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云兰-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解读课件_第1页
吉云兰-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解读课件_第2页
吉云兰-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解读课件_第3页
吉云兰-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解读课件_第4页
吉云兰-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解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解读历史回顾1956–ZOLL体外除颤1958–Safar口对口呼吸1960–Kouwen胸外心脏按压1966–美国心脏协会(AHA)第一个心肺复苏指南2000–第一部国际复苏指南2005–2005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2010–2010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2015–2015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心肺复苏三大救治措施简介《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39个国家250位证据审查专家

166份具有科学研究或富有争议的主题指南更新目录伦理学问题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成人高级生命支持心肺复苏替代技术与辅助装置心脏骤停后救治特殊复苏环境儿童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儿童高级生命支持新生儿复苏培训急救更新1-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

救治体系组成生存链以团队形式进行复苏救治体系组成更新:—架构:人员、器材、教育等—流程:政策、协议、程序等生存链

定义:

对突发心搏骤停患者通过遵循一系列规则有序的步骤所采取有效救护措施,将这些措施以环链的形式连接。

1992年10月美国心脏协会正式提出。重要性:必须环环相扣,否则影响生存率及预后。生存链-2010年立即识别并启动急救反应体系尽早心肺复苏注重心脏按压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CLS快速除颤综合心搏骤停后治疗2015年院内心脏骤停监护与预防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快速除颤高级生命维持及骤停后护理院外心脏骤停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快速除颤基础及高级急救医疗服务高级生命维持及骤停后护理初级急救人员高级生命支持团队导管室重症监护室非专业施救者EMS急救团队急诊室导管室重症监护室生存链

更新:“一分为二”

—院内心脏骤停

—院外心脏骤停理由:架构和流程不同—院外:社区-非专业人员-专业团队-急诊室等-ICU—院内:监控系统-专业医疗人员-各部门间协调以团队形式实施复苏更新—快速反应小组(RRT)—紧急医疗团队(MET)理由—早期干预,有效预防院内心搏骤停实施—由医师、护士或呼吸治疗师多种组合组成

—患者病情变化—呼叫小组—小组到场抢救

普通病房更新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医护人员BLSC(circulation):胸外心脏按压A(airway):开放气道B(breathing):人工呼吸D(defibrillation):早期除颤1.快速识别和判断非专业施救者

强化无反应且无呼吸或呼吸不正常予CPR

医护人员

无反应,同时检查呼吸及脉搏理由:缩短首次按压时间2.启动急救反应系统非专业施救者

电子设备(手机等)医护人员

就近呼救理由:鼓励快速、有效的急救反应急救调度员

更新:询问患者反应及呼吸质量通过临床症状描述,识别患者状态

理由:强调调度员在帮助非专业施救者的角色经过专门训练,帮助施救者识别心脏骤停指导施救者实施心肺复苏

3.施救顺序

单人施救

复苏小组同时完成多个步骤启动急救反应系统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准备除颤仪更贴近临床实际4.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100-120次/分理由:按压频率越快,按压深度不足比例增加(50%、70%)按压深度5-6cm理由:按压深度上限证据少,按压过深会造成损伤实际抢救时按压深度不足

按压频率100-120次/分理由:按压频率越快,按压深度及胸廓回弹不足(50%、70%)按压深度5-6cm理由:按压深度上限证据少,按压过深会造成损伤实际抢救时按压深度不足

5.先除颤还是先CPR?目击成人心搏骤停立即取到除颤仪先除颤未受监控时发生心搏骤停不能立即取除颤仪先CPR前者两者兼具,后者具备其中之一即可7.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按压频率达到100-120次/分按压深度达到5-6cm

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

施救者必须避免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减少按压中断

胸外按压占整个心肺复苏的比例至少60%

持续心肺复苏已建立高级气道者,通气频率每6秒一次(即10次/分)

理由:胸廓回弹产生相对胸廓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和心肺血流理由:尽可能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和血流理由:可以更方便学习和记忆BLS-2010与2015指南比较

2010指南2015指南判断按序进行呼吸及脉搏同时进行呼救呼叫他人呼叫他人或手机等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100-12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5-6cm人工通气有高级气道8-10次/分有高级气道10次/分除颤目击者先心肺复苏后除颤目击者尽快除颤更新3-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更新:ETCO2(呼气末二氧化碳)

—对于气管插管患者经20分钟心肺复苏ETCO2达不到10mmHg,可作为决定停止复苏的因素

理由

—对于气管插管患者经20分钟心肺复苏ETCO2达不到10mmHg,则恢复自主循环和存活率的机率极低

—但混淆因素较多,不建议单纯依靠ETCO2决定终止复苏呼气末二氧化碳原理

—血液中二氧化碳必须通过肺循环才能被呼出,可反映肺通气与肺血流,正常值30-40mmHg作用(2010指南)

—确认和监测气管插管位置是否正确最可靠的方法—判断胸外心脏按压有效的生理指标更新4-心脏骤停后救治目标温度管理(TIM)

更新所有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昏迷患者均使用目标温度:32-36℃目标时间:至少维持24小时

理由改善神经功能预后目标温度范围变宽有利于临床医生选择更新4-心脏骤停后救治心脏骤停后预后评估更新—未接受TIM的患者,预后评估时间为72h

—接受TIM的患者,预后评估时间为体温正常后72h理由

—在体温过低和用药效果消退后,最有可能提供准确的结果预测ACLS与心脏骤停后救治

2010指南2015指南复苏药物联合加压素和肾上腺素去除加压素,尽早使用肾上腺素ETCO2作为复苏有效指标帮助确定终止心肺复苏时间脑复苏亚低温治疗(TH)32-34℃,12-24h目标温度管理(TIM)32-36℃,至少24h血流动力学目标收缩压≥90mmHg平均动脉压≥65mmHg立即矫正低血压,具体目标未定,结合患者基础血压水平预后评估时间无具体建议无TIM者72h;有TIM者体温正常72h更新5-特殊复苏环境静脉脂肪乳剂(ILE)更新:因麻醉剂中毒致心脏骤停者可在标准复苏同时予TLE理由:改善临床症状已知或疑似阿片类药物过量更新:可能发生心脏骤停者予心脏骤停处理,优先肌注或鼻内给予纳洛酮理由:患者为药物过量所致严重呼吸抑制而非心脏骤停非肾上腺素更新5-特殊复苏环境心肺复苏的提供更新:提供高质量CPR和减轻主动脉下腔静脉压力(如果宫底高度超过脐部水平,徒手将子宫向左侧移位)理由:侧倾与高质量CPR不可兼得,故删除,加强子宫移位急诊剖宫产更新:抢救无效时实施濒死剖宫产,复苏开始4分钟理由:对胎儿复苏,减轻主动脉下腔静脉压力改善复苏效果孕妇心脏骤停更新6-儿童基础生命支持更新

—重申CAB为儿童CPR的优先程序—按压深度:婴儿4cm,儿童5cm,青少年5-6cm—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施救者无力或不愿实施人工呼吸,建议实施单纯胸外心脏按压理由—易于施救者的记忆和实施CPR—按压深度>5cm,24h存活率上升,过深会造成危害—按压速度过快会出现按压深度不足—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效果与传统类似更新7-儿童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后Pao2和Paco2更新

—恢复自主循环后,调整给氧量以达到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

>94%

—逐步减少供氧使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94%-99%—目标为在维持正常氧合同时避免低氧血症

—避免高碳酸血症及低碳酸血症理由

—正常氧合存活出院率较高,死亡率与高氧血症有关

—预后不良与低碳酸血症有关高质量CPR要点

成人儿童(1岁-青春期)现场安全确保现场对施救者和患者是安全的判断无反应、无呼吸或喘息样呼吸,10秒钟内感觉不到脉搏启动EMSS一人且无手机:离开患者启动且取AED其他人:立即CPR,尽快使用AED目击倒地:同成人无目击倒地:2分钟CPR后取AED并启动EMSS按压与通气比无高级气道:30:2有高级气道:按压100-120次/分,呼吸10次/分无高级气道:1名施救者:30:2;2名施救者:15:2有高级气道同成人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深度5-6cm婴儿4cm,儿童5cm,青少年5-6cm胸廓回弹每次按压后保证回弹,避免倚靠在患者胸上减少中断中断时间在10秒内,按压占整个周期60%更新8-新生儿复苏更新

—出生时无需复苏的足月和早产儿建议30秒后延迟脐带结扎

—对胎粪污染羊水中出生的非健壮新生儿不建议常规插管吸引理由

—延迟结扎可以减少脑室内出血,但致胆红素水平升高—复苏遵循清洁羊水中出生婴儿复苏法,避免伤害更新8-新生儿复苏更新

—妊娠不足35周的早产儿在低氧情况下(21%-30%)开始复苏

—使用3导联心电图评估心率理由

—存活出院率、预防支气管肺发育异常、脑室内出血等相似—ECG更能准确测出心率(产房对心率评估不准确导致不必要的复苏操作)指南更新目录伦理学问题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成人高级生命支持心肺复苏替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