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田施肥手册_第1页
三农田施肥手册_第2页
三农田施肥手册_第3页
三农田施肥手册_第4页
三农田施肥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田施肥手册The"ThreeFarmlandFertilizationManual"isacomprehensiveguidedesignedforfarmersandagriculturalprofessionals.Itprovidesdetailedinformationonthebestpracticesforfertilizingcrops,ensuringoptimalgrowthandproductivity.Thismanualisparticularlyusefulinregionswheresoilfertilityisaconcern,orwherecropyieldneedstobemaximized.Byofferingstep-by-stepinstructionsonthetypesoffertilizerstouse,applicationmethods,andtiming,themanualhelpsfarmersmakeinformeddecisionsthatcansignificantlyimpacttheirharvest.TheThreeFarmlandFertilizationManualistailoredforvariousagriculturalsettings,fromsmall-scalefamilyfarmstolarge-scalecommercialoperations.Itcoversawiderangeofcrops,includinggrains,vegetables,fruits,andlegumes,makingitavaluableresourcefordiversefarmingcommunities.Themanual'spracticalapproachtofertilizationensuresthatfarmerscanimplementstrategiesthatarebothenvironmentallysustainableandeconomicallyviable,ultimatelyleadingtohealthiercropsandincreasedprofitability.ToeffectivelyutilizetheThreeFarmlandFertilizationManual,farmersareencouragedtofollowitsguidelinesmeticulously.Thisincludesconductingsoilteststodeterminenutrientlevels,selectingtheappropriatefertilizersbasedoncropneeds,andadheringtorecommendedapplicationratesandmethods.Bymeetingtheserequirements,farmerscanoptimizetheirfertilizationprograms,resultinginhealthierplants,higheryields,andimprovedoverallfarmproductivity.三农田施肥手册详细内容如下:第一章施肥基础理论1.1施肥的定义与作用1.1.1施肥的定义施肥,是指根据作物生长的需要,合理施用各种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农业技术措施。施肥的目的在于为作物提供充足的营养,改善作物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1.1.2施肥的作用(1)提供作物所需营养:施肥可提供作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2)改善土壤结构:合理施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3)促进作物生长:施肥可促进作物生长,使作物茎叶繁茂,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4)提高农产品品质:施肥可提高农产品品质,使农产品色泽、口感、营养价值等方面得到改善。(5)增强作物抗逆能力:合理施肥可提高作物的抗病、抗旱、抗寒等抗逆能力,降低作物受害程度。第二节土壤肥力与施肥关系1.1.3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等生活因素的能力。土壤肥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1.1.4土壤肥力与施肥的关系(1)土壤肥力是施肥的基础:土壤肥力的高低决定了施肥的效果,肥力低的土壤需要施肥来补充养分,而肥力高的土壤施肥效果更为显著。(2)施肥可提高土壤肥力:合理施肥可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3)土壤肥力影响施肥策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制定施肥计划,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用量和方法,以达到最佳施肥效果。(4)土壤肥力与施肥的相互作用:施肥与土壤肥力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施肥可提高土壤肥力,而土壤肥力的提高又有利于施肥效果的发挥。(5)土壤肥力监测与施肥调控:对土壤肥力进行监测,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适时调整施肥策略,以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第二章肥料种类及性质第一节有机肥料1.1.5概述有机肥料是指以动植物残体、残留物及其它有机物质为原料,经过微生物作用转化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肥料。有机肥料具有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等多种作用,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1.1.6种类及性质(1)动物性有机肥料:主要包括家畜粪便、家禽粪便、鱼粉、骨粉等。这些肥料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同时也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微生物。(2)植物性有机肥料:主要包括绿肥、作物秸秆、饼粕、树叶等。这些肥料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3)微生物有机肥料:主要包括堆肥、沼气渣、菌渣等。这些肥料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和酶类,能够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4)有机无机复合肥料:将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既具有有机肥料的特点,又具备化学肥料的速效性。第二节化学肥料1.1.7概述化学肥料是指以化学方法制成的肥料,主要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料等。化学肥料具有营养成分含量高、肥效快、使用方便等特点,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肥料类型。1.1.8种类及性质(1)氮肥:主要包括硫酸铵、尿素、碳酸氢铵等。氮肥能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2)磷肥:主要包括过磷酸钙、磷酸二铵、磷酸一铵等。磷肥能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增强抗逆性,提高产量。(3)钾肥:主要包括硫酸钾、氯化钾等。钾肥能提高作物抗病力,促进果实发育,改善品质。(4)复合肥料:将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具有养分全面、肥效持久等特点。第三节生物肥料1.1.9概述生物肥料是指含有活性微生物的肥料,主要包括根瘤菌肥料、菌肥、光合细菌肥料等。生物肥料具有改善土壤环境、促进作物生长、提高肥料利用率等多种功能。1.1.10种类及性质(1)根瘤菌肥料:将具有固氮能力的根瘤菌与载体混合而成,能提高作物氮素利用率,减少化学氮肥的使用。(2)菌肥: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3)光合细菌肥料:含有光合细菌,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降低化学肥料使用量,减轻环境污染。第三章施肥原则与方法第一节施肥原则1.1.11科学施肥原则施肥应遵循科学施肥原则,以土壤检测结果为依据,充分考虑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肥料效应等因素,实现肥料养分平衡供应,提高肥料利用率。1.1.12环保施肥原则施肥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同时提倡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负担。1.1.13经济效益原则施肥应充分考虑经济效益,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降低施肥成本,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1.14安全施肥原则施肥应保证农产品安全,遵循肥料使用安全标准,防止肥料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对农产品质量造成影响。第二节施肥方法1.1.15基肥基肥是指播种前施入土壤的肥料,其目的是为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基肥应以有机肥料为主,配合适量化学肥料。施肥方法包括撒施、条施、穴施等。1.1.16追肥追肥是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及时补充肥料。追肥应以速效肥料为主,施肥方法包括根施、叶面喷施等。1.1.17叶面施肥叶面施肥是指将肥料溶液喷施在作物叶片上的施肥方法。叶面施肥具有快速补充养分、提高肥料利用率等优点,适用于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第三节施肥量与施肥时期1.1.18施肥量施肥量应根据作物种类、土壤肥力、肥料效应等因素确定。具体施肥量可参考当地农业生产部门的推荐施肥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1.1.19施肥时期施肥时期应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等因素确定。一般分为播种前施肥、苗期施肥、拔节期施肥、抽雄吐丝期施肥等。适时施肥有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第四章主要粮食作物施肥技术第一节水稻施肥技术1.1.20施肥原则水稻施肥应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根据土壤肥力、水稻品种、生育期等因素合理施用肥料。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注重氮、磷、钾的平衡供应。1.1.21基肥施用(1)基肥种类:有机肥、化肥。(2)基肥用量:一般每亩施用有机肥30005000千克,化肥(纯氮)1520千克。(3)施肥方法:基肥应在水稻移栽前710天施入土壤,均匀撒施。1.1.22追肥施用(1)追肥种类: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等。(2)追肥用量:每亩追肥纯氮1015千克,磷肥1520千克,钾肥1015千克。(3)追肥时期:水稻移栽后1520天进行第一次追肥,拔节期进行第二次追肥,抽穗期进行第三次追肥。1.1.23注意事项(1)控制氮肥用量,防止水稻贪青晚熟。(2)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病能力。(3)适时进行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第二节小麦施肥技术1.1.24施肥原则小麦施肥应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注重氮、磷、钾的平衡供应,提高肥料利用率。1.1.25基肥施用(1)基肥种类:有机肥、化肥。(2)基肥用量:每亩施用有机肥30005000千克,化肥(纯氮)1520千克。(3)施肥方法:基肥应在小麦播种前710天施入土壤,均匀撒施。1.1.26追肥施用(1)追肥种类: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等。(2)追肥用量:每亩追肥纯氮1015千克,磷肥1520千克,钾肥1015千克。(3)追肥时期:小麦起身期、拔节期和抽穗期各进行一次追肥。1.1.27注意事项(1)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小麦贪青晚熟。(2)增施磷钾肥,提高小麦抗病能力。(3)适时进行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第三节玉米施肥技术1.1.28施肥原则玉米施肥应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注重氮、磷、钾的平衡供应,提高肥料利用率。1.1.29基肥施用(1)基肥种类:有机肥、化肥。(2)基肥用量:每亩施用有机肥30005000千克,化肥(纯氮)1520千克。(3)施肥方法:基肥应在玉米播种前710天施入土壤,均匀撒施。1.1.30追肥施用(1)追肥种类: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等。(2)追肥用量:每亩追肥纯氮1015千克,磷肥1520千克,钾肥1015千克。(3)追肥时期:玉米拔节期、抽雄吐丝期和大喇叭口期各进行一次追肥。1.1.31注意事项(1)控制氮肥用量,防止玉米贪青晚熟。(2)增施磷钾肥,提高玉米抗病能力。(3)适时进行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第五章经济作物施肥技术第一节棉花施肥技术1.1.32棉花需肥特性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对肥料的需求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棉花对氮、磷、钾三种主要营养元素的需求量较大,其中氮素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棉花的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的需求量也有所不同。1.1.33棉花施肥原则(1)重施底肥:底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一定量的化肥,以满足棉花生育前期对养分的需求。(2)早施蕾肥:蕾期是棉花生长的关键时期,应及时追施氮肥,促进棉株生长。(3)稳施花铃肥:花铃期是棉花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施肥应遵循“稳施、适量、适时”的原则。(4)补施盖顶肥:盖顶肥是指在棉花生育后期,为防止脱肥现象,适时补施一定量的氮肥。1.1.34棉花施肥技术(1)底肥:一般每亩施用有机肥30005000千克,配合施用尿素1520千克、过磷酸钙3040千克、硫酸钾1015千克。(2)蕾肥:每亩追施尿素1015千克。(3)花铃肥:每亩追施尿素1520千克、过磷酸钙2030千克、硫酸钾1015千克。(4)盖顶肥:每亩追施尿素510千克。第二节蔬菜施肥技术1.1.35蔬菜需肥特性蔬菜种类繁多,对肥料的需求各有特点。一般来说,蔬菜对氮、磷、钾三种主要营养元素的需求量较大,其中氮素对蔬菜生长的影响最为显著。蔬菜在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的需求量也有所不同。1.1.36蔬菜施肥原则(1)重施底肥:底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一定量的化肥,以满足蔬菜生育前期对养分的需求。(2)追肥要及时:蔬菜生育期短,对养分的需求较为集中,应及时追肥,防止脱肥现象。(3)施肥要适量:蔬菜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大,但过量施肥容易导致土壤盐渍化,影响蔬菜生长。1.1.37蔬菜施肥技术(1)底肥:一般每亩施用有机肥30005000千克,配合施用尿素1520千克、过磷酸钙3040千克、硫酸钾1015千克。(2)追肥:根据蔬菜种类和生育期,每亩追施尿素1020千克、过磷酸钙2030千克、硫酸钾1015千克。(3)叶面喷肥:在蔬菜生长中后期,可进行叶面喷肥,喷施0.3%0.5%的尿素溶液或磷酸二氢钾溶液。第三节果树施肥技术1.1.38果树需肥特性果树对肥料的需求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生育时期对养分的需求量不同。一般来说,果树对氮、磷、钾三种主要营养元素的需求量较大,其中氮素对果树生长的影响最为显著。1.1.39果树施肥原则(1)重施基肥: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一定量的化肥,为果树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2)追肥要及时:根据果树的生长发育状况,及时追施氮、磷、钾肥,防止脱肥现象。(3)施肥要适量:过量施肥容易导致土壤盐渍化,影响果树生长。1.1.40果树施肥技术(1)基肥:一般每亩施用有机肥30005000千克,配合施用尿素1520千克、过磷酸钙3040千克、硫酸钾1015千克。(2)追肥:根据果树种类和生育期,每亩追施尿素1020千克、过磷酸钙2030千克、硫酸钾1015千克。(3)叶面喷肥:在果树生长中后期,可进行叶面喷肥,喷施0.3%0.5%的尿素溶液或磷酸二氢钾溶液。第六章肥料施用技术第一节基肥施用技术1.1.41基肥的概念与作用基肥是指在作物播种或移栽前施入土壤的一种肥料,其主要作用是提供作物生长初期所需的基础营养,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基肥的施用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1.1.42基肥施用原则(1)选择合适的肥料: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状况,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2)施肥量适中: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作物品种、生长周期等因素确定,避免过量或不足。(3)施肥时间适宜:基肥应在作物播种或移栽前施入土壤,以利作物吸收。(4)深施覆土:施肥后应进行深翻或覆土,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提高肥料利用率。1.1.43基肥施用方法(1)撒施法:将肥料均匀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进行深翻。(2)沟施法:在作物播种前,开沟施肥,然后覆土。(3)点施法:在作物移栽前,将肥料施在移栽穴内,然后覆土。第二节追肥施用技术1.1.44追肥的概念与作用追肥是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其需肥规律,补充土壤养分的一种施肥方式。追肥的作用是满足作物生长高峰期对养分的需求,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1.1.45追肥施用原则(1)选择适宜的肥料: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土壤养分状况,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2)施肥量适当:追肥量应根据作物生长状况、土壤肥力等因素确定,避免过量或不足。(3)施肥时间适宜:追肥应在作物生长高峰期进行,以利作物吸收。(4)分次施肥:追肥应分次进行,每次施肥量不宜过大。1.1.46追肥施用方法(1)撒施法:将肥料均匀撒在作物行间,然后进行浅翻。(2)沟施法:在作物行间开沟施肥,然后覆土。(3)点施法:在作物植株附近施肥,然后覆土。第三节叶面喷施技术1.1.47叶面喷施的概念与作用叶面喷施是指将肥料溶液直接喷施在作物叶片上的一种施肥方式。叶面喷施的作用是补充土壤养分,提高作物抗逆能力,促进作物生长。1.1.48叶面喷施原则(1)选择合适的肥料: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土壤养分状况,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2)浓度适宜:叶面喷施的肥料浓度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避免浓度过高或过低。(3)喷施时间适宜:叶面喷施应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避免中午高温时段。(4)喷施均匀:保证肥料溶液均匀喷施在作物叶片上。1.1.49叶面喷施方法(1)手动喷施:使用手动喷雾器,将肥料溶液均匀喷施在作物叶片上。(2)机动喷施:使用机动喷雾器,进行大面积叶面喷施。(3)滴灌喷施:在滴灌系统中加入肥料溶液,实现叶面喷施。第七章施肥与环境第一节施肥对环境的影响1.1.50施肥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施肥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肥力变化:施肥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但过量施肥可能导致土壤盐渍化、板结等不良现象。(2)土壤微生物活性:适量施肥可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有利于作物生长;但是过量施肥可能抑制微生物活性,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平衡。(3)土壤污染:过量施肥可能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物积累等环境问题。1.1.51施肥对水环境的影响(1)氮、磷流失:施肥过程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可能随降水、灌溉水流失,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华、赤潮等环境问题。(2)地下水污染:过量施肥使土壤中氮、磷等元素积累,可能渗透至地下水,引起地下水污染。1.1.52施肥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施肥过程中,氮肥的挥发、硝化作用等可能产生氮氧化物、氨气等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第二节环保型施肥技术1.1.53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科学制定施肥方案,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施肥对环境的影响。1.1.54有机无机肥料配合使用有机无机肥料配合使用,既能提高土壤肥力,又能减少化肥对环境的影响。1.1.55缓释肥料应用缓释肥料具有养分释放缓慢、利用率高等特点,可降低施肥对环境的影响。第三节节能减排施肥措施1.1.56优化施肥结构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合理调整氮、磷、钾等肥料比例,提高肥料利用率。1.1.57减少化肥用量推广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等替代化肥,降低化肥用量,减轻施肥对环境的影响。1.1.58改进施肥方法采用深施、分层施、穴施等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施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1.1.59推广绿色施肥技术推广绿色施肥技术,如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等,减少施肥对环境的影响。第八章施肥与病虫害防治第一节施肥与病虫害发生的关系1.1.60施肥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施肥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但是施肥不当会对土壤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影响病虫害的发生。施肥过多可能导致土壤盐分积累,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降低土壤肥力,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条件。1.1.61施肥与作物生长的关系施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但是过量施肥可能导致作物生长过旺,使作物组织柔嫩,抗病虫害能力下降。施肥不均衡也可能导致作物生长不良,抗病虫害能力减弱。1.1.62施肥与病虫害发生的关系施肥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过量施肥:过量施肥容易导致土壤盐分积累,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使病原菌繁殖加快,病虫害发生加重。(2)施肥不均衡:施肥不均衡会导致作物生长不良,抗病虫害能力下降,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3)施肥时期:施肥时期不当,如过早或过晚施肥,可能导致作物生长周期不协调,影响抗病虫害能力。第二节施肥对病虫害防治的作用1.1.63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合理施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病虫害能力。通过提高作物体内营养水平,使作物组织结构紧密,减少病虫害的侵入。1.1.64改善土壤环境合理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环境,降低土壤盐分积累,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抑制病原菌繁殖,减轻病虫害的发生。1.1.65促进生物防治施肥可以影响生物防治的效果。合理施肥可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提高天敌的捕食能力,从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第三节施肥与生物防治1.1.66施肥对生物防治的影响(1)有益生物:施肥可以增加土壤中有益生物的数量,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有利于生物防治。(2)天敌:施肥可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提高天敌的捕食能力,从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1.1.67施肥与生物防治的协调(1)选择合适的肥料:在施肥时,应选择对生物防治有益的肥料,如有机肥料、生物有机肥料等。(2)控制施肥量:适量施肥,避免过量施肥,以保持土壤环境稳定,有利于生物防治。(3)调整施肥时期:合理调整施肥时期,使作物生长与生物防治相互协调。(4)结合其他防治措施:施肥与生物防治相结合,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第九章施肥监测与管理第一节施肥监测方法1.1.68土壤养分监测(1)土壤采样:根据农田土壤类型、地块面积和作物种类,合理确定采样点,保证样本代表性。(2)土壤养分分析: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对土壤中的氮、磷、钾等主要养分含量进行测定。(3)土壤养分评价:根据土壤养分分析结果,评估土壤养分状况,为施肥决策提供依据。1.1.69作物养分监测(1)叶绿素测定:通过叶绿素仪对作物叶片进行测定,了解作物养分吸收状况。(2)作物养分分析:采集作物植株样本,分析其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含量。1.1.70施肥效果监测(1)生长指标监测:观察作物的生长速度、叶色、株高、分蘖数等指标,评估施肥效果。(2)产量监测:在作物成熟期,对施肥处理与未施肥处理的产量进行比较,分析施肥对产量的影响。第二节施肥效果评价1.1.71评价方法(1)定性评价:通过观察作物的生长状况、叶色、产量等指标,对施肥效果进行定性描述。(2)定量评价:采用统计方法,对施肥处理与未施肥处理的产量、养分吸收量等数据进行定量分析。1.1.72评价标准(1)生长指标:以作物生长速度、叶色、株高、分蘖数等指标作为评价标准。(2)产量指标:以施肥处理与未施肥处理的产量差异作为评价标准。(3)养分吸收指标:以作物吸收氮、磷、钾等养分的量作为评价标准。第三节施肥管理制度1.1.73施肥计划制定(1)根据土壤养分状况、作物需肥规律和目标产量,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2)考虑到环境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