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婚姻制度_第1页
西周婚姻制度_第2页
西周婚姻制度_第3页
西周婚姻制度_第4页
西周婚姻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周婚姻制度一、引言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婚姻制度也具有鲜明的特色。婚姻制度不仅关乎个人的家庭生活,更与整个社会的秩序和稳定息息相关。西周婚姻制度在继承前代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规范体系,对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西周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一)一夫一妻多妾制西周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这是当时婚姻制度的核心特点之一。虽然名义上是一夫一妻,但男子可以拥有多个妾室。正妻在家庭中地位尊崇,具有主持家政、祭祀等重要职责,是家庭秩序的核心维护者。妾的地位则低于正妻,主要负责生育和侍奉丈夫等事务。这种制度体现了西周社会的等级差异,同时也保障了家族血脉的延续和家庭劳动力的充足。(二)同姓不婚同姓不婚是西周婚姻制度的重要原则。《礼记·郊特牲》记载:"取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也。"同姓不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优生学角度考虑,避免近亲结婚导致后代身体素质下降等问题。二是通过与异姓家族联姻,加强不同家族之间的联系,扩大政治联盟,巩固统治基础。例如,西周时期各诸侯国之间通过婚姻关系相互联结,形成了复杂的政治网络。(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西周强调婚姻需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当时的社会观念中,婚姻不仅仅是男女双方个人的事情,更是家族之间的重要事务。父母作为家族的代表,有权决定子女的婚姻大事。媒妁则是沟通男女双方家庭的中介,他们在婚姻的促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媒妁的介绍和协调,可以避免男女双方私自结合可能带来的各种问题,维护婚姻关系的合法性和稳定性。三、西周婚姻成立的条件与程序(一)婚姻成立的条件1.年龄限制西周时期对男女结婚年龄有一定要求。男子一般在二十岁左右举行冠礼后具备结婚资格,女子则在十五岁左右举行笄礼后可以出嫁。如《周礼·地官·媒氏》记载:"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这一规定主要是考虑到男女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成熟程度,以确保婚后能够承担起家庭责任。2.身体健康结婚双方需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或残疾。这是保障婚姻生活正常进行以及生育健康后代的基本要求。如果一方存在严重疾病或残疾,可能会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家族的延续,因此不被允许结婚。(二)婚姻成立的程序1.纳采纳采是婚姻程序的第一步,即男方家请媒人向女方家提亲。媒人带着礼物前往女方家,表达男方家对女方的求婚之意。礼物通常为大雁,因为大雁在古代被视为忠贞之鸟,象征着婚姻的美好和稳定。2.问名问名是在纳采之后,男方家请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和出生年月日时等信息。通过问名,男方家可以了解女方的基本情况,同时也可以通过占卜等方式来判断双方是否合适。问名后,媒人将女方的生辰八字带回男方家,与男方的生辰八字进行合婚。3.纳吉纳吉是在问名合婚得到吉兆后,男方家再次请媒人带着礼物前往女方家告知这一好消息。纳吉标志着双方的婚姻得到了神的认可,具有了更强的合法性。此时,双方的婚姻关系基本确定。4.纳征纳征又称纳币,是男方家向女方家送聘礼的环节。聘礼通常包括大量的财物、土地、牲畜等,其价值往往十分丰厚。纳征的目的一是表示男方家对女方家的重视,二是通过聘礼的形式确定双方的婚姻关系具有经济上的约束。聘礼的种类和数量在西周时期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婚姻制度中的等级观念。5.请期请期是男方家在纳征之后,与女方家协商确定结婚日期。男方家通过媒人向女方家提出几个可能的结婚日期,由女方家选择其中一个。请期环节体现了对女方家的尊重,同时也确保了双方在结婚准备上有足够的时间。6.亲迎亲迎是婚姻程序的最后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新郎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亲迎当天,新郎身着礼服,带领迎亲队伍前往女方家。女方家则要为新娘举行一定的仪式,如哭嫁等。新娘出嫁后,要随新郎回到男方家,举行成婚仪式,正式成为男方家的一员。亲迎仪式标志着婚姻关系的正式成立,夫妻双方开始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四、西周婚姻关系中的夫妻权利义务(一)夫妻权利1.夫权在西周婚姻关系中,丈夫拥有较大的权力。丈夫是家庭的主导者,负责家庭的经济事务和对外交往。他有权决定家庭的重大事项,对妻子和子女具有一定的支配权。例如,丈夫可以决定妻子的活动范围,妻子在家庭中要服从丈夫的安排。2.妻子的有限权利妻子虽然在家庭中处于从属地位,但也享有一些有限的权利。妻子有权参与家庭祭祀活动,在祭祀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此外,妻子在家庭财产的管理和使用方面也有一定的职责,如管理家庭的日常开支等。(二)夫妻义务1.丈夫的义务丈夫有义务维持家庭的生计,为家庭提供经济保障。他要爱护妻子,在妻子生病或遇到困难时给予照顾。同时,丈夫要遵循婚姻道德,对妻子保持忠诚,不得随意休弃妻子。2.妻子的义务妻子的主要义务是侍奉丈夫和公婆,操持家务。她要生育子女,为家族延续后代。在家庭生活中,妻子要尊重丈夫和长辈,与家庭成员和睦相处,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五、西周婚姻的解除(一)七出七出是西周时期丈夫休弃妻子的七种法定情形。《大戴礼记·本命》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不顺父母是指妻子不孝顺公婆,这在以孝为核心价值观的西周社会是严重违反道德伦理的行为,所以列为七出之首。无子去是因为在西周时期家族重视血脉延续,妻子如果不能生育,就无法完成家族赋予她的重要使命。淫去是指妻子有通奸行为,这种行为违背了婚姻的忠贞原则。妒去是针对妻子嫉妒心过强,影响家庭和睦的情况。有恶疾去是考虑到妻子患有严重疾病可能会影响家庭生活质量和照顾家人的能力。多言去是指妻子喜欢搬弄是非,破坏家庭内部关系。窃盗去是指妻子有盗窃行为,损害家庭财产利益。七出制度体现了西周婚姻制度中维护家族利益和社会道德规范的特点。(二)三不去三不去是对七出的限制和补充。《大戴礼记·本命》记载:"妇有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不去是指妻子娘家无人,被休后无处可归,这种情况下丈夫不能休弃妻子,体现了对女性生存权益的一定保护。与更三年丧不去是指妻子为公婆守孝三年,尽了孝道,在这种情况下丈夫也不能休妻,强调了婚姻关系中的责任和义务。前贫贱后富贵不去是指夫妻在结婚时生活贫困,后来丈夫富贵了,此时也不能随意休妻,体现了婚姻关系中的患难与共原则。三不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丈夫滥用休妻权,维护了婚姻关系的相对稳定性。六、西周婚姻制度的影响(一)对西周社会的影响西周婚姻制度对当时的社会秩序和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一夫一妻多妾制、同姓不婚等原则适应了西周社会的等级结构和政治需求,通过婚姻关系加强了家族之间的联系和政治联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程序规范了婚姻行为,减少了因婚姻引发的纠纷。同时,婚姻制度中的夫妻权利义务规定以及婚姻解除的规则,明确了家庭成员的责任和行为准则,促进了家庭的和谐稳定,进而维护了整个社会的秩序。(二)对后世婚姻制度的影响西周婚姻制度为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奠定了基础。后世婚姻制度中的许多原则和规定都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例如,一夫一妻多妾制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后期,成为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同姓不婚的原则也被长期遵循,对中华民族的血缘融合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及七出、三不去等婚姻规则在后世不断发展和演变,成为中国古代婚姻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封建婚姻秩序和家庭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七、结论西周婚姻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具有独特的基本原则、成立条件与程序、夫妻权利义务以及婚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