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修辞技巧测试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大学语文修辞技巧测试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大学语文修辞技巧测试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大学语文修辞技巧测试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语文修辞技巧测试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一项不是比喻的一种?

A.比拟

B.借代

C.拟人

D.夸张

2.在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

A.那轮红日像一个火球。

B.雨后的彩虹如梦似幻。

C.海浪拍打着海岸,如同勇士在战斗。

D.这条小溪清澈见底,宛如一面镜子。

3.下列哪一项不是对偶的一种?

A.对仗

B.对偶

C.对比

D.对称

4.在下列句子中,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下列哪一项不是排比的一种?

A.排比

B.排比句

C.排比法

D.排比结构

6.在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

A.岁月如歌,青春似火,梦想如梦。

B.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雨滴落,大地湿润滋润。

C.那是一个美丽的夜晚,星星点点,月亮皎洁。

D.人生短暂,岁月如梭,我们要珍惜时光。

7.下列哪一项不是设问的一种?

A.设问

B.设问句

C.设问法

D.设问结构

8.在下列句子中,运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

A.你知道这个道理吗?

B.这个道理很简单,你一定知道。

C.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

D.我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9.下列哪一项不是反问的一种?

A.反问

B.反问句

C.反问法

D.反问结构

10.在下列句子中,运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

A.你不是知道这个道理吗?

B.这个道理很简单,难道你不知道吗?

C.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难道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原因吗?

D.人生短暂,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吗?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哪些修辞手法属于比喻?

A.比拟

B.借代

C.拟人

D.夸张

2.下列哪些修辞手法属于对偶?

A.对仗

B.对偶

C.对比

D.对称

3.下列哪些修辞手法属于排比?

A.排比

B.排比句

C.排比法

D.排比结构

4.下列哪些修辞手法属于设问?

A.设问

B.设问句

C.设问法

D.设问结构

5.下列哪些修辞手法属于反问?

A.反问

B.反问句

C.反问法

D.反问结构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的修辞手法。()

2.对偶是指用相同的字、词、句式来表达相同或相反的意思的修辞手法。()

3.排比是指用相同的结构、相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列举一系列事物或道理的修辞手法。()

4.设问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读者思考的修辞手法。()

5.反问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来表达肯定或否定意义的修辞手法。()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5分)

1.题目:请简述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和特点。

答案:比喻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以达到形象生动、增强表达效果的目的。其作用包括: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具体性和生动性;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生动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丰富语言的表现力。比喻的特点包括:新颖独特、形象鲜明、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2.题目:请举例说明对偶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答案:对偶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广泛应用于诗词、散文等文体。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就是通过对偶手法,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艺术感染力。

3.题目:请解释排比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作用。

答案:排比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二是突出重点,强化表达效果;三是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层次分明;四是丰富语言的表现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例如,鲁迅在《故乡》中运用排比手法,将“故乡”的变迁与“我”的回忆交织在一起,使读者深刻感受到时代变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论述题

题目:结合具体实例,论述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

答案: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丰富作品的内涵,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以下将结合具体实例,论述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

首先,比喻是文学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修辞手法。例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用“黛玉葬花”的情节,通过黛玉与花的比喻,揭示了黛玉命运多舛、性格孤僻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比喻的使用使得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更加生动,情感更加丰富。

其次,对偶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同样具有显著的艺术效果。比如,在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他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对偶句,表达了对国家破败的悲痛和对自然永恒的感慨,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再者,排比在散文中的应用能够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感。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他在描述父亲背影的部分,运用了排比手法:“父亲走了,父亲走了,父亲走了……”这样的排比使得文字的节奏感强烈,增强了读者对父亲背影消失的感伤和思念。

设问和反问则是通过提问和反问来引导读者思考和感悟。在鲁迅的《阿Q正传》中,阿Q在失败后,不断设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种设问手法揭示了阿Q的迷茫和无知,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而反问则如“谁说这不是艺术?”这样的反问,常常用于强调作者的观点或表达强烈的情感,增强说服力。

试卷答案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C

4.D

5.D

6.A

7.C

8.A

9.D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

3.ABCD

4.ABC

5.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简答题

1.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是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具体性和生动性,特点包括新颖独特、形象鲜明、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2.对偶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排比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作用是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