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的矫正课件_第1页
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的矫正课件_第2页
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的矫正课件_第3页
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的矫正课件_第4页
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的矫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讲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的矫正

魏真一、心理健康的含义传统的认知模式:

现代的认知模式:健康=无身体疾病、身体强壮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的标准划分方式很多:

一般有统计学标准;主观经验标准;适应状况标准;症状标准等。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就指出:“心理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不健康如何理解?

白色

黑色完全健康精神疾病灰色区心理障碍

亚健康心理健康--------------------------------不健康现代人的共同感受:(压力重——心理不健康)活得真累活得真累是一种非疾病性症状就是第三状态——心身虚弱综合症。这种介于健康(第一状态)和疾病(第二状态)之间的心身受损的第三状态,是人生的危机与悲剧。据统计,在中国处于第三状态的人已经超过七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以上。-------心理压力大、心理不健康我国的心理健康状况1992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危机干预暨自杀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单光鼐披露:中国大陆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达14——16万,即平均每天约有400人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在全国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上说,中国每年有大约二十五万人死于自杀,即每十万中国人中每年有二十二人轻生,估计还有每年不少于二百万人自杀未遂。每2分钟有1人自杀死亡,8人自杀未遂。同时由于99.9%的心理障碍者是以躯体不适到综合医院就诊,因而造成卫生资源的过度消耗。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50年代发病率为2%,2000年发病率上升至14%。大学生、妇女、儿童、老年人为重点发病人群,各种精神、心理障碍人群超过100万。

名人自杀

近十年来,我们平时可以从报刊杂志及网上可以得知一些名人自杀的消息,实在令人惋惜。如:1、台湾著名作家三毛走了;2、大名鼎鼎的诗人顾城走了;3、上海大众汽车公司老总方宏走了;4、上海电台主持人藤佳走了;5、北京电台主持人温达,这位曾利用心理咨询热线抚慰了无数受伤心灵的人,在遭遇第二次感情挫折后,也竟然扑向了滚动的车轮,幸好得到及时的抢救。6、著名影星张国荣也走了7、去年大家都知道的陈琳也走了……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一)社会生活原因1、社会的急剧变化二战后世界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变化迅速!以前的世界尽在手中,现在的世界无法预期!对未来的担心忧虑增加。电影2012影响心理健康的成因2、知识的急剧膨胀知识的本质:知识经常发生迅速变化。想在早年时期一劳永逸地获得一套终身有用的知识或技术的想法已经过时了。它还要求所有的人要学会如何学习,进行终身学习。更要命的是,对所有在这个社会里谋生的人来说,你的潜在对手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形成越来越大的威胁和压力。4、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就学、晋职、各种选择等)5、复杂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利益关系复杂,大学生杀死同学)踩踏后的小学生(二)自我期望(对自己过高的期望实际上就是给自己施加压力)与过高的成就动机

(三)生涯发展当今和未来的社会,将是人员流动异常频繁的社会,迁徙的自由度、选择工作的自由度将日益增大,相伴而至的是工作岗位和人员的变化加剧。下岗就是一个威胁。(四)对未来预期的不良此乃压力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五)家庭生活(夫妻离异,孩子成长中的问题等)你有过心理障碍吗?你是怎么解决的?二、心理障碍概述

心理障碍(mentaldisorder)1、偏离常态分布的异常2、偏离社会规范标准的异常

3、异常是一种个人不适感4、无法有效发挥个人作用的异常5、法律概念的异常心理障碍,一个较为客观的理解就是把个体的处于完全正常到极端异常这两种极端状态之间的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中出现的轻度创伤,是在特定情境和特定时段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属于正常心理活动中暂时性的局部异常状态。三、心理障碍的主要类型

(一)、情绪障碍(抑郁症)马丁·塞利曼将抑郁症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

情绪障碍包括许多不同的障碍,其中主要有:重性抑郁症(MajorDepressionDisorder)、轻性抑郁症(MildDepression)和心境恶劣(Dysthymia)1、重度抑郁抑郁症的三大主要症状-判断抑郁症的标准.很多人对抑郁症不陌生,但抑郁症与一般的“不高兴”有着本质区别,它有明显的特征,综合起来有三大主要症状,就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一)、情绪障碍(抑郁症)

(2)抑郁症的其他症状—动机、认知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悲观失望、自我评价过低等,都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抑郁症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3)抑郁症的躯体症状-最容易造成误诊的症状胃口常常不佳,晚上难入睡、睡眠的质量也很差、口干、便秘、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心悸、气短胸闷等。。。(4)、抑郁症导致的自杀-最危险的症状自杀人群中可能有50%以上是抑郁症患者。抑郁症1、重性抑郁(majordepression)是一种很普遍的心境障碍类型,它影响注意力、决策和社交能力。患者常常感到自己没用、无价值、孤独和对未来失去希望.甚至连续几个月或几年都有类似想法。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流泪、失眠甚至自杀。病情严重、持久是重性抑郁的最大特点。美国前总统里根、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知名艺人张国荣等人都曾患过重度抑郁症

研究发现,女性患重性抑郁的概率是男性的2倍,其中,25%的女性一生中会经历不同程度的重性抑郁。

(一)、情绪障碍(抑郁症)2、躁狂症及双相障碍躁狂症是一种强烈兴奋情绪的延伸状况,是一种更为疯狂的欢欣鼓舞的情绪。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或易激惹、思维奔逸和精神运动性兴奋故称“三高症状”。(二)、焦虑障碍

1、焦虑的概念

焦虑障碍就是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它所表现出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2、焦虑的主要类型

(1)广泛性焦虑障碍

有广泛性焦虑障碍体验的人持续感到害怕,但无法指出具体害怕什么。(2)恐慌障碍

体验到突然的、强烈的、不断出现的并且常常是无法预测的焦虑行为的袭击。恐慌障碍常常与严重的抑郁同时发生。(3)恐惧

恐惧症是对一些非常特异的场合在并无危险的情景下产生极度强烈的害怕,恐惧症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广场恐惧症是对露天空间的恐惧社会恐惧症

对社会恐惧的个体通常在各种社会环境中表现出焦虑.女性居多。青少年期特殊恐惧症

对某种物体或某种情景的恐惧。

女性儿童期晕针(4)强迫症(5)创伤后应激症

对创伤事件的过度注意,会导致对社会交往、密切关系和性方面的兴趣降低。痛苦的内疚感、抑郁、不安和急躁都很常见。在有些情况下,还可能出现冲动行为,但一般是非暴力的行为(无理由的缺勤),酗酒或吸毒行为,以及对危险的过度警觉。这种创伤后的反应通常在事件发生后的6个月内会逐渐减少。在有些情况下,在事件发生几天或几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有一个潜伏期,潜伏期之后是延迟的创伤后反应。

强迫性神经症

Morel于1866年首次提出强迫症,它可定义不能以主观意志所克制,而反复出现的观念、意象和行为为临床特征的一组心理障碍。控制不住地出现某种观念、冲动或动作,明知道有必要但控制不了,为此深感痛苦不住地出现某种观念、冲动或动作,明知道没有必要但控制不了,为此深感痛苦强迫症的诊断

1.我常产生对病菌和疾病毫无必要的担心。2.我常反复洗手而且洗手的时间很长,超过正常所必需。3.我有时不得不毫无量由地重复相同的内容、句子或数字好几次。4.我觉得自己穿衣、脱衣、清洗、走路时要遵循特殊的顺序。5.我常常没有必要地对东西进行过多地检查,如检查门窗、开关、煤气、钱物、文件、表格、信件等。6.我不得不反复好几次做某些事情直到我认为自己已经作好了为止。7.我对自己做的大多数事情都要产生怀疑。8.一些不愉快的想法常违背我的意愿进入我的头脑,使我不能摆脱。9.我常常设想自己粗心大意或细小的差错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

强迫症的诊断

10.我时常无原因地担心自己患了某种疾病。11.我时常无原因地计数。12.在某些场合,我很害怕失去控制而作出尴尬的事。13.我经常迟到,因为我没有必要地花了很多时间重复做某些事情。14.当我看到刀、匕首和其他尖锐物品时我会感到心烦意乱。15.我为要完全记住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而困扰。16.有时我有毫无原因地想要破坏某些物品,或伤害他人的冲动。17.在某些场合,即使当时我生病了,我也想暴食一顿。18.当我听到自杀、犯罪或生病时,我会心烦意乱很长时间,很难不去想它。(三)、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缺或人格展的内在不平衡、不协调,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感情淡薄甚至冷酷无情;常常与人发生冲突,不适应周围的社会环境偏执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

感觉极度过敏,思想、行为固执死板,不信任别人,认为别人存心不良,坚持毫无根据的怀疑。把由于自己的错误或不慎产生的后果归咎于他人。难与人相处。戏剧化型人格障碍

又称癔症型人格障碍。这种人具有浓厚而强烈的情绪反应,行为特点是自吹自擂、装腔作势;爱虚荣,喜欢引起他人的注意和关心。自我中心,依赖性强。自恋型人格障碍以虚假的自我重要感为特点的人格障碍。患者希望从他人处得到特别的对待.同时又无视他人的感受。无法体会他人的情感是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性。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有一种夸大的自我重要感,被成功或权力的想像所占据,需要持续的赞美。这些人通常有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他们觉得有特权不需要履行彼此的义务,为了自己的利益剥削其他人,很难认识和体验他人的感受。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又叫社会病态人格,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患者往往在18岁成年前出现品行问题.成年后习性不改.主要表现为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甚至违法乱纪。患者对社会道德伦理和他人权利毫不在乎,对自己所做的坏事没有丝毫愧疚之心或害怕。当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伤害别人时,他们知道行为对别人造成了伤害,但是却没有一点悔意。患者通常非常冲动或缺少承受挫折的能力.但却富有操控性。他们的社交能力也很强,时常能吸引人而且很有说服力,有些著名反对派艺术家就患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四)精神分裂症

(四)精神分裂症

是心理障碍中最严重的一种形式,是严重歪曲现实的心理障碍。患者的思想、认识能力和情感都逐渐恶化,可能退出社会活动,做出各种奇怪的行为。四、心理障碍的矫正

1、防御机制疗法心理防御机制:主体消减神经性焦虑的主要手段;通过伪装或歪曲事实,减轻个体的焦虑和罪恶感,经常多种同时使用防御机制大致可分四大类:(1)精神病性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否认、曲解和投射等。(2)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倒退、幻想和内向投射机制等。(3)神经症性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合理化、抵消、反向形成等机制。(4)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升华、幽默和理智化心理防御机制——心灵保护伞

遭遇挫折或感知到威胁时,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内心自发启动一种保护心理不受伤害或把伤害到最低限度的机制。

把对某一方的情绪反应转移到另一方。转移踢猫效应否认已经发生的事实否定合理化

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得不到的——贬低

给自己一个可以接受的说法。反向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AB投射以己度人转移:寻找“替罪羊”否认:眼不见为净反向:此地无银三百两合理化: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投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讨论

请分析下列的几位同学使用了哪种心理防御机制?

A同学下决心要在考试中夺魁,不料只考了个第十几名,于是他便用不屑的口吻说:“为了那几分而死读书有什么意思?我可不想做书呆子!”

——合理化

早餐时B同学和妈妈闹矛盾,到学校后,同桌提醒他赶快交作业,B同学很不耐烦地说:“催什么催,催命鬼啊!”

——转移

C同学很想参加元旦节目的主持工作,当学生会主席征求意见时,她却说:“你们都找不到其他人了么?我现在要准备考试,没什么时间。”

——反向

英语科代表D同学在英语期中考试中考砸,他反复看着试卷嘀咕着:“没搞错吧,是我的卷子吗?”

——否定数学考试成绩发下来了,E同学发现班上平时学习不怎么好的同学考得比自己好,心里想:“他们肯定有作弊!

——投射5位同学使用了心理防御机制后效果如何?若效果不佳,你有何更好的建议?

A同学下决心要在考试中夺魁,不料只考了个第十几名,于是他便用不屑的口吻说:“为了那几分而死读书有什么意思?我可不想做书呆子!”

——合理化

早餐时B同学和妈妈闹矛盾,到学校后,同桌提醒他赶快交作业,B同学很不耐烦地说:“催什么催,催命鬼啊!”

——转移C同学很想担任文艺汇演的主持工作,当学生会主席征求意见时,她却说:“你们都找不到其他人了么?我现在要准备会考,没什么时间。”——反向

英语科代表D同学在英语期中考试中考砸,他反复看着试卷嘀咕着:“没搞错吧,是我的卷子吗?”——否定

数学考试成绩发下来了,E同学发现班上平时学习不怎么好的同学考得比自己好,心里想:“他们肯定有作弊!”——投射心理防御机制的消极作用转移——负性情绪的恶性传递否定——逃避问题,妨碍对问题的解决合理化——无视自身缺点;满足现状,不求上进反向——表里不一,虚伪投射——推卸责任;影响人际关系升华化悲痛为力量1.心理防御机制广泛渗透于每个人的生活。

2.心理防御机制有助于缓冲心理危机,提高心情指数。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有一定副作用。

3.学会有意识地积极转化心理防御机制总结2、行为疗法

(1)厌恶疗法厌恶疗法是许多行为矫正技术的统称,这类技术在治疗过程中为了改变不良行为模式,有控制地将不愉快的或痛苦的刺激与患者所迷恋的刺激相匹配,从而引发患者对迷恋刺激的否定反应。适应症:

恐怖症,强迫症,各种瘾癖、性心理障碍虽然厌恶疗法治疗酒精中毒、性滥交等不良行为有相当好的效果,但其长效性受到质疑。而且,厌恶疗法的技术也涉及道德问题,如在治疗过程中常运用电击.而其他治疗方法只在极端严重的情况下(如患者自残)才使用电击。虽然厌恶疗法只是在一段时间内消除不良行为——可能是暂时延缓的,甚至可能仅仅是短暂的,但它为更多适应行为的出现提供了机会

2、行为疗法

(2)系统脱敏疗法让患者在身体放松的状态下一次次地、逐渐地逼近令其产生焦虑的刺激物,通过放松对抗焦虑情绪,直到焦虑反应消失为止。系统脱敏疗法认为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即交互抑制作用。适用于:焦虑症恐怖症性心理障碍三个主要步骤。步骤一.列一张焦虑等级清单:确认引发焦虑的刺激.将刺激按照引发焦虑的程度由弱至强进行等级排序。步骤二.患者接受系统的深度肌肉放松训练。步骤三.进入实际的脱敏程序:处于放松状态的患者从第一级焦虑等级开始主动、反复地接触令自己惧怕的对象,产生焦虑感觉时马上进行肌肉放松,直到紧张感消除。当患者不再对该等级的刺激感到不安时,可进入下一级焦虑等级,如此循序渐进,逐级类推。一个等级大约持续一周时间,这样几周后,对异性的恐惧感即可得到消除。

一个患异性恐惧症的大学生的焦虑等级清单系统脱敏技术目前已经用于治疗各种心理问题,包括惊恐障碍和性行为在内的广泛的恐惧治疗都取得了成功。大量的评估研究表明,行为治疗对处于极度恐惧状态的患者有显著的疗效。例如.一个患异性恐惧症的女大学生,只要一想到跟异性接触,就会冒冷汗、发抖,而且从不敢靠近异性,请患者把恐惧的异性按程度由轻到重分成等级。焦虑等级诱发异性恐惧的刺激自己亲近的父兄年长的男老师年轻的男老师平常的男人熟悉的男人一般的男同学有好感的男同学行为疗法简评

行为疗法在治疗恐怖症和强迫行为等方面疗效显著,很多患者往往能控制冲动,学习复杂的社会技巧代替不良行为。和其他治疗方法相比,行为疗法提供了无需专业人员即可运用的行为改变方法,而且,它解决了明显的问题,显得很有成效。行为疗法也有缺点。例如,它难以治疗深度抑郁人格障碍。此外,因为它着重改变外部行为,因而可能导致不良行为的再发生。3、认知疗法

(1)“WhoAmI?”技术我是谁?二十八岁的彼得失业了,恋爱多年的女友跟他分手了,无所事事的彼得终日酗酒。找工作时的屡屡碰壁,女友的再难寻觅,让他更加颓废,更加落迫和自卑。不能自拔的他无法摆脱困境,他几乎绝望了.但他还是抱着一线希望,来到了一位著名的心理学教授面前,祈求他指点迷津,帮他走出困境。教授很认真地看着他,仔细听完他的苦诉后,遗憾地说:“我帮不了你,但我知道,有一位大师可以帮助你。”彼得很高兴,象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急着要去见这位大师。教授并不言语,带着彼得来到一面镜子前,说:“我救不了你,能救你的人就在这里面。”彼得吃惊地望着镜中的自己,望着那个能救自己的人:“这是我吗?”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一个蓬头垢面,无精打采,被失落和沮丧完全包围了的人!试问,谁会要这样一个自己被自己打败了的人呢?难怪女友们一个个离自己而去,难怪每一次找工作都碰壁!彼得一躬到底,深谢教授的指点.他知道该怎么做了.

一个月后,衣着合体,精神抖擞,成熟而自信的彼得再次前来感谢这位心理学教授:他又有了新的工作,也找到了新的女朋友,他的一切进行得都不错!他救了他自己!

(1)“WhoAmI?”技术

“WhoAmI?”技术,作为对自我认识的定性测量方法,要求每一个试图认识自我的被试者在6—7分钟内写出十五个关于“我是谁?”的回答。

在回答的时候要求被试注意以下几点:1)这些答案就当是为你自己写的,而不是为他人写的。2)按照心理,思想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3)不必考虑其中的逻辑关系和重要程度,想到哪,写到哪。

从以上关于“我是谁?”的叙述中,既可以看出表象的“我”,也可以看出内心的“我”。这对于了解自己,认清自我,很有帮助。其实,大家不妨试一下,在你低迷的时候,在你困惑的时候,在你得意的时候,在你忘了自己是谁的时候,不妨随意写一写:“WhoAmI?”。也许,你会象彼得一样吃惊地问自己:“这是我吗?原来的我哪去了?!”从中你可以找出自己的症结所在:认清自己,才能拯救自己。3、认知疗法(2)合理情绪行为疗法(理性情绪ABC理论)合理情绪行为疗法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AlbertEllis)于20世年代创立,因其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榜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埃利为.引起心理失衡的原因并非应激事件,而是由于对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引起。对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分,不合理的信念往往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最终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4、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