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理论的跨学科发展现状和展望一、前言:实践需要一种多学科视角的社会理论1.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要求社会理论在借鉴吸收社会学经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炼并概括出能反映中国社会实践自身特点的概念、命题和理论。2.中国三十多年来“几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要求一种多学科视角的社会理论。3.社会理论与社会实践具有紧密的依赖关系,同时社会理论对社会实践又具有引导和触媒作用。二、何为社会理论?它与社会学理论有什么区别?
所谓的社会理论,它是对社会构成和变迁相关的经验研究的理论阐释;作为一种社会学的特定理论阐述方式,社会理论是以各门社会科学为基础的一种跨学科的或后学科的知识社会学;
所谓的社会学理论,意味着一种囿于学科界限的理论阐述形式,
亦即针对社会学研究的理论,大多属于默顿所说的“中层理论”范畴,换言之,它是与局部社会行为相关的模式或因果模型,并不涉及宏观社会结构和过程。三、当代社会理论的跨学科特征跨学科的特征:主要是指研究思路的多元化;从强调学科边界的“泾渭分明”,到凸显这门学科理论的跨学科、多视角、跨文化的包容性;这意味着:一方面,它与经验研究相关联是对经验研究资料基于证据之上的理论阐释;另一方面,它是更具理论性(或者说理性思辨)和文化批判取向的社会学。因此,社会理论是作为对社会构成和变迁相关的经验研究的理论阐释,也是作为一种社会学的特定理论阐述方式;理念上,必须具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具有的广义的、多面向的、多元义涵的社会观念,为此就需要从多学科,从多面向,多角度各负其责地共同参与研究;实践上,强调社会理论必须借鉴其他各门社会科学的方法和路径,须知这是社会学在全球化时代的使命。
四、以“新社会史”为例“后社会史”的研究转向:反对在社会实在与意识之间二分理论模式,它试图超越新社会史的“文化转向”并致力“语言学转向”,认为史学要想说明历史行动的实践,就不能仅仅描述其社会状况和解释其理由,还要考察这类事件所赖以生存的意义背景,因此就需要准确分析个体及其社会物质存在条件之间话语中介过程,评估这种中介过程对于塑造实践和社会关系所发挥的效应。19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社会史”,力主将社会学理论关注点从社会结构外在于人并对人具有某种强制性,转向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和与人的行动相关的需求、愿望的文化实践上来,导致了史学阐释社会存在从客观实在转向符号秩序,从集体意识到认知符码,标志着传统的社会史转到了社会文化史或新文化史。因为话语中介是蕴涵意义的行动,主体性即是蕴涵意义的建构,它使社会背景与行动之间形成因果关系,并将个体塑造成行动者即行动主体。因此话语是人类行动和社会生活存在的基本条件;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近年来语言和话语分析越来越成为历史考察的切入点,历史研究关注话语及其在意义和社会关系的塑造中所起的建构作用,倾心于组织实践中的隐含图式,而不再是实践的表征或者用实践来表征;这种研究包容了多学科的视角和理论解释,既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社会学”,也不是“社会史”,而是一种社会理论。五、简说美国社会学的长短处长处:美国社会学理论对社会现象作因果性说明着力颇多,它使这门科学摆脱历史主义的思辨和从整体论的宏观叙事转向微观行动分析,以及对量化的技术手段和程序设计做出了许多贡献;不足:它根基是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之上,过分依赖经验观察和归纳推理的直观性也极大地简化了对社会现象复杂性、多维性的理解,往往把理论化约为可检验的假设层次,造成了排斥宏观理论,甚至认为只有像交换论、冲突论或理性选择理论这类在“中层”领域可证伪(=可检验)的假设才是社会学理论的后果.
此外,19世纪以来,西方社会科学界一味追求和模仿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机械地在社会领域推行所谓“可控试验”和量化方法,全然不顾人以及人所处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是变动不居、难于把握的特征,只以寻求揭示人类行为的某种终极理念或通则为主旨。这种以一概全、一叶障目的方法论难以及时准确地把握形态迥异而又变动不居的人类活动和思维,更会远离社会历史的真相。
社会理论是社会科学经验研究的理论阐述形式,因此它与社会科学必须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并体现出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和变化。六、社会理论的跨学科法发展的回顾自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提出以来的二百多年间,实证主义经历了三次重大的裂变:
第一次是作为方法论的实证主义向后经验主义转向代表:卡尔·波普其特征是保留了科学统一性的观念,却反对研究对象的统一性,认为社会事实不同于自然事实,科学能够从方法上连接两个领域,但却不能越俎代庖进行社会批判;第二次是理解的转向代表:马克思·韦伯主要来自解释学和新康德主义传统的韦伯,他们把人文科学从自然科学中分离出来,韦伯试图综合因果说明和意义理解,使社会学成为包括因果说明和意义理解二者、统一的(即理解的)、同时又是价值中立的社会科学。
第三次是以新马克思主义的、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带来的批判的复活代表:霍克海姆、哈贝马斯早期的霍克海默把批判主要与解放联系在一起,而晚期的哈贝马斯把批判理论从否定的辩证法的命运中解救出来,把诠释学的批判主要与人类沟通理性的重构联结起来。三种认知旨趣对应着三种科学,即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七、社会理论的跨学科发展的现状哈贝马斯的社会科学观念,是把沟通视为诠释学理解、结构控制的因果性说明和批判的综合,其中体现着韦伯的“理解的社会学”有关行动论述的影响。表现在方法上,社会科学已从生物学、历史学、经济学方法中摆脱出来,但又从中吸收了自己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后现代社会科学家的研究范式转向具体表现为:美国社会科学的行为科学化,德国社会学的哲学人类学化,
英国社会学的文化人类学化,法意等南欧诸国社会学的历史—政治学化。
八、以现代社会学理论的三位奠基人的学术实践为例,说明跨学科、多视角的社会学理论(即社会理论):1.与经济学的关系2.与法学、政治学关系
3.与认识论关系4.与本体论关系5.与心理学关系6.与语言学关系7.与神学关系1.从理论上摆脱了西方传统哲学关于演绎-规则体系的预设(其中包括崇信科学和研究是对社会世界的镜射;以及相信科学研究是价值中立的断言),确立了把理论视为对假设的检验即证实或证伪的观念。例如,笛卡儿以来西方哲学的主客二分法,体现在社会理论上,诸如:物质/精神,存在/意识,结构/行动(能动性),整体论/个体论,人类中心论/自然中心论,自我/它者,传统/现代,一神论/多神论,等等,作为一种纯认识论问题显然是与伦理(价值)无涉的,但当这种二分法应用于社会领域就完全具有浓厚的价值关联色彩了。
九、当代社会理论的几个特征2.破除了对宏大叙事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世界真实图景的再现——的依赖,主张社会理论是对构成社会现象的人们现实的行动相关的需求、愿望,与人们的生活世界直接关联的理论阐释,从而为社会科学提供基本的存在论基石,以便支撑经验研究。
3.明确了与自然科学和其他各门社会科学关系是一种联盟关系,表现在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上是镶嵌关系、互相借鉴关系,而不是单向地向其他学科领域殖民扩张,越俎代庖地侵占其他学科领地的一厢情愿作法,只会遭到其他学科的反感。4.当代社会生活的瞬息万变也使社会理论的跨学科特征处在不确定性之中:一是在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的认识上摆脱了形而上的决定论影响,使相对主义的多元因果论、概率思想普及开来;突出表现在大数据方法的勃兴;另一方面是社会理论思路的多元化。1.社会认识是一种循环往复在社会的外在自然环境与内在形而上环境之间的双向运动。自然科学(精确化)方法和人文科学理解(解释学)方法是看待现代社会的两个不同但又都是不可或缺的根基。2.现代社会科学正在经历着不断分化又不断整合的过程,跨学科发展是现代社会科学趋势。学科的分化如雨后春笋般地进行着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互嵌入,研究方法的互相借鉴
十、社会理论发展前景之展望3.与传统社会科学相比,现代社会科学的概念工具更倾向唯名论化,而舍弃原有的实在论化倾向。换言之,概念范畴只是指代实在的名称,并不必然与现实具有同一性,即名实之间并非传统哲学所说的思维与存在的机械同一性关系。4.
现代社会科学的对象从物质实体向关系实在的转化。5.
现代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从确定性转向不确定性,表现在概念工具上,就是现代社会社会科学的概念、范畴、理论在是它自己的同时,也把与自己相反的意义涵括在内。但伴随这种现象出现的同时也出现了与此予以相反的现象。“风险社会”
、“风险文化”
、“价值因素的复杂缠绕
”、“精神因素、建构因素、权力因素的作用在增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副经理聘用合同范本
- 公司维修劳务合同范本
- 加工生产毛巾合同范本
- 与律师服务合同范本
- 协助运作合同范本
- 化妆品授权合同范本
- 前台销售合同范本
- 医院医用柜合同范例
- 加盟合同范本6
- 包销合同范本模板
- 四川省名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4各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 中小学校园课间时间巡查工作方案
- 会议餐饮合同范例
- 《垂体瘤规范化诊治》课件
- 2023年新疆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早产临床防治指南(2024版)解读
- 全国身份证前六位、区号、邮编-编码大全
- 艾草种植基地合同(2篇)
-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听声学走》课件
- GB/T 30661.10-2024轮椅车座椅第10部分:体位支撑装置的阻燃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