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学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2025届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学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2025届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学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2025届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学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2025届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学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2月阶段性检测历史一、单选题(每题2分,40题,共80分)1.商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四处考古遗址所出土器物能表明商业已有较高程度发展的是()A.陶釜、蚌器、骨角器等B.指环、牙器、臂玉环等C.石斧、石磨棒、石磨盘等D.骨贝、青铜贝、包金贝等2.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3.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30万兵力.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军事理论的形成B.生产方式的变革C.政治制度的演进D.地形地势的利用4.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5.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6.明中叶以后,添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出现了众多以绘画为主体的画本,甚至一些知名画家也受雇于坊刻。这说明当时()A.画本成为知识传播主要载体B.市民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C.社会审美旨趣出现阶层分化D.书籍出版商业化程度加深7.“判”是古时官员断决狱讼的文本,也是唐代铨选官吏的考试科目之一。唐代的《龙筋凤髓判》是我国完整传世的一部判例集,通过模拟判例的形式陈述案例缘由,给出判决意见,并进行解释,为应试者提供了“判”的写作程式和方法。这说明唐代()A.以法为教,轻视了道德礼义B.重视家训,教化渗透至基层C.注重判例解读,提升官员司法素养D.强调司法实践,开创律例合编体例8.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9.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A.“西学东渐”的深,B.民族危机的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10.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一批近代企业;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些举措表明两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A.求富救国B.实业救国C.以商救国D.富民救国11.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到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0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D.没有得到广泛的群众支持1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曾就土地政策作出决定:“在处理农村纠纷中,党与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一切有关土地及债务的契约的缔结须依双方自愿。契约期满,任何一方有解约之自由”。作出这一决定的时间是()A.园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3.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他意在强调中国()A.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经验B.经济建设要坚持自力更生C.应逐步放弃“一边倒”政策D.愿意开展对外经济交流14.1937年3月,毛泽东在讨论同国民党的谈判时说,谈判的方针,无疑是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合作的方向,而不是无产阶级做资产阶级的尾巴。如果这样,我们便要失去信仰。这表明()A.中国共产党决定国共和谈解决西安事变B.中国共产党强调其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C.抗日民主政府应遵循“三三制”原则D.民主联合政府应由国共两党合作建立15.平型关太捷后,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开展系列庆祝活动,全民族形成了关于该事件的社会共识。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国家权力,借助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媒体宣传等方式,再现了这一史事,使之成为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文化符号。这充分说明了()A.国家权力的介入强化了集体记忆B.共同记忆的构筑有益于价值认同C.学校教育的实施培育了家国情怀D.大众媒体的宣传提升了英雄形象16.1955年,针对中法建交,周恩来与法国议员代表团会谈时说,现在世界上有人以为中国可以容许“两个中国”的存在,“中国人民决不能接受这种情况.......中国本来是统一的,中国内战的结果是中国人民取得了彻底的胜利......新的代替旧的”。这段话()A.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中法建交的政治基础B.阐明以“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中法关系的突破C.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早期表述17.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地改革不同于某几个帝王用恩赐的办法,“均土地、抑豪强”,实行土地“让步政策”,而是要彻底推翻乡村旧秩序,使上层和下层、中央和地方整合在一起。此观点认为,土地改革改变了()A.土地所有制性质B.中国的社会性质C.中国的社会结构D.农村的经济格局18.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3年,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这主要是为了()A.消除分歧增进互信B.构建均衡发展格局C.深化合作共谋发展D.改善全球治理体系191982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革后;改变了过去“上面来货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许多职工还积极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市场。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B.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20.1952年,以反细菌战为目的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展开;到1956年,“除四害”(四害指老鼠、蚊子等病媒虫害)成为该运动的新内容。在整个过程中,群众是主体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这充分反映了()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B.群众运动取得了成效C.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D.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21.1998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启动。此后,“村村通”在公路、电力、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领域陆续展开,成为一个系统工程。这一工程()A.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B.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C.为开展三线建设做好了充分准备D.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22.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数据库相继建立。有学者认为,“大数据使历史资料利用产生革命性变革”,历史研究进入“e-考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史料运用的原则②数字化史料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手段③历史资料数字化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④“e-考据”指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3.2004年7月,“为中国和非洲喝彩-中华文化非洲行”活动在南非开幕。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组派多个艺术团赴11个非洲国家访问演出。这是中国在非洲大陆首次举办的大规模、综合性中国文化活动,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的重要举措。这一活动()A.是中国重视发展周边关系的具体实践B.掀起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建交高潮C.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D.有利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深化24.自罗马共和国晚期起,拱门形制逐渐成为古罗马建筑的一个显著特色。据下图可知,人类文明交往()A.促进了文化艺术的融合B.推动了区域文化的统一C.改变了文化中心的分布D.重塑了民族文化的内核25.《汉谟拉比法典》中出现了专职法律事务的官员-推事。但法典第2条却规定“无故以符咒蛊惑他人时,受蛊人应至圣河:投入河中”。由河神加以处决,是因为时人相信神喜欢正直无罪者,对于侵犯神明及邪恶的人则深恶痛绝。由此可知,该法典()A.仍然具有原始特性B.注重调和社会矛盾C.体现商品经济发展D.明确界定法官职责26.在亚历山大远征之前,对希腊人的经济活动来说,地中海东部是一个死胡同由埃及人、腓尼基人和波斯人互相猜忌的把守着,远征之后,希腊人的经济活动找到了一条通往中亚、印度、阿拉伯和非洲东岸各市场的康庄大道。这表明亚历山大远征()A.力图打通东西间的直接联系B.消除了帝国各区域间的猜忌C.扩大了希腊文化的影响范围D.加强了东西文明之间的联系27.中世纪晚期,西欧封建领主为满足新的商品消费需要,将劳役地租改为固定的货币地租,庄园内的自营地几乎全部出租,使农奴也变成了有人身自由的佃农。据此可知,当时西欧农村社会()A.庄园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B.封建主的经济地位增强C.富裕农民上升为统治阶级D.封建生产关系逐渐瓦解28.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均势,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这反映了欧洲()A.国际协调机制更趋合理B.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C.各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转变D.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被打破29.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又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丠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C.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D.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30.“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已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B.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C.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D.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311952年,美国有1500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到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有电视机1.4亿台,收看电视成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教育资源和娱乐的重要方式。美国家庭日均收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由1951年的4.58小时升至1981年的6.73小时。这反映出(A.电视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B.电视成为凝聚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C.战争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D.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32.1967年,法国学者塞尔旺一施赖贝尔在其著作中宣称,如果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不迅速采取行动以重新确立对欧洲经济和社会的控制,欧洲也许会繁荣昌盛,但将在历史上第一次被更为发达的文明所摧垮并受它统治。该著作出版后在欧洲很快成为畅销书。这反映出欧洲社会()A.对美国发展模式的否定B.对战后世界秩序的不满C.对面临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担忧D.对苏联威胁下欧洲联合的反思33.对下图中1540年以后英国麦价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A.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引发了物价上涨B.资本主义农场经营增加了粮食产量C.近代工厂的兴起导致原料需求增加D.高产作物促进英国的人口大量增长34.美国《独立宣言》初稿中有一句话:“他(英王)侵犯了一个遥远民族的人民最神圣的生命权和自由权。他们被捕获,贩卖到另一个半球,乃至惨死途中。”这句话最终被删除:没有出现在定稿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奴隶贸易B.《独立宣言》否定了天赋人权的观念C.北美革命者对奴隶贸易问题存在分歧D.北美黑人的公民权利得到了法律承认35.阅读下表法案条款,由此可见,当时英国()法案条款《权利法案》第一条: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第十三条:议会时常召开的目的是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王位继承法》司法官为终身职务,国王对议会弹劾案件无特大赦免权A.责任内阁制确立B.奉行法律至上理念C.政治中心多元化D.立法与司法权合36.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37.1836年,英国曼彻斯特商会在致首相墨尔本和外交大臣巴麦尊的备忘录中强调指出:“中国为英国制造业提供一个销量庞大而又迅速扩张的市场。”曼彻斯特的厂主甚至私下说:“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就得忙上数十年,只要能够打开这个壁垒就好了。”材料反映了当时英国积极对外扩张的目的是()A.掠夺原料产地B.扩大商品销售市场C.进行资本输出D.扭转贸易逆差38.19世纪后期,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与用经济力量和经济学原理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秘密的《资本论》在哲学、神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中引起巨大震荡。这是因为二者都()A.总结了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B.推动了科学革命的深入发展C.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D.发现了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39.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同时亚非拉人民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下表是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概况表。表格信息反映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拉丁美洲独立亚洲觉醒非洲抗争主要途径独立战争民主革命武装斗争主要反抗对象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英国、意大利等领导阶级大地产主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宗教、皇帝等A.英国是占有殖民地最广阔的国家B.亚洲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世界领先C.民族解放运动呈现出多元化特征D.拉美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40.一战初期,英国对法国只进行了象征性的有限军事援助。随着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的高涨,以及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以走出战争,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A.尽快恢复欧洲和平B.保持战后欧洲均势C.避免单独对德作战D.联合法国控制欧洲二、材料题(20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20分)材料一中世纪后期,欧洲的国王们肩负保护民众安全的责任,并为此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和司法制度,以获得对封臣和臣民的有效控制权。11-12世纪,这些制度在西欧逐渐确立起来,它们正是民族国家形成的核心。而且,当时商人和市民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民族的行政机构、军队政体、司法和救会不再被一些世袭家族控制着。与此同时,语言的多样性在欧洲形成并保留下来,而这对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罗马法成为中世纪政治理论的基础,而罗马人相信国家是至高无上的。13世纪,“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就已经存在。-摘编自刘成《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意义》材料二正是在启蒙思潮与美国革命的冲击下,法国大革命产生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巨大能量。法国建立了一个新型的民族国家,它要求保障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其他人权。这样的要求注定了法国革命会超出一国的范畴,发展成一场整个欧洲的革命:因为当时的欧洲还处于专制王权国家的统治之下,而法国大革命却推翻了这一政治原则,其必然会引起整个欧洲的反弹。-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材料三从目前的情况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