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庖丁解牛《庄子》看朗诵视频,边听边正音预
习庖丁膝之所踦砉然騞然盖至此批大卻导大窾技经肯綮大軱发于硎有间謋然páoyǐxū/huāhuō正音标注héxìkuǎnqìnggūxíngjiànhuò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及其基本思想,对比道家与儒家的不同。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正确理解文章内容。3.理解“解牛”高超技艺中蕴含的“道”,进而把握故事的寓意。4.了解《庄子》以寓言说理的特点。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他曾在家乡做过漆园吏,不久即隐归,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庄子像(来自网络)一、走进作者-7-庄子思想“仁义”二字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标志,“道德”一词却是道家思想的精华。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既然如此,还用得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庄
子
的
基
本
思
想
主
张(1)批判现实社会。
他对现实有深入的观察,所以批判起来一针见血,常给予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嘲讽,极端蔑视礼法权贵。批判儒家、墨家参与政治,对其“仁义”也加以嘲讽。
(2)向往自由。
他不满现实,但又无力改变,非常苦闷,以至消极厌世。为摆脱烦恼,他一方面主张顺应自然,另一方面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幻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与现实发生冲突和矛盾,忘掉现实世界,甚至忘掉自己的存在,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3)提出辨证法——相对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变化的,甚至认为是非也是相对的,于是由辩证法陷入了相对主义。-9-儒道对比儒家热衷于重建社会秩序,企图以道德礼制重整人心,克制当时人们泛滥的私欲。所以孔子不断教人去追求仁义,成为君子,目的皆是希望重现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儒家道家所关心的,是人处于乱世之下如何立身处世而自保。道家的终极关怀是于乱世中找寻个人的自我救赎,自保全生的方法,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道家《庄子》又名《南华经》,由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和政治观。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现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中《内篇》一般认定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庄子》作品简介-11-二、写作背景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是非常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沧桑巨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了迷茫。庄子针对人在残酷现实不能任其本性无拘无束生活、面临无情摧残难以尽享天年的现实,被迫随时随地悚然惊心地谨慎藏锋,适时顺应,无求远害,想在复杂的斗争的骨节缝中寻找一个空隙,把它作为保全生命的安乐窝,以便在这乱世中游刃有余地活下去。这篇寓言体现的就是这种心境。“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三、解题庖丁:名为“丁”的厨师。一说是庖:厨师。“丁”指从事专门劳动的人。如“园丁”“家丁”。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古汉语中的一种人物称谓法补充拓展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习惯以“职业+名”的方式。师襄:就是名叫襄的乐师。师旷:就是名叫旷的乐师。弈秋:就是名叫秋的围棋高手。优孟:就是名叫孟的优伶[líng](戏曲演员的统称)。匠石:就是名叫石的匠人。医和:就是名叫和的医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养生主》译文:人生是有限的,但智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智识,必然很疲惫;既然这样还要去追逐,只会更加疲惫不已了!做所谓的“善”事,不要有求名之心,做所谓的“恶”事,不要碰触刑罚祸害。像顺着身体正中的督脉一样顺应自然,以此作为应该遵循的法则,就可以保全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养护身体,可以尽享天年。本文共四个自然段,可分为几个层次?并简要概括大意。第一部分第1段写庖丁解牛的场面,反映其技艺高超。第二部分第2、3、4段写庖丁与文惠君的对话,表现庖丁解牛经历的三重境界。四、脉络梳理品读第一自然段五、文本解析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替,给剖开,分割踩抵住,指宰牛之时用膝盖抵住牛“响”又合乎音律进节奏音节助词,无实意“所”字结构“所”+动词=名词性词组互文修辞文本解析《桑林》是商朝的一种大型的、国家级的祭祀活动。史载,商汤祈雨成功后,万民一片欢呼,作歌颂扬汤之德。因商汤祈雨是在宋国睢阳的桑林门,所以乐曲取名为《桑林》,后人称其为《汤乐》。《经首》相传为尧时的乐曲。郑玄说是黄帝所作,尧修改并推广的。共同特征古代圣君,愉悦又庄严的音乐。作用侧面表现庖丁打通解牛与音乐的界限,将血腥上升为艺术,给观众带来了极致的艺术体验。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文本解析【译文】问:作者是从哪些个方面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文本解析艺术化舞蹈化生动描绘出庖丁解牛动作的节奏感,突出刀锋之犀利、灵动、飘逸,所到异乎寻常。强调说明了庖丁技艺之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又为下文文惠君的赞叹、质疑和庖丁的畅谈解牛之道做了自然的铺垫。绘形:解、手触、肩倚、足履、膝踦摹声:“砉”然、“騞”然——莫不中音比喻“桑林之舞”、“经首之会”——节奏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文本解析【译文】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
)至此乎?”同“盍”,何、怎么思考:第二段中专门写文惠君话语的有何作用?品读第二自然段借文惠君的提问过渡到下文。通过文惠君的赞叹,展现了庖丁技艺的高超。①结构上:②内容上:文本解析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所追求的,是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现在,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觉器官的作用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译文】品读第三自然段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依照牛体的自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缝隙,引导刀进入(骨节之间的)空处,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品读第三自然段【译文】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那牛的骨节有空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品读第三自然段【译文】品读第三自然段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即使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眼睛因为(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而凝视不动,动作也因为(此)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揩拭干净,收藏起来。”
【译文】文本解析问: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从来不骄傲大意。问: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解牛的规律。天道,自然规律。文本解析问:这段答话层次分明,其总领性的句子是哪一句?庖丁所谈的解牛之道包含了有哪三重境界?文本解析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关于“庖丁解牛”的三个境界:(三年内)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也”第一境界不懂规律(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目无全牛)第二境界认识规律(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自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游刃有余”第三境界运用规律阅读拓展(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必经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畏艰难,目标高远坚定不移,孜孜以求千锤百炼,终成正果问:第三段中庖丁将良庖、族庖和自己的用刀方法作了比较,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良庖岁更刀”割对比比较三者不同的用刀方法割、折、解,意在说明“有道”和“无道”的不同,强调解牛要悟“道”、循“道”而行的重要,切忌不懂规律地固执莽撞,都是先果后因。“族庖月更刀”折“臣之刀十九年”解“刃若新发于硎”思考:文章前三段是如何表现庖丁解牛技艺之高的?割也良庖岁更刀:对比折也族庖月更刀:刀刃新发于硎臣之刀十九年:直接:描绘场面动作、声音的描绘侧面:文惠君的称赞:善!技盍至此乎?文本解析品读第四自然段【译文】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思考: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庖丁解牛”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庖丁的“解牛之道”:完全顺着牛天然的骨节肌理,在空隙处下刀,绝不勉强硬砍。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养生应顺应自然,不要硬碰困难,避免身心受到损害。相似之处:顺应自然文本解析-34-人刀人生要解决的事情牛处理人生种种事情解牛过程顺着事物间的空隙走,不硬碰的方法。解牛方法以解牛之技喻养生之道;以解牛之事喻处世之理引入阐述解牛经验体悟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纵向对比始解之时良庖岁更刀,割也横向对比目见全牛目无全牛游刃有余文惠君闻庖丁言,得养生焉三年之后方今之时族庖岁更刀,折也依乎天理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庖丁刀解千牛,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文本结构文本内容层次《庖丁解牛》的内容层次解牛场面(表现技艺高超)动作: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舞蹈化)响声:砉、騞;——莫不中音(音乐化)庖丁谈解牛之道:(亦即养生之道)所好者道也,进乎技也。(总说)解牛的三个境界:所见无非全牛,目无全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必由之路)用刀结果及原因:十九年,解牛数千,刀刃若新发;“以无厚入有间”。(关键)虽技艺高超,却不掉以轻心。(态度)解牛成功后怡然自得的神情。(结果)解牛理念解牛态度解牛方法解牛切入点解牛境界六、主题思想道理:节选部分用牛体的复杂结构来比喻社会,用刀来比喻人。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寓言含义: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臣以神遇不以目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以无厚入有间——每至于族……行为迟,动刀甚微——善刀而藏之——了解规律,掌握规律抓住本质,用心处事顺其自然,不强求避开锋芒,从长计议以己之利攻彼之弊不莽撞,谨慎行事收敛锋芒,低调做人依理谨行藏锋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还可以读出……七、说理特点探究1.寓言故事的形式,使得抽象的道理更加形象易懂;2.层层递进的论述,层层深入,逐步揭示解牛之道,逻辑严密;3.对比手法的运用,展现了他对解牛规律的认识过程和技艺的提升,从而强调了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4.生动简练的语言,既展现了庖丁技艺的精湛,又体现了庄子文章的独特语言风格;5.富含哲理的结论,文章最终通过庖丁之口提出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观点,强调了顺应自然规律、避免盲目行动的重要性,这是文章的核心说理之处。对于庄子思想你怎么想
?思考与探究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山2025年云南保山市隆阳区瓦马彝族白族乡汶上卫生院乡村医生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云南2025年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招聘5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浙江宁波市余姚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招聘2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Peptide-R-TFA-生命科学试剂-MCE
- 药材收购 合同范本
- 研究项目中的财务规划与预算编制的协同性
- 医药进口合同范本
- 科技中心对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驱动效应
- 科技在绿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社交网络中教育信息传播的策略与实践
- DB32∕T 2882-2016 城市轨道交通桥隧结构养护技术规程
- 氮化硅结构与性能
- 《现代汉语语法》PPT课件(完整版)
- 性病实验室检测与质量管理
- 高桩码头施工组织设计(福建)
- 全国江苏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汇总(共19页)
-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 监狱服装加工企业开展全面
- 标书密封条格式模版(共19页)
- 小学一年级硬笔书法入门(课堂PPT)
- ARM学习资料.Cortex-M3处理器体系结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