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操作与维护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特种设备操作与维护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特种设备操作与维护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特种设备操作与维护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特种设备操作与维护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种设备操作与维护作业指导书TOC\o"1-2"\h\u1660第一章特种设备概述 327541.1特种设备的定义与分类 3296511.2特种设备的安全重要性 316997第二章特种设备操作准备 4140992.1操作人员资质要求 4324592.2操作前的检查与确认 485902.3操作前的安全培训 518926第三章特种设备操作流程 5254763.1开机与启动 5206313.1.1确认设备状态 5179353.1.2连接电源 5125443.1.3开启电源开关 5188933.1.4检查设备自检 5326343.1.5确认设备就绪 5305643.2操作步骤与方法 5146563.2.1设定参数 5229313.2.2启动设备 6242823.2.3监控设备运行 652363.2.4定期检查 6314323.2.5应急处理 6276683.3关机与停机 6159453.3.1停止设备运行 6236983.3.2关闭电源开关 6280153.3.3检查设备状态 6144293.3.4清理设备 6237933.3.5撰写操作记录 69553第四章特种设备维护保养 659634.1维护保养周期与内容 6224604.1.1维护保养周期 7113174.1.2维护保养内容 788574.2维护保养方法与技巧 711414.2.1日常维护方法与技巧 7282814.2.2定期维护方法与技巧 896214.2.3特殊维护方法与技巧 8299464.3维护保养记录与归档 8276604.3.1维护保养记录 8196494.3.2维护保养归档 814290第五章特种设备故障处理 8292495.1故障类型与原因分析 898535.1.1故障类型 971395.1.2原因分析 939235.2故障处理流程与方法 9236255.2.1故障处理流程 9227855.2.2故障处理方法 10275835.3常见故障的处理技巧 10158165.3.1机械故障处理技巧 10312525.3.2电气故障处理技巧 10313355.3.3液压故障处理技巧 10134345.3.4控制系统故障处理技巧 101293第六章特种设备预防与应急处理 10182026.1预防措施 1153956.2应急处理程序 1183116.3应急救援设备与设施 1218769第七章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2114897.1安全管理制度概述 12272077.2安全管理组织与职责 12129317.2.1安全管理组织 12282797.2.2安全管理职责 13314387.3安全生产责任制 13232017.3.1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含义 1372487.3.2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1394047.3.3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 134155第八章特种设备安全培训与考核 14143098.1培训内容与方法 14228218.1.1培训内容 14267798.1.2培训方法 14278508.2考核标准与流程 14255978.2.1考核标准 14247878.2.2考核流程 15148308.3培训效果评估 1569048.3.1评估方法 15248948.3.2评估结果处理 151771第九章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管理 15200539.1技术档案的建立与维护 15104859.1.1建立原则 15143179.1.2档案内容 16230869.1.3档案维护 16171159.2技术档案的查阅与使用 1691399.2.1查阅权限 16217629.2.2查阅流程 1662139.2.3使用规定 1643119.3技术档案的更新与归档 17184929.3.1更新原则 17179639.3.2更新流程 1724839.3.3归档要求 1718961第十章特种设备法律法规与标准 172439410.1法律法规概述 173048410.2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182304710.2.1标准的制定 182461410.2.2标准的实施 183048110.3法律法规与标准在特种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182147810.3.1法律法规在特种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181647010.3.2标准在特种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18第一章特种设备概述1.1特种设备的定义与分类特种设备,是指在生产、科研、教学、生活等领域中,具有特定功能,可能因其自身缺陷或者操作、维护不当,而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重大的设备。按照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规定,特种设备主要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分类如下:(1)按功能分类: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2)按使用性质分类:生产用特种设备、科研用特种设备、教学用特种设备、生活用特种设备等。(3)按安全风险程度分类:高风险特种设备、中风险特种设备、低风险特种设备等。1.2特种设备的安全重要性特种设备的安全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人员安全:特种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若发生,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因此,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是保障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2)保护财产安全:特种设备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生产中断、财产损失等,对企业和个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3)维护社会稳定:特种设备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社会恐慌等,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4)遵守法律法规: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操作与维护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企业和个人有义务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5)提高企业效益:通过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降低风险,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效益。特种设备的安全重要性不容忽视。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预防发生。第二章特种设备操作准备2.1操作人员资质要求为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以下资质要求:(1)年龄要求:操作人员年龄应在18周岁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学历要求:操作人员应具备初中及以上学历。(3)健康状况:操作人员应身体健康,无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等影响操作的疾病。(4)专业技能:操作人员应经过特种设备操作的专业培训,掌握相关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5)持证上岗:操作人员需取得国家规定的特种设备操作资格证书,并在有效期内。2.2操作前的检查与确认操作前的检查与确认是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操作人员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检查与确认:(1)检查设备外观:操作人员应检查特种设备的外观,保证设备完好无损,无破损、变形、漏油等现象。(2)检查设备功能:操作人员应检查设备的功能指标,如压力、温度、转速等,保证设备在正常运行范围内。(3)检查安全防护设施:操作人员应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如限位器、安全阀、防护罩等,保证安全防护设施完好、有效。(4)检查电源、气源等:操作人员应检查设备的电源、气源等,保证电源电压稳定,气源压力适中。(5)检查操作环境:操作人员应检查操作环境,保证环境整洁、通风良好,无火灾、爆炸等安全隐患。2.3操作前的安全培训为保证特种设备操作的安全,操作人员在上岗前需接受以下安全培训:(1)安全知识培训:操作人员应了解特种设备的安全知识,包括设备原理、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2)操作技能培训:操作人员应掌握特种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设备的启动、运行、停车等。(3)安全意识培训:操作人员应树立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违章操作,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4)应急预案培训:操作人员应熟悉特种设备的应急预案,掌握处理方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5)实际操作训练:操作人员应进行实际操作训练,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保证在正式操作时能够安全、准确地进行操作。第三章特种设备操作流程3.1开机与启动3.1.1确认设备状态在开机前,操作人员应首先对特种设备进行外观检查,确认设备无损坏、变形等异常情况,并保证设备周围环境安全。3.1.2连接电源将设备电源线插入电源插座,保证电源电压稳定,符合设备要求。3.1.3开启电源开关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说明书或操作面板上的标识,正确开启电源开关。3.1.4检查设备自检设备启动后,应检查设备是否进行自检,自检过程是否正常。如设备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机并排查原因。3.1.5确认设备就绪待设备自检完成,确认设备各项功能正常,处于就绪状态。3.2操作步骤与方法3.2.1设定参数操作人员应根据生产需求,正确设定设备的工作参数,包括速度、温度、压力等。3.2.2启动设备在确认设备参数设置无误后,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操作面板上的指示,启动设备。3.2.3监控设备运行设备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密切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发觉异常及时停机处理。3.2.4定期检查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证设备各部件正常工作,无磨损、松动等现象。3.2.5应急处理如遇设备故障或紧急情况,操作人员应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理,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3.3关机与停机3.3.1停止设备运行操作人员应根据设备操作面板上的指示,正确停止设备运行。3.3.2关闭电源开关在设备停止运行后,操作人员应关闭电源开关,断开设备电源。3.3.3检查设备状态在关闭电源后,操作人员应检查设备各部件,确认设备处于停机状态,无异常情况。3.3.4清理设备操作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清理,保持设备清洁,便于下次使用。3.3.5撰写操作记录操作人员应在设备操作完毕后,认真填写操作记录,记录设备运行情况、故障处理等内容。第四章特种设备维护保养4.1维护保养周期与内容4.1.1维护保养周期为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应根据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设备类型及制造商的建议,制定合理的维护保养周期。维护保养周期分为日常维护、定期维护和特殊维护三种类型。(1)日常维护:每日对设备进行检查,保证设备运行正常,发觉问题及时处理。(2)定期维护:根据设备类型和使用频率,制定相应的定期维护周期,如每周、每月、每季度等。(3)特殊维护:针对设备出现的故障或特殊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维护。4.1.2维护保养内容(1)日常维护内容:检查设备外观,保证无损坏、变形等异常情况;检查设备紧固件,保证无松动现象;检查设备润滑系统,保证润滑油(脂)充足、清洁;检查设备电气系统,保证接线牢固、无短路现象;检查设备安全防护设施,保证其有效性。(2)定期维护内容: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觉并处理潜在故障;更换设备易损件;清洁设备内外部,保证设备整洁;检查设备功能,保证其达到规定的技术指标。(3)特殊维护内容:根据设备故障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和维修;更换损坏的零部件;对设备进行功能测试,保证其恢复正常运行。4.2维护保养方法与技巧4.2.1日常维护方法与技巧(1)检查设备外观,注意观察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2)检查紧固件,使用专业工具进行紧固;(3)检查润滑系统,定期添加润滑油(脂),保持油质清洁;(4)检查电气系统,定期检查接线,保证无短路现象;(5)检查安全防护设施,保证其有效性。4.2.2定期维护方法与技巧(1)制定详细的定期维护计划,保证维护工作有序进行;(2)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觉并处理潜在故障;(3)更换易损件,提高设备运行效率;(4)清洁设备,保持设备整洁;(5)检查设备功能,保证其达到规定的技术指标。4.2.3特殊维护方法与技巧(1)根据设备故障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维护方案;(2)更换损坏的零部件,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对设备进行功能测试,评估维护效果;(4)分析故障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预防类似故障发生。4.3维护保养记录与归档4.3.1维护保养记录维护保养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1)设备名称、型号、编号;(2)维护保养日期;(3)维护保养内容;(4)维护保养人员;(5)发觉的故障及处理措施;(6)维护保养结果。4.3.2维护保养归档(1)将维护保养记录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归档;(2)建立设备维护保养档案,便于查询和管理;(3)定期对维护保养记录进行分析,为设备管理提供依据。第五章特种设备故障处理5.1故障类型与原因分析5.1.1故障类型特种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故障,根据故障的性质和影响,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机械故障:包括零件磨损、断裂、松动、变形等。(2)电气故障:包括短路、断路、绝缘老化、接触不良等。(3)液压故障:包括油液变质、泄漏、压力不稳定等。(4)控制系统故障: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部件的失效或异常。5.1.2原因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以下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原因:(1)设备设计不合理:设备设计不符合实际使用需求或存在设计缺陷,导致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2)设备安装不规范:设备安装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安装要求进行,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定。(3)操作人员失误:操作人员对设备操作不熟练,操作过程中存在误操作,导致设备故障。(4)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未能及时进行维护保养,导致设备功能下降。(5)外部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电压波动等外部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设备故障。5.2故障处理流程与方法5.2.1故障处理流程(1)发觉故障:操作人员或维护人员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发觉设备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机并报告。(2)现场勘察:现场技术人员对故障设备进行勘察,了解故障现象,初步判断故障类型。(3)原因分析:根据故障现象和现场勘察情况,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4)制定处理方案:针对故障原因,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5)实施处理:按照处理方案,对故障设备进行维修、更换零部件等操作。(6)验收:故障处理完成后,对设备进行试运行,保证设备恢复正常。5.2.2故障处理方法(1)机械故障处理:针对机械故障,采用修复、更换零部件、调整等方法进行处理。(2)电气故障处理:针对电气故障,采用检测、排除、更换等方法进行处理。(3)液压故障处理:针对液压故障,采用更换油液、修复或更换液压元件等方法进行处理。(4)控制系统故障处理:针对控制系统故障,采用检测、更换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部件的方法进行处理。5.3常见故障的处理技巧5.3.1机械故障处理技巧(1)磨损:对磨损严重的零部件进行更换,对磨损较轻的零部件进行修复。(2)断裂:分析断裂原因,对断裂部位进行焊接或更换。(3)松动:对松动部位进行紧固。(4)变形:对变形部位进行校正。5.3.2电气故障处理技巧(1)短路:查找短路点,排除短路原因,修复或更换损坏的电气元件。(2)断路:查找断路点,排除断路原因,修复或更换损坏的电气元件。(3)绝缘老化:更换老化电线、电缆或绝缘材料。(4)接触不良:清洁接触面,修复或更换损坏的接触器。5.3.3液压故障处理技巧(1)油液变质:更换油液,清洗油箱、管道等部件。(2)泄漏:查找泄漏点,修复或更换损坏的密封元件。(3)压力不稳定:调整溢流阀,检查泵、马达等液压元件的工作状态。5.3.4控制系统故障处理技巧(1)传感器失效:检查传感器的工作状态,修复或更换损坏的传感器。(2)执行器失效:检查执行器的工作状态,修复或更换损坏的执行器。(3)控制器异常:检查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修复或更换损坏的控制器。第六章特种设备预防与应急处理6.1预防措施为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预防的发生,特制定以下预防措施:(1)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保证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2)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查、检测和维修。按照国家规定,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检测,发觉问题及时整改。对设备进行定期维修,保证设备功能稳定。(3)强化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使其熟悉设备功能、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4)制定并落实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程序、救援措施和责任分工。(5)加强现场安全监控。对特种设备操作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扩大。(6)建立健全报告制度。发生时,及时向上级报告,分析原因,总结教训,防止类似的再次发生。6.2应急处理程序(1)发生后,现场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设备运行,采取措施控制现场,防止扩大。(2)现场人员应迅速向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安全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3)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成立调查组,对进行调查,明确原因、性质和责任。(4)根据调查结果,采取以下应急处理措施:a.对责任人进行追责,依法进行处理;b.对设备进行修复或更换,保证设备恢复正常运行;c.对现场进行清理,消除安全隐患;d.总结教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5)安全管理部门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处理情况,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备案。6.3应急救援设备与设施为保证特种设备发生时的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公司应配备以下应急救援设备与设施:(1)应急照明设备:在现场配备足够的应急照明设备,保证处理过程中的照明需求。(2)通讯设备:为调查组、救援人员配备通讯设备,保证处理过程中的信息畅通。(3)救援工具:配备必要的救援工具,如破拆器材、救援绳索、安全防护装备等。(4)医疗救护设备:在现场配备急救药品、医疗救护设备,保证伤员得到及时救治。(5)环保设施:现场应配备环保设施,如吸油毡、防泄漏设备等,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6)现场警示标志:在现场设置警示标志,提醒现场人员注意安全,防止次生的发生。(7)处理记录设备:为调查组配备记录设备,如录音笔、录像设备等,保证处理过程的记录真实、完整。第七章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7.1安全管理制度概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是指针对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维修等全过程所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范。其目的是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和减少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章节主要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构成、内容及其重要性进行概述。7.2安全管理组织与职责7.2.1安全管理组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组织主要包括企业安全管理机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组织等。这些组织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7.2.2安全管理职责(1)企业安全管理机构职责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应负责制定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安全培训,开展安全检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进行监督。(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职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应负责对特种设备的安全进行检查、监测、评估,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组织职责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组织应负责制定特种设备使用、维护、检修等环节的安全操作规程,组织安全培训,开展安全检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7.3安全生产责任制7.3.1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含义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指企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及有关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对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负责的一种制度。7.3.2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1)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2)企业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协助法定代表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负责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措施。(3)企业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开展安全培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4)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负责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负责,组织制定特种设备使用、维护、检修等环节的安全操作规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5)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维护人员、检修人员等直接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7.3.3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1)明确责任。企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及有关人员应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2)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企业法定代表人与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责任。(3)开展安全培训。企业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4)进行安全检查。企业应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发觉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5)落实奖惩措施。对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第八章特种设备安全培训与考核8.1培训内容与方法8.1.1培训内容特种设备安全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基本知识、安全操作规程、维护保养方法、故障处理及应急措施等。具体内容包括:(1)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2)特种设备的基本构造、原理和分类;(3)特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4)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5)特种设备故障处理及应急措施;(6)特种设备案例分析。8.1.2培训方法培训方法应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具体如下:(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使学员掌握特种设备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特种设备案例,使学员了解原因及防范措施;(3)实际操作演练:通过实际操作演练,使学员熟练掌握特种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保养方法;(4)互动讨论:鼓励学员提问、交流,增强培训效果。8.2考核标准与流程8.2.1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应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主要包括:(1)理论知识考核:考核学员对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掌握程度;(2)实际操作考核:考核学员对特种设备操作和维护保养方法的熟练程度;(3)应急处理考核:考核学员在特种设备故障处理和应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8.2.2考核流程考核流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培训结束后,组织进行理论知识考核;(2)理论知识考核合格后,进行实际操作考核;(3)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后,进行应急处理考核;(4)三项考核均合格者,颁发特种设备操作资格证书。8.3培训效果评估8.3.1评估方法培训效果评估采用以下方法:(1)问卷调查:收集学员对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效果的满意度;(2)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分析学员理论知识掌握程度;(3)实际操作考核成绩:分析学员操作技能掌握程度;(4)应急处理考核成绩:分析学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8.3.2评估结果处理根据评估结果,对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效果进行改进,以提高培训质量。具体措施如下:(1)对满意度较高的培训内容和方法,继续保持;(2)对满意度较低的部分,分析原因,进行调整和优化;(3)对培训效果不理想的学员,进行针对性辅导和补训。第九章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管理9.1技术档案的建立与维护9.1.1建立原则技术档案的建立应遵循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和可追溯性的原则。在档案建立过程中,应全面收集与特种设备相关的技术资料,保证档案的完整性。9.1.2档案内容技术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图纸、产品质量证明文件等;(2)特种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检验等资料;(3)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维护保养制度及安全管理制度;(4)特种设备调查报告及处理结果;(5)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报告;(6)其他与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相关的资料。9.1.3档案维护技术档案的维护应做到以下几点:(1)定期检查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发觉问题及时整改;(2)对档案进行定期审查,保证档案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符;(3)对档案进行定期更新,保证档案的时效性;(4)加强档案的保密管理,防止档案泄露。9.2技术档案的查阅与使用9.2.1查阅权限技术档案的查阅应遵循以下原则:(1)查阅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2)查阅人员应遵守查阅规定,不得随意复制、传播、泄露档案内容;(3)查阅人员应对档案进行妥善保管,不得损坏、遗失。9.2.2查阅流程查阅技术档案应遵循以下流程:(1)查阅人员向档案管理员提出查阅申请;(2)档案管理员对查阅人员进行资质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3)查阅人员按照批准的查阅范围进行查阅;(4)查阅完毕,查阅人员应将档案归还给档案管理员。9.2.3使用规定技术档案的使用应遵循以下规定:(1)档案内容不得随意更改,确需更改的,应经相关部门审批;(2)档案不得作为商业用途,不得用于非法活动;(3)档案使用过程中,应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9.3技术档案的更新与归档9.3.1更新原则技术档案的更新应遵循以下原则:(1)及时更新,保证档案内容的时效性;(2)全面更新,保证档案内容的完整性;(3)规范更新,保证档案内容的准确性。9.3.2更新流程技术档案的更新应遵循以下流程:(1)档案管理员收集与特种设备相关的最新技术资料;(2)对最新技术资料进行审查,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