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政治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1页
北宋的政治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2页
北宋的政治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3页
北宋的政治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4页
北宋的政治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北宋的政治基础自主落实素养探究实践学业分层评价【目标导学】1.了解“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典故,掌握北宋建立及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基本史实(时空观念)2.掌握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及措施,辩证评价相关措施的影响(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学习王安石变法,认识士大夫救国救民于危难之中的决心与情怀(家国情怀)

【知识建构】基础自主落实一、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思考:识读右侧史料,它反映了哪一场军事政变?归纳“太祖”此后建立政权并实现局部统一的过程。1.军事政变:__________。2.北宋建立:_____年,陈桥兵变后,________(宋太祖)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3.局部统一:北宋建立后,宋太祖依照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消灭南唐等割据政权。979年,宋太宗消灭北汉,结束了__________的分裂局面。史料实证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宋史•太祖本纪》陈桥兵变960赵匡胤五代十国二、中央集权的加强1.思考:结合右侧史料,归纳宋朝为强化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历史解释北宋初,君臣讨论长治久安之策,太祖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宰相赵普对曰:“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摘编自[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领域具体内容军事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______;任用_____管理军务;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政治中央采取__________的办法,分割宰相的权力地方派_____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实施三年任期制;设置_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兵权文臣分化事权文臣通判领域具体内容经济加强对地方______的控制,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消除了地方割据的_________文教事业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______成为定制,录取及名次直接由______掌握,进士成为“天子门生”;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进一步扩大了北宋政权基础税收物质基础殿试皇帝2.思考:右侧史料反映了宋朝怎样的治国方针?请对其进行客观评价。(1)方针:__________。史料实证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摘自《中国历史》七下P46材料研读崇文抑武(2)评价:思维指引北宋的政治特点: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崇文抑武、文人治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__________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消极文臣掌兵,导致军队________减弱;政府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余,人浮于事;官员互相推卸责任,__________低下;增加了朝廷的_________尚武轻文战斗力办事效率财政支出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北宋中期,边疆战事屡次战败,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膨胀,给朝廷财政造成很大负担。土地高度集中,赋役不均,弊端丛生。2.思考:研读教材,归纳右侧人物推行变法的时间、目的、措施。(1)时间:1069年,________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2)目的:摆脱统治危机,实现__________。历史解释宋神宗富国强兵(3)措施:领域措施目的经济青苗法限制大地主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增加政府收入_______限制权贵的特权,减轻农民劳役负担,增加__________方田均税法避免官僚和大地主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政府收入军事_______加强对民众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募役法保甲法政府收入3.影响:(1)积极:政府__________大幅度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2)局限: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扩大了税收范围,损害了________、权贵的利益,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日益严重。4.结果: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财政收入大地主素养探究实践【情境创设】作为江西省十大历史名人纪念馆建设项目之一,王安石纪念馆于1986年11月建成对外开放。整个展厅通过雕塑、实物等展示了王安石一生业绩和其改革家的胆魄、文学家的风貌。【任务驱动1】兵变夺天下材料一对“陈桥兵变”……宋太宗特地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光义等授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宋太宗对“陈桥兵变”的解释与今人研究结果的不同。(2分)指出在研习史料时,应关注的问题。(1分)答:不同:宋太宗:宋太祖被拥戴为皇帝,是顺应天意;今人:宋太祖策划了此次兵变,意在夺取皇位。关注: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和局限性;考证史料的方法;运用史料的基本原则等。(答出一点即可)【任务驱动2】集权安天下材料二宋初统治者,为防止出现专擅现象,宰相之外,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改变昔日宰相机构“事无不统”的状态,令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统观宋初防弊之政的具体内容,可以说用心深远,但上下约束过紧,牵制过密,其消极影响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也得到了充分暴露。——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太祖为强化皇权、削弱相权采取的方法。(1分)结合所学指出在地方上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分)答:方法:分化事权。措施: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实施三年任期制;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加强对地方税收的控制,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任务驱动3】变法挽天下材料三熙宁、元丰(宋神宗的年号)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元]脱脱等《宋史》(宋神宗熙宁六年冬十月)时在京诸军出戍还营,教阅多废忘。上初置内教场,训练有法,旬一御便殿,程其能否而劝沮之,人人奋励。——[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3)根据材料三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2分)答: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增强了军队战斗力。【A达标自测】1.[时空观念]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宋太祖以忠厚开国,未尝戮一大将。”下列与宋太祖开国相关的事件是

()A.杯酒释兵权 B.陈桥兵变C.朱温建后梁 D.安史之乱学业分层评价B2.如图为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据此可知,北宋

()A.分散机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B.提高文官地位,监察体系完整C.政治风气守旧,行政效率低下D.收夺地方财权,边防压力缓解A3.(2024·深圳期中)公元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又增设了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合称“四监司”。宋真宗此举旨在

()A.改变藩镇割据的局面B.削弱相权以强化专制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控D.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C4.宋太祖对赵普说:“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A.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B.在边境重地设立镇节度使C.分割相权,强化君权D.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A5.[史料实证](2024•福州期末)如图是陈列在中国科举博物馆中的一组宋代陶俑,从左至右分别是抱着葫芦的医生、拿着书本的读书人和拿着元宝的商人,其中中间读书人个子最高。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宋代手工技艺的水平高超B.科举制发展加强中央集权C.国家政策影响了价值取向D.宋代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C6.(2024·南宁期中)《文献通考》记载:王安石变法后,熙宁(宋神宗)十年,国家财政收入与宋英宗时相比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粟,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此史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A.抑制土地兼并B.增加财政收入C.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D.加强对人民的控制B【B思维进阶】7.(2024·百色模拟)宋朝官僚主要有“官、职、差遣”等称谓,“官”“职”为虚名,只有“差遣”才掌握实际权力,州县长官也都由皇帝“差遣”京官去担任,出现“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的情形。这些做法

()A.扩大了科举考试影响B.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C.落实了崇文抑武政策D.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B8.[历史解释](2024·珠海期中)下面为“唐宋进士成分情况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A.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有失公允B.宋代社会阶层流动性得到加强C.宋代科举取士的人数大为减少D.唐宋科举制选拔方式发生变化唐(830名进士)宋理宗宝祐四年(570名进士)士族子弟小姓寒素家庭子弟三代不仕父亲有仕(官职多属低品)其他约70.96%约13.14%约15.9%约52.86%约22.63%约24.51%B9.(2024·滨州期中)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B.长远解决灾民生计问题C.挽救濒临灭亡的朝廷D.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10.宋代的政治在中国古代历代王朝中颇具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谓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银,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明日,皆称疾,请解军权。——[宋]司马光《涑水记闻》材料二为使宋王朝能长治久安,而不致成为继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的王朝,宋代皇帝做出“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决定。一再强调“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摘编自李迺涛《试论宋代重文轻武思想在制度建设中的体现及其影响》材料三毋庸讳言,王安石变法的终极目的或指导思想是从宋室利益集团的特殊财政危机与社会危机出发,才将“聚财”和“富国强兵”作为变法的最高目标。(1)写出材料一反映的著名历史典故及宋太祖的目的。(2分)分析他这样做所吸取的历史教训。(1分)答:历史典故:杯酒释兵权。目的: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教训:唐末以来武将专权、政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