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药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标准_第1页
职业学校药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标准_第2页
职业学校药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标准_第3页
职业学校药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标准_第4页
职业学校药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职业学校药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总学时学分开设学期考核类别724第3学期考查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XXXX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主要让使学生掌握人体各重要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团队协作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形成严谨规范的职业素养,增强质量意识、规范意识、责任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生命的敬畏和人体解剖的正确认知,从而为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提供助益,也为后续药理学课程学习奠定基础。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职业教育理念,突出学生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1.依据《XXXX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本课程教学要求,突出对人体各重要器官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的正确认知,培养运用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程目标。2.根据“XXXX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药学岗位需求,对接药品购销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医药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确定课程内容。3.根据岗位需求和职业发展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经验基础,以及五年一贯制学制特点,确定课程内容容量和难度;以适应药学专业工作岗位所需人体解剖知识体系设计学习任务,将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依据学生学习特点、认知规律和工作过程、教学单元间的逻辑关系序化学习任务。四、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人体的组成,各重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各器官系统的主要功能,能运用所学知识解析正常人体的主要形态结构及功能活动的规律。2.熟悉正常人体机能活动以及人体与环境的关系。3.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进展。(二)能力目标1.具有对人体各重要器官形态结构、位置及毗邻的辩认能力。2.运用所学的知识,掌握主要器官的体表标志,具有在标本和模型上准确辨认重要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的能力。3.按照实验指导,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进行人体解剖生理学基础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及分析实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4.具备辩证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三)素质目标1.具有严谨求实和创新的学习精神,不畏艰苦的学习意志。2.认识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础价值,树立刻苦、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爱护标本、仪器的良好品德,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坚定为药学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3.逐步形成健康与疾病之间对立统一的观点,认识人体功能与形态、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形成科学的健康观、疾病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五、学时分配表序号模块名称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理实一体化学时1绪论22细胞和基本组织63血液624运动系统425消化系统66呼吸系统427泌尿系统428生殖系统29循环系统8210感觉器官411神经系统612内分泌系统813能量代谢与体温2合计6210六、课程内容与要求模块一:绪论【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内容要求】1.能说出人体解剖生理学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秉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2.能阐述人体的组成、分部、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内环境和内环境稳态,强化珍惜生命、爱惜身体、善待自己的意识。3.能准确做出解剖学姿势,理解方位术语、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和特点,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4.能区分正反馈与负反馈及其作用。【教学提示】1.结合初中生物学知识导入讲述,运用模型示教。2.使用视频、动画、图片激发学生兴趣。3.结合模型、联系临床实际讲授。4.我国解剖学发展历史悠久,结合典型事例及古代典籍,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5.内稳态维持受到体内外环境的调节,自然环境的污染会导致人体内稳态的破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理念,就是在为内稳态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理念。模块二:细胞和基本组织教学单元(一):细胞【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内容要求】1.能够说出细胞的基本结构、分清各个结构的主要功能,做到爱岗敬业、各司其职、团结协作。2.能掌握各物质转运方式、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局部电位的概念。3.能阐述不同物质进行细胞膜跨膜转运的方式,强化学生辩证思维能力。4.能归纳出细胞膜跨膜转运不同方式的特点和区别,细胞膜喻为守门人,强化学生守好药品质量意识。5.会解释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发生机制,感受生命活动的神奇,敬畏生命。6.能总结归纳出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局部电位。【教学提示】1.可以在课前利用学习平台上传学习任务,通过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调整教学策略。2.注重知识的前后贯穿,在讲到后面内容时适时将已学知识穿插其间,并通过提问以使学生加深记忆并体现对知识的运用。3.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总结,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4.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教学中去。例如,将整个细胞比作企业,细胞中的各个结构比作各个部门,引导学生做到爱岗敬业、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教学单元(二):基本组织【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内容要求】1.能说出基本组织的主要分布与功能。2.能阐述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及功能;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骨骼肌、平滑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及分类;突触的分类、化学突触的结构。3.能理解骨骼肌收缩机制和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4.能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区分出各个基本组织。【教学提示】1.课前在网络学习平台上传学习视频等资源,让学生总结基本组织的分类及功能。2.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去总结知识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3.在讲授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时,融入思政内容,强化团结协作意识。模块三:血液【学时分配】理论6学时,实践2学时【内容要求】1.能说出血液组成、各类血细胞功能、血细胞生成的部位;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浆酸碱度以及保持血浆pH相对稳定的意义;血浆的主要成分及其生理功能;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和红细胞生成的条件及影响因素。2.能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养成细致观察能力。3.能阐释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体内外抗凝活动。4.学会观察和分析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并解释一些临床现象,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5.能掌握正常血量及相对恒定的意义、血型系统的分类依据、Rh血型特点及临床意义;学会ABO血型系统的鉴定,培养求真务实、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6.能运用血型系统知识分析临床上的输血的原则,树立“生命至上”的理念。【实践教学安排】1.实验名称:ABO血型系统鉴定2.实验地点:S1421实验室【教学提示】1.结合本章学习目标以生活中或临床上常见现象设置情境,引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血液的魅力。2.运用归纳法讲授血浆的成分和作用,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3.结合临床讨论血液凝固的加速、延缓及抗凝的方法。以撒网捕鱼为例讲解血液凝固过程,或者借助视频进行讲解(工作细胞)。4.结合临床实例导入讲授。运用比较法掌握ABO和Rh血型的特点以及临床输血原则。5.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操作情况,督促学生做好实验垃圾处理工作,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例如在进行ABO血型鉴定实验时,双凹玻片属于经清洗后还可再重复使用的物品,应放到教师指定的回收地点;采血针属于一次性的锐器用品,应放置在标有“生物危害”字样的专用锐气盒内;牙签、棉签等实验垃圾应置于黄色的医疗垃圾袋中,以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医疗垃圾的意识。模块四:运动系统【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内容要求】1.能说出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躯干骨和四肢骨的名称、一般形态、位置。2.能区分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3.能简述关节的基本结构、脊柱和胸廓的整体观、上、下肢骨的连结与运动、骨盆的组成、分部和性别特点。4.了解肌的形态、构造、起止、配布规律、辅助结构;了解躯干肌、头肌、四肢肌群的名称、位置、功能;掌握全身常用的肌性标志、熟悉躯干肌的肌间结构。5.能结合活体触摸全身常用的骨性标志和全身常用的肌性标志(能够准确活体定位)。6.能运用骨生长发育的知识对缺钙引起骨质疏松进行综合评价。【实践教学安排】1.实验名称:认识人体运动系统结构2.实验地点:体育馆二楼解剖生理实验室【教学提示】1.课前可以提前安排学生收集临床上常见的运动系统疾病,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2.突出实践教学,利用标本、图片、模型和视频等手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3.通过触摸了解全身常用的肌性标志和骨性标志,加强科学精神。4.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主要观察标本模型,要适时教育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善待生命。5.目前多媒体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和3D打印技术体现了医学创新发展成果。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穿插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向学生介绍人造关节、假肢的研制以及机器人辅助手术等。创新是事物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最大动力,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模块五:消化系统【学时分配】理论6学时【内容要求】1.能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口腔、食管、胃、肠、肝、胰腺的位置、形态、结构,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方式。2.能区分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3.能简述胃液、胰液、胆汁的成分、作用,胃的运动、胃排空。4.能详述食管的形态位置和生理性狭窄。掌握胃的形态和分部、位置及粘膜结构特点。5.能说出小肠的运动和大肠的运动。6.说出唾液腺的形态位置、唾液的作用,排便反射过程,主要营养物质吸收的形式、途径和部位,培养合理饮食摄入习惯。7.能运用消化系统知识解释临床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制。【教学提示】1.充分挖掘与生理学有关思政资源,与学生分享劳动模范的案例,如“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的先进事迹等。2.利用标本和模型讲授比较消化管的各段形态结构的不同,通过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思考“食管的生理性狭窄”。3.讲述肝脏功能时引出脂肪肝,倡导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介绍“暴走妈妈”为儿捐肝的案例,让学生们懂得感恩,对于至亲至近的人更要心怀感恩,培养学生们的医德心。4.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作息习惯。模块六:呼吸系统【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实践2学时【内容要求】1.能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作用。(对照模型)说出鼻、喉的构成及鼻旁窦的开口,肺的位置和形态,呼吸运动和呼吸过程及特点,肺通气、肺换气的概念。2.能区分上、下呼吸道及临床上常见的上、下呼吸道疾病;能区分用力呼吸与平静呼吸的不同之处。3.能详细说出气管与主支气管的位置及形态特点。知道气道阻塞的预防及解救措施。4.能阐述胸膜腔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肺通气的动力、阻力及衡量肺通气功能的指标。气体交换的动力和交换过程,以及CO2和O2在血液运输的形式及特点。5.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临床常见的缺氧类型(例如:煤气中毒的原理)。6.能理解并分析呼吸中枢的分布和调节作用以及血中CO2、H+和低O2对呼吸的影响。.7.学会肺活量的测定方法。8.了解肺导气部、肺呼吸部组织结构特点,纵隔及其分部,肺牵张反射的概念和调节作用。【实践教学安排】1.实验名称:肺活量测定2.实验地点:生物机能实验室【教学提示】1.运用多媒体讲解呼吸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各司其职的责任意识。2.用比较法讲授肺导气部、肺呼吸部组织结构特点,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习惯。3.虚拟软件和相关视频演示肺活量测定、呼吸运动的调节。4.结合临床常见的缺氧类型来解释O2的运输,利用生活中的导致缺氧的原因,培养学生安全意识。5.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临床现象,分组讨论CO2、H+和低O2对呼吸的影响,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团队协作精神。6.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发展,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7.结合呼吸系统疾病及空气污染等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环保的理念。模块七:泌尿系统【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实践2学时【内容要求】1.能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肾的位置、结构、形态及主要功能,肾单位、滤过膜、球旁复合体、重吸收的概念、方式和特点,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主要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尿的浓缩与稀释的概念,正常尿量和尿量异常。2.熟悉肾的剖面构造,滤过的结构基础。3.能理解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几种主要物质的重吸收、H+、NH3、K+的分泌和分泌功能与酸碱平衡的关系影响尿生成的因素。4.能详述尿的生成过程、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并能解释临床上常见的蛋白尿、血尿、无尿、少尿和多尿等现象。5.能简述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泌尿功能与水盐平衡的关系,尿的浓缩与稀释,输尿管与膀胱的形态和位置,尿的输送、贮存和排放。【实践教学安排】1.实验名称:影响尿生成的因素2.实验地点:S1208生理虚拟实验室【教学提示】1.采用尿毒症病例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肾小球的滤过时,利用讲授、列举生活实例、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意识到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科学的饮食、用药,尽可能减小对肾脏的损伤。3.在讲述肾功能衰竭部分时,通过微视频向同学们介绍泌尿外科奠基人吴阶平的事迹,展现结合老一辈的科研工作者仁者大爱、爱国、敬业的精神,教育学生在工作中担当起救死扶伤的责任,发扬人文关怀精神。4.通过讲授输尿管与膀胱的形态和位置、女性尿道形态特点,尿的输送、贮存、排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5.通过兔尿生成的影响因素的观察,加深对尿生成过程及调节机制的理解。6.人体解剖学实验多用到大白鼠、家兔等实验动物,教师在实验教学全程渗透生命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和生命意识。模块八:生殖系统【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内容要求】1.对照模型说出睾丸的位置、形态和主要功能,输精管和射精管的行程,男性附属腺的位置和功能,卵巢、输卵管、位置、形态。2.能阐释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正确认识性别差异。3.了解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与卵巢内分泌的关系,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4.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常见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部位和用药原理,体会“五自”教育的含义。【教学提示】1.利用模型讲述男女内外生殖器的组成、形态、结构等。2.运用课件中的图片展示男女内外生殖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模块九:脉管系统【学时分配】理论8学时,实践2学时【内容要求】1.掌握脉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心的位置与形态;心传导系统、心的血管,心率、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肌的生理特性;血管的组织结构及特点;主要的淋巴器官及其功能。2.能归纳心动周期的特点、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3.能简述连接心脏的各大血管,心腔的分布及进出口,血液循环的途径。4.熟悉全身的血管;熟悉上腔静脉系的组成、收集范围、主要属支;了解下腔静脉系的组成、收集范围、主要属支。5.能理解并阐述动脉血压概念、正常值、形成原理、影响因素和相对稳定的意义;心交感神经与心迷走神经、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6.能描述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心率的正常值及其生理波动;心脏泵血过程;静脉血压的概念、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静脉回心血量及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组织液的生成及回流过程。7.学会正常人体动脉血压测定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职业素养。【实践教学安排】1.实验名称: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2.实验地点:S1421实验室【教学提示】1.利用模型讲述心的位置、外形、结构和体表投影。2.列举临床实例讲授影响心肌生理特性的因素,心肌细胞同步兴奋和收缩的目的,是使最终的射血效率达到最高,引导学生意识到团结一致的重要性,实现个人价值。3.引导学生用图示掌握一个心动周期、瓣膜和血流的变化,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收缩0.3秒,舒张0.5秒,如此才可长久地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告诉学生在工作和休息上,要向心脏学习,劳逸结合,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4.结合临床常见心脏疾病及治疗进行讲解,提高教学效果。5.讲授心脏泵血功能时,可导入问题:为什么有些学生长跑能坚持到终点?运动员的心率为什么要比普通人慢?引导学生理解心力储备的概念及其对健康的重要性;健康是革命的本钱,教育引导学生注重健康,每天坚持适度的运动。6.联系生活中高血压疾病的现状,血压监测的必要性,血压的影响因素,血压测量等志愿活动,了解学习血压测量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关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日常防护。模块十:感觉器官【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内容要求】1.能说出眼球壁的结构及特点,眼球内容物的结构及特点;外耳、中耳、内耳的结构、特点及功能。2.能简述视近物时眼的调节作用;声波传入内耳的主要途径。3.能理解眼的折光系统的组成、折光异常及其矫正方法;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4.能详述暗适应与明适应的概念及发生机制。5.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临床上常见的眼部和耳部疾病发病的部位和原因。6.学会瞳孔对光反射和近反射的方法;学会视力的测定和色盲检查方法,以及理解声波传导的途径。【教学提示】1.用比较法讲授近视、远视、散光和老视,让学生意识到预防近视的必要性,引导学生正确、科学地使用电子产品,保护眼睛。2.在讲述眼角膜时,引导学生了解角膜因没有血管所以移植成功率高的特点,了解角膜移植的相关情况,从而让他们产生责任感和义务感。3.利用现实生活体验,讲述与视觉有关的其他现象:明适应和暗适应,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总结。4.收集资料并组织小组讨论眼保健的意义及措施。5.讲解晶状体功能引出白内障疾病,介绍国家的“光明扶贫工程”对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治疗,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怀。模块十一:神经系统【学时分配】理论6学时【内容要求】1.简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解释神经系统常用术语。2.归纳神经元的联系方式;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和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叙述突触的分类、传导过程及其原理;简述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的概念及特点。3.熟悉脊髓的位置、内部结构;简述脊髓的功能,牵张反射的概念、类型及意义;说出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位置、主要分支及主要分支支配的部位。4.熟悉脑的分部、脑干的组成和内部结构;了解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及丘脑感觉投射系统的特征和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简述大脑半球的分叶和内部结构。5.简述大脑皮层主要机能代表区的定位、功能及特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条件反射对机体活动起着重要作用的原因。6.归纳自内脏经的结构与功能特征、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作用及递质与受体的分类。7.能理解学习的形式、记忆的过程;人类脑的生物电活动、觉醒与睡眠。【教学提示】1.在讲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一对一的特征时,利用讲授、列举实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意识到科学严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要有严谨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2.讲述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内容时,可引出霍金与“渐冻症”抗争的伟大一生案例,“渐冻症”是比癌症更痛苦的运动神经元病。激励学生要为解除人类之病痛而刻苦学习,使学生带着思考和使命开始人体生理知识的学习。3.脑科学是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探索大脑奥秘、揭示意识思维活动的本质,学习神经系统形态和结构是基础,结合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艰苦奋斗、勇于探索的精神。4.联系人体说明神经系统在机体活动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及学习记忆习惯。模块十二:内分泌系统【学时分配】理论8学时【内容要求】1.掌握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激素的概念;熟悉激素的分类及作用特征。2.了解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熟悉垂体的位置和形态;归纳各种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了解垂体功能的调节。3.熟悉甲状腺的形态和位置;掌握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熟悉甲状腺功能异常所引起的疾病;了解甲状腺功能的调节。4.掌握肾上腺的形态和位置;掌握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了解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调节作用。5.掌握胰岛分泌激素的种类;了解胰岛素对代谢的调节;熟悉胰高血糖素的作用。6.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发病的部位和原因;能对一般人群进行糖尿病、甲亢等疾病的健康宣教。【教学提示】1.利用标本和模型讲授内分泌腺的形态位置,引导学生养成通过直接观察法总结知识点。2.讲解甲状腺激素时,甲亢患者的药物治疗周期长,面对烦躁易怒的甲亢患者,提醒学生应当充分理解患者的情绪,多站在患者的角度上考虑问题。3.讲述胰岛素时,回顾我国科学家首先人工合成胰岛素的艰难过程,利用讲授、举例、讨论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从事科研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4.负面的心理活动、长期的焦虑、巨大的精神压力等会导致不良的生理反应,这些反应如果持续过久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的紊乱。而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认识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统一性。5.综合内分泌这一章节知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规律的作息习惯,进而引导学生遵守学校作息要求。模块十三:能量代谢与体温【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内容要求】1.能简述人的正常体温的概念、正常值及其生理变动、体温的测定部位与方法。2.熟悉能量代谢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基础代谢率的概念、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3.能理解正常人体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人体的产热方式与散热方式。4.能说出体温调节中枢及体温调节机制。5.能运用影响体温的因素对发热的病人进行健康指导。【教学提示】1.引导学生关注自身体温变化,尤其是新冠疫情常态化管理下,及时记录自身体温,了解身体状况。2.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养成合理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的生活习惯。3.培养学生根据不同情况正确选择不同体温测量方式进行体温测量的能力。七、课程实施(一)教学要求本课程教学要紧扣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医者仁心和利用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程实施全过程,教学内容渗透思政教育,结合案例,激发学生对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学习兴趣。2.坚持以生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积极性。3.充分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如生理解剖实验室、虚拟实验室、生命科学馆等,加强实践技能学习,提升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4.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如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病例分析、情景教学等,为学生营造适宜的学习情境,实现做学合一、德业兼修。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结合标本、模型、多媒体、视频、精品课程、泛雅网络教学平台、3DbodyAPP等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