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热井资源评价技术规程II目 次前言 II1范引文件 1语定义 12热产测试 2储文质数方法 5热资计与性评价 8热源发用价 11热源体量价 11料理报编写 11附录A(范)产测试始录表 13附录B(范)非定流压验参法 17附录C(范)地井资评报编提纲 20参考献 22PAGEPAGE20地热井资源评价技术规程范围本文件适用于地热井储量评价、储量核实工作,新建地热井布局应参考执行。(GB/T11615—2010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50027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A/T41—2008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DZ/T0331—2020地热资源评价方法及估算规程NB/T10097—2018地热能术语NB/T10099—2018地热回灌技术要求GB/T11615—2010和NB/T10097—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试验降压trialpumpingtest正式降压试验之前,为检查抽水设备及其安装情况,掌握地热井最大出水量而进行的试验。3.2温度效应temperatureeffect地热井在抽水期间,尤其是在抽水的初期,井口流体温度随着时间的延续不断升高,而由于水的密度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此时尽管地热井内水位上升或保持不变,但热储压力却下降。3.3静水位埋深depthofstaticwaterlevel(3.4热水头埋深depthofgeothermalwaterhead热储静压力按储层温度换算的地热井承压水头称为热水头,是井筒内流体上下形成统一热力场、隔水顶板之上的热液柱高度。以自然地面为基点到热水头液面之间的距离则为热水头埋深。3.5动水位埋深depthofdynamicwaterlevel3.6降深drawdown地热井在井试条件下所产生的热流体水位变化或压力下降值。降压试验的稳定水位降深为稳定动水位埋深与热水头埋深之差。3.7单位产量specificcapacity指地热井在井试时,每米压力降的热流体产量。相当于单位涌水量。3.8地热尾水geothermaltailwater地热流体经换热后,温度降低但水质未受污染的地热原水。3.9开采权益保护半径protectionradiusofexploitationrights经地热资源综合评价,圈定的维持地热井在整个正常开采期内,产量与流体温度不会下降的热储范围。3.10热影响厚度heataffectedthickness开采热储中地热流体时,可提供热能补给的热储层厚度及各取水层之间的岩石厚度之和。3.11可开采量exploitablequantity总则(2000)()。5024h1/h1cm稳定流降压试验通过不同的稳定流量及所对应的井中热储压力降低值即水位稳定降深,计算TRQ-f(sw(导水系数T和弹性μ*)。体样;GB/T11615—20107.7.2Bsw—f(tsw=aQ+bQ2Q—f(sw3Q—sw6hQ1=Qmax,Q2、Q32/3左右;48h24h12h8h各组试验是否达到稳定以流量变化不大于3%,观测水位埋深波动幅度孔隙型不大于10cm/60min,裂隙型不大于20cm/60min12120hR、井间干扰系数等参数。应依据试验井热储层类型,选择精度适宜的过滤设备作除砂、除污水质处理:50µm,5µm;50µm。宜采用回灌管内进水方式进行回灌,包括自然回灌和加压回灌,回灌管应下至回灌井静水面以下10~15m深度,保证回灌在真空密闭条件下进行。1∕48h16h48h310cm/60min20cm/60minK注TR1cm0.11mm;0.1m3。5.5.2.1降压试验过程中,抽水井的瞬时流量、水位埋深、出水温度和观测井的水位埋深、液面温度均应同步观测。5.5.2.21015202530406080100120150180min,60min、2、、4、、810、15、2025、30、40、50、60、、100、120min30min、510、、20、25、30、40、5060、80100、120、150180min60mint(如Q—swQ—tS—tsw—lgtsw—t水位水量的变化趋势,判断是否存在降压反曲线,若存在问题应重新做试验。
曲线),以了解(1)25ρ高为25℃H-hhHtH
-平 中 t 0 (1)中 高式中:Ht——校正后自然地面起算的水位埋深(m);H中——热储有效厚度段中点垂深(m);平ρ——井筒内水柱平均密度(即热储温度与液面温度的平均值所对应的流体密度)(kg/m3);平ht——观测水位埋深(m);h0——观测基点距自然地面的高度(m);高ρ——热储温度所对应流体密度(kg/m3)。高热水头埋深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计算:a)Q-h3(h)(Q)Q-hb)静水位校正法:将抽水前测得的静水位埋深按照公式(1)校正到热储平均温度下的水位埋深,即热水头埋深。Qq (2)QSW式中:q——单位产量(m3/h·m);Q——抽水流量(m3/h);sW——抽水产生的稳定水位降深(稳定动水位埋深与热水头埋深之差)(m)。采用承压完整井公式计算热储水文地质参数。DupuitW.SihardtKR。KRswM
(3)K式中:K
R
(4)K——热储平均温度下的渗透系数(m/d);Q——抽水流量(m3/d);M——热储层有效厚度(m);R——降压影响半径(m);sw——rw热储导水系数T(5)T(5)式中:T——导水系数(m2/d);其余符号意义同前。k(6)
k=Kg
……………………(6)式中:k——热储渗透率(m2/s);k——热储渗透系数(m/s);η——热储平均温度下热流体的运动粘滞系数(m2/s);g——重力加速度(9.8m/s2);其余符号意义同前。k(7)KT。式中:
KTkkTkk
g (7)KT——T℃时热储的渗透系数(m/s);Tη——T(m2/s);T(8),(9)Rswrsws1
(8)式中:
K rM(sws1)
(9)sw——抽水井稳定水位降深(m);s1——观测井稳定水位降深(m);r——观测井与抽水井井底水平距离(m);其余符号意义同前。(10)(11)Rs2s1s2
(10)式中:
K Ms2
(11)s1——近观测井稳定水位降深(m);s2——远观测井稳定水位降深(m);r1——近观测井与抽水井井底水平距离(m);r2——远观测井与抽水井井底水平距离(m);其余符号意义同前。计算方法见附录B。回灌条件下热储注水渗透系数、回灌影响半径和注水导水系数按公式(3)、(4)和(5)进行计算。选取大降深产能测试资料所求得的相关参数,作为该地热井热储的水文地质参数。根据3个落程降压试验数据,绘制Q-sw曲线,确定地热井井流方程公式(12),采用公式计算或内插法估算地热井可开采量Q,使用的水位最大降深值见表1。式中:ab
sw
(12)表1水位降深约束条件一览表水位年降幅(m/a)最大降深取值(m)≤2≤50>2≤30注:最大降深取值不应大于降压试验最大降深值。(3),(4)25K、回灌影响半径R(13)、(14)25QKsM注注 (13)QKsM注 R式中:
0.366lg 注K注R注注10K注R注注
(14)注Q——回灌流体温度为25℃时回灌井稳定可灌量(m3/d);注K注——回灌流体温度为25℃时的热储注水渗透系数(m/d);s注——回灌井内流体水位上升到允许的最大值(统一取距离井口10m,水位以25℃校正)(m);R注——回灌影响半径(m);其余符号意义同前。50(15)、(16)Q注=
πD2Mρaca3tρwcw (15)式中:
ρaca=φρwcw+(1−φ)ρrcr (16)D——与距离最近的同层开采井的井底距离(m);t——冷峰面到达开采井的允许时间(d,按50年计);ρwcw——25℃时流体密度与比热之乘积(MJ/m3•℃);ρrcr——25(MJ/m3•℃);(MJ/m3•℃);φ其余符号意义同前。25050R热。NQ估ƒw热=√πƒwρaca
…………….…………(1)……..………………….(18)ρc=Mφρc+(1−Mφ)ρc
……..(19)式中:
aa ww rrR热——地热井开采50年排出热量对热储的热影响半径(m);N——地热井50年开采期内的开采总日数(d);估Q——初步确定的地热井可开采量(m3/d);估f——水的体积比热、岩石骨架与水的平均体积比热的比值;H——地热井开采50年排出热量对热储的热影响厚度(最上一个取水层顶板至最下一个取水层底板之间的厚度,m);λw——热储热能回收率(孔隙型取0.25,裂隙型取0.15);ρ,ρ,ρ——水的密度,岩石的密度,岩石骨架与水的平均密度(kg/m3);w r acw,cr,ca——水的比热,岩石的比热,岩石骨架与水的平均比热(kJ/kg·℃);M——热储层有效厚度(m);φ——开采井热储岩石的孔隙度或裂隙率。(17)Q,并与R热(17)(3)、(4)(17)7.3.527.2.2()(20))。=−TQ) (20)式中:Wt(kW);QWTw(℃);Tq(℃)。(21)∑=(21)式中:∑Wt——地热井开采一年可利用的热能量(MJ);d——全年开采日数(d);Wt——由(20)式计算得出的热功率值(kW);86.4——单位换算系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所获热量与之相当的节能效果,减排量、节省污染治理费用等,按GB/T11615-2010FGB/T11615-201010.2GB/T11615-20109GB/T11615-2010,(岩,。附录A(规范性)产能测试原始记录表井号井: 页测点自地距: m 页观测时间观测数据记录人月日时分间隔时间(min)累计时间(min)水位埋深(m)液面温度(℃)气温(℃)审核: 时:井号井位第 页测点自地距: m 形: 落程大中/) 共 页观测时间观测数据记录人月日时分间隔时间(min)累计时间(min)堰口读数(cm)涌水量(m3/h)(m3)(m)液面温度(℃)气温(℃)审核: 时:井号井: 页测点自地距: m 页观测时间观测数据记录人月日时分间隔时间(min)累计时间(min)水位埋深(m)液面温度(℃)气温(℃)审核: 时:井号井位页测点自地距: m 第 组 共 页观测时间观测数据记录人月日时分间隔时间(min)累计时间(min)瞬时流量(m3/h)(m3)(m)(kPa、液面温度(℃)气温(℃)审核: 时:附录B(规范性)非稳定流降压试验求参方法Theis计算步骤如下:W(u)-1/us-t/r2s-t曲线。t),(B.1)(B.2)、(B.3)K(u) sM2*r 12tu B.2)aT*
(B.3)式中:s——抽水任一时刻的水位降深(m);μ*——储层的弹性释水系数;a——储层的导压系数(m2/d);r——观测孔与抽水井井底水平距离(m);其余符号意义同前。Jacob当降压试验时间较长,u=r2/(4at)<0.01时,可采用雅各布Jacob公式(B.4)计算参数。sQ
(B.4)4T
r2*
r2*将上式改写成s
0.183QT
lgr2*
lgtT r
s与lgtr2
成线性关系,具体步骤如下:
texcelr2Δsi。it
0.183Q,可求出导水系数T。T2.25Tt0将直线部分延长,在零降深线上的截距为0(B.4)r2
r2
0,即*2.25T
t0,可求出弹性释水系数μ*。 r B.3当u<0.01时,依据泰斯Theis叠加公式(B.5),使用Excel表绘制降深—历时对数曲线,以历时lg(t/t—t0)为x轴、剩余降深sr为y轴,添加线性趋势线获得趋势线斜率i2.3Q,求取导水系数T。4Tsr
4T
lg tt
(B.5)式中:sr——剩余降深值(m);t——抽水开始到计算时的延续时间(d);t0——恢复观测距抽水开始的时间(d);i——剩余降深对数历时曲线趋势线斜率;其余符号意义同前。B.4有越流补给热储求参方法越流系统中降压试验可采用Hantush-Jacob公式(B.6)、(B.7)计算参数。sQ
r (B.6)式中:r
2TK0(B)R(B.7)K0(B)——零阶第二类虚宗量Bessel函数;B——越流因素(m);其余符号意义同前。s-lgt曲线的斜率变化规律是由小到大,又由大变到小,存在着拐点P(见图B.1)。拐点P处降深sp与最大降深smax的关系为:sQ
r1s
(B.8)拐点P处的时间tp为:
p K0(B
2max拐点P处切线的斜率为:
tp
*(B.9)2Tipspip
Q4T
reB (B.10)2.3spip
K0(
r)eB (B.11)rBr应用上述原理,具体计算参数步骤如下:s-lgts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煤炭购销合同2
- 井队员工合同样本
- 铁路护栏搬运方案范本
- 修补水沟合同样本
- 农村改造项目合同样本
- 公路牌安装合同样本
- 万科咨询合同样本
- 出售自用冷库合同样本
- 冲压配件订购合同样本
- 代理办证机构合同样本
- 2024年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练习2练习二 附答案》教学课件
- 【核心素养目标】六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4.13 洁净的水域(教案)
- 设备吊装作业施工方案
- 小学语文“的、地、得”专项练习(附答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去中心化标识符(DID)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建筑施工测量标准》JGJT408-2017
- 2024-2030年中国社区医院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4年中考数学试卷【附真题答案】
- 脱硫技术方案钠碱法脱硫
- 2024年广东省中考生物试卷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