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多文本阅读答题策略_第1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多文本阅读答题策略_第2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多文本阅读答题策略_第3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多文本阅读答题策略_第4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多文本阅读答题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多文文本本阅读答题策略课标要求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考查应体现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的要求,更加注重“情境载体”。新高考文言文采用了双文本+断句主观题+教考结合的形式。注意简答题(对文中内容和人物行为的分析理解),准确筛选信息并进行概括,避免摘抄原文或者机械翻译;更重要的是,设题由言向文转变,难度加大。文言文阅读考查不再局限于浅层次的文意把握,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需要考生对文本理解更准确和深入,能够对人物和事件作出判断。年份卷别试题简析题材考点2024新高考Ⅰ卷纪事本末、读史札记文言文断句、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理解分析文意、翻译文言句子、筛选概括要点、分析论证方法新高考Ⅱ卷纪事本末、政论散文文言文断句、一词多义、古代文化常识、理解分析文意、翻译文言句子、筛选概括信息、比较材料2023新高考Ⅰ卷政论散文文言文断句、文言实词、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文言文多文本考情速递年份卷别试题简析题材考点2023新高考Ⅱ卷政论散文文言文断句、文言实词、文学文化常识、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天津卷状物散文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学文化常识、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分析情节语段作用

文言文多文本考情速递命题趋势

文言文阅读采用复合文本形式,体现了群文阅读理念,拓宽了选材范围,增加了考查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对比分析、辩证思考的能力。这种复合文本形式,在信息类阅读中已成为主体,而在文学类阅读中也已有所尝试,在文言文阅读中也已经有所体现。这成为近年来新高考的一个主要命题方向,在高考复习中,必须作为一个重点复习备考。这种命题方式不仅可以考察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可以考查学生对比分析、辩证思考的的能力。从教材课文的编排看,无论是文言文还是古代诗歌,“一课多篇”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也为这种命题方式预设了依据。必备知识近两年,文言文阅读逐渐倾向于选择双文本,甚至多文本进行比较阅读,考查点也更深入细致,如对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文言知识的考查等。此外,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延伸出对不同材料的比较阅读,要求考生对文本有整体的把握,也有深入的理解。文言文复合性阅读材料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关联性。一般来说,所选材料或有共同的人物、事件,或有相似或相反的观点,或是基于某一题材、体裁的两篇文章;同时,每则材料的内容各有侧重。材料之间的关联性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一是角度同层,二是角度异层。教材原点如部编教材必修上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六单元“学习之道”任务群中,第十课选了《劝学》和《师说》两篇文章,两篇文章都从学习者的角度阐述怎样学习,怎样从师。《劝学》强调的是:学习不可以停止,学习能够提高道德修养,增长才干,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精诚专一,学习贵在坚持不懈。《师说》强调的是从师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从师不要计较地位高低、年龄大小,“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角度同层,材料之间互相补充真题实例·2024新高考I卷讲述了李陵率军攻打匈奴,战败投降的过程,以及李陵投降匈奴之后的种种行为。以记叙为主。材料一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材料二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两则材料角度相同,材料二为观点,材料一为论据补充。其后14题也是从观点出发,找论据角度设问。主要阐述了王夫之对李陵投降的看法,以议论为主。教材原点2.角度异层,材料话题不断深入如部编教材必修下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一单元“中华文明之光”任务群中,第一课选了儒家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与庄子的《庖丁解牛》,第三篇文章与前两篇文章明显角度不同,儒、道对社会与人生的观点是不同的。这种观点不同、内容各异,或对立,或递进的材料,能引导读者深入思考,辩证分析。真题示例·2023新高考I卷试题分别节选了《韩非子·难一》和《孔丛子·答问》中的两则材料。两则材料在内容上紧密关联,聚焦于“赏罚”问题,展现了法家和儒家主张的差异以及两家立论驳论的交锋。试题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理解不同观点,理性辩证地思考问题,进而提升思维素养。文言文多文本阅读解题“三法”1.全面读文,把握大意求同思维或求异思维是参照式阅读的本质。异中求同是通过甄别、筛选、提炼,揭开不同阅读材料的表面现象,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同中求异是通过分析、解剖、探寻同类阅读材料的相异之处,从而找出阅读材料的个性特征。参照式阅读可以从全篇设题,也可以从某一点设题,无论哪一种,对所给文本的全面阅读是必需的,不仅要熟知内容,还要对结构、技巧、语言乃至文章的某个典故有充分的理解。这是解题的前提。

2.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文言文多文本阅读解题“三法”3.补充阐发,观点印证有的阅读材料,以一则为主,另一则为辅。为辅的一则或从侧面补充另一则材料,阐发含义,或从评价角度,印证观点。这种材料的安排方式,也是我们的答题方式。真题演练多文本解题方法实践·真题示例1.全面读文,把握大意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帝以为有广之风,使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及贰师击匈奴[注],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首先,对多文本进行内容分层:(2024·新高考Ⅰ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真题演练多文本解题方法实践·真题示例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为诬罔,下迁腐刑。//久之,上悔陵无救。上遣(公孙)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军无功还,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上于是族陵家。既而闻之,乃汉将降匈奴者李绪,非陵也。陵使人刺杀绪,大阏氏欲杀陵,单于匿之北方。真题演练多文本解题方法实践·真题示例大阏氏死,乃还。单于以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卫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其次,概括层意,得到大致文意。第一层:李陵出身名门,能力非凡,自请以少击众,出征匈奴。第二层:寡不敌众,战败投降。第三层:司马迁为李陵辩护下狱受辱。第四层:汉武帝派人去匈奴得知李陵已受匈奴重用。真题演练多文本解题方法实践·真题示例材料二:李陵之降也,罪较著而不可掩。如谓其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陵之族也,则嫁其祸于李绪;迨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为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真题演练多文本解题方法实践·真题示例[注]贰师,指汉代贰师将军李广利。针对议论段落,重在把握主要观点。即王夫之对李陵投降持批判态度,他认为李陵投降节操已失,不可挽回,司马迁是在为他文饰背叛之过。文章提示真题演练多文本解题方法实践·真题示例2.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两则材料不同之处是:材料一司马迁为李陵做了辩护,称李陵有“国士之风”,并且汉武帝后来对李陵的处置也有悔意。但材料二王夫之认为李陵自夸自大,并且列举了很多材料一中出现的史实以证明李陵说的找机会报效大汉只是投降的借口,对李陵投降完全持否定态度。另外,材料一是记叙史实,材料二是观点的议论。两则材料相互联系,阐述了同一事件,材料一以史实讲述为主,材料二借材料一中的史实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并且也评价了司马迁对李陵的辩护。这是两者的相通之处。真题演练多文本解题方法实践·真题示例互为印证的材料,其简答题的设置往往从此角度出发。通过前两步的分析铺垫,完成这一步,对后面简答题的作答大有裨益。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和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手法的能力。如:14.王夫之强调李陵“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观点?请简要概括。3.补充阐发,观点印证关键能力真题演练多文本解题方法实践·真题示例作答此题,首先要理解王夫之“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一句的意思。李陵投降匈奴,作为汉军将领,已经丧失了一个汉军将领的节操,故称“大节丧”。“余无可浣也”承上一句“已缁之素,不可复白”而来。已经染色的素丝不可能回复白色,因此李陵“大节丧”,投降之罪无可辩白,也就是材料二的结论句“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李陵投降叛逆之罪无可辩白。试题即要求考生从材料一中概括支持王夫之这一观点的史实。真题演练多文本解题方法实践·真题示例与此相对应,不难从材料一中找到:①“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即“打仗失败后即投降匈奴”。②“单于以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卫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单于将女儿嫁给李陵为妻,并立为右校王,李陵与降将卫律一起受到单于重用,成为单于的左膀右臂。③“(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李广利出征匈奴,李陵率三万余骑追击汉军,转战九日。说明李陵投降效忠匈奴单于已是事实。答题解析真题演练多文本解题方法实践·真题示例①李陵打仗失败后即投降匈奴;②与降将卫律一道成为单于左膀右臂;③率领大军追击汉军。答案归纳真题演练真题演练·2023新高考I卷材料一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节选自《韩非子·难一》)真题演练真题演练·2023新高考I卷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真题演练真题演练·2023新高考I卷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节选自《孔丛子·答问》)【注】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②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真题演练真题演练·2023新高考I卷试题分别节选了《韩非子·难一》和《孔丛子·答问》中的两则材料。两则材料在内容上紧密关联,聚焦于“赏罚”问题,展现了法家和儒家主张的差异以及两家立论驳论的交锋。解读关键在于理清人物身份,明确阵营。材料一,孔子对赵襄子的赏赐原则持肯定态度。继而又有人批判了孔子的观点,认为孔子不懂得正确奖赏的原则。通过选文出处可知,这是韩非子法家的观点。材料二,有武臣夸赞韩非的言论,认为他是圣人。孔子后世子孙子鲋对他的观点进行了反驳,对韩非持否定态度,从而批判了道听妄言而否定圣人的行为。文章解读在宏观把握文意基础上,完成后面的题目。真题演练真题演练·2023新高考I卷必备知识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文言知识和语法知识进行断句的能力。“韩非书云”的意思是“韩非的书中说”,其后应跟“说”的具体内容;结合材料-《韩非子·难一》中的“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文言文断句的方法,语法知识,“张本”“然后”的含义,“岂……哉”的句式。关键能力10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韩非书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真题演练真题演练·2023新高考I卷者莫敢失礼矣。”可知,“夫子善之”是韩非书里记载的内容,应作“云”的宾语,“韩非书云夫子善之”构成完整的主谓宾结构,其后应断开。材料一中韩非先引用孔子的观点来说明“礼”的重要,这就是“引以张本”;然后对孔子的话加以批驳,这就是“然后难之”,故“引以张本”后、“然后难之”后都应断开。同时,从固定结构上看,“岂……哉”为反问句式,其前应断开。CEG(评分参考:共3分;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答案真题演练真题演练·2023新高考I卷必备知识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11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围”“劝”“具臣”“诬说”等词语的含义或用法。真题演练真题演练·2023新高考I卷关键能力A项,“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句意: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围”和“举”都是实词的被动用法,两者用法相同。B项,“不可以不劝爱人”句意:不能不鼓励关爱他人此处的“劝”也是鼓励的意思,两者词义相同。C项,正确。D项,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是指捏造事实毁坏他人名誉的言论,和“诬说”词义不同。答案B真题演练真题演练·2023新高考I卷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13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D.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真题演练真题演练·2023新高考I卷本题重点考查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与加工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文中信息和文言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C项的概述多处与原文“今世人有言高者……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有明显不同如“世人”“以上天作比”“以深渊作比”“争取民众的信任”及对“自辅”“自贤”的理解。将“好事而穿凿者”等同于“世人”,范围扩大。根据原文,“自辅”即从经书中寻章摘句为自己提供依据“自贤”即援引圣贤的话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选项表述为“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是错误的。关键能力真题演练真题演练·2023新高考I卷其余表述也不准确。参考译文如下:如今世人说到高一定指称苍天,说到低必然会指称深渊。那些好事之徒、穿凿附会之辈,必定从经书中寻章摘句为自己提供依据,援引圣贤的话来显示自己的高明,他们想借此让愚昧的民众相信自己的话,从而使自己的学说有所依托。答案C真题演练真题演练·2023新高考I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必备知识文言文翻译的方法,“骄侮”“是以”“先”“请”“略”“隅”“信”等词语的含义。真题演练真题演练·2023新高考I卷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文言知识,准确、通顺、得体地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第(1)题要准确翻译的关键词包括:“骄侮”,骄傲轻慢;“是以”,因此,所以;“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把……放在前面。“先”,可联系《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第(2)题要准确翻译的关键词包括:“请”,请允许我;“略”,简略、大致、大体上;“隅”,一点一部分、一处、举个例子;“信”,正确、真实。“信”,可联系《老子》中“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关键能力真题演练真题演练·2023新高考I卷参考答案(1)我的群臣没有不对我有骄傲轻慢之意的,只有高赫没有失去君臣之间的礼节,因此把他放在前面。(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骄侮”“先”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请允许我大体说说一隅之见,先生您细察一下它是否真实(可信)。(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请”“审”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真题演练真题演练·2023新高考I卷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3分)14关键能力本题重点考查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与加工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文中信息和文言知识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由原文“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可知,晋阳之战后,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真题演练真题演练·2023新高考I卷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评分参考:共3分;只抄原文,且找准位置,即可以认为考生理解考题,给2分;只写年代有差别但不具体给2分;意思对即可。)参考答案真题演练真题演练·2023新高考I卷材料一:赵襄子被围在晋阳城中,晋阳解围后,他奖赏有功的五个人,高赫是受赏的首位。张孟谈说:“晋阳的战事,高赫并没有大功,现在成了第一个受赏的,这是为什么?”赵襄子说:“晋阳的战事,让我的国家宗庙都陷入了危机。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