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
1.抓主要信息,理清层次关系,理解文章内容。2.理解诗歌中“木叶”的艺术特征。3.体味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感情色彩,比较同一意象在不同诗作中的细微差别,提高诗歌赏析的能力。朱光潜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字训其义,句贯其意”,逐步进入“字会、意会、情会、理会、神会”的境界。”今天,我们就通过《说“木叶”》一文,对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特质作一番探幽。作者介绍林庚,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作者介绍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年少时“清华四剑客”(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之一;年老时“北大中文四老”(吴组缃、王瑶、季镇淮)之一。北大诗歌中心主任。知行合一的学者诗人。“喧闹时代的隐退者”。皎如白雪,煦如阳春。——吴组缃他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总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他纯真、率真、赤诚,就像一个真正的孩子。而这是做一个大师最大的特点。钱理群袁行霈作者评价北大学子谈林庚葛晓音凡是见过林庚先生的人,都说他仙风道骨,从里到外透出一股清气。他的确是远离尘嚣。他的超然似乎是因为无须介入世俗的纷争……尽管本世纪不乏兼备诗才和学力的通人,但像林先生这样诗性和理性交互渗透在创作和学问之中,并形成鲜明特色的大家却很罕见。他抬起头,微微含笑,望着屋宇的东方,目光中有坚毅,有安详,有回忆,有思索,有自足,有憧憬。作者评价解题
“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艺随笔(文艺短评)
“说”是“谈谈”的意思,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大多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对见解,写法比较灵活。《说“木叶”》就是谈谈古代诗歌中的“木叶”这个形象。《说木叶》选自林庚《唐诗综论》,从古诗词多用“木叶”而非“树叶”这一有趣的现象入手,集中大量资料深入分析,探讨现象背后的原因,对我们进一步学习古诗词很有启发。正音袅袅niǎo陆厥jué橘徕júlái柳恽yùn沈佺期quán寒砧zhēn庾信yǔ涔阳cén万应锭dìnɡ门栓shuān窸窣xīsū冉冉rǎn初读课文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萧萧:文中形容草木摇落的声音。灼灼:形容明亮。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歧路:岔路。冉冉:(毛、枝条等)柔软下垂的样子。翩翩: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物飞舞。绵密:(言行、思虑)细密周到。迢远:遥远。相去无几:互相间存在的距离不大。窸窣: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为什么用“落木”而不用“树叶”?第1段,引出话题:“木叶”是历代诗人钟爱的形象。第2段,古代诗歌中用“树叶”的十分少,常用“树”“叶”“木叶”,后来又发展为用“落木”。第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其关键在于“木”字;提出思索“木”的来历。整体把握
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浏览全文,划出关键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第7段,总结艺术领域: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第4段,“木”的第一特征:单纯、含有落叶的因素。第5段,“木”有第一特征的原因(有暗示性)第6段,“木”第二特征:暗示微黄与干燥,有清秋的气息理思路①总结句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②注意“可是”“而”等词语体现的句间关系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古诗中用“树叶”的十分少见。而“木叶”却发展到了“落木”。③反复出现的句子、谈论的对象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木”字上。④结尾句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⑤过渡句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使“木”具有落叶的特征。⑥上段尾句——过渡句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透着黄色,在触感上是干燥的。⑦独立成段的句子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整体把握方法筛选信息关键句开头总起句、过渡句、结尾总结句、语段的中心句、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独立成段的句子、反复出现的句子、抒情句、议论句序列词、指示代词、反复出现的词、重点关联词(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分离材料和观点的词(例如、像、好像、假如、由此可见)关键词
全文思
路
浏览文章第1、2段,说说文中引用大量诗句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现象?
现象
“木叶”为历代诗人所钟爱。思考:在古诗中,诗人极少用“树叶”,而常用“木叶”甚至“落木”,原因何在?其关键点在哪?(请从第3段中找答案)关键点
在“木”字树枝树根明确:“木”就是“树”,在概念上是一致的,“木叶”就是“树叶”。“木叶”到底指什么?树干甲骨文第1段:第2段:树叶
木叶叶落木(门庭寂寥)(兴盛繁茂)第3段:概念木叶成为诗人的钟爱形象
重点研读探讨
第4、5、6段
读第4段,请思考:
“木”一般用在什么场合?
秋风叶落的季节中精读课文第4段,品味诗句:“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比较诗中“高木”与“高树”的不同意味。吴均的“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曹植的“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秋:树叶变黄扫:风大、猛烈树叶多,密密层层、起伏不平、饱满悲风:强劲的风叶子越来越少,空阔VS“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因素“木”本身仿佛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为什么“木”会有这个特征呢?木木头、木料、木板树干落叶联想联想叶子落下来,光秃秃的1暗示性本段用了什么诗句,说了“树”和“叶”的什么特征?周邦彦“午阴嘉树清圆"正午,茂密的树下,树影又清晰又圆正。树(叶)——繁茂的枝叶密密层层浓阴饱满无飘零之意“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颜色触感微黄干燥联想联想2暗示性精读课文第6段,品味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比较诗中“木叶”与“落叶”的不同意味。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风吹物而摇动的样子秋季,树叶变黄,干燥下:树叶的飘零木叶——干燥微黄而飘零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柔:树枝的柔嫩冉冉:柔软鲜嫩、饱满、饱含水分落叶——春夏之交饱含水分的繁密的叶子。VS木叶黄叶、落木VS“黄叶”——长满树上,有微黄颜色,没有干燥之感,缺少飘零之意。“落木”比“木叶”更空阔,洗尽绵密之意。总结:p5树(叶)——繁茂的枝叶密密层层浓阴饱满无飘零之意p4p6木叶——落叶的因素木质的树干微黄干燥空阔疏朗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飘零之意P6落叶——繁密叶子饱含水分湿润P6落木——无“绵密”之意空阔对比论证引用论证一是作引子,引出议论话题;二是作为例证,使得析理有凭有据;三是调节文气,更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放荡赵齐间,裘马颇轻狂。代表作《望岳》
读书游历时期(35岁之前)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
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李林甫权倾朝野,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杜甫认识到统治者腐朽。代表作:《春望》“三吏”“三别”
为官流亡时期(45-48岁)左拾遗,为房琯向肃宗上书请无罪,后发生安史之乱,避难流亡。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
漂泊西南时期(49岁-去世)好友严武扶持于成都营造了草堂,写了240多首诗。杜甫人生四时期悲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流居夔州(今重庆奉节)的作品三读注释背景补充: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四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在夔州的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写于杜甫旅居西南时期初读文本,整体感知“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木叶”两个特征:
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
真正目的:探究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木叶联想想象落叶微黄干燥叹息漂泊清秋通过对诗歌意象“木叶”艺术特征以及暗示性的学习,为我们在以后的诗歌阅读中提供了怎样的启示?暗示性联想诗歌潜在语言P5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得到启示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提问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认为如何?“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理论色彩较强,不利于大众的接受与理解。“说‘木叶’”,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回答
木
叶
树
叶疏
朗空
阔绵
密
饱
满相去无几一字千里?全
文
总
结拓展延伸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明确了“木叶”是一个好词。那么,我们再往反方向想一想:“树叶”为什么是一个艺术价值低下的词语呢?①“树”本身就暗示着枝繁叶茂,颜色上通常也暗示着绿色,这样“树”“叶”两词连用,就没增加什么信息量,古诗中习于用单音词,文字不够洗练。②“树叶”没有明显的季节特色,可能是黄、绿、红各种颜色都有,这就不能使人产生特定的联想(暗示性),不能成为大家都明白的语言密码。这样的语言密码很多时候就是“意象”。意象是有诗性的人之间的暗语,是彼此都懂得的,一读就会产生一种共鸣的愉悦,并且会根据自身的经历,不断改变丰富意象内涵。拓展延伸夕阳、残阳、斜阳、白日这些常见词语,在概念上都指“太阳”,可是为什么诗歌语言中却少见“太阳”呢?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3.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①“太阳”用一个“日”或者“阳”就可以替代,不同的“太阳”有不同的语言密码,文字不够洗练。傍晚时西斜的太阳将要落下的太阳傍晚的阳光白天、太阳、泛指时光②“太阳”是一个笼统的词,就像“树叶”一样,可以是黄色、橙色、血红色,不能使人产生特定的联想。另选意象学以致用——古代诗歌意象的暗示性言在此而意在彼,古称之为“寄托”,即语言的暗示性。在诗歌中多表现在意象的寓意上。意象:融入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寓意之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与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感。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是第一步,是诗歌的基础。如何把握诗歌中的意象1.注意意象的积累2.正确解读意象(1)明确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营造氛围、塑造背景或环境、塑造意境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借景抒情、奠定感情基调(2)把握意象的常见类型拓展练习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我之境,是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事物,所以物我都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无我之境,是忘记了自我,用物去看待物,所以不知道自身是什么也不知道外物是什么。古人作词,大部分写的都是有我之境,杰出的人士却能独树一帜写出无我之境。境界不仅仅是指景色和事物。喜怒哀乐每一项都是人心中的一种境界。巩固练习谈论交流以“流水”意象为例,探究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阻隔“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绵绵愁思“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历史时“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闲适悠然的自然风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世事无常”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相思”寄情与流水,但有长相思。”以上诗虽都是写流水,但是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情境不同,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业合伙人分红合同范本
- 农村燃气安装合同范本
- 企业常用合同范本库
- 别墅精装修包工合同范本
- 劳动合同范本(社保)
- 劳动保密合同范例
- 北辰区劳务派遣合同范本
- 农村邻里土地纠纷合同范本
- 加工定做设备合同范本
- 劳动咨询合同范本
- 企业级软件开发作业指导书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及作品选II》教学大纲
- 代工生产合同范本
- 瑜伽课程合同转让协议书范本
- 个人经营性贷款合同模板
- 人教版英语2025七年级下册 Unit1Animal Friends教师版 语法讲解+练习
- DeepSeek新手入门教程
- 课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学习宣讲
- 2025年山东化工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全国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押题试题库及答案(共九套)
- 2024年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