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营销公司为规避劳动协议法模板_第1页
电器营销公司为规避劳动协议法模板_第2页
电器营销公司为规避劳动协议法模板_第3页
电器营销公司为规避劳动协议法模板_第4页
电器营销公司为规避劳动协议法模板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电器营销企业为规避劳动协议法,私自将工作多年职员由长久用工改为劳务派遣,企图逃避缴纳多种社会保险等责任。为了维权,这名职员不得不拿起法律武器——

“若不打这场官司,单位怎么也不会主动为我缴这么多社会保险费!”拿着刚送达仲裁书,在省会打拼多年东北青年于某激动不已。

1999年4月,于某应聘到江苏某电器营销企业石家庄分企业从事销售工作。期间,双方一直没有签署劳动协议,营销企业也没给于某缴纳过任何社会保险。,《劳动协议法》立即实施,为逃避为于某缴纳多种社会保险法律责任,营销企业私自将于某长久用工形式改为劳务派遣,而此时,于某关系并未与该企业脱离。8月,营销企业以解聘相要挟,强迫于某和某劳务派遣有限企业补签了自10月至9月间劳动协议。时隔不到六个月,营销企业用电子邮件发给于某终止劳动协议通知书,称自12月31日起与于某终止劳务派遣关系。

其实,对于营销企业这一系列行为动机,于某早已看出了端倪。“劳动协议法明确要求,用工单位要与职员签署劳动协议,不然就要支付双倍工资。她们与我签协议,怕负担多种社会保险;不签呢,又怕支付双倍工资。所以,唯一措施就是赶快把我打发走。”于某说。

为维护自己正当权益,于某数次找企业责任人协商处理,但都未如愿。无奈之下,于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营销企业补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支付其经济赔偿金和1月至12月双倍工资。

营销企业认为,于某权利主张没有法律依据,并表示企业在9月30日以前与于某存在劳动关系,而在11月以后便与于某没有劳动关系。与该争议相关某劳务派遣企业也认为自己不应担责,并称其只是名义上与于某签署劳动协议,而实际上是营销企业在劳务派遣协议没有终止情况下,私自终止了协议推行。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经审理认为,即使劳动争议双方并未签订书面劳动协议,但依据国家相关要求,案中各方劳动主体资格正当,于某接收该营销企业管理,工资由其发放,解除劳动协议也由其推行。于某虽与某劳务派遣企业签署了劳动协议,但该企业既未对于某进行管理,也没有对其发放工资,故双方签署劳动协议没有实际法律效力,不存在劳动关系。

经调解,双方未能达成协议。最终,仲裁委员会依据《劳动法》和《劳动协议法》相关要求,依法裁决营销企业支付于某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赔偿金62925元,支付其2月至12月未签署劳动协议双倍工资差额46145元,并为其补缴1999年4月至9月养老保险和7月至9月医疗保险,同时驳回于某其她申诉请求。【说法】

“事实劳动关系”岂能更改

□裴金霞

该案是《劳动协议法》颁布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经典案例,用人单位为规避劳动协议法,降低企业用工风险而采取一个“补救”方法。那么,是不是改变了用工形式,单位就真能脱责呢?职员正当权益也就随之消失了呢?实际上,企业这种做法并不能使自己免责。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落实实施〈中国劳动法〉若干问题意见》要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未签订劳动协议,而劳动者实际上已成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组员,并为其提供有偿劳动,成立劳动关系。也就是说,只要用人单位主体资格正当、其规章制度适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提供用人单位安排有酬劳劳动并受用人单位管理,即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本案中,于某从1999年4月进入营销企业到1月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协议,一直受营销企业管理,工资由营销企业发放,即使在用工形式改为劳务派遣至期间,这种情况也没有改变过,而且这一切于某均提供了证据给予证实,所以,单纯将用工形式改为劳务派遣并不能改变于某与营销企业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营销企业应向于某支付解除劳动协议经济赔偿金。而且,依据法律要求,劳动者依法享受取得社会保险和福利权利,营销企业应该为于某补缴多种社会保险费。

此案警示意义在于:作为企业,应该在不违反法律前提下,不停地完善内部管理以使企业利益最大化,而不应煞费苦心钻法律空子,企图经过损害职员利益,来获取企业利益;作为劳动者,在自己劳动权益受到损害时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

(作者系太平洋世纪律师事务所律师)【链接】

1995年颁布实施《中国劳动法》:

第七十二条社会保险基金根据保险类型确定资金起源,逐步实施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需依法参与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颁布实施《中国劳动协议法》: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能够解除劳动协议。

第四十六条用人单位依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要求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协议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协议,应该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赔偿。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出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协议,应该向劳动者支付二倍工资。A县甲企业与B县乙企业于7月3日签署一份空调购销协议,约定甲企业向乙企业购进100台空调,每台空调单价元,乙企业负责在B县代办托运,甲企业于货到后立刻付款,同时约定若发生纠纷由协议推行地法院管辖。乙企业于7月18日在B县火车站发出了该100台空调。甲企业因为发生资金周转困难,于7月19日传真通知乙企业自己将不能推行协议。乙企业收到传真后,努力寻求新买家,于7月22日与C县丙企业签署了该100台空调购销协议。协议约定:丙企业买下100台托运中空调,每台单价1900元,丙企业于签订协议时向乙企业支付10000元定金,在收到货物后15天内付清全部货款;在丙企业付清全部货款前,乙企业保留对空调全部权;如有违约,违约方应负担协议总价款百分之二十违约金。乙企业同时于当日传真通知甲企业解除与甲企业签署协议。铁路运输企业在运输过程中于7月21日遇上泥石流,30台托运中空调毁损。丙企业于7月26日收到70台完好无损空调后,又与丁企业签署协议准备将这70台空调全部卖与丁企业。同时丙企业以其未能如约收到100台空调为由拒绝向乙企业付款。请回复下列问题:1.乙企业在与甲企业协议推行期届满前解除协议理由是什么?在此解除协议情形下,乙企业能否向甲企业主张违约责任?2.假设甲企业以乙企业解除协议组成违约为由向法院起诉,请问那个法院有管辖权?为何?3.遭遇泥石流而毁损空调损失应由谁负担?为何?4.乙企业认为丙企业拒绝付款组成违约,决定不返还其定金,还要求其支付36000元违约金,问其主张能否得到支持?为何?5.丙企业与丁企业所签协议效力怎样?为何?)《协议法》要求,在协议推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不推行协议关键债务,另一方当事人有权解除协议。据此要求,因为甲企业在协议推行期限届满前已经向乙企业表明不能推行协议,所以,乙企业有权解除该协议。另据《协议法》要求,协议解除后,还未推行,终止推行;已经推行,依据推行情况和协议性质,当事人能够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她补救方法,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所以,乙企业在解除协议情形下,仍能够向甲企业主张违约责任。(2)应由B市法院管辖。因为甲企业与乙企业在该协议中约定,如发生纠纷由协议推行地法院管辖。《协议法》要求,推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在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推行。本案中乙企业作为买卖协议出卖人,是接收货币一方,所以,协议推行地是乙企业所在地B市。(3)应由丙企业负担。《协议法》要求,出卖人出卖交由承运人运输在途标物,除当事人另有约定以外,标物毁损、灭失风险自协议成立时起由买受人负担。(4)乙企业要求不能得到支持。首先,乙企业与丙企业签订定金条款不符合担保法要求,已经超出了协议总金额20%;其次,即使该定金担保条款正当,依据协议法要求,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一方违约时,对方能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