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保护你的腰脊柱退行性病变的主要因素年龄因素慢性劳损:长期姿势不良、长期超强度活动外伤先天因素(一)躯干骨
包括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参与脊柱、骨性胸廓和骨盆的构成。(1)椎骨的一般形态
一般椎骨都有一个椎体和一个椎弓,椎弓上有七个突起。
椎体椎弓
棘突突起横突关节突骨皮质骨松质椎骨矢状面椎体:
呈短圆柱状,内部为骨松质,外为薄层骨密。上、下椎体以软骨连成柱状,支持体重。椎弓:在椎体后方,与椎体相连的部分叫椎弓根,稍细,上下各有一切迹,下切迹较明显。相邻椎骨之间在椎弓根处形成椎间孔。椎弓的后部呈板状,叫椎板。左右椎板相连形成完整的椎弓。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椎孔,各椎骨的椎孔连成贯穿脊柱的椎管,以容纳保护脊髓。椎体椎弓根横突椎孔上关节突椎弓板棘突(2)各部椎骨的典型特征1)颈椎
共7块。
特点:椎体较小、横突有孔,棘突分叉。
第一颈椎第一颈椎又称寰椎,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有前弓和后弓及两块侧块围成。第二颈椎第二颈椎又称枢椎,椎体上方有齿突第七颈椎(隆椎)
第7颈椎棘突不分叉且特长,在颈部皮下,容易扪到,故又名隆椎。2)胸椎共12块。椎体两侧上、下肋凹,横突有肋凹,棘突伸向后下,呈叠瓦状排列。(3)腰椎共5块。椎体粗壮,棘突水平伸向后方,呈板状。(4)骶骨
在发生过程中,骶骨由5个骶椎合并而成。全骨上大下小,前凹后凸。为倒三角形,上面为底,下端为尖。中央部为5个椎体连成的骶骨体,两侧为骶骨翼,后面椎板融合围成中空的骶管。骶骨体上面前缘突出,叫岬,前面有椎体融合遗留的4条横线,横线两端有4对骶前孔。骶管上口两侧可见上关节突,骶骨后面正中线上可见棘突痕迹称骶中嵴,两侧有4对骶后孔。再向两侧有粗糙不平的骶骨粗隆及与髋骨连接的关节面,叫耳状面。骶管后下端敞开叫骶管裂孔。骶角骶管裂孔耳状面骶前孔骶后孔骶岬(5)尾骨
4-5块尾椎融合而成。
1.椎骨间连结
有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相连。椎体间的连结,椎弓间连结,椎突间的连结。椎间盘在力的作用下可发生形变,其机理主要在于髓核内水分的改变。当受到压力时,髓核内的水分进入椎体的骨松质,髓核变薄;若压力解除,骨松质内的水分返回髓核,从而恢复原来厚度。一个椎间盘的厚度,不会引人注意,若把全部椎间盘集中加在一起。其高度可占脊柱(骶骨以上)长度的1/4。这为增大脊柱的弹性和运动幅度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由于椎间盘有受力发生形变的特点,所以当人体经过一天的劳动或长时间的站立、行走、跑跳之后,椎间盘受压而变薄,整个脊柱长度相应变短。经卧床休息后,椎间盘所受的压力解除,恢复原来状态,脊柱又恢复原来的长度。因此,人体身高早晚有差别,变化范围可达1~3厘米。了解这个特点,对测量人体身高具有实际意义。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钩突椎动脉行程第六颈椎孔项韧带椎动脉环枕前膜前纵韧带覆膜后纵韧带??颈椎上段矢状面脊柱的整体观
从前面观察脊柱,椎体宽度自上而下至第1骶椎逐渐增大,第2骶椎以下逐渐变窄,这与人体直立负重有关。重力由上至第一骶椎负荷最大,往下经骶髂关节传向下肢,骶骨下端和尾骨负荷很小,故形成脊柱上小下大的形态。
从后面观察脊柱,棘突在正中形成一条纵嵴,在其两侧有纵行的背侧沟,容纳背部的深层肌肉。
从侧面观察脊柱,有颈、胸、腰、骶4个生理性弯曲。其中颈弯和腰弯凸向前,胸弯和骶弯凸向后。在胚胎时,脊柱只有一个凸向后的弯曲,出生以后,婴儿开始抬头时,出现颈弯,幼儿开始坐时,出现腰弯,站立时腰弯更为明显。因此,脊柱4个生理弯曲的形成与人体直立姿势有密切关系.
脊柱的生理性弯曲以及椎间盘和一系列的韧带结构,可把脊柱看成一个良好的弹性装置。这个装置对人体承受负荷,减轻震荡,保护大脑等具有重大的意义。
脊柱生理弯曲的形成脊柱的生理弯曲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胸曲和骶曲在胚胎时就已经形成,颈曲是在出生后3-4个月随抬头而出现的,而腰曲则是在1岁左右岁直立行走时才逐步形成的。2)脊柱的功能
脊柱有以下几种功能:
(1)脊柱是人体躯干的中轴和支柱,有上承头颅,下连骨盆,支持体重的作用
(2)脊柱是构成胸腔、腹腔和盆腔后壁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3)脊柱有保护脊髓和其他内脏器官作用。
(4)脊柱是一个传递压力和减轻震荡的缓冲装置。
(5)脊柱可增大人体头颈部、上肢和下肢运动的幅度。3)脊柱的运动
在力的作用下,由于一段脊柱椎间盘的弹性和关节突关节的微动,使脊柱产生运动。因脊柱各段椎间盘厚度不一,关节突关节面的方位不同,致使脊柱各段运动幅度存在差异。脊柱能绕3个基本轴进行屈伸、侧屈、回旋和环转运动。
骨骼给肌肉提供支撑点,并通过关节连接进行运动。软骨是胶原组织的结缔组织。关节由韧带连接,并稳定、加强、界定了关节运动。躯干的肌肉比较宽,具有伸展性;四肢的肌肉比较长,更像圆柱状。短而厚的肌肉有强度;长而细的肌肉则有精度。脊柱和椎骨脊柱是人体的纵向中轴,位于躯干后部中央,由33个连锁椎骨组成。脊柱与头、胸廓和骨盆连接,由韧带固定。脊柱和椎骨从侧面看,脊柱有4个交替出现的弯曲,这些弯曲增强了脊柱的承重力和减震能力。弯曲的脊柱保持了身体的重心和平衡。如果脊柱是笔直的,人体的胸阔和内脏会使身体前倾、倒下。躯干和胸阔胸阔是人体中最大的结构,与脊柱相连,是胸部的轮廓骨骼。躯干与肌肉100多块肌肉覆盖着躯干,它们对称排列、支撑脊柱、包裹腹部、连接胸阔和骨盆。躯干与肌肉躯干与肌肉男女躯干的侧面躯干与肌肉躯干与肌肉男女躯干的不同颈膨大腰骶膨大脊
髓
的
节
段脊髓、脊神经与脊髓节段脊神经节前根脊神经后支前支后根脊髓颈段脊髓胸段脊髓腰段脊髓骶尾段脊髓节段
与椎
骨的
相互对应
关系硬脊膜蛛网膜软脊膜脊髓的被膜由浅入深依此为硬脊膜、蛛网膜、软脊膜。硬脊膜软脊膜蛛网膜前根`后根脊
髓
的
被
膜马
尾
与
终
丝腰下段横断层面与腰痛相关的危险因素重体力工作伏案工作震动环境吸烟肥胖身高大多腰痛与不良姿势和弯腰有关腰痛的流行病学几乎所有的人都发生过如何保护你的腰正确的姿势①坐时应保持上半身挺直,腰背维持在一平直的状态而不要前屈。②坐椅选择要坚硬,有靠背,能支撑腰背处。③避免同一坐姿太久,必要时每1-2小时起来活动一次。④有下背部疼痛史的患者坐时不宜跷二郎腿休息和睡眠①选择合适的床,木板床+棉被或毛毯软垫。②睡姿以侧睡,双手交于胸前,膝弯髋弯为佳。如不可侧卧,平躺时则须置放一枕头在双膝下,使下肢抬高,下背部成呈平的状态,双手不可上举过头。③上下床时要注意起卧时的动作。下床前宜先卧于床边,屈膝后将双脚移床沿,以手抓握床沿,一撑而坐起。上床时先坐于床沿屈肘后侧躺,屈膝后将双腿移至床面。搬重物或提东西①搬重物时方法要对,原则上半蹲,下腿用力保持身体挺直,将重物尽量靠近身体后才缓缓站起,千万不要猛然用力。无论搬任何重物,切忌高于腰部,也不可前倾弯腰搬重物。②当搬重物移动时,要收臀收小腹。③搬重物转身时,以脚为轴,身体和重物一齐转动。④搬重物时尽可利用起重台或其它工具,以减少腰背肌韧带的损伤机会。⑤有下背痛者,在提重物时,宜改变为肩挂或背袱。⑥如果两个人搬重物,身高最好相仿,一起抬起、一起放下。如何避免家务性腰痛①拖地时尽量采用长柄拖把,双腿前后分开,腰尽量挺直。②熨衣服时,熨板高度要能使腰伸直,双脚轮流踩在小凳上,可放松腰部肌肉。③²取物时不要越过他物,也不要有伸手触不可及但却勉强而为的动作,别作任何横越家具来开关窗户的举动。不要为节省一点时间而出现前述之不良行动,以致伤害下背部而不知道。④不要养成躺着看书看电视的习惯。如何避免职业性腰痛尽量使用转移,避免腰部频繁扭东桌、椅的高度能使手轻松的放在键盘上必要时腰部可垫枕1个小时要起来活动一下开车时,坐椅不要离方向盘太近或太远长时间开车腰部要垫枕,2小时左右要下车活动一下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白酒定制产品合同协议
- 电缆回收搬运合同协议
- 特殊奶粉转让协议合同
- 甲乙双方用油协议合同
- 甲方租赁仪器合同协议
- 甘肃建筑外架合同协议
- 电子商务运营合同协议
- 电子配件供货合同协议
- 甲醇采购技术协议合同书
- 玻璃泥轮销售合同协议
- 【2021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解读--PPT课件
- DB 33-T 1015-202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高清正版)
- 钢结构门式刚架厂房设计土木工程毕业设计
- 橙色黑板风小学生知识产权科普PPT模板
- 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使用手册课件
- 幼儿园儿歌100首
- Q∕CR 9218-2015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 甲状腺解剖及正常超声切面ppt课件
- 易学书籍大全291本
- 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用地审批及房地产登记试行规定
- 蠕墨铸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