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瓦尔登湖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选项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镶边(xiānɡ) 掠水(luè) 尘垢(ɡòu) 蓟草(jì)B.栅栏(zhà) 下瞰(kàn) 港埠(bù) 颤栗(zhàn)C.玷污(diàn) 弥补(mí) 拂拭(fǔ) 俯视(fǔ)D.嬉戏(xī) 锚索(máo) 船舶(bó) 瘟神(wēn)答案:A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姿容山涯恍然大悟圆弧B.黝黑梭鱼漪澜扰动C.颤粟喷涌分辨甜蜜D.精细泛舟干躁凝望答案:B3.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A.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B.当你倒转了头看湖,它像一条最精细的薄纱张挂在山谷之上。C.你还常常可以看到一片更平滑、更黝黑的水,好像有一张看不见的蜘蛛网把它用其余的隔开似的,成了水妖的栅栏,躺在湖面。D.或许,还会有一只鸭子在整理它自己的羽毛,或许,正如我说过的,一只燕子飞掠在水面上,低得碰到了水。答案:D4.在下面的括号中,填写合适的动词。在远处,有一条鱼在空中()出了一个大约三四英尺的圆弧来,它()时一道闪光,()入水,又一道闪光,有时,全部的圆弧()了,银色的圆弧;但这里或那里,有时会()一枝蓟草,鱼向它一(),水上便又()水涡。答案:画跃起降落展露漂着跃激起5.下面对课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瓦尔登湖》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B.梭罗是一个择居在瓦尔登湖畔的作家,他远离了社会生活。C.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比喻修辞手法,这使文章显得形象生动。D.《瓦尔登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跟工业化的社会中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有一定的关系。答案:B6.仿句练习。请仿照泰戈尔的诗句“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的立意(喻义),另用一个比喻的说法来表达。答案:玫瑰的清香飘逝了,但我已尽力开放过。二、拓展训练阅读下文,完成7~题。山的呼唤琼瑶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童年,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洒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濒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风声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制造着,酝酿着,堆积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的倾诉,山的声籁,和山的呼唤。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活在我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堡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于是,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上了一座“山”,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高不可攀,深入云霄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那山高达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再没有什么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了,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桠,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的天空。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乌黑着你。浓密的松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飘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飘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身在岩石的阴影下。你身边所有的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地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林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地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啼,此起彼应地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籁……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震慑,让人感动,让人迷惑。似乎在不住地低喊着:“来吧!来吧!来吧!来上一座山。看看山会带给你什么?来吧!来吧!来吧!”这就是那山的呼唤。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重去,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呼唤着我。7.联系全文看,“那山”具体指的是什么?答案:那山指的是:①作者童年时,在她故乡湖南乡间的一座山;②两年前,作者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所登上的玉山。8.作者提到自己的作品《幸运草》的写作和拍摄,在表达上有何作用?答案:《幸运草》的写作和拍摄起了一种过渡的作用。由往事回忆转入现实描写,由第一座山过渡到第二座山。9.“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纵观全文,“呼唤”的内涵有哪些?答案:①对童年、对故乡浓烈的思念;②对大自然神奇的惊叹与沉迷。.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反复点明:“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文章写得似真似幻,朦胧迷离,“梦中”是文章的基调,文章的大部分内容应是作者的艺术想象。B.此文写于1970年,作者阔别故乡已21个年头,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融入了作者梦绕神牵、剪不断的缕缕乡愁。C.文章描绘登临玉山所见的优美景色,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摄取了清晨和夜里两个对比反差极大的特写镜头,层次清晰而又摇曳多姿。D.冰心的一首小诗说:“满蕴着温柔,微带着乡愁,欲语又停留。”恰恰可以形容琼瑶这篇散文的艺术风格,女性作家特有的温馨柔美,溢于言表。E.文章语言委婉含蓄,复沓的短语,使文章显得隽永玲珑。象征手法的运用,更使文章言短意长,余韵无穷。答案:AE鉴赏提示:作者琼瑶(1938~),湖南衡阳人。1949年离开大陆赴台湾。陆续发表的长短篇小说有《窗外》《心有千千结》《月朦胧鸟朦胧》等,被称为台湾当代言情小说家。此文写于1970年,作者阔别故乡已21个年头。对故乡的思念引发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回忆:青山、松树、红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村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 固化炉模具管理办法
- 垃圾焚烧炉管理办法
- 员工操作室管理办法
- 朝天区民宿管理办法
- 文物网格化管理办法
- 干细胞种子管理办法
- 原纸分切机管理办法
- 果树未挂果管理办法
- 员工公寓化管理办法
- 人员异地办公管理办法
- 2025年新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课件
- 提高服务意识培训课件
- 贸易公司员工职业操守行为准则制度
- 护理50项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22J403-1楼梯栏杆栏板
- GB/T 45792-2025专题地图地理底图编制规范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
- 2025-2030年中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氟化磷腈橡胶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 2025-2030中国微创仪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