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讲 民族危机的加深-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专用)(原卷版)_第1页
第01讲 民族危机的加深-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专用)(原卷版)_第2页
第01讲 民族危机的加深-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专用)(原卷版)_第3页
第01讲 民族危机的加深-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专用)(原卷版)_第4页
第01讲 民族危机的加深-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专用)(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01讲民族危机的加深核心考点01两次鸦片战争1.(2022·河北沧州高二下期末·9)截至1840年,英国《泰晤士报》涉及中英鸦片贸易的报道共计128篇,它从经济和法律等多个维度制造近代早期中英之间的“冲突对立”。在此类报道的持续渲染过程中,中英贸易问题升级为涉及国家间国体、法制和外交的政治问题。这些报道()A.揭示了清政府的腐朽和落后B.体现出中英贸易地位的不同C.助推了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D.借助舆论批评中国禁烟运动2.(2022·山东济宁兖州高二下期中·6)反思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冲击与反应一直是主流思想。“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而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C.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D.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3.(2020.1·内蒙古学业水平·11)林则徐是彪炳青史的民族英雄,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毛泽东评价林则徐是“我们的民主革命先驱,……,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命了一百多年。”把林则徐放在了“中国民主革命先驱”的历史地位上。林则徐“开眼看世界”主要是指他()A.领导了虎门销烟B.致信英国女王,商讨通商事宜C.设译馆,翻译外文刊物D.编订《海国图志》4.(2022·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二下3月联考·7)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以来,英国人多次要求进驻广州城,地方官员交涉无果上奏朝廷。道光帝指示:“该督等惟当持以镇静,俟其续请时,即告以贸易之事,期于彼此相安,今欲更改旧章,人心必为疑怪,粤民素称强悍,且恐良莠不齐,傥或滋生事端,彼此均为不便。”这反映了()A.近代中国外交观念萌发B.民众是反侵略的中流砥柱C.清政府利用民众反侵略D.社会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5.(2022·北京学业水平·13)有学者指出,这场战争“是近代中西碰撞过程中的首次国际战争,是陷中国社会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渊的战争……中国社会开始步入近代”。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2020.1·四川学业水平·)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1.(2022·重庆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康德卷)·7)中俄茶叶贸易历史悠久,俄商所需的茶叶长期由山西商人加工转贩。19世纪70年代,俄商在汉口、福州等地收购茶叶,建立机器茶厂制作砖茶销往俄国等地。到1898年,输往俄国的茶叶占中国外销茶的61.1%,“俄国人彻底地改变了茶叶贸易的结构”。这一变化掲示出的本质是()A.先进的生产方式传入中国B.中国失去茶叶市场的主导权C.中国茶叶市场占有率扩大D.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2.(2022·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28)1856年12月,《北华捷报》详细梳理并刊载了当时发生在广州的一系列事件,公开了十多篇英国领事与两广总督来往书信全文,并在评论中有意突出中国官员的“傲慢”,以佐证其“外国人长期受到中国人的蔑视和侮辱”的立场。此举旨在()A.向在华洋人介绍中国时局进展B.指责中国外交上的傲慢行为C.配合英国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D.为英法火烧圆明园进行辩护3.(2022·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6)1839年小斯当东在英国下议院说:“我很了解中国这个民族的性格,很了解对这个民族进行专制统治的阶级性格,我肯定,如果我们想要获得某种结果,就必须使用武力。这场战争是一场世界性的战争,它的结局不可估量。”这场战争的发生说明了()A.英国人完全不了解中国的国情B.中国专制统治引起英国的不满C.英国下院对国家政策有重大影响D.战争是解决中英矛盾的唯一途径4.(2022·湖南省长沙市新高考适应性考试·7)1876年,驻英公使郭嵩焘将其驻外见闻辑成《使西纪程》,由于该书盛赞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结果遭到众人口诛笔伐,朝廷禁其流传。郭嵩焘被迫回国后,亲朋故旧多与其绝交。郭嵩焘的遭遇说明了当时()A.天朝上国观念仍未改变B.晚清政府顺应民间舆论C.中体西用思想有待突破D.社会各界反对学习西方5.(2022·湖南省普通高中高三12月联考·6)1843年,英国公使璞鼎查要求让英人进入广州城,因绅民反对而未果。1846年,两广总督耆英应允英人两年后入城。1848年年初,英国公使文翰以武力相要挟,强行要求广东当局践行耆英之约。但广州民众坚决反对英人入城,迫使文翰只得将此问题再次搁置。这说明()A.清廷与西方国家公开勾结B.英国侵略中国的企图落空C.清朝外交体制趋向近代化D.中国社会矛盾渐趋复杂化6.(2022·山东省中学联盟高中名校高三12月大联考·6)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虽然已经渐次传入中国,但在很长时间内,一般士大夫认真关心这种新学的很少,直到中法战争前,仍然是“满朝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耻士类”。这说明了()A.进行思想变革的迫切性和艰巨性B.中法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C.民族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D.学习西方的思潮还没出现7.(2022·山东德州三模·5)徐继畲认为西方并非“但知贸易,无他技能”,而是科学昌明、繁荣富强且自有一套良法美意、文明有序的教化之国,西方不仅经济繁荣,且文教制度完备。这表明他()A.要求全面接受西方文明B.认识到洋务运动的不足C.主张变革中国政治制度D.初步摒弃传统华夷观念8.(2022·山东潍坊5月模拟·5)1857年,清政府强烈反对在长江中游设置通商口岸。其后签署的《天津条约》中规定,等到“军务肃清再行酌办”。1860年底,清政府转而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这一态度的变化主要是基于()A.外交体制调整的要求B.推动洋务运动的考量C.以夷制夷策略的实施D.应对内部危机的需要9.(2022·山东济南三模·6)1858年京师“官兵所领止有实米二成,其余按折色定价”,同时清政府鼓励民间商人补给京仓,并将漕运由河运改为海运。这主要是由于()A.海上运输的发展B.商品经济的发达C.国内局势的变化D.列强侵略的加深10.(2022·山东省普通高中高三4月联合质量测评·5)分析下面两幅图表,图中数据反映的现象导致了近代中国()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入中国货物总值一览表(单位:英镑)年份1840184318441845货值524198145618023036192394827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生丝数量一览表(单位:万镑)年份184318451853出口量17871322062894A.成为英国商品的倾销市场B.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动C.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地D.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核心考点02边疆危机和甲午战争1.(2020.1·四川学业水平·)1876年,为驱逐俄、英两国支持的阿古柏势力,收复新疆,抬棺出征的将领是()A.李鸿章B.曾国藩C.左宗棠D.林则徐2.(2021·山东潍坊高二第二学期期末·9)甲午战争后,梁启超在《中国积弱溯源论》一文中说:";是故吾国民之大患,在于不知国家为何物。";这旨在说明()A.清政府海权观念的淡薄B.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C.启迪国民意识的重要性D.清政府未发动民众力量3.(2020.7·海南学业水平·16)在茫茫洋面上,他们用愤火与热血表现了中国军人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致远”舰攻敌受创,管带邓世昌以下250人均阵亡,“经远”舰270人俱殉国。“在舰阵役者九十余人,与舰共沉者六百余人。”这一壮烈场面出现于()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B.甲午战争时期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D.抗日战争时期4.(2020.7·浙江学业水平·9)论及近代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的变化,有学者指出:“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文中的“此”当指()A.《南京条约》的签订B.《马关条约》的签订C.《辛丑条约》的签订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5.(2020.1·云南学业水平·3)“抬棺入疆”,率领清军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的名将是()A.左宗棠B.张之洞C.李鸿章D.曾国藩1.(2022·北京市东城区一模·7)有学者在研究晚清困局原因时指出:国际形势演变,甲午战争失败,清廷内部派系之争,但根本点则是因为中国此前三十年所谓“自强运动”实际上并没有获得预期效果。该学者意在表明()A.洋务运动失败的必然性B.晚清政局变化的突发性C.国家出路探索的复杂性D.西方列强侵略的破坏性2.(2022·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7)1900年1月11日。清政府发布上谕称,官方剿匪,只能问其“为匪与否,肇衅与否。不论其会不会、数不教也”。同时,政府认为大多拳会都是“安分良民或习技艺以自卫身家,或互保闾里,是乃守望相助之义”。上述言论出台的背景是()A.帝国主义加紧对华资本输出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C.清廷利用民众对抗联军侵华D.义和团得到政府正式招抚3.(2022·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上期末·11)1884年之前,清政府在新疆实行以军统政的军府制以及带有封建领主制性质的伯克制等行政体制。1884年11月17日,清政府废除原有的行政体制,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这一举措()A.标志新疆正式纳入了中国版图B.削弱了新疆地区的军事实力C.成为缓解边疆危机的重要手段D.体现了清末改土归流的成果4.(2022·广东省2022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6)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主张塞防各军“可撤则撤,可停则停。其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左宗棠则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同时认为西方国家“专在通商”。这一争论反映了()A.近代外交观念的萌芽B.清廷准确判断时局C.清朝政府内部的分裂D.清政府国力的衰微5.(2022·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月考·4)图2反映了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时局,这()图2A.表明中国近代边疆危机开始出现B.导致清朝政府迅速陷入崩溃边缘C.迫使中国社会掀起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D.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6.(2022·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月考·7)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在东北实行封禁政策。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清政府不仅逐渐放弃了封禁政策,命令地方官员“招民试垦”,而且还先后创办了吉林机器局、漠河金矿及一批新式学校。清政府此举旨在()A.创办民族工业B.应对列强侵略C.缓和社会矛盾D.缓解边疆危机7.(2022·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期中·11)晚清时期,中国不断遭受西方列强侵略,边疆地区出现了严重危机。下列选项相关史事发生的空间位置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A.清军将领冯子材在①取得镇南关大捷B.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在②建省加强管辖C.法国军队在③偷袭军港,炸毁造船厂D.日军在④偷袭了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8.(2022·山东省普通高中高三10月联测·6)《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出现的背景是()A.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B.清政府成为统治中国的工具C.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需要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9.(2022·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联考·12)赫德曾言“总理衙门对外国调停过度信任,并且总认为日本愿意谈判,因此造成僵局,总理衙门坚持先撤兵后谈判,日本坚持先谈判后撤兵。日本大军已涌入朝鲜,增强了他们的地位,并强迫朝鲜国王独立,改革内政,手段高强,但是很霸道。”清政府的外交调停政策()A.有效化解了中日在朝鲜的纷争B.使清政府在战争问题上丧失主动权C.造成日本在朝鲜不断增兵局面D.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朝鲜国家的独立10.(2021·全国Ⅰ卷高三1月优生联赛·28)中法战争期间(1883—1885年),清政府花费军费3000万两白银,由于出现支付困难,政府先后向英国的银行借债七笔,总数达到1260万两白银,利用英国的资金来与法国作战。这表明,此时的清政府()A.与英国结成同盟关系B.对外赔款压力巨大C.财政制度迈向近代化D.对外借款态度谨慎核心考点03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1.(2021·湖南学业水平·8)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2019.7·贵州学业水平·3)《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与《辛丑条约》有关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2018.6·新疆学业水平·19)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的每一步发展总是伴随着暴力和血腥。与它最终形成相关的战争是()A.两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英国打败“无敌舰队”D.克里米亚战争4.(2019·山东德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1)“善后谈判还涉及使馆区的扩大、使馆卫队、武器禁运,以及在中国驻军等问题,确实关涉中国主权和尊严,但从各国公使刚刚结束被围困的经验说,他们的目的就是不再让类似的事情发生。”该“谈判”签订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5.(2019·河北邯郸高二第二学期期末·6)“1901年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组成公使团、领事团,操纵中国中央和地方的内政外交,并和总税务配合起来,共同行动。”由此可知()A.帝国主义联合侵华局面出现B.《辛丑条约》对中国危害巨大C.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D.清朝封建统治已经无法延续1.(2021·浙江杭州二模·10)“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一条款出自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影响最大的是()A.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渗入中国内陆B.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C.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清政府因大量割地赔款而不堪重负2.(2022·山东日照三模·6)1900年6月20日,清政府向各省督抚发布一道密旨(如下图)。此道密旨()A.加速汉族地主势力迅速崛起B.赋予地方督抚一定的自主权C.引起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D.巩固了清政府政治统治根基34.(2022·重庆市高考模拟调研·7)教案是指近代中国民众采取暴力行动反对外国教会的传教活动。从1896年到1900年,全国共发生教案近150起,相当于前20年发生的教案总和,这一现象反映了()A.清政府的对外妥协政策B.义和团运动的迅速发展C.中国民众民主意识觉醒D.中外民族矛盾尖锐激化4.(2022·天津市河西区高三年上期中·7)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担心波及其势力范围长江流域,遂策动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与列强合作。后来,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保护东南章程九款”。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南方更多督抚加入进来,和各参战国形成“东南互保”协议,虽未签字,但是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A.进一步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根基B.导致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日益尖锐C.激发义和团反抗西方列强的爱国热情D.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5.(2022·山西运城高三摸底调研考试·9)八国联军登陆前夕,东南各省督抚收到了朝廷密旨,密旨上说:“沿江沿海各省,彼族觊觎已久,尤关紧要。若再迟疑观望,坐误事机,大局何堪设想?各督抚互相劝勉,联络一气,共挽危局”。这一密旨()A.反映了清廷动员东南各省参战的决心B.某种程度上为后来的“东南互保”授权C.说明清廷对当前局势有清醒认识D.实质上号召东南清军与义和团联合作战6.(2022·河南省洛阳市二模文综·29)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