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深圳市南山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深圳市南山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深圳市南山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深圳市南山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深圳市南山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七年级

(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基础(27分)

1.(6分)打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踏上③的阅读之旅。鸟儿④

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与轻风流水应和着;可爱的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

的冬天;一家人解决散步时的分歧,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瘫痪的史铁生和母亲①

juebie,鼓起了“好好儿活”的勇气;刚去书塾的鲁迅向寿镜吾先生行礼时,仿佛能够看

到先生②he田地在一旁答礼;海伦•凯勒与莎莉文老师相遇,迎来了⑤的生

活……

(1)请你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2)请结合语境,将正确的字母选项写到相应的横线上。

A.截然不同

B.呼朋引伴

C.美不胜收

③_______

④_______

⑤_______

(3)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建议写下来。

2.(2分)下列有关语文知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中“自然”的语境义是“理所当然”。

B.“不知令堂近况如何,实为惦念”此句中“令堂”是敬辞,使用恰当。

C.“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的“下”和“水声在屋檐下”的“下”都是动词。

D.“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这句话运用了比喻

的修辞手法。

3.(3分)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

第1页共8页

馆》《龙须沟》等。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C.《金色花》的作者是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其主要作品有《吉

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

D.《荷叶•母亲》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

读者》《樱花赞》等。

4.(4分)综合运用。

班级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准备开展一次以“如何交友”为主

题的班会,请你拟写一段开场白。要求:至少引用一句下列材料中有关交友的名言(80

字以上)。

【材料一】习近平主席在演讲时,引用这样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以金相交,金耗则忘;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材料二】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交友之道”的句子:

①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一《礼记》

②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一一《庄子》

5.(10分)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主题古诗文名句

安史之乱后,杜甫再遇故人,想到了离乱世事,不禁感慨:“正是江南好风景,

①________________"(《江南逢李龟年》)。岑参的“遥怜故园菊,

渴望和平②_____________"寄托了对饱受战乱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行军九

日思长安故园》)。

思念好友离乡闯荡,秋夜行船,李白用“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描

绘月映清江的美景,船行越远,诗人便愈加想念友人(《峨眉山月歌》)。若干

年后,在同样的明月下,他还送别了友人王昌龄“我寄愁心与明月,

⑤________________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用“⑥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抒

发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轻轻感慨”乡书何处达?

思念家乡⑦______________";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的“⑧_____________,断肠

第2页共8页

人在天涯”直抒胸臆,道出游子的悲痛。

安贫乐道在困顿的生活之中,孔子及其弟子并不因贫困而苦恼。颜回一箪食,一瓢饮

也不改其乐,孔子也说:“饭疏食,饮水,(9)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

他们视富贵如浮云,坚守对仁义的追求(《论语•述而》)。

6.(2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这是宋代诗人王湾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以对偶句发端,清新自然。

B.颔联中“平”“阔”“正”“悬”四字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荡的壮观景象。

C.颈联描写景物和节令,蕴含了旧事物中孕育新生机的哲理。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二、阅读(45分)

7.(11分)阅读下列选文,回答以下各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

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孔融被收①,中外②惶怖③。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④,了

无惧容⑤。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

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收:拘捕。②中外:指朝廷内外。③惶怖:惊恐。④琢钉戏:古时的一种儿

童游戏。⑤惧容:恐惧的表情。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像耐雪骤

②撒盐空中零可拟

③未若柳絮困风起

④二儿可得全不

第3页共8页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3)关于甲、乙两文,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B.甲文中“公欣然”和“大笑乐”,表现了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

兴。

C.成语“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出自乙文中的“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一

句。

D.甲、乙两文中对话的内容居多,在表现人物时都只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手法。

(4)谢道镉与孔融的两个儿子都非等闲之辈,请结合原文说一说他们分别有哪些过人之

处,你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哪些品质。

8.(10分)阅读下列选文,回答以下各题。

关于“低碳”的主题阅读

材料一:

低碳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响

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

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为健康、更

为自然的生活态度,意味着人类要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和义务。

(选自姚雪痕《低碳生活》)

附表格:关于“不同年龄人群与低碳生活”的调查(共1000人)

拥有低碳理念拥有低碳生活方式拥有低碳生活习惯

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

初中学生85%65%50%

做工人员75%75%65%

退休老人50%85%90%

材料二:

二氧化碳和常规污染物的排放具有同源性,大部分来自化石能源的燃烧和利用。控制化

第4页共8页

石能源利用和碳排放对多个方面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利于倒逼和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

助推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造

成的损失;有利于推动污染源头治理,实现降碳与污染物减排、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协同增效;

有利于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国把握污染防治和气候治理的整体

性,以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为重点,以政策协同、机制创新为手段,推污降碳协同增效一体

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协同推进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走

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温室气体减排道路。

(选自《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材料三: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发展体育事业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

成为北京冬奥会的亮眼底色。例如,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专门研发“地形气候保护系统”,最

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成为场馆建设的亮点,助力体育设施同自然景观

和谐相融,让人们在尽享冰雪运动无穷魅力的同时尽览大自然的生态之美。

(选自《冬奥效应,奏响新发展理念的乐章》)

材料四:

生活图景一:到唐代,出现了一种供人们消暑的“凉屋”。这凉屋一般傍水而建,采用

水循环的方式推动扇轮摇转(犹如民间的水车),将水中凉气缓缓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机械

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沿檐而下,制成“人工水帘”,使凉气进入屋子,此“凉屋”堪称既绿

色又环保。

生活图景二:在古代社会,交通只有水陆两路,除了安步当车以外,当时的交通工具主

要有车、轿、船以及马、驴等牲畜。陆上交通工具在两千多年里基本没有根本性的变革。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氧化碳排放大部分来自化石能源的燃烧和利用,在平常生活中要关注行为方式,为

低碳生活做出贡献。

B.得益于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成为场馆建设的亮点,助力体育设施

同自然景观和谐相融。

第5页共8页

C.低碳生活的理念早已在中国古代社会提出,古人出行只能安步当车,这也导致陆上交

通工具在两千多年里基本没有根本性的变革。

D.我国以政策协同、机制创新为手段,协同推进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

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温室气体减排道路。

(2)阅读材料一的调查表,概括调查表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3)结合材料谈谈控制化石能源利用和碳排放有什么好处?

(4)结合材料并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说说为了实现低碳生活,我们中学生可以做

些什么?

9.(16分)阅读下列选文,回答以下各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

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②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梗,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

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满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

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

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

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呆呆地张望一

一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阴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补花的

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

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

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

子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

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眼,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

院子,“刷啦一一刷啦一一”,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

来看她。那时奶奶一个人在北京,爸和妈都去了干校。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刷啦刷啦”

第6页共8页

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

“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

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我跟您一块儿扫行不?”“不

行。”

⑥这样我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要补花,不让自己闲着。有爸和妈养

活她,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她想着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奶奶的心思我有

点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

就是那老海棠树下屡屡的迷茫与空荒。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一一她说过:得跟上

时代。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根。奶奶曾经读一

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

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她就回答:“您

学那玩意儿有用吗?您以为把那些东西看懂,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

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己无法弥补。“奶奶?”“奶奶!”

“奶奶一一”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⑧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

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

的迷茫和空荒……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

陪伴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

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文章有删改)

(1)文章写了关于奶奶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

(2)第⑦段中“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中“凑”字有何表达效果?

(3)文章以“老海棠树”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4)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

(5)作者在追思奶奶时,有一种“永生的痛悔”。作者“痛悔”什么?作为年轻人,我

们应该如何关爱自家老人?请结合本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

10.(8分)班级开展“名著整本书阅读”活动,请按要求完成问题。

(I)《朝花夕拾》中多篇作品涉及作者儿时的读书和学习经历,请结合原著完成下面的

第7页共8页

表格。

出处事情影响

《①_________________》寿镜吾先生拒绝回答“我”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

关于“怪哉”虫的提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

他是渊博的宿儒,绝不至于

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

是不愿意说。

《阿长与山海经)》②____________……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

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

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

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

画舫》。

《五猖会》③____________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

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

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我似

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2)请结合上面表格中提及的事情,谈谈你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的理解。

三、写作(48分:作文分45分+书写3分)

11.(48分)作文

生活中,有些人让我们难忘,让我们牵挂,让我们欣赏,让我们心存感激……

请以“我的世界,因你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3)文中不要出现真

实姓名、和校名。

第8页共8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七年级

(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基础(27分)

1•【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字形。根据字词积累,“ju6bi6”写作“诀别”,“he汨”写作

“和蔼”。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呼朋引伴:呼唤

朋友,招引同伴。常用于鸟类招呼同伴。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结合词义和文意可知,“阅读之旅”能让人接触到很多美好的东西,应用“美不胜收”来

形容;鸟儿“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应是“呼朋引伴”;海伦•凯勒与莎莉文老师相遇之前,

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莎莉文老师给海伦•凯勒带来了光明,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

⑤处应填“截然不同”。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划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的美德”。

【解答】答案:

(1)①诀别

②和蔼

(2)③C

@B

⑤A

(3)在句末加“的美德”。

2•【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字词含义、词性的掌握。解答时认真阅读题干,根据所学完

成作答即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第一个“下”是动词,第二个“下”是方位名词。

故选:Co

3•【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

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

惯等知识。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孔子是春秋时期人。

第1页共8页

故选:Bo

4•【分析】本题考查拟写开场白。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这道

题要紧扣“如何交友”这一主题,注意修辞的运用,以让开场白富有文采。还要注意语

言要有现场感,情感真挚等。至少引用一句题干材料中有关交友的名言,80字以上。

【解答】答案:

示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是《礼记》中的一句名言,

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学习而没有与学友交流,则学识偏狭浅薄,见闻不广”,说明了学习

中我们需要交志同道合、能相互促进的朋友。那么“如何交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班会

的活动主题,下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讨论。

5•【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

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

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①落花时节又逢君

②应傍战场开

③峨眉山月半轮秋(重点字:峨)

④影入平羌江水流

⑤随君直到夜郎西

⑥不知何处吹芦管(重点字:肱)

⑦归雁洛阳边

⑧夕阳西下

⑨曲肱而枕之(重点字:肱)

⑩乐亦在其中矣

6•【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

【解答】A.有误,这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

脱。

BCD.正确。

故选:Ao

二、阅读(45分)

7•【分析】【参考译文】

第2页共8页

【甲】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

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

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

作柳絮凭借风而飞起。”谢太傅听了开心地大笑起来。她(谢道镉)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

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当时孔融的两个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

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惶恐的样子都没有。孔融对使者说:“罪责可以仅限于自

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

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差役果然也到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

①句意: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俄而,不久。

②句意: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差不多。

③句意: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飞起。因,凭着,趁着。

④句意: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不,同“否北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语:欣然,高兴的样子;何所似,像什么。句意: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

②重点词语:徐,慢慢地;卵,鸟蛋。句意: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

不碎的鸟蛋吗?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两文都只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手法与原文不符,两文中还都有对人物的神态描写。

故选:D。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从“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可见谢道福聪慧、

才思敏捷、文采过人。乙文从“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可以看出孔融的两个儿子年

纪虽小,却处变不惊,安定从容,无所畏惧;从“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可

以看出他们能审时度势,预料到灾祸的到来。对于谢道镉的学习,阐述出其才思值得学

习即可;对孔融儿子的学习围绕其处变不惊、审时度势来讲即可。

答案:

(1)①不久;②差不多;③凭着,趁着;④同“否二

(2)①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

第3页共8页

②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3)D

(4)示例:谢道镉才思敏捷、文采过人;孔融的两个儿子处变不惊,无所畏惧,审时度

势,目光过人。我们可学习谢道镉的过人的文采,以及这两个孩子处乱不惊的人生态度。

8.【分析】这四则材料的主题都是“低碳”,第一则简单介绍“低碳”和关于“不同年龄人

群与低碳生活”的调查;第二则主要介绍了控制化石能源利用和碳排放的好处;第三则

主要介绍了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发展体育事业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成为北京

冬奥会的亮眼底色;第四则主要介绍了古人的两种“低碳”生活方式。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古人出行只能安步当车”错误,材料介绍是“除了安步当车以外,当时的交通

工具主要有车、轿、船以及马、驴等牲畜”。“低碳生活的理念早已在中国古代社会提出”

错误。

故选:Co

(2)本题考查信息的概括。根据调查表知,初中生拥有低碳理念人数占比最高,拥有低

碳生活方式人数占比和拥有低碳生活习惯人数占比最低;做工人员各项占比都在中等;

退休老人拥有低碳理念人数占比最低,拥有低碳生活方式人数占比和拥有低碳生活习惯

人数占比最高。

(3)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从材料二“控制化石能源利用和碳排放对多个方面都将产生

深远的影响,有利于倒逼和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减缓气候

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有利于推动污染源

头治理,实现降碳与污染物减排、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协同增效;有利于促进生物多样性

保护,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知答案。

(4)本题考查自我意识和做法。解答时依据材料中介绍的低碳的好处,联系社会现实,

结合自身,答出中学生切实能做到的。

答案:

(1)C

(2)初中生拥有低碳理念人数占比最高,拥有低碳生活方式人数占比和拥有低碳生活习

惯人数占比最低;做工人员各项占比都在中等;退休老人拥有低碳理念人数占比最低,

拥有低碳生活方式人数占比和拥有低碳生活习惯人数占比最高。

第4页共8页

(3)有利于倒逼和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带来

的不利影响,减少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有利于推动污染源头治理,

实现降碳与污染物减排、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协同增效;有利于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

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4)①向父母建议尽量少开私家车,多坐公交车,倡导多步行或骑自行车;②向父母

建议在房屋周围或阳台上多植树木花草;③少用塑料袋,多用布袋,减少使用一次性餐

具。

9.【分析】本文以“海棠”为线索,写了奶奶呼唤“我”帮她糊纸袋;奶奶呼唤“我”下来

帮她洗菜,奶奶不要“我”帮她扫院子;奶奶看书读报学习。文章表现了奶奶和“我”

之间浓浓的祖孙情,表达了作者对奶奶的敬仰、思念和深深的愧疚。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根据“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奶奶坐在树

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

一边重新洗菜”“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根。奶

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可概括为:糊纸袋、补花、洗菜、灯下学习。

(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能力。“凑”字是动词,对奶奶进行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

了奶奶勤学好问的品质,也表现了奶奶起初还有点不好意思。

(3)本题考查题目作用分析。根据文本内容可知,本文所写的奶奶的几件小事都与海棠

树有关,所以它是线索,全文围绕“老海棠树”展开情节的。海棠树也是奶奶的象征,

在“我”的记忆里与奶奶不可分割,这棵树见证了奶奶的衰老与“我”的成长,含蓄的

表现了奶奶和“我”的亲情。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从“我”常常待在树上不肯下来,奶奶一直站在树下望

着“我”担心“我”,可知,奶奶是一个慈爱、和蔼、温柔的人;从即使爸妈有实力赡养

奶奶,但仍坚持自己糊纸袋,表现出奶奶是个勤劳的人;从“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

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可知,奶奶十分要强、不服老,即使已经年迈,但仍坚持保持

自己的独立生活;奶奶天没亮就开始扫院子,可见奶奶勤劳、无私;奶奶坚持自学文化,

表现出奶奶的好学、上进。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及阅读感悟。对奶奶的思念和由于自己当时对奶奶内心的不

解而给奶奶带来的伤害感到痛心和后悔,对自己多次未能给奶奶以帮助,甚至讽刺奶奶

的深深懊悔,对自己早年“太过聪明”以至不能弥补的沉痛反省。作为年轻人,我们应

该尊重老人的爱好、工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老人学习新知识。老人希望对亲人、

第5页共8页

对社会更有用,而不愿成为累赘;关爱老人,比赡养更重要的,是体惜他们的心境,不

让他们感到失落,不让他们感到被时光抛弃;对老人,不仅要献出关爱,更要让他们感

觉到,他们对我们很重要;我们无法给老人更多的时光,但可以帮助老人们减缓对时光

脚步的恐惧。

答案:

(1)奶奶在树下糊纸袋、奶奶在树下补花、奶奶在树下洗菜、奶奶在树下学习。

(2)“凑”是对奶奶的动作描写,表现奶奶想问“我”问题而又有些不好意思,说明奶

奶勤学好问的品质。

(3)文章是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的;“老海棠树”象征了奶奶,在“我”的

记忆里老海棠树与奶奶的形象不能分开;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

祖孙情。

(4)奶是一位勤劳、善良、坚强、执着、上进、渴望赢得别人的尊重,努力实现自我价

值的老妇。从奶奶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可以看出奶奶的勤劳;在文中,

作者对于奶奶的印象是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可以看出奶奶的上

进;“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她说,得跟上时代。从中可以看出奶奶渴望赢得

别人的尊重,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5)①对奶奶的思念和由于自己当时对奶奶内心的不解而给奶奶带来的伤害感到痛心

和后悔。②老人希望对亲人、对社会更有用,而不愿成为累赘;关爱老人,比赡养更重

要的,是体惜他们的心境,不让他们感到失落,不让他们感到被时光抛弃;我们无法给

老人更多的时光,但可以帮助老人们减缓对时光脚步的恐惧。

10.【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作者鲁迅用夹叙

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

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①寿镜吾先生拒绝回答“我”关于“怪哉”虫的提问出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了长妈妈给“我”买来《山海经》的事。

③《五猖会》中记述了父亲在“我”要去看五猖会时逼迫我背《鉴略》的事。

(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结合名著内容作答即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的意思是“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

第6页共8页

学问作为快乐的人”。讲得是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长妈妈懂得尊重童年鲁迅的读书兴

趣,给他买来《山海经》,推动他读了更多绘图的书。而鲁迅的父亲强迫他在看五猖会前

背书,不考虑他的兴趣,即使当时背会了也会忘掉。所以,兴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