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江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检测题语文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化记忆,简而言之,就是由官方机制化的、具有固定形式的集体记忆,它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在历史长河中赖以生存并完成属于自己的使命的文化总合。文化记忆强调一个群体借助文本、文献、符号系统、媒体、各种机构的事实,以及一个集体为了建构属于所有成员和被每个人所珍视的过去而举行的各种活动。一个社会本身并没有字面意义上的记忆,但它对历史过程的重构类似于个体的记忆,例如,出于当下的需要、根据当下所拥有的知识、从当下的角度构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过去的版本。文化记忆的特点在于其恒久性,因此可以被称为长时记忆。一个集体的文化记忆建构在神话般的过去,而且与过去特定的结点相关联。在一个特定的集体中,成员们内心深处的形象可能会成为偶像,叙事也可能会变成神话,因此文化记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形象之所以成为偶像是因为它构成了一个集体的生存之本,叙事之所以变成神话是因为原有的历史经历与其具体的生成环境相脱节,经过几代人的传诵,最后成为一个超越时间的故事。它们会存留多久,或者是否会被取代,完全取决于文化记忆是否有用,即它是否依然有助于维系相关集体原有的关系。在不断的回忆过程中,这段不同寻常的过去逐渐演变为“神话”;回忆它不是为了口和耳的愉悦,而是为了把当下与过去对接起来,借助过去照亮现在,因为它们能够提供所有成员都可以接受并珍视的标志、价值和准则。一段共同的记忆使人们同处在相同的经验空间当中,并且因此怀抱同样的期待。文化记忆具有特定的载体、固定的形态和丰富的象征意义,文化记忆最为重要的内容包括涉及一个民族、国家等的创始神话和奠基史,它们对相关机构或群体的延续起到定型性和规范性的作用,因此,需要茹古涵今的人对其加以维护。这些人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有关过去的记忆现时化。很显然,文化记忆不可能与历史现实完全吻合,它并非自行生成,而是目标极为明确的记忆政策有的放矢的努力和干预的结果。文化记忆带有明确的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一个社会以怎样的过去作为其存续的基础,又从中获取怎样的身份认同要素,实际上反映了这个社会的性质和它所追求的目标。(摘编自金寿福《文化记忆:为了对接当下与过去》)材料二: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沉淀千年的文化记忆深植于传统文化结构之中。文化记忆不仅是民族认同的基石,也是共同体认知和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来源。历史学家许倬云在《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一书中写道:“欧洲有过希腊、罗马、教廷这几个大型的共同体,中东也有过伊斯兰的共同体,南亚有过印度共同体。但是,中国这个共同体,其延续之长久,而且一直有一个相当坚实的核心,在同一个地区继长增高,其内容却不断地改变,不断地调适;凡此,都是上述另外那几个共同体不能同日而语的。”文化记忆对于凝聚共同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学艺术在塑造文化记忆、激发共同体内部的情感共鸣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改革开放后,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精神面貌、审美向度也在发生变迁,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这也是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视域考察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文化记忆建构的意义所在。文化记忆在塑造和维护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方面有着重要乃至核心的地位。文化记忆需要通过各种媒介来建构和传播,特别是文学艺术在文化记忆的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记忆并非对现实与过往的全盘记录,社会群体会选择性地记住某些事件、人物,这种选择性体现了社会整体的价值观。当代少数民族作家通过重述神话、补白历史、记录当下,在文化记忆层面建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图景。各民族的神话、历史、现实都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神话、历史看似遥远,却在文化记忆中与现实相互交织。“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学艺术当然也在其中。一部中国文化艺术史就是各民族优秀文化交流交融的历史,各民族在建构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层面体现出互补性和趋同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时代要求与历史使命,恰如叶梅所言:“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演进过程中,各民族一直是相互‘濡染’的过程,从来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民族文学创作,必须要反映这个历史的主流和必然。”(摘编自聂章军《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记忆建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记忆是一种具有固定形式的集体记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构成了一个集体的生存之本。B.文化记忆带有明确的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因此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根据当下的政治需求对它进行改变。C.文化记忆不可能与历史现实完全吻合,社会群体会选择性地记住与社会整体价值观相符的事件和人物。D.塑造和维护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文化记忆需要通过各种媒介来建构和传播,而文学艺术则发挥着主要作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文化记忆失去维系相关集体原有关系的作用,与之相关的形象与叙事就极有可能消失或被取代。B.文化记忆对于凝聚共同体极为重要,它在塑造和维护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C.当代少数民族作家通过重述神话、补白历史、记录当下,使各民族神话成为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D.在文化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代优秀少数民族文学必须具备的特质。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二中叶梅的观点的一项是()A.李娟的散文《我的阿勒泰》中,新疆广阔壮丽的自然风光,多民族和谐共处,构成了一幅唯美画卷。B.阿来的小说《格萨尔王》以说唱艺人晋美为主角,通过他现实与梦境的交叠讲述了格萨尔英雄的一生。C.长篇小说《肝胆记》讲述了乌蒙大地上汉族、彝族同胞肝胆相照,在党的领导下共御外敌的故事。D.长篇小说《家园》中,跟随丈夫到上海生活的达瓦志玛成了居委会主任,带去了新鲜的文化血液。4.材料二中两处划线均是作者对相关专业学者的著作和言论的引用,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5.近年来,以央视《我们的节日》《传承》等为代表的传统民俗类影像作品热播,以其艺术化的手法,打破了空间的局限,让各地乡间的民俗文化“活”了起来,引发全社会的民俗文化热潮。这类作品为何能取得成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风苏三皮风从南边吹来。从南海吹来。从西太平洋吹来。呼呼地,夹带着暴躁、不耐烦的气息。渔夫不慌不忙地把小船的缆绳牢牢地缠在木桩上。风来了,渔夫得及时地把小船摇回岸边。风会使坏,会掀翻小船。小船是渔夫吃饭的家什,可不能被风给掀翻了。这样的情形也不是没有过。有一回,渔夫就大意了。风来时,渔夫并没有当回事,没有及时把小船摇回岸边,渔夫和他的小船便被风掀翻在大海里。所幸的是,经过一阵子扑腾,渔夫游回了岸边。渔夫的水性很好。但是,小船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小船永远留在了大海深处。那天夜里,渔夫一整夜都没有睡着。他数次起身,在月光下来到码头。码头空荡荡的。他的小船在大海深处安静地躺卧着。渔夫抚摩着木桩,眼里噙满了泪水,失魂落魄地坐在海堤上,看着月亮从东边缓缓升起,又看着天空从泛起鱼肚白到太阳升起。风呼呼地吹过渔夫的头顶,穿越他的身体,吹向远方。渔夫无比怀念他那艘躺卧在大海深处的小船。渔夫多次在梦里见到它,看见藤壶慢慢地爬满船身。渔夫甚至听到了小船骨头断裂的声音。每当这个时候,渔夫就会无比自责。泪珠沿着渔夫布满沟壑的脸庞,一滴一滴地砸落在地面。忧伤霸占了渔夫的生活。渔夫妻子多次劝说渔夫:“忘了它吧,忘了它一切就会好起来。”渔夫妻子劝渔夫时,眼里满是怜惜和疼爱。渔夫艰难地点了点头说:“好吧,我会尝试着去忘掉它。”说着,渔夫竟哽咽起来。渔夫在心里说:“我会把你忘掉的,慢慢地就会把你给忘掉了。”后来,渔夫花费了很长时间,按照原来那艘小船的模样,重新打造了一艘小船。从那之后,渔夫很谨慎,只要风来,渔夫就及时把小船摇回岸边。渔夫会把小船的缆绳牢牢地缠在木桩上,一遍又一遍地检查,以防留给风哪怕丁点儿的机会。渔夫回到了大海上。每天早上,月亮还挂在西天上,太阳还没有出来,渔夫就会摇着新船出海。渔夫让小船在海面上停稳,然后才开始撒网。渔夫的网撒得很好,均匀,平整,没有半点儿褶子。网撒开时,像盛开的百合,足以照亮整个海面。撒完网,渔夫摸出水烟筒,美美地嘬一泡水烟。渔夫安然地坐在船舷上,双脚搭在水面上,眯着眼,身旁烟雾缭绕,像腾云驾雾的仙家。大海有时平静,有时会像一个发脾气的孩子。安然地坐在船舷上的渔夫,能感受到大海的气息。大海发脾气时,渔夫可以感知。小船先是轻微摇晃,紧跟着就会像一头发怒的公牛左冲右突起来。渔夫看得见惊涛骇浪一步步地紧逼,想把渔夫和渔夫的小船掀翻。渔夫读得懂大海的节奏。在风浪把他扑倒之前,他会冷静地收好渔网,安稳地回到岸边。有一次,渔夫故意把节奏放缓,故意让风浪追上了船。好在有惊无险,风浪只是折断了小船的桅杆。在它造成更大的破坏前,渔夫就已经把小船牢牢地拴在了木桩上。渔夫得意扬扬地和他的妻子说起这次经历。听完,渔夫妻子已然吓破了胆,她不自觉地发出尖叫:“天哪,我的天哪!”渔夫妻子瘫坐在灶边,像一条被甩在岸上的鱼。渔夫妻子把渔夫的逢凶化吉归功于三窝村的石头。渔夫妻子说:“真是多亏了石头!”她特意去拜谢石头。三窝村的人们信任石头。绝对地信任。毫无来由地信任。当然也包括渔夫。依傍着大海,向海而生的人们,石头是力量的源泉,是守望中的寄托。从远古时代起,渔夫的先人就已经足够信任石头。渔夫继承了先人对石头的信任。渔夫憎恨风,但也信任风。在大海发脾气前,风会告诉天空,让天空自个儿点一把火,从西边开始,把自个儿烧得通红,直到整个天空完全融入火海,以此给渔夫通风报信。渔夫确信,这是风发出的信号。但是,渔夫妻子更愿意相信这是石头发出的信号。渔夫妻子相信石头的神圣,相信石头的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渔夫妻子还相信,她的每一次祈福,石头都会认真地记下,为她实现愿望。每当天空把自个儿烧红,渔夫就不再出海。渔夫可不傻。这个时候出海,只会让他的小船葬身海底。上回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呢。渔夫感恩石头,偶尔也会感恩风。风从不会计较,当然,石头也从没有点破。其实渔夫曾在石头面前诅咒过风,但石头什么也没有和渔夫说。石头了解风,也了解渔夫。这世间,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石头把时间留给渔夫,让他自个儿慢慢悟。渔夫听他的爷爷说过,风和人相伴而生。他的爷爷还对他说,秋风起,蟹黄肥。每每秋风起时,渔夫总会满载而归。鱼虾丰盛,渔夫笑容可掬。渔夫内心会涌起复杂、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这个时候,渔夫会让他的妻子打一碗自家酿的米酒,就着月光下酒。渔夫安然地坐在小船的船舷上,双脚搭在水面上。风从南边吹来,从南海吹来,从西太平洋吹来,从渔夫扩张的毛孔一直吹进心里,他感到无比舒畅。渔夫懂得,有风有浪,才是生活。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渔夫“不慌不忙地把小船的缆绳牢牢地缠在木桩上”“并没有当回事”,说明他大大咧咧,做事粗心大意。B.文中“码头空荡荡的”“风呼呼地吹过渔夫的头顶”等环境描写烘托了渔夫失去小船后痛苦、绝望的心境。C.渔夫故意让风浪追上船与渔夫妻子被吓破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在以妻子的懦弱胆怯反衬渔夫的勇敢。D.作者描写三窝村人信任石头以及渔夫对风既信任又憎恨的矛盾态度,意在藉此审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写渔夫妻子的寥寥几笔,既表现出夫妻间的深厚感情,也衬托渔夫对海事的上心与精通。B.选择拟人手法来描写风、大海、石头、天空等自然景物,凸显自然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C.描写渔夫流泪、艰难点头、哽咽等细节,用以衬托渔夫失船后悔恨、难过、自责的心理。D.文本兼顾对渔夫出海经历的记叙与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使个人心境与自然景物完全一致。8.渔夫对风的认识,有一个认知变化的过程。请结合文本梳理概括。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斗争·享受·感悟;乙组提出了一个关键词:诗化小说。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世以瞿塘峡口滟滪堆为天下之至险,凡覆舟者,皆归咎于此石。以余观之,盖有功于斯人者。夫蜀江①会百水而至于夔,弥漫浩汗,横放于大野,而峡之大小,曾不及其十一。苟先无以龃龉②于其间,则江之远来,奔腾迅快,尽锐于瞿塘之口,则其崄悍可畏,当不啻于今耳。因为之赋,以待好事者试观而思之。天下之至信者唯水而已江河之大与海之深可以意揣。唯其不自为形,而因物以赋形,是故千变万化而有必然之理。掀腾勃怒,万夫不敢前兮,宛然听命,惟圣人③之所使。余泊舟乎瞿塘之口,而观乎滟滪之崔嵬,然后知其所以开峡而不去者,固有以也。蜀江远来兮,浩漫漫之平沙,行千里而未尝龃龉兮,其意骄逞而不可摧。忽峡口之逼窄兮,纳万顷于一杯。方其未知有峡也,而战乎滟滪之下,喧豗震掉,尽力以与石斗,勃乎若万骑之西来。忽孤城之当道,钩援临冲④,毕至于其下兮,城坚而不可取。矢尽剑折兮,迤逦循城而东去。于是滔滔汩汩,相与入峡,安行而不敢怒。嗟夫,物固有以安而生变兮,亦有以用危而求安。得吾说而推之兮,亦足以知物理之固然。(苏轼《滟滪堆赋(并序)》材料二: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注】①蜀江:泛指瞿塘峡以西的长江上游。②龃龉:阻扼。③圣人:此指夏禹,传说他曾治理洪水,疏导九河。④钩援临冲:古代攻城的战具。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天下之至A信者B唯水C而已D江E河之大F与海G之深H可I以意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苟先无以龃龉于其间”与“苟富贵,勿相忘”(《陈涉世家》)两句中的“苟”字含义相同。B.“然后知其所以开峡而不去者”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所以”含义不同。C.“物固有以安而生变兮”与“固不可彻”(《愚公移山》)两句中的“固”的含义不同。D.“扣舷而歌之”的“歌”与“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的“歌”(《琵琶行》)意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并没有像一般人写小序那样,先交代写作的缘起,而是直接从议论入手,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显得颇为不拘常格。B.苏轼认为水不自己塑造固定的形状,其千变万化,掀腾勃怒,使万夫不敢前,因此需借助器物来控制它,使它变得有形。C.在苏轼笔下,江水远道而来,浩浩荡荡,一路狂奔,漫流于广阔的原野,在没有受到阻碍之前,其磅礴气势锐不可当。D.苏轼泊舟在瞿塘峡口,特地去观察了滟滪堆,一番考察之后,他明白了这块巨石存在的价值,这就照应了序中的观点。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滔滔汩汩,相与入峡,安行而不敢怒。(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14.请简要说明两则材料所写之景的意境有何异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归燕诗张九龄①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注】①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名相,直言敢谏,遭权臣李林甫排挤,渐渐被唐玄宗疏远。15.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说微贱渺小的海燕趁着春天而来,但“暂”字也表明其来到之后停留的时间不会长久。B.中间四句诗指出燕子衔泥筑窠,而不知“泥滓”之贱,只要看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其间。C.尾联写海燕表明自己无心与外物竞争的坚决态度,也提醒鹰隼等动物应学习海燕,不要相互猜忌。D.这首诗对仗工整,语言朴素,风格清淡,句句诗不离燕子,又不黏于燕子,达到了不即不离的艺术境界。16.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形象。(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在攀登过程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流逝飞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白天上班,晚上学艺”,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夜校如火如荼。①多地的夜校甚至出现“一课难求”。②根据某平台数据显示,③今年以来,④该平台“上夜校”的搜索量增长超过980%,相关帖子评价数增长超过226%。①?除了价格亲民,课程内容丰富多元、文化服务日益精细都是重要原因。在一些青年文化夜校,学员不仅可以学习文化知识,还可以感受舞蹈声乐、即兴戏剧、非遗手作的魅力和风采。有的夜校将授课内容从传统的文化课拓展到生活时尚领域,红酒品鉴、Vlog拍摄等课程让参与者在工作之余有了习得(A)的机会。夜校以全新面貌走进年轻人视野,上夜校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主动选择,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文化产品和服务要想获得更多人的喜爱和欢迎,必须(B)。夜校走红的背后,是水涨船高的文化需求。②,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走进夜校是一次充盈心灵、探索人生更多可能的积极尝试,代表着一种学习进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不论是在学习中结交志趣相投的新友,还是感受兴趣的纯粹,无不为享有更加充实、丰富、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写下生动注脚。把夜校办得更好,让这份文化“大餐”更可口、“对胃口”,③。很多地方都在积极探索。在广州青年文化夜校把“端菜”和“点菜”结合起来,根据青年“票选”情况设定课程内容,同时聘请一批行业专家担任导师。在四川内江市民艺术夜校根据居民的兴趣意愿、学习效果等进行课程设置,顺应呼声开设“大千书画课”等课程。18.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两处有语病,请标出序号,指出错误类型并改正。序号:______改正:___________序号:______改正:___________20.请在文中画横线的地方补写句子。(每处不超过15字)21.内江古称汉安,历来便是有名的“夏布之乡”。汉安夏布绣既传承了汉安夏布的技艺,又开辟出一条刺绣艺术的创新之路。内江夜校还准备设置“汉安夏布绣”课程,请为该门课程配上宣传语。(宣传语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还”与文中加点的“还”意义与用法一致的一项是()A.况且,他还得顶着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等权威学者的指责和压力。B.那时他的儿子还太年轻,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C.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就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D.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直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唐代青年李蟠,钟情于儒家经典——六艺经传,受到了文坛泰斗韩愈的赏识;现代学子王佐良阅读大量英国文化经典,成为著名翻译家。时移世易,新的时代,经典的内涵更为丰富多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或许你与经典作品有着一段难忘的故事,或许你对经典作品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和看法。请结合上面材料,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内江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检测题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5题答案】【答案】1.C2.C3.B4.①引用历史学家许倬云的著作,论证文化记忆对于凝聚共同体的重要性,增强了观点的权威性以及文章的说服力。②在结尾引用叶梅观点,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时代要求与历史使命”,使观点更加深入,引起读者共鸣。5.①央视作品以公众喜闻乐见形式对文化记忆加以维护,把有关过去的记忆现时化。②上述作品涉及到各地乡间文化,激发了情感共鸣、增强了民族共同体凝聚力量。③作品打破了空间的局限,在建构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层面体现出互补性和趋同性,顺应凝聚共同体的时代要求。(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9题答案】【答案】6.D7.D8.没有当回事→对风憎恨、敬畏、谨慎→逐渐熟悉、信任→领悟到风浪与人生的关系。9.甲组:①斗争:从渔夫两次与风浪抗争的经历来看,人与自然有相互斗争的一面,人在求存时往往要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②享受:风带来丰收,带来美丽的风景,人与自然也有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一面。③感悟:由自然的风浪产生了对生活中风浪的感悟,人要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风浪。乙组:①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