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1∕T 1243-2020 互花米草生态控制技术规范_第1页
DB31∕T 1243-2020 互花米草生态控制技术规范_第2页
DB31∕T 1243-2020 互花米草生态控制技术规范_第3页
DB31∕T 1243-2020 互花米草生态控制技术规范_第4页
DB31∕T 1243-2020 互花米草生态控制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互花米草生态控制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cologicalcontrolo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治理目标 15治理原则 16治理策划 27治理措施 2 4附录A(规范性附录)互花米草生态治理分级方案 5附录B(资料性附录)互花米草药剂治理技术措施 附录C(规范性附录)互花米草生态治理围区和水系构建方案 7I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标准由上海市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复旦大学、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1互花米草生态控制技术规范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地区滨海盐沼湿地中的互花米草综合治理。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HY/T080滨海湿地生态监测技用于分隔互花米草总治理区以形成工程不同作业单元的隔离设施。用于互花米草灭除后种植在治理区内并能自然生长和繁衍的本土植物。殖的生境条件并重建本土替代植物群落,提高生态系统抵御入侵的能力,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平25.3治理工作结束后,应加强治理区的后续监控和管理,预防互花米草再入侵。6治理策划6.1.1根据区域历史资料并结合现场补充调查,查明治理区域的径流、潮汐、特征水位、泥沙和盐度等水文状况,气温和降水等气象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土壤特征等地质状态。6.1.2根据HY/T080,勘察现场互花米草的人侵动态,摸清互花米草发生面积、分布边界、分布高程和斑块状种群分布密度。6.2.1根据治理区内互花米草的分布边界,外延50m~100m设计围区,规范治理区范围。6.2.2根据治理区内互花米草的发生面积与种群密度,划分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治理单元,单个治理单元的面积宜不超过100hm²,并按照附录A中表A.1的规范选择合适的治理模式与治理措施6.3.1刈割施工前,应根据治理区内互花米草的分布面积和分区状况,结合现场作业能力,设计合理的人工或机械刈割方式及劳动力配置。6.3.2刈割面积100hm²及以上的治理区,应根据现场条件和运输能力,设计临时便道和主道路运输互花米草秸秆和其他施工材料,每50hm²围区宜设计临时便道至少1条。6.3.3大规模洽理时,应结合现场水文、气象和地质特征,按不低于1.05万m³/hm²的淹水量需求,设计围区水系及引排水设施、设备。6.4.1中等规模治理刈割下来的互花米草秸秆,可清理出治理区进行生物质能源等二次利用。6.4.2大规模治理刈割下来的互花米草秸秆,宜基于总生物量测算,按秸秆干生物量100kg/m³的填埋体积,就近设计一定数量的土坑实施无氧填埋,填埋后需覆上厚度不低于2m的土层。7治理措施7.1.1采用人工拔除和挖掘方式,清除由互花米草种子繁殖的实生苗,以及从繁殖体片段上萌发的克7.1.2采用人工措施治理互花米草时,应将植株连根清除。7.2中等规模治理7.2.1.1在每年4月前刈割治理区的互花米草残留植株。7.2.1.2结合现场情况,通过人工或机械措施进行刈割。7.2.1.3在7d内割完治理区内的互花米草。7.2.1.4刈割下来的秸秆的处理方式见6.4.1。37.2.2.1宜在植株萌发到株高20cm~30cm时进行药剂治理。7.2.2.2药剂选择及施用方式见附录B。7.3.1.3应结合现场环境条7.3.2.1带水刈割时间宜在每年的6月~8月进行。7.3.2.6单个治理单元内的互花米草宜在7d内割完。7.3.3.1放水淹地时间应在单个治理单元刈割作业结束后7d内完成。7.3.3.2淹水水深应维持在不低于60cm。7.3.3.3持续性淹水应不低于180d。48.1.3根系活力检测宜采用TTC(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法进行。8.2.1活体植株萌发状况调查宜在6月~7月间进行。8.2.2根系活力采样宜在4月上中旬进行。8.2.4调查采样最少重复数宜为10个样点/100hm²。8.2.5活体植株萌发状况调查每个样点面积宜不小于1m²。8.2.6根系活性采样每个样点宜采用直径6cm的土钻取土壤样品1份,取样深度为1m地的自然状态。5互花米草生态治理分级方案互花米草生态治理分级方案见表A.1。表A.1互花米草生态治理模式、分类标准及治理措施人工拔除、挖掘中等规模治理成片发生面积100hm²以下成片发生面积100hm²及以上6(资料性附录)互花米草药剂治理技术措施B.1宜选择10.8%高效氟吡甲禾灵进行茎叶喷雾治理。B.210.8%高效氟吡甲禾灵每亩制剂用量宜为120mL。B.3兑水药液中宜加入有机硅类展布剂。B.4应喷雾均匀,确保治理区内所有互花米草活体植株均被喷到。B.5喷雾后6h内应避免潮水和降水干扰。B.6宜在互花米草一个生长季内喷药2次~3次。B.7宜结合上一次喷药后的除治效果,仅对残留活体植株进行补充喷雾。B.8应按NY/T1276的规定,做好药剂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防护。(规范性附录)互花米草生态治理围区和水系构建方案C.1围堤构建C.1.1围堤合围后应形成总治理区闭合圈。C.1.2围堤高度应满足放水淹地和水文调控的蓄水需求。C.1.3围堤断面结构宜采用高韧聚丙烯充砂管袋斜坡式结构,堤顶最小宽度6m。C.1.4围堤的土方应遵循就近取土原则,应优先考虑使用水系构建挖出来的土方。C.2隔堤构建C.2.1隔堤合围后应形成单个治理单元闭合圈。C.2.2隔堤可结合现场地理条件设置,隔堤高度距地面应不低于1m。C.2.3隔堤的土方亦宜遵循就近取土原则,应优先考虑使用水系构建挖出来的土方。C.3水系布置C.3.1宜结合天然潮沟构建治理区的引排水体系。C.3.2总治理区内,宜沿围堤青坎线内侧开挖人工河,人工河内蓄水量宜满足围区内后续淹水工程和水文调控所需水量要求。C.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