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试卷说明: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3.答案直接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处。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2023年11月20日苏州某中学天文社团开展月相观测,拍摄到月相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月相拍摄的农历时间最可能是()A.农历初三前后B.农历初七前后C.农历十五前后D.农历二十二前后2.下列诗句符合图示月相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B.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答案】1.B2.A【解析】【1题详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月亮呈现出一种“半圆”的形态,且凸起的部分朝向右侧,即月亮的右侧是明亮的,而左侧是黑暗的,这种月相通常被称为“上弦月”。上弦月通常出现在农历的初七或初八左右,日落后的上半夜可见,B正确;农历初三前后:此时月亮通常呈现出细细的月牙形状,称为“新月”,不符合图片中的月相,A错误;农历十五前后:此时月亮为满月,整个月亮都是明亮的,不符合图片中的月相,C错误;农历二十二前后,此时月亮为下弦月,明亮部分朝向月亮的左侧,不符合图片中的月相,D错误。故选B。【2题详析】上弦月通常出现在农历的初七或初八左右,在北半球中纬度日落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半夜月落。“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所描述的“霜”应起于半夜时分,而此时正好月落。夜间出现月落,符合上弦月的特征,与诗句中的意境相符,A正确;“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描绘的是满月,与图片中的月相不符,B错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描绘的是新月,月亮呈现出细细的月牙形状,与图片中的月相不符,C错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描绘的是峨眉残月,出现于农历的二十七、八,D错误。故选A。2024年7月,科学家在塔里木盆地中发现了距今4.44~4.19亿年的长兴鱼化石,并命名为“念忠长兴鱼”。左图为地层分布图(甲、乙、丙、丁为四个采样挖掘点),右图为地质年代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此次科考中,发现“念忠长兴鱼”化石的挖掘点是()A.甲B.乙C.丙D.丁4.“念忠长兴鱼”繁盛的地质时期()A.金属矿产形成B.联合古陆解体C.两栖动物出现D.裸子植物繁盛【答案】3.B4.C【解析】【3题详析】结合材料“科学家在塔里木盆地中发现了距今4.44~4.19亿年的长兴鱼化石”可知,该“念忠长兴鱼”发现于距今4.44~4.19亿年的地层中,在地质年代上对应古生代,图中乙处的S对应古生代志留纪,故挖掘点最可能是乙处,B正确。甲处的T对应中生代三叠纪、丙处的P对应前寒武纪,丁处的Q对应第四纪,ACD错误。故选B。【4题详析】据第一题可知“念忠长兴鱼”繁盛在古生代,最早的两栖动物是出现于古生代泥盆纪晚期,C正确;金属矿产如铁、金、镍、铬等形成于前寒武纪,A错误;联合古陆在中生代开始解体,B错误;裸子植物繁盛的时期是中生代,D错误。故选C。“蜀犬吠日”“日光城”反映了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地区差异。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蜀犬吠日”是因为四川盆地()A.纬度较低,太阳辐射丰富 B.阴雨天气多,太阳辐射贫乏C.海拔较低,太阳辐射贫乏 D.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丰富6.“日光城”拉萨太阳辐射强,原因主要是()A.纬度低,昼长较长 B.纬度低,全年干燥C.海拔高,空气稀薄 D.晴天多,削弱较强【答案】5.B6.C【解析】【5题详析】读图可知,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属于贫乏区,故“蜀犬吠日”是因为四川盆地阴雨天气多,太阳辐射贫乏,B正确;四川盆地纬度较低,海拔也不高,因多阴雨天气,日照时间较短,太阳辐射贫乏,ACD错误。故选B。【6题详析】“日光城”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C正确,D错误;拉萨的纬度位置、昼长时间,并不是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AB错误。故选C下图示意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①~④表示地球内部圈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软流层在②层的上部 B.古登堡界面是①②圈层的分界面C.④圈层由液态金属物质组成 D.岩石圈由①和②圈层共同组成8.M、N两种地震波,正确的是()A.M是纵波,可传至地心 B.N是横波,传播速度较快C.N在固、液、气三态中都能传播 D.M波在地震中破坏性较小【答案】7.A8.C【解析】【7题详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外核、④是内核。软流层在②圈层(地幔)的上部,A正确;莫霍界面是①(地壳)、②(地幔)圈层的分界,B错误;④圈层是内核,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是固态的,C错误;岩石圈由①和②圈层的顶部(上地幔顶部)共同组成,D错误。故选A。【8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结合图片中的传播速度可以判断,M为横波,传播速度较慢,N为纵波,传播速度较快,A、B错误;N纵波可以在固、液、气三态中都能传播,C正确;M横波在地震中引起水平晃动,破坏性较大,D错误。故选C。下图为某区域10月8日20时的等压线示意图(单位: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M地的风向为()A.偏南风B.偏东风C.偏北风D.偏西风10.M地与甲地相比,其风力大小及主要原因是()A.小、M地地面摩擦力大 B.大、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C.大、M地地面海拔较低 D.小、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答案】9.A10.B【解析】【9题详析】结合图示信息可知,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东南指向西北(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在北半球,受到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影响,M地的风向为偏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题详析】读图可知,M地与甲地相比,风力较大,AD错误。主要原因是M地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B正确。风力大小受海拔高度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B。渤海是北半球纬度最低的结冰海区。下图为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关于图中各地结冰期长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戊无结冰期是因为受暖流影响大B.乙结冰期长是因为靠近陆地温度较低C.甲结冰期长是因为所处纬度较高D.丁结冰期短是因为位于迎风岸风浪小12.若大规模开采海冰,带来的影响可能是()A.解决华北缺水问题 B.沿岸地区气候变干C.近岸海水盐度升高 D.沿岸形成较大渔场【答案】11.D12.C【解析】【11题详析】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戊地有日本暖流流经,受暖流增温的影响,该地无结冰期,A正确,不符合题意;乙位于渤海湾北部,靠近陆地,冬季受到陆地冷空气的影响,温度较低,因此结冰期较长,B正确,不符合题意;甲位于渤海湾最北部,纬度相对较高,冬季气温较低,因此结冰期较长,C正确,不符合题意;丁位于渤海湾东部,虽然可能受到一定的风浪影响,但结冰期的长短主要受气温影响,迎风岸风浪小并不能直接导致结冰期短,此外,丁结冰期短更可能是因为其相对靠南的地理位置,气温较高,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2题详析】海冰主要由淡水组成,但开采海冰并不能直接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华北缺水主要是由于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开采海冰并不能有效补充这些水资源,A错误;开采海冰对沿岸地区的气候影响有限,气候主要由大气环流、海洋环流和地形等多种因素决定,开采海冰不会对气候产生显著影响,B错误;当海冰被开采时,淡水会被移除,留下的是盐分较高的海水,这会导致近岸海水盐度升高,C正确;渔场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海洋环流、水温、光照、营养盐等,开采海冰并不会直接导致沿岸形成较大渔场,D错误。故选C。下图是某科考船航线及部分洋流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在考察过程中,沿航行方向表层海水盐度降低、科考船吃水深度加深的航段是()A.①航段B.②航段C.③航段D.④航段14.下列洋流与图中N洋流相符的是()A.B.C.D.15.受洋流M影响()A.沿岸形成茂密森林 B.附近海域盐度升高C.沿岸地区温度升高 D.沿岸地区更加干燥【答案】13.C14.A15.D【解析】【13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海水盐度最高的海区一般位于副热带海区,而纬度越低海水密度越小,船舶吃水深度越深。由此可知,①航段整体上在相同纬度的大洋洋面上航行,盐度和密度变化不大,A错误;②航段逐渐靠近副热带海区,盐度逐渐升高,吃水深度变浅,B错误;③航段由副热带海区向纬度更低的赤道附近海区前进,盐度降低,密度降低,科考船吃水深度加深,C正确;④航段由赤道向高纬度的利马航行,逐渐靠近副热带海区,盐度升高,吃水深度变浅,D错误。故选C。【14题详析】读图可知,图中N洋流位于南半球,从低纬流向高纬,是巴西暖流。图A等温线从南向北升高,为南半球,洋流从高温海区流向低温海区,为暖流,A正确;图B等温线从南向北降低,为北半球,洋流从高温海区流向低温海区,为暖流,B错误;图C等温线从南向北升高,为南半球,洋流从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为寒流,C错误;图D等温线从南向北降低,为北半球,洋流从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为寒流,D错误。故选A。【15题详析】据图可知,M洋流由西风漂流受陆地轮廓影响分化而来,属于寒流,M沿岸陆地为荒漠,A错误;寒流使附近海域温度降低,蒸发减弱,盐度降低,B错误;寒流降温,沿岸地区温度降低,C错误;寒流减湿的作用使沿岸地区降水减少,更加干燥,D正确。故选D。2024年11月4日01时24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在高度为145千米处与推进舱分离,降至10千米处打开降落伞,助力航天员安全返回。下图是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处所在的大气层的特点是()A.大气密度很小B.对流运动旺盛C.固体杂质较多D.天气复杂多变17.返回舱打开降落伞的位置在()A.平流层上部B.电离层下部C.对流层上部D.对流层下部18.返回舱选择在东风着陆场着陆,主要考虑该地区()①人烟稀少,安全性高 ②地形平坦,视野开阔③植被茂密,环境优越 ④风力微弱,便于着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16.A17.C18.A【解析】【16题详析】由材料“返回舱在高度为145千米处与推进舱分离”可知,返回舱与空间站分离处所在的大气层为高层大气(55千米以上为高层大气),其特点是大气密度很小,A正确;对流运动旺盛,固体杂质较多、天气复杂多变是对流层大气的特点,BCD错误。故选A。【17题详析】内蒙古自治区东风着陆场位于中纬度地区,由所学知识可知,中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大致为12千米,由材料可知,返回舱打开降落伞的高度为距地面约10千米,在对流层上部,C正确,ABD错误。故选C。【18题详析】内蒙古东风着陆场属于内蒙古高原,该地人烟稀少,航天器着陆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安全性高,①正确;该地地势平坦开阔,视野开阔,适宜成为着陆场,②正确;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植被稀疏,③错误;该地区地表坦荡,植被覆盖率低,摩擦力小,风力强劲,不利返回舱着陆,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农民利用秋季晴朗的天气,将收获的农作物在自家窗台屋顶挂(晾)晒,这种农俗被称为“晒秋”。左图是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右图是晒秋实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右图中传统民居所在的村庄,最可能是()A.甲B.乙C.丙D.丁20.左图山顶处能看到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21.图示公路()A.③④段高差较①②段大 B.②③段徒步难度最大C.③④段最需安装凸面镜 D.①②段经过一个山谷【答案】19.B20.D21.C【解析】【19题详析】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有的地图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向,使用这种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该地区要利用秋季晴朗的天气进行晾晒,甲、丙、丁都位于山地北坡,乙位于山地南坡,所以右图中的秋晒实景图的传统民居所在的村庄,最可能是乙,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题详析】根据等高线图可知,左图山顶为372m处,与③、②、①乙之间有山脊阻挡,不能看到,ABC错误;④位于山谷处,且两地之间没有阻挡,可以看到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21题详析】凸面镜常设置在视线受阻的公路边以保障行车安全。山谷和道路平直的地方都不会存在视线受阻的情况。山脊处视线受山体阻挡,凸面镜设置在山脊处道路外侧能够观测到山脊两侧的路况。根据等高线形态判断,③是山脊处公路外侧,④是山谷处,所以③④处可用凸透镜,C正确;①②处道路平直,没有经过山谷,D错误;②③在同一等高线范围之内,徒步压力小,B错误;③高度为150-200m,④高度为100-150m,高差为0-100m之间,同理,①高度为200-250m,②高度为150-200m,高差为0-100m之间,两者高差一样,A错误。故选C。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普若岗日冰原(下图)海拔多在5500m以上,随着冰川退缩,普若岗日冰原边缘发育了新月形沙丘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这些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沉积B.风化作用C.冰川堆积D.风力堆积23.当地的盛行风向是()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答案】22.D23.B【解析】【22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的,D正确,ABC错误。故选D。【23题详析】结合图片可知,沙丘主要分布在东湖的东北方位,由于沙丘的沙源是湖泊在枯水期和河床裸露提供,且在盛行风的吹拂下,在遇到普若岗日冰原地形阻挡时风力变缓的情况下逐渐堆积形成的,因此可以判断该地盛行风向为西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贵阳附近的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下图为龙里高山草原地貌特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图中A地地貌景观为()A.峰丛B.孤峰C.洼地D.溶洞25.图中A地地貌今后将演变为()A.峰丛B.溶洞C.洼地D.峰林26.图示地区主要的岩石类型及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岩浆岩、风力侵蚀 B.岩浆岩、流水堆积C.沉积岩、冰川侵蚀 D.沉积岩、流水侵蚀【答案】24.A25.D26.D【解析】【24题详析】读图可知,图中A是基部完全相连,顶部为圆锥状或尖锥状的峰丛,A正确,B是洼地、C是溶洞、D是孤峰,BCD错误。故选A。【25题详析】图中A地地貌随着流水进一步侵蚀,峰丛相连的基部被切断,今后将演变为独立的峰林,D正确,ABC错误。故选D。【26题详析】据材料中提到的图示地区主要景观有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地貌可知,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石灰岩长期经流水侵蚀而形成的,石灰岩属于沉积岩,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24年6月25日14时,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土壤,本次样品采集区在南极—艾特肯盆地。科学家研究发现月㙥主要由矿物碎屑和陨石碎片构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与地球土壤相比,月壤()A.肥力高,黏结性更好 B.较干燥,不含有机质C.颗粒粗,富含有机质 D.较湿润,黏结性更好28.月壤的主要形成原因是()①流水侵蚀②冰川作用③风化作用④陨石撞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27.B28.D【解析】【27题详析】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月壤是月球表面的覆盖层,主要由矿物碎屑、陨石碎片、撞击熔融玻璃等构成,而地球土壤则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的复杂体系。月壤中缺乏有机质和水分,肥力远低于地球土壤,且由于其成分和结构,黏结性通常较差,A错误;月壤中不含有机质,因为月球上没有生命活动和生物分解过程,同时,月球上没有液态水,因此月壤非常干燥,B正确;月壤的颗粒通常较粗,它并不富含有机质,C错误;月壤非常干燥,且由于其成分和结构,黏结性较差,D错误。故选B。【28题详析】月球表面温度变化极大,且没有大气层的保护,因此岩石容易受到风化作用而破碎成细小的颗粒,③正确;月球表面经常受到小行星和陨石的撞击,这些撞击会产生大量的碎片和熔融玻璃,进一步丰富了月壤的成分,④正确;月球上没有液态水和冰川,因此流水侵蚀和冰川作用对月壤的形成没有贡献,①②错误。故选D。我国塔里木河沿岸生长着高大的胡杨林,随河曲的发展、变迁而发育演替。胡杨种籽随风飘落、快速发芽,幼苗扎根于无水流的淤泥表土而生长。下图示意胡杨林根质量密度(单位体积土壤中根系的质量)的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当地含水量最大的土壤深度为()A.20~40cmB.40~60cmC.80~100cmD.100~120cm30.胡杨树幼苗最适宜生长在()A.河边浅水区B.河漫滩地上C.戈壁砾石滩上D.高处台地上【答案】29.C30.B【解析】【29题详析】由图可见,在0~20cm深度到80~100cm深度,胡杨林根质量密度整体增加,100~120cm深度之后密度开始下降,说明胡杨林根质量密度垂直分布总体先增加后减少,最大值出现在80~100cm深度。结合材料可知,胡杨适合生长在干旱环境中,地表水分少,胡杨为获取水分,根系深入土壤深处,由其根系密度最大值出现在80~100cm处可推断,该处土壤水分最为充足,C正确,ABD错误。故选C。【30题详析】根据材料“胡杨林随河曲的发展、变迁而发育演替”、“幼苗扎根于无水流的淤泥表土而生长”说明胡杨树种籽发芽、幼苗生长地需要排水条件好的细沙土,塔里木河河曲型谷底的河漫滩多细沙,土壤肥沃,水分条件适宜,是胡杨树种籽发芽、幼苗生长最适宜地,B正确;河边浅水区水多,与胡杨耐旱的生长习性不符,A错误;戈壁砾石滩上、高处台地上地下水埋藏深,胡杨树种籽难以发芽,幼苗难以存活,C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计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温室大棚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的栽培或育苗等。图1为新型温室大棚实景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1)图2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辐射,①是____,②是____,③是__________。(2)在冬季,傍晚菜农在大棚内燃烧秸秆制造烟雾来保温,说明其工作原理。(3)深秋清晨,农民打开大棚工作门,棚内通过大门与棚外会形成热力环流。在图3中用箭头在“”标出工作门打开后的气流运动方向。【答案】(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2)燃烧秸秆,释放热量利于增温;燃烧秸秆产生烟雾,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增温;增强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强。(3)【解析】【小问1详析】图2中①由太阳射向地面,表示太阳辐射;②箭头由地面指向大气,表示地面辐射;③箭头由大气指向地面,表示大气逆辐射。【小问2详析】冬季,傍晚菜农在大棚内燃烧秸秆,释放热量,提高温度;燃烧秸秆制造烟幕,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并以大气逆辐射形式返还到地面,从而起到保温作用,达到防止农作物受冻的目的。【小问3详析】深秋的清晨,棚外气温较低,大棚由于保温作用较强,棚内的气温较高。所以大棚内部盛行上升气流,大棚外部盛行下沉气流,在工作门上方,气流由大棚内部流向大棚外部,在工作门下部,气流由大棚外部流向大棚内部,绘图如下: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某校地理实验小组在校园内进行不同路面透水差异的实验探究。实验将盛有水的有机玻璃桶倒扣在地面上,120秒后标记剩余水位并计算透水量。图1为实验示意图,下表为实验数据。材料二:“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图2为海绵城市建设示意图。组别123456地面状况(模拟)水泥地面水泥地面透水砖透水砖草地草地水位差(厘米)0.30.31.20.54.55.2透水量(毫米每分钟)1.51.56.0甲22.526.0(1)表中甲处数据约为____,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2)随着城市发展,地面硬化面积扩大,使得水循环的____(填序号)环节水量减少,____(填序号)环节水量增加,从而导致____问题严重,人们戏称“到城市去看海”。(3)说明建设海绵城市应具备的自然条件。【答案】(1)2.5地表状况不同导致透水量(下渗)差异(2)④③内涝(3)地形平坦、降水季节变化大。【解析】【小问1详析】材料三表格中,甲处水位差0.5厘米,120秒时间透水量应=0.5×10/120秒=2.5毫米/分钟。据所学知识和实验数据可知,地表状况不同导致透水量(下渗)差异,水泥地面透水量最少,草地透水量最大。【小问2详析】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地面硬化面积扩大,使得水循环的④下渗减少,③地表径流环节水量增大,从而导致城市内涝问题严重,人们戏称“到城市去看海”。【小问3详析】海绵城市的概念是让城市在降雨时吸水、渗水,并在需要时释放和利用这些水。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控制雨洪,因此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化消费行业新动向与未来市场展望分析
- 推动高中教育改革新举措落地实施
- 推动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同发展路径解析
- DB3713T 349-2025 浸渍胶膜纸饰面人造板压贴工艺技术规程
- 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能力的高效路径与实践方案
- 加速推进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方案
- 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创新设计方案
-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22 父亲、树林和鸟一等奖教学设计
- 共同努力共铸辉煌计划
- 人工智能与数据安全的结合探索计划
- 药品经营使用和质量监督管理办法2024年宣贯培训课件
- DZ∕T 0173-2022 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正式版)
- 猫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肥厚性心肌病(猫病防治技术)
- 小学语文绘本阅读《神奇飞书》课件-
- 医生进修工作汇报PPT
- 街道优生优育进万家活动实施方案
- 《音乐疗法》教学课件
- 小区室外雨、污水排水管道施工方案
- 江水源热泵应用杭州奥体主体育场案例分析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卷课件
- (完整版)供应商审核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