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脊疗法在小儿推(2)课件_第1页
整脊疗法在小儿推(2)课件_第2页
整脊疗法在小儿推(2)课件_第3页
整脊疗法在小儿推(2)课件_第4页
整脊疗法在小儿推(2)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整脊疗法在小儿推拿中的应用举隅

摘要:就小儿分布在脊柱上的4个特定穴位的临床应用进行讨论分析,从一定角度揭示整脊疗法在小儿推拿中的重要性。天柱骨《幼科推拿秘书》:“天柱,即颈骨也。”其位置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医者用拇指或食中指指面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骨,又称推天柱,亦可用酒盅或汤匙边蘸水自上向下刮称刮天柱。其作用顺气降逆,清热祛痛。对于呕吐,外感发热,甚至暑热发痧,疗效明显。在临床中单用天柱骨治疗呕吐时,天柱骨当多推(甚可推到1000次),或多同清板门,摩中脘合用。诊断:证属外感风寒,中阳不振,痰饮犯肺。推拿处方:推天柱骨外劳宫风池一窝风推三关小天心清肺经分推膻中分肩胛肺俞(揉)脾俞(揉)方义:外劳宫、风池、推天柱骨解表祛风,散寒止呕;推三关、脾俞、一窝风温中理气;清肺经、分推膻中、分肩胛宣肺止咳祛痰;小天心透表安神。其中推天柱骨共300次,见皮下微红。疗效:上方一次热退呕止,后又数次调理咳嗽及腹泻。脊柱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用食、中二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捏脊。(1)推脊自上而下,多能清热,其清之热多为内热,风热。如肺炎发热,外感热毒壅结于咽喉所致的气分、血分均有热,邪热内盛不得发越。所以,推脊当多用重手法,推至脊背皮肤发红、发痧,使邪热退尽方可达到退热目的,但如此邪热多一次难以尽退,多需配合口服清解热毒之品,并经多次推按方可除尽。【典型病例】:杨××,男,3岁8个月,2009.7.9。(就诊号当时未开始使用)发热半日,服退热药2次,汗出不畅,热退复起,时诉腹胀,咳时作。舌:苔薄白腻,尖及中心微剥;咽红。脉:浮,弦,数。诊断:其证为外感风寒夹暑热内郁咽喉,并邪伤肺卫。推拿处方:四大手法清天河水退六腑推脊一窝风小天心掐揉天突顺摩腹中药处方:以新加香薷饮为主加减。推拿方义:四大手法、一窝风祛风散寒;清天河水、小天心、退六腑、推脊清解热毒;掐揉天突散结透热解毒;顺摩腹通腑泻热。其中推脊200次多至脊背皮下发红出痧。疗效:服中药配合推拿3日热方退尽。【典型病例】:何×,女,4岁,2008.12.19。(就诊号当时未开始使用)患儿发热10余日,近3日凌晨1时左右最高体温可达40℃,白天体温多在38.5℃,其间有1次体温退至37.8℃,无汗出,服退热药或洗热水澡后可汗出,体温可稍退到37.8℃-38.5℃.现症:神疲困倦,嗜睡,口气臭,痰多,无咳(打消炎针后),体温38.7℃,喜饮有味道的水,嗜睡,偶易惊,小便黄少,大便可。舌:体略胖,边有齿痕;苔白。脉:细,不受按。诊断:此证属外感风寒湿邪郁表,湿痰蒙蔽心包,兼脾肺气虚。推拿处方:精宁威灵小天心十宣(掐揉)外劳宫捏脊厥阴俞(揉)心俞(揉)膻中(揉)丰隆清天河水推拿方义:精宁、威灵、十宣开窍醒神;外劳宫、捏脊益气升阳,透邪发表;丰隆、膻中、厥阴俞、心俞宽胸、祛痰、安神。疗效:此方连用12日,热渐退。其中捏脊发表散邪,助阳益气之功最大,每次捏完均能周身汗出。七节骨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穴)成一直线,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直推,分别称推上七节骨和推下七节骨。其作用温阳止泻,泻热通便。推下七节骨治疗便秘,已不用再进行讨论,作为一些临便用力,大便臭恶、稀粘夹湿夹热毒的泄泻,推下七节骨的应用当为合理。这里重点讨论湿邪兼夹热邪侵犯中焦,热轻湿重或热与湿相当,湿邪化饮,挟热及水湿下迫而出的水样泻。单用推上七节骨则不利祛邪;单用推下七节骨则不能止泻,于此时当推上下七节骨同用,在清热祛湿同时兼顾温阳化饮止泻,是为要点。【典型病例】:卢××,男,8个月,2010.4.22。就诊号:00321345。初诊时:面色弥黄,大便1-2次每日,已2月余。大便多带奶瓣,头成形,尾多烂,量中,色黄,臭;小便色黄量可;平素少哭闹;进食后常有干呕,但并不吐;入睡后汗出,背部较多,眠尚可。舌:苔黄厚;指纹紫滞。推拿方义:顺运内八卦行滞消食,理气宽中;清板门、清脾经、清大肠、清天河水、推下七节骨清利湿热;补脾经、补肾经、足三里、涌泉、捏脊、推上七节骨、推箕门益气、温阳、利水、除湿止泻;揉脐、天枢、分腹阴阳理气助运。疗效:应用此方4次,泻渐止。值得一提的是,推上七节骨及推下七节骨同时应用,其特点,一是热不重,其次中焦水湿之邪化水饮,中焦阳气不足是应用的关键点。龟尾位置:在尾椎骨端。操作:用拇指端或中指揉,称揉龟尾,可通调大肠。笔者应用此穴时日尚少,但对龟尾的固涩作用确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通常笔者认为本穴多用于气虚下陷之泄泻、脱肛。但临床中,这样的病人不多见,但对多数肾气、肾阳不足造成的遗尿应用龟尾穴配合捏脊、关元灸、补肾等穴确有止遗之效。就大便失禁或时自遗的小儿其效果尤为明显。【典型病例】:吴××,男,2岁7个月,2008.12.15。(就诊号当时未开始使用)主诉:排大便不自知半年,常拉大便于裤子中,近又现运动后咳嗽,有痰。舌:苔白略厚;脉:双尺沉弱;右寸略浮。推拿处方:补脾经补肾经逆运内八卦清肺经掌小横纹捏脊脾俞肾俞擦骶部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推拿方义:补脾经、补肾经补益脾肾之气;逆运内八卦、掌小横纹祛痰宽胸;清肺经清肺止咳;脾俞、肾俞温补脾肾;擦骶部、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温阳、益气、止遗。疗效:用此方经临证变化加减调整近2周,其遗矢问题得以缓解。在此病案中笔者认为龟尾的固涩、固脱的作用明显。在升举阳气的同时加以应用,不仅达到了止遗的作用,还使患儿有了便意。讨论天柱骨、脊柱、七节骨、龟尾均分布于脊柱之上,对其进行适当适量的刺激在小儿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就能够明显取得疗效。不能不说脊柱在调整人体阳气、气机方面有明显的作用。其产生作用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①脊柱为督脉之所过,可统摄人体诸阳,故调整脊柱容易起到明显作用;②小儿气血尚少,反复推拿容易通过调整气血的运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