成氢气合并计算。6.3基层的月度能耗计划编制可参照DB31/T780中的附录。DB31/T631—20246(资料性)公共汽车能源消耗定额运算示例A.1示例1某线路全长14.5km,其中:Ⅰ类区域长3km,Ⅱ类区域长4km,Ⅲ类区域7.5km,配纯电动12m公交车Sb=100t=0K=(3*1.05+4*1+7.5*0.95)/14.5=14.27/14.5=0.984o=1代入公式1S=(Sb+ΔSt)×K×Ko=(100+0)*0.984*1=98.4该线路本车型的定额S为:98.4kWh/100km。A.2示例2某线路全长12.8km,其中:Ⅰ类区域长7km,Ⅱ类区域长5.8km,配纯电动8.5m和10.5m公交车,年度计划运营里程分别为120000km和180000km。8.5米车Sb=80t=0K=(7*1.05+5.8*1)/12.8=13.15/12.8=1.027o=1代入公式1S=(Sb+ΔSt)×K×Ko=(76+0)*1.027*1=78.05210.5米车Sb=92t=0K=(7*1.05+5.8*1)/12.8=13.15/12.8=1.027o=1代入公式1S=(Sb+ΔSt)×K×Ko=(92+0)*1.027*1=94.485上述值代入公式2S=(78.052*120000+94.485*180000)/(120000+180000)=87.917该线路纯电动公交车的定额为:87.9kWh/100kmA.3示例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