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温馨提示:1.本试卷分卷I、卷II两部分,共6页,共28小题。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3.同学们答题要求字迹工整。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1.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我国境内发现了众多古人类遗址,可以证明“百万年人类史”的古人类是:()A.良渚人 B.河姆渡人 C.元谋人 D.半坡人2.距今6000-7000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影响两地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因素是()A.生活习惯 B.自然环境 C.审美意识 D.思想文化3.传说黄帝“刳(ku音,破开挖空)木为舟”。宝鸡北首岭出土了距今约5000年的船型彩陶壶,其独木为舟的造型及两面的网状纹,让人联想到渔船、渔网等生活场景,也成为这一传说的有力证明。由此可知()A.传说的可靠性高于考古发现 B.传说故事真实的反映历史C.考古是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 D.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4.启取代伯益成为夏朝的统治者,新的制度取代旧的制度,从而形成了“家天下”的格局。由此可知,新制度指的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5.《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诸侯强并弱,齐、楚、晋、秦始大,政由方伯。”由此可知()A.周王室权力至上 B.王室衰微C.兼并战争不断 D.分封制彻底瓦解6.战国时期,各诸侯纷纷进行变法,当属秦国最为成功。商鞅变法措施中最能体现封建社会需求的是()A.废除贵族世袭特权B.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C.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D.废除旧的土地制度7.《汉书》中记载“诸子百家,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这说明诸子百家()A.相互影响,相互辩难 B.思想一致,观点不同C.不谋而合,殊途同归 D.求同存异,影响深远8.下图所示目录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一书。据此判断,这一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22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28第6题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33第7课百家争鸣……39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44A.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B.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9.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公元前221年是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3世纪早期C公元前2世纪晚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10.韦政通在《中国思想史》中提到嬴政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由此可知,这种格局指的是()A.郡县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11.贾谊《过秦论》记载“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材料中的“一夫作难”指的是()A.楚汉之争 B.大泽乡起义 C.黄巾起义 D.安史之乱12.瓦当是古代建筑中屋顶每行瓦最前端的挡片,起到遮挡和装饰的作用。如图为出土的“汉并天下”瓦当。其寓意是()A.西汉的建筑技术高超 B.西汉的建立和统一C.东汉第一次统一全国 D.东汉震慑少数民族13.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贤良对策治春秋,抑罢诸家孔孟求。儒术推明官学校,茂才时逢盛根由。”这首诗中的场景最早开始于A.秦始皇时期 B.汉高祖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14.西汉时期,匈奴地区有歌谣唱“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这一歌谣反映了()A.汉朝北击匈奴取得胜利 B.汉朝疆域已经达到最大C.匈奴离开家园向西迁徙 D.匈奴内部生活安乐祥和15.东汉时期出现了政治怪象,如图,这一怪象是()A.诸侯王发动叛乱 B.黄巾起义C.王室衰微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6.随着悠扬的驼铃声,一支支驼队往返于中原与西域之间,穿过茫茫的风沙,中原地区的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促进了西域地区的发展。材料说明丝绸之路是()A.科技之路 B.文化之路 C.商贸之路 D.外交之路17.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是()A.昭君出塞 B.丝绸之路的开通C.张骞出使西域 D.设置西域都护府18.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史书记载,到各地探访考查,搜集民间传说,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A.注重史书的文学价值 B.秉承朝廷的旨意C.注重史料的考证 D.侧重史书的记载19.史论是对历史事实的评价,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以下属于史论的是()A.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B.公元前60年,汉王朝设置西域都护府C.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史记》作者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20.有学者评价曹操是被两场战役框定的军事家,这两场战役先后决定了他能够统一北方但统一不了中国的局面。这两场战役是()A.巨鹿之战、淝水之战 B.官渡之战、淝水之战C.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D.赤壁之战、淝水之战21.《晋书·鲁褒传》记载“(钱)无德而尊,无势而热……危可使安,死可使活……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这反映西晋时期社会风气是()A.贵族当权,轻视功名 B.能力至上,重视人才C.注重门第,鄙视富贵 D.崇尚财富,唯利是图22.如图漫画可以说明()A.东晋的统一 B.东晋的建立 C.西晋分封诸王 D.民族交融23.东晋南朝时期,浙江地区种植水稻,种桑养蚕,培育果树等由此可见,当时浙江地区()A社会环境安定 B.种植技术先进C.经营方式多样 D.自然环境优越24.有学者指出,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难看出这样一条轨迹:先秦时期的民族交融,促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新型统一帝国的出现。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带来了中华民族的第二次大统一和大发展的高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先秦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 B.中国历史有两次分裂与统一C.民族交融为统一和繁荣奠定基础 D.隋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顶峰25.某班学生在制作家乡名片时,发现祖冲之可以作为家乡的名片之一,以下不属于祖冲之成就的是()A.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第七位 B.编制《大明历》C改进造纸术 D.制造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二、非选择题(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七年级同学开展了以下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活动一【探寻先民遗迹】中国古人类遗址分布图【活动二】了解先民生活类型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居民时空定位距今约7000年长江流域;浙江余姚距今约6000年黄河流域;陕西西安自然环境气温暖湿润寒冷多风生产与生活种植水稻;饲养家畜;使用磨制石器;建造干栏式房屋种植粟;饲养家畜;制作精美的石器;建造半地穴房屋【活动三】讲述先民故事(1)上图是我国境内古人类遗址分布图,我国古人类遗址分布有什么样的特点?研究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是什么。(2)依旧表格内容,概括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的共同点。(至少两点)指出造成两种居民生活差异的主要原因。(3)阅读上图补全①②之处。从中可以看出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东迁后,周王室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缺乏经济、军事实力,权威明显削弱,渐渐失去对各地诸侯的控制。诸侯国日益强大,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朝觐天子和向周王室缴纳贡赋,导致周王室财政入不敷出,困难重重。——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春秋时期,诸侯国林立,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它们之间为了追逐自身的利益,经常从事结盟和军事征伐等活动。——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战国时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所瓜分,齐国国君之位被大夫田氏所夺取。这一时期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七国凭借强大的军力进行战争,战争的性质已由春秋时期的争霸转变为兼并。……孟子所说的“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就是对当时残酷战争的形象写照。——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现象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从春秋到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反应了哪一历史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三,概括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特点。(3)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动荡,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思想家提出什么思想主张?(回答一种主张即可)2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12月2日,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从古“丝绸思路”到今“一带一路”,中国对外交流日益深入和扩大。材料一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庾信《重别周尚书》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其一>》功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材料二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西汉统一西域后,公元前68年,西汉派侍郎郑吉等到渠犁一带屯田。公元前60年,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都护府设在乌垒成。材料三2013年,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路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1)指出材料一中的诗句所描述的区域及特点。并简述右侧壁画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证明丝绸之路不仅交流了物质文化也共生了中西文化。并阐述西域都护府设置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伟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青少年如何传承丝绸之路的价值和精神。2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劳动工具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并指出与图二有关的汉朝皇帝。(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图片相关的商路。并归纳这条商路开通的历史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归纳促进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A【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D【11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B【13题答案】【答案】D【14题答案】【答案】A【15题答案】【答案】D【16题答案】【答案】A【17题答案】【答案】D【18题答案】【答案】C【19题答案】【答案】D【20题答案】【答案】C【21题答案】【答案】D【22题答案】【答案】B【23题答案】【答案】C【24题答案】【答案】C【25题答案】【答案】C二、非选择题(50分)【26题答案】【答案】(1)特点:遗址分布广泛,靠近大江大河流域。依据:化石。(2)共同点:都种植粮食作物(农作物);使用磨制石器;建造房屋(定居生活);饲养家畜。主要原因:自然环境不同。(3)内容:①炎帝;②涿鹿之战。特点:多民族融合交流而逐渐形成(多元一体)。【27题答案】【答案】(1)原因:周王室衰微;大国诸侯崛起。(2)变化:逐渐减少。趋势:大一统趋势。特点:战争残酷、惨烈(3)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孔子:“仁”、“为政以德”;老子:“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或列举孟子、荀子等思想)【28题答案】【答案】(1)区域:西域。特点:荒凉、人烟稀少、自然环境恶劣。历史事件:张骞出使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2)物质文化史实: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传到中原地区。中西文化史实: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促进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