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15-240-2022 花岗岩石屑混凝土技术规程_第1页
DBJ-T15-240-2022 花岗岩石屑混凝土技术规程_第2页
DBJ-T15-240-2022 花岗岩石屑混凝土技术规程_第3页
DBJ-T15-240-2022 花岗岩石屑混凝土技术规程_第4页
DBJ-T15-240-2022 花岗岩石屑混凝土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批准部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广东省标准《花岗岩石屑混凝土技术规程》的公告粤建公告〔2022〕6号自2022年7月1日起实施。2022年1月13日3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2020年广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粤建科函〔2020〕397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原材料;5混凝土性能;6配合比设计;7施工;8质量检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地址: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前山翠峰街189号,邮编:519000,邮箱:269347579@),以供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中铁建港航局集团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公司4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谭世霖杨医博谢勇利蒋雪琴周启源刘忠平董琴亮李永龙郭文瑛李才杰陈维家胡铁刚章大平王新祥王元光周智敏苏国雄何晖宇胡向东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刘仰韶李宏山洪显诚杨斌5 12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4 54.1石屑 54.2粗骨料 74.3水泥 84.5外加剂 8 85混凝土性能 9 95.2力学性能 9 6.1一般规定 17 17 17 67.6混凝土养护 21 8质量检验及验收 8.1一般规定 23 23 24 25 25附录A石屑颗粒级配试验 本规程用词说明 30引用标准名录 7 1 2 2 23BasicRequi 4 5 5 7 7 8 84.6MixingWater 8 9 9 9 6DesignofMixProportion 177.2WeighingofRawM 17 187.4TransportationofFresh 8 21 228QualityInspectionand 23 238.3PerformanceInspect 248.4PerformanceInspectionof 25 25AppendixAParticleGradingT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 91.0.1为规范花岗岩石屑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做到技术先进、1.0.2本规程适用于广东省C55及以下强度等级的花岗岩石屑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控制、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检验及验收。采用花岗岩石屑配制C60及以上强度等级混凝土时,应进1.0.3花岗岩石屑混凝土的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12.1.1花岗岩石屑granitechip花岗岩碎石(不包括各类尾矿碎石)过程中,产生的粒径小于9.5mm的细碎岩石颗粒。以下除特别说明外,均简称石屑。2.1.2石粉含量finecontent2.1.3亚甲蓝(MB)值methylenebluevalue2.1.4饱和面干吸水率saturated-surface-drywaterabsorption2.1.5砂率sandratio2.1.6花岗岩石屑混凝土granitechippingsconcretea——不同粒径粗骨料占粗骨料总质量的比例;2Q——石屑饱和面干吸水率(%);V——混凝土含气量(%);Vv——混合骨料空隙率(%);X.——外加剂含固量(%);β——外加剂掺量(%);33.0.1石屑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3.0.2用于建筑工程的石屑混凝土放射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4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或对碱骨料1石屑按细度模数分为粗石屑、中石屑两种规格,其中粗石屑细度模数为3.7~3.1,中石屑细度模数为3.0~2.3;2石屑按技术要求分为I类、Ⅱ类和Ⅲ类,具体应满足本1石屑级配应符合表4.1.3-1的规定或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对于机制砂的规定。石屑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4.1.3-1中累计筛余相比,除4.75mm和0.60mm的累计筛余外,其余筛孔的累计筛余可超出表中限定范围,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石屑级配不满足表4.1.3-1或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对于机制砂的要求时,宜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累计筛余(%)52石屑MB值≤1.4时,石粉含量应符合表4.1.3-2的规定;石屑MB值>1.4时,石粉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对于机制砂的规定。类别IⅡⅢ石粉含量(按质量计)(%)3石屑的泥块含量应符合表4.1.3-3的规定。类别IⅡⅢ泥块含量(按质量计)(%)4石屑的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氯化物,其限量应符合表4.1.3-4的规定。类别IⅡⅢ云母(按质量计)(%)轻物质(按质量计)(%)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₃质量计)(%)氯化物(以氯离子质量计)(%)5石屑的坚固性采用硫酸钠溶液进行试验,石屑的质量损失应符合表4.1.3-5的规定。类别IⅡⅢ质量损失(%)6类别IⅡⅢ单级最大压碎指标(%)7石屑的表观密度应不小于2500kg/m³,松散堆积密度应不小于1400kg/m³,松散堆积空隙率应不大于45%。74.4.1矿物掺合料宜选用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等,其性能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4.4.2矿物掺合料可单独或混合使用,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4.4.3矿物掺合料性能的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用于水泥、砂浆和混4.5.1外加剂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4.5.2减水剂宜选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聚羧酸系高性能4.5.3外加剂应与胶凝材料、石粉有良好的相容性,其掺量应4.6.1拌合用水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4.6.2拌合用水性能的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85.1.1石屑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5.1.2石屑混凝土坍落度应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用于泵送的石屑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宜大于30mm/h。5.1.3石屑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时间应满足施工要求和混凝土5.1.4石屑混凝土拌合物的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符合现行5.1.5石屑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5.2.3石屑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强度设计值、弹性模量、疲5.2.4石屑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95.3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5.3.1石屑混凝土宜具备良好的早期抗裂性能。5.3.2石屑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5.3.3石屑混凝土的抗冻、抗渗、抗氯离子渗透、抗碳化和抗硫酸盐侵蚀等耐久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石屑混凝土耐久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5.3.4石屑混凝土用于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设计要求的工程时,宜掺用适量粉煤灰或其他矿物掺合料,混凝土中最大碱含量不应大于3.0kg/m³。5.3.5石屑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收缩、徐变、抗冻、抗渗、抗氯离子渗透、抗碳化和抗硫酸盐侵蚀等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5.3.6石屑混凝土总碱含量的计算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50733的规定。6.1.1石屑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性能、6.1.2石屑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严格选用工程的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所采用的石屑含水率应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6.1.3对于有抗冻、抗渗、抗碳化、抗氯离子侵蚀和抗化学腐蚀等耐久性要求的石屑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及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6.1.4石屑混凝土应进行坍落度经时损失试验,并应确认满足6.1.5对有抗裂性能要求的石屑混凝土,应通过混凝土早期抗6.1.6用于泵送施工的石屑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混凝土6.1.7当石屑混凝土的原材料品种或质量有显著变化,或混凝6.1.8石屑混凝土配合比必须经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验证满足要求后方可用于工程施工,不得直6.2配合比设计方法与步骤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取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应通过强度统计数据计算得到,且不应低于4.0MPa。无统计资料1通过不同粒径粗骨料的紧密堆积试验,得到最小空隙率2采用不同砂率的石屑填充粗骨料,进行紧密堆积试验,在砂率与堆积密度关系曲线上取最大堆积密度(U')对应的砂率为密堆砂率。以此最大堆积密度为单方混凝土中石屑和粗骨料的总质量,按密堆砂率时的石屑和粗骨料比例,计算得到石屑和U'——密堆砂率对应的混合骨料最大堆积密度(kg/m³);4粗骨料总用量(mg)应按下式计算:6混合骨料表观密度(p)和空隙率(V)应按下列公式7按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耐久性选择胶凝材料V——混凝土含气量(%),引气混凝土可取设计值10胶凝材料用量(mbo)、矿物掺合料用量(mF)、水泥用mfo——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用量11附加用水量为石屑饱和面干吸水率乘以石屑质量,附加用水量不计入水胶比,不计入体积。石屑附加用水量应按下式Q——石屑饱和面干吸水率(%)。mw₁=mm+mw-mo×(1-0.01X)(6.2.X——外加剂含固量(%)。1试配时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每盘混凝土最小搅拌量和实验室成型条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2在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试拌,保持水胶比不变,调3在按第2款确定的配合比基础上,保持粗细骨料总用量不变,降低砂率(每次可降低2%),进行配合比计算和试拌,测4在按第3款确定的配合比基础上,保持水胶比、石屑和粗骨料用量不变,降低浆体富余系数(每次可降低0.02~0.03),进行配合比计算和试拌,适当调整减水剂用量5在按第4款确定的配合比基础上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保持浆体体积不变,水胶比分别增加和减小0.03~0.05,计算6对按第4款和第5款试拌得到的3个配合比,进行混凝插值法确定略大于配制强度对应的胶水比,保持浆体体积不变,7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8基准配合比确定后,应测定拌合物水溶性氯离子含量,9应对混凝土28d抗压强度进行复验。采用基准配合比配制3盘混凝土,每盘制作3组混凝土试件,9组试件的28d抗压10在进行28d抗压强度复验的同时,应进行设计要求的混11结合搅拌站试生产,对基准配合比进行生产适应性调7.1.1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性质、结构特7.1.2石屑进场时,应具备出厂检验报告,检验项目不齐全的7.1.3石屑进场后应按产地、规格、类别分别堆放。7.1.4石屑堆放应搭建雨棚、硬化场地、采取排水措施、符合7.1.5石屑和粗骨料含水率的检验每工作班不应少于1次;当7.1.6水泥的入机温度不宜超过60℃。7.1.8施工过程中,应对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及混凝土制备、运7.2.1原材料计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7.2.2原材料计量宜采用自动计量,并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允许偏差(按质量计)允许偏差(按质量计)规定。的规定。7.3.3外加剂宜采用液体外加剂;当采用粉体外加剂时,应适当延长搅拌时间,延长时间应不少于30s。7.3.4石屑混凝土搅拌工艺可采用现有的混凝土搅拌工艺,宜优先采用水泥裹砂石法。7.3.5拌制第一盘石屑混凝土时,应增加10%的水泥和石屑用量,并保持水胶比不变,以便搅拌机挂浆。7.3.6石屑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搅拌时间不宜7.3.7石屑混凝土坍落度应严格控制,坍落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3.7的规定。坍落度(mm)允许偏差(mm)7.4.1石屑混凝土的运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和7.4.2混凝土运输能力应与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浇筑速度相适7.4.3采用泵送施工的石屑混凝土,其运输应能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泵送,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7.4.4混凝土的运输宜采用搅拌运输车,途中应以2r/min~7.4.6对于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的混凝土,当坍落度损失较大7.5混凝土浇筑7.5.1石屑混凝土的浇筑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7.5.2浇筑石屑混凝土前,应根据待浇筑结构物的情况、环境7.5.3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宜大于2m。当大于2m7.5.4浇筑前应对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检测,混凝土振捣应保7.5.5夏期施工时,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应超过35℃,宜选择夜间浇筑混凝土。当现场温度高于35℃时,宜对金属模板进行浇水降温,并不得留有积水;可采取遮挡7.5.6当风速大于5m/s时,石屑混凝土浇筑宜采取挡风措施。7.5.7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应采取必要的温控措施,保证混凝土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当混凝土温差设计无要求时,7.5.8混凝土应按一定的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且应在浇筑层厚度(mm)7.5.9采用插入式振动器的移位间距应不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0mm~100mm的距离,且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的深度宜为50mm~100mm;表面振动器的移位间距应使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不小于100mm;附着式振动7.5.10振动时每一振点的振动延续时间宜为30s~40s,以混7.5.11混凝土振动时,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在浇允许时间(min)气温≤25℃气温>25℃注:当混凝土中掺入速凝剂或缓凝剂时,其允许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7.5.13石屑混凝土振捣密实后,在终凝前工多次抹压,并应在抹压后进行保湿养护。保湿养护可采用洒7.5.14在环境相对湿度较小的条件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适7.5.15石屑混凝土构件成型后,在抗压强度达到1.2MPa以前,1对于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采取浇水和潮湿覆盖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2对于采用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复2养护应分为静停、升温、恒温和降温四个阶段。混凝土成型后的静停时间不宜少于2h,升温速度不宜超过25℃/h,降温速度不宜超过20℃/h,最高温度和恒温温度均不宜超过65℃;混凝土构件或制品在出池或撤除养护措施前,应进行温度测量,且构件出池或撤除养护措施时,表于20℃。7.6.4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应进行温度控制,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差不宜大于25℃,表面与外界温差不宜大于20℃;保温层拆除时,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最大温差不宜大于20℃。7.6.5掺用膨胀剂的石屑混凝土,应采取保湿养护,养护龄期不应少于14d。7.6.6石屑混凝土养护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7.7.2石屑混凝土侧模拆除时,其强度应能保证结构表面、棱7.7.3石屑混凝土底模拆除时,其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构件跨度(m)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1板23—8.1.1石屑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应按规定批次验收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或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8.1.2石屑混凝土原材料进场后,应进行进场检验,且在混凝8.1.3石屑混凝土原材料计量系统应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且混凝土生产单位每月应自检1次。原材料计量偏差应每班检查1次,原材料计量偏差应符合本规程第7.2.2条的规定。1石屑应对颗粒级配、细度模数、石粉含量、亚甲蓝(MB)值、泥块含量、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棱角性、压碎指标、饱和面干吸水率、含水率等进行检验。对于有抗渗、2粗骨料、水泥、矿物掺合料、外加剂、拌合用水质量检1对于同一生产厂家、同一规格、同一类别的石屑,应以400m³或600t作为一检验批;不足一个检验批时,也应按一个检2对于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强度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水泥应以200t为一检验批,散装水泥应以500t为一检验批;不足一个检验批时,也应按一个检验3粗骨料应以400m³或600t作为一检验批;不足一个检验4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应按200t为一检验批,硅灰应按每30t为一检验批;不足一个检验批时,也应按5外加剂应按每50t为一检验批;不足一个检验批时,也7当原材料来源稳定且连续3次检验合格时,可将检验批8.2.4原材料的质量应符合本规程第4章的规定。8.3.1在石屑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应对石屑混凝土拌合的规定,且每工作班应至少检验2次;2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采用同一批次水泥和外加剂的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应至少检验1次;3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合物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应至少检验1次。8.3.3石屑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符合本规程第5.1节的规定。8.4.1石屑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8.4.2石屑混凝土耐久性能的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8.4.3石屑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应分别符合本规程第5.2节和第5.3节的规定。8.5.1石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8.5.2石屑混凝土工程验收时,应符合本规程对混凝土长期性1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A.2.1石屑按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的规定取样,但不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A.2.2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包括9.50mm的筛和筛底)进行筛分。A.2.3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0.1%A.2.4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d——筛孔尺寸(mm)。筛余量超过式(A.2.4)计算值时,应按下列方法之一处理:并以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2将该粒级及以下各粒级的筛余混合均匀,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再用四分法缩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取其中一份,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继续筛分。计算该粒级及以下各粒级的分计筛余量时,应根据缩分比例进行修正。A.3结果计算与评定A.3.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之比,计算精确至0.1%。A.3.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剩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时,应重新试验。A.3.3石屑的细度模数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式中:Mx——石屑的细度模数;4.75mm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A.3.4累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细度模数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之差超过0.2时,应重新试验。A.3.5根据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A.4石屑颗粒级配试验检测记录表A.4.1石屑颗粒级配试验检测记录表见表A.4.1。来样时间累计规范值(g)(%)累计(%)百分率(g)(%)累计(%)百分率计算公式Mx=(Aa₁s+Ao.+Ao₆+A₈+A₂.6-5×A₄.75)/(100-A₄.75)计算结果Mx₁=Mx₂=Mx=(Mx₁+Mx2)/2=筛分曲线图通过百分率筛孔尺寸(mm)计筛余百分率附加声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2本规程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25《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6《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条文说明《花岗岩石屑混凝土技术规程》DBJ/T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2年1月13日以第6号公告批准发布。本规程制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编制组按章、节、 362术语和符号 372.1术语 372.2符号 37 38 394.1石屑 39 41 41 415混凝土性能 425.2力学性能 42 426配合比设计 6.1一般规定 43 44 467.1一般规定 467.3混凝土制备 46 471.0.1花岗岩石屑是加工碎石时产生的副产品,其技术性能与1.0.2本规程主要依据前期科研成果和国内外相关文献编制。前期研究中配制的花岗岩石屑混凝土最高强度等级为C55,因此本条规定花岗岩石屑混凝土的应用范围不超过C55,对于更高强1.0.3本条规定了本规程与其他标准的关系。本规程引用的标准主要为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当花岗岩石屑混凝土用于交通、水利等不同行业时,还应符合不同行业标准的要求,如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1.1花岗岩石屑是石场加工花岗岩类碎石时通过最小筛孔的副产品,由于工艺限制,石场生产的石屑可能含有部分超过碎石通常采用砂石联产工艺,其产品为碎石2.1.5石屑中可能含有部分大于4.75mm的颗粒,计算砂率时,Pa:指不同粒径粗骨料的表观密度。混凝土用碎石一般由两级或两级以上碎石组成,多级配碎石的表观密度可表示为Pal、3.0.2人体放射医学研究表明,遭受过量辐典型级配则由生产商给定。此外,有些标准采用累计筛余(或通过率)表示级配,有些标准采用分计筛余表示级配。从质量或者采用石屑整形方式,改善石屑颗粒级配。过10%。大量研究表明,含有适量的石粉对石屑混凝土的性能程在严格控制MB值不大于1.4的前提下,将石粉含量划分为三类,最大石粉含量控制值为20%,与云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石屑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技术规程》DBJ53/T-75-2015一3前期研究结果表明,石屑中泥块含量大多数是破碎过程中连接不紧密的岩石颗粒,而不是真正的泥块,其性能实际与岩石颗粒相似,因此石屑的泥块含量在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的基础上,作了适当放宽。6前期研究结果表明,石屑粒型较差,针片状含量比机制砂大,而集料针片状是影响压碎指标非常重要的因素,石屑的单级最大压碎指标级别不能完全按照机制砂的规定来划分。因此,在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其限值。7依据前期研究结果,将石屑的松散堆积空隙率调整为不大于45%。241,规定石屑饱和面干吸水率不大于3.0%。9前期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石屑棱角性流出时间比机制砂长。大部分不符合颗粒级配要求的石屑,石屑棱角性流出时间均超过25s;而颗粒级配符合要求的石屑,棱角性流出时间均小于25s,说明颗粒级配与棱角性流出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本款规定石屑的棱角性按流出时间宜小于25s。当石屑棱角性流出时间不符合要求时,可采用石屑整形方法,改善石屑的粒形;也可通过不同石屑掺配的办法,降低石屑棱角性流出时间。4.2.2目前工程中较多采用碎石作为粗骨料,前期研究也是采用碎石进行。故本条规定使用卵石(或破碎卵石)时应经试验4.2.3为防止单种粗骨料级配不良,建议采用不同粒径的粗骨4.4.2石屑表面粗糙,且带有尖锐的棱角,不利于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石屑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符合质量要求的矿物掺合料,4.5.2研究结果表明,石屑中石粉含量较高,需水量较大,宜采用减水率较高的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度经时损失大、黏性大、流动性差等问题,5.1.2由于石屑的石粉含量高,一般石粉含量超过10%时,坍度经时损失控制在30mm/h以内。5.1.3前期研究结果表明,C30石屑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时间均比河砂混凝土短0.5h左右。对混凝土凝结时间有特殊要求的施工部位,应适当增加缓凝剂用量调整石屑混凝土的凝结时间,5.2.2前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花岗岩石屑能够制备强度等级为C55的混凝土,暂未进行更高强度混凝土研究,故将最大强5.3.6现行国家标准《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50733规定,混凝土中碱含量是测定的混凝土各原材料碱含量计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碱含量并不是参与碱-骨含量可用1/6实测值计算,粒化高炉矿渣粉碱含量可用1/2实测要求。6.1.3混凝土耐久性的配合比设计要求,在不同标准中的规定不尽相同,本条仅列出了常用的三个标准,其他标准中的要求也应满足。6.1.4外加剂与水泥混凝土体系存在相容性问题,其中外加剂与胶凝材料、石屑中的石粉的适应性问题最为突出。因此,石屑混凝土应进行坍落度经时损失试验,确认满足施工要求后才可使用。6.1.5石屑混凝土早期收缩较大,易出现早期开裂。因此,石屑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优选早期抗裂性能好且收缩小的配合比。6.1.6用于泵送施工的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在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和《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中均作了相应规定。由于石屑具有表面粗糙、棱角多、石粉含量大等特点,因此用于泵送施工的石屑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混凝土原材料、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