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9质量守恒和化学方程式(讲义)模块导航:模块一、命题趋势模块二、知识重构模块三、重点考向典题精练考向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考向二、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考向三、化学方程式书写考向四、化学方程式计算命题趋势1.质量守恒定律的命题点有:①根据宏观质量守恒计算物质的质量;②根据微观原子守恒计算物质的化学式;③根据物质的质量关系表格或坐标图写化学反应的表达式、判断化学反应类型等,多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填空题中多以方框中的微粒变化等形式考察.2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含义的命题点有:①化学方程式的配平;②根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③判断化学方程式是否书写正确;④判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是否正确,说出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等,命题时常常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出现.3.方程式计算命题点有:①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②化学方程式计算与溶液的质量分数结合考察等.多在填空题和计算解答题中出现.知识重构知识点一:质量守恒1.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2.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既没有改变也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注意: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范围是一切化学变化,不包括物理变化。)但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发生变化,分子数目、物质状态可能发生变化。知识点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与配平1.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在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3)说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2.书写步骤:(1)根据反应事实,在式子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连一条短线。(2)配平化学方程式。在式子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面,要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式子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数配平后,把短线改成等号。(3)说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3.意义eq\a\vs4\al(意,义)eq\b\lc\{(\a\vs4\al\co1(质的方面(宏观):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量的方面\b\lc\{(\a\vs4\al\co1(宏观: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比,微观: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粒子,个数比))))如反应2H2O2eq\o(=,\s\up7(MnO2))2H2O+O2↑表示的意义为:(1)宏观①质的方面:过氧化氢在MnO2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②量的方面:每68份质量的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和32份质量的氧气。(2)微观:2个过氧化氢分子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计算1.化学方程式的应用——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解题步骤是:注意:①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列出比例式。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是气体的体积时,应先将其换算成质量。③代入化学方程式的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若是气体体积需换算成质量;若为不纯物质或者溶液,应先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涉及到的公式有: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的总质量×纯度(或1-杂质的质量分数)重点考向典题精炼考向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D.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答案】D【解析】A.由图可知,此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A正确;B.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正确;C.反应物是两种单质,各元素化合价为零,生成物是化合物,各元素化合价不为零,所以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C正确;D.两种反应物都由一种元素组成,是单质,D错误;故答案为:D2.瓷上世界,共享未来。11月8日,2022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隆重开幕。陶瓷烧制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其中包括CaCO3+X高温__CaSiO3+COA.SiO2 B.SiO C.SiO3 D.Si【答案】A【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SiO2,故A正确;B.X是SiO的话,反应前有1个Ca、1个C、4个O、1个Si,与反应后原子个数不等,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B错误;C.X是SiO3的话,反应前有1个Ca、1个C、6个O、1个Si,与反应后原子个数不等,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C错误;D.X是Si的话,反应前有1个Ca、1个C、3个O、1个Si,与反应后原子个数不等,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故答案为:A。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物质XYZQ反应前质量/g20202020反应后质量/ga161420A.a值为30B.Q可能是催化剂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D.参加反应的Y与Z的质量比为2:3【答案】C【解析】A、由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可知,a=30,不符合题意;
B、Q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未参与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为Y+Z→X,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D、参加反应的Y与Z的质量比为(20-16):(20-14)=2:3,不符合题意;故选C。4.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7∶10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14∶17【答案】D【解析】A.丁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未参与反应,不符合题意;B.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00%-42%-40%-10%=8%,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为100%-70%-14%-10%=6%,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物质质量分数增加则说明物质质量增加,为生成物,质量分数减少则说明物质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则甲、乙为反应物,丙为生成物,该反应为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14%-8%):(40%-6%)=3∶16,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70%-42%):(40%-6%)=14∶17,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5.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化学反应,并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值为9B.该反应中氧气与水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5C.W由碳、氨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1【答案】D【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1g+20g+8g=x+8g+11g,解答得:x=10g,故A错误;
B.根据图片可知,氧气的质量减少:20g-8g=12g,水的质量增加了:10g-1g=9g,则氧气与水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2g:9g=4:3,故B错误;
C.11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11g×129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9g×2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3g+1g=4g<8g,
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8g-4g=4g,
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C错误。
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g:1g=3:1,故D正确。故选D。6.某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上图所示,图中a、b、c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54% B.b=6%C.以上发生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丁物质一定时该反应的催化剂【答案】C【解析】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8%:6%,当乙的质量分数为11%时,减少了14%-11%=3%,则甲的质量分数应减少14%,则a=70%-14%=56%,所以A不符合题意。
B、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42%-40%-10%=8%,b=8%,所以B不符合题意。
C、通过分析可知,反应物是甲物质、乙物质,生成物质是丙物质,所以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所以C符合题意。
D、丁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与反应。所以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C。7.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物质/g20m2020反应后物质/g2待测3226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甲参加该反应的质量为20gC.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D.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6:13【答案】A【解析】A.由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可知,待测值为m,反应后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则该反应为甲→丙+丁,为分解反应,符合题意;B.甲参加该反应的质量为18g,不符合题意;C.乙在该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可能是杂质未参与变化,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8:12:6,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8.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是微观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某碳氢化合物(化学式为CxHy)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A.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B.t时刻,容器中O2和CO2的质量相等C.该碳氢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3H8D.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比为22:9【答案】C【解析】A.由图像及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nCxHy+5nO2=3nCO2+4nH2O,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B.t时刻,容器中O2和CO2的分子个数相等,质量不相等,不符合题意;C.由方程式可知,该碳氢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3H8,符合题意;D.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比为33:18,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9.在一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A、B、C、D,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B、C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ABCD微观示意图反应前质量/g1001146反应后质量/g48955X(1)A,B,C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写字母)。(2)X的值为。(3)该反应的生成物是(写物质名称)。(4)该反应中B和C的分子个数比为。【答案】(1)BC(2)0(3)水、二氧化碳(4)2:3【解析】(1)A为单质,B和C都是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物。
(2)由前后物质质量总和相等可知,X=100+1+1+46-4-89-55=0。
(3)反应后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该反应的生成物为水、二氧化碳。
(4)该反应中B和C的分子个数比为884410.漂白粉可以用来对水进行杀茵处理,其有效成分是次氨酸钙Ca(CIO)2。(1)Ca(CIO)2中CI元素的化合价为。(2)Ca(CIO)2可通过反应2Cl2+2Ca(OH)2=CaCl2+Ca(ClO)2+2X制得,推断X物质的化学式为【答案】(1)+1(2)H2O【解析】(1)Ca(CIO)2中钙元素为+2价,氧元素为-2价,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2)方程式中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为:氯4、钙2、氢4、氧4,反应后为:氯4、钙2、氧2,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2X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X化学式为H2O。考向二、质量守恒定律验证1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C.证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D.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答案】B【解析】A.在密闭的容器内红磷燃烧,当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将该装置放回天平,观察到天平仍然平衡,证明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不合题意;
B.该电流中的电流相同,不能改变,因此不能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符合题意;
C.实验中,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合题意;
D.若用图示装置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根据U形管右端下降的距离(或液面差)来反映植物蒸腾作用,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12.小科同学利用如图1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1)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体积变化情况是。(2)图2中,锥形瓶中固态物质的质量m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答案】(1)先变大后变小(2)C【解析】(1)实验过程中,烧瓶内气体体积先增大后减小,则可观察到气球体积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变小。
(2)当白磷与氧气反应时,不断有五氧化二磷产生,则固体的质量不断增大。当反应结束后,不再有五氧化二磷产生,因此固体的质量不变,故选C。13.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小组分别做了四个实验,其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少B.水汽化成蒸气后质量不变C.铁生锈后质量增加D.10克水电解一段时间后产生氢气和氧气的总质量只有5克(2)在一定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微粒种类变化如图所示(“”“”表示不同原子)。则参加反应的A、B物质的分子数之比为。【答案】(1)A;C;D(2)2:1【解析】(1)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跑空气中去了,所以质量减少,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生水汽化成水蒸气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铁生锈质量增加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应,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因为还有一部分水没有电解,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ACD。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总个数不变,ABC分子个数比是2∶1:2时,恰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定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关系的实验。(1)图甲是测定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关系的装置,先按图组装好装置,然后将锥形瓶置于天平托盘上,调节天平至平衡,接下来的操作是。(2)该同学将上述实验中的现象整理成如下所示表格,图乙实验中的现象①为。他不知如何表述表格中“②”处的项目,你认为该项目应该是。实验实验现象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②甲有蓝色絮状沉淀出现是乙①是【答案】(1)将滴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中(2)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气球先变大后变小;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解析】(1)实验目的是测定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关系,分析实验图示可知,将锥形瓶置于托盘天平上,调节天平至平衡,接下来的操作是:将滴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中。
(2)本组实验目的是,测定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关系,分析表格信息可知,乙实验中白磷燃烧的现象①为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气球先变大后变小;“②”处的项目是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15.如下是小科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研究》的过程。【提出问题】氧化汞(HgO)加热时,会生成汞和氧气。反应结束后,所生成的汞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与参加反应的氧化汞的质量是否相等呢?【实验设计及过程】按图甲方法加热完全干燥的氧化汞,有以下步骤:a.加热试管;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药品,并测得反应装置、滤毒器与物质总质量为m1;d.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好后,固定在铁架台上,并组装好收集装置;e.收集气体,直至量筒内液面下降至合适位置;f.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g.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h.测得量筒中气体体积增加量为V,反应装置、滤毒器与剩余物质总质量为m2。(1)小科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cda(填字母编号)。(2)实验时,小科在量筒中加入一些煤油的目的是,组装实验装置时,发现试管固定得太高了,应调节图乙中旋钮(填“①”、“②”或“③”)。(3)【实验分析】小科根据数据计算得m1-m2≠ρV(常温常压下,氧气密度为ρ),与质量守恒定律不符。造成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填字母编号)。A.试管中氧化汞没有完全分解B.导管口连续且均匀冒气泡时开始收集气体C.未调节量筒内外液面相平就读数【答案】(1)efgh(2)防止生成的氧气溶于水;①(3)B;C【解析】(1)实验的操作顺序为: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药品,并测得反应装置、滤毒器与物质总质量为m1;
d.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好后,固定在铁架台上,并组装好收集装置;
a.加热试管;
e.收集气体,直至量筒内液面下降至合适位置;
f.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
g.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h.测得量筒中气体体积增加量为V,反应装置、滤毒器与剩余物质总质量为m2。
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bcdaefgh。
(2)①氧气难溶于水,不溶于煤油,实验是通过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来进行探究的,因此实验时,小科在量筒中加入一些煤油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氧气溶于水;
②旋钮①是调节试管的高度,旋钮②是调节试管的倾斜度旋钮,旋钮③是调节夹持试管的松紧度,则
组装实验装置时,发现试管固定得太高了,应调节图乙中旋钮①;
(3)实验是通过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来进行探究的,因此:
A.试管中氧化汞没有完全分解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
B.导管口连续且均匀冒气泡时开始收集气体,收集的是纯氧气,但导致收集的气体量减少,因此会造成误差,故B符合题意;
C.未调节量筒内外液面相平就读数,装置内外压强不等,不是在常温常压下,气体的体积不准确,会造成误差,故C符合题意。故选BC。16.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凝聚了不少科学家的心血。
材料一: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将某金属放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煅烧,煅烧后立即打开容器进行称量,结果发现煅烧后的固体质量增加了。材料二:1714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在密封容器中氧化汞分解前的质量和分解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之间的关系,证实了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波义耳实验中,煅烧后固体质量增加的原因是。【证据】兴趣小组决定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拉瓦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如果出现关系(用字母表示,假定气体密度为ρg/cm3)则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装有氧化汞试管的总质量(克)反应结束冷却后议管的总质量(克)反应后量筒内气体体积(毫升)abc【交流】为使测量数据更加准确,实验时加入试管中的药品氧化汞不能太多,理由是。【答案】金属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增加了氧元素质量;a=b+ρc;防止生成的氧气体积超过量筒的量程,导致收集氧气体积误差较大。【解析】【解释】波义耳实验中,金属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增加了氧元素质量,所以煅烧后固体质量增加;【证据】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物质质量总和相等,则a=b+ρc时,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交流】生成的氧气体积超过量筒的量程,导致收集氧气体积误差较大,所以为使使测量数据更加准确,实验时加入试管中的药品氧化汞不能太多。考向三、化学方程式书写1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AI+O2=2AIOAB.4P+5O2点燃__2P2C.4Fe+3O2点燃__2Fe2【答案】B【解析】A.铝与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Al+3O2=2Al2O3,不符合题意;B.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方程式为4P+5O2点燃__2P2OC.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方程式为3Fe+2O2点燃__Fe3O18.下列关于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硫粉燃烧时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SO2↑C.1克硫粉和1克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克二氧化硫D.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硫原子和氧原子【答案】C【解析】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故A错误;
B.硫在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C.由化学方程式:S+D.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二氧化硫分子,故D错误。故选C。1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H2O2C.C+O2__【答案】D【解析】A、方程式没有配平,没有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正确的书写应该是2H2O2MnO22H2O+O2↑所以A不符合题意。20.诺贝尔化学奖旨在奖励在化学领域作出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科学家。(1)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发展”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方面的贡献。”点击化学”采取简单方法构建复杂的功能分子,下列关于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A.分子由原子构成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不同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一般不同(2)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不对称有机催化方面的发展。如图是加入催化剂的某反应微观过程: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3)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基因编辑技术作出贡献的化学家。腺嘌呤(化学式为C5H5N5)是DNA的四种单核苷酸之一,腺嘌呤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4)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用于表彰锂离子电池的研发。某种锂电池放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Li+2SOCl2=4LiCl+S+X↑,则X的化学式为。【答案】(1)B(2)1:3(3)1:1:1(4)SO2【解析】(1)A.分子由原子构成,故A说法正确;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不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B说法不正确;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故C说法正确;
故选B;
(2)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催化剂CH3OH+H2O,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即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3;
21.2023年2月6日零时起,绍兴各市全域禁止经营、燃放烟花爆竹,其中一个原因是烟花成分中的硫燃烧会产生一种的气体(填气味),引起环境污染,该燃烧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达为。【答案】有刺激性气味;S+O2点燃__【解析】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一种由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方程式是S+O2点燃__2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1)反应前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写出物质的名称)(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1)氧气(2)2SO2+O2=催化剂高温【解析】(1)据图可知,反应前的物质有氧气和二氧化硫,所以单质是氧气。
(2)据图可知,该反应是氧气和二氧化硫在高温条件下被催化反应生成三氧化硫。23.现有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回答问题:(1)如果该气体只有一种元素组成,那么该气体一定不是(填物质类别)。(2)如果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那么该气体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答案】(1)化合物(2)CO2+Ca(OH)2=CaCO3↓+H2O【解析】(1)如果该气体只有一种元素组成,那么该气体一定不是化合物。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24.氮氧化物(如NO2、NO等)进入大气后,不仅会形成硝酸型酸雨,还可能形成光化学烟雾。因此必须对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进行处理。(1)用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2+NO+2NaOH=2NaNO2+H2O,产物Na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已知“HNO2”读作“亚硝酸”,则NaNO2的名称为。(2)汽车尾气中含有NO和CO,消除这两种物质对大气污染的方法是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它们发生反应生成N2和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1)+3;亚硝酸钠(2)2NO+2CO【解析】(1)NaNO2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NaNO2的名称为亚硝酸钠;
(2)由题意可知NO和CO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N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催化剂25.碳中和足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化碳“零排放"。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其燃烧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针对我国能源结构的现状,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是降低化石能源在消费能源中的比例,提高可再生、非化石能源比例。路径之二是捕集、利用和封存二氧化碳。(1)植树造林这一措施,实际是利用绿色植物的作用,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2)封存二氧化碳的技术之一,将二氧化碳送人到海面以下3000米的深海里,进行二氧化碳海洋封存,但此举可能会造成海洋酸化,原因是。利用二氧化碳的技术之一,二氧化碳制取甲醇(CH3OH),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1)光合(2)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3H2一定条件__CH3OH+H【解析】(1)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吸收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所以植树造林这一措施,实际是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2)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会使海水酸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氢气,产物是甲醇和水,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O2+3H2一定条件__CH3OH+H26.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制取氧气可以有多种途径。以下是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请你仔细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①2H2O2催化剂__2H2O+O2②KClO3=△③2KMnO4Δ__K2MnO4+MnO2+O2↑④2H2OΔ__2H(1)没配平的是;(2)“↑”“↓”没写或写错的有;(3)反应条件没写或写错的是。【答案】(1)②(2)①(3)④【解析】(1)方程式②没配平;
(2)①氧气后面没写“↑”;
(3)④水分解条件是通电,条件写错。考向四、化学方程式计算27.在反应2A+3B=2C+4D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用一定质量的A与12克B恰好完全反应,产生11gC,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8B.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16:9C.同时生成D的质量是9克D.反应中,A与C的质量之比是8:11【答案】A【解析】A.在反应2A+3B=2C+4D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则A与B反应质量比为2:3,用一定质量的A与12克B恰好完全反应,消耗A的质量为8g,产生11gC,由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可知,产生D的质量为9g,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设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x,则64:2x=8g:11g,x=44,符合题意;B.B与D的物质质量比为12g:9g=4:3,设B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a、b,则3a:4b=4:3,a:b=16:9,不符合题意;C.同时生成D的质量是9克,不符合题意;D.反应中,A与C的质量之比是8:11,不符合题意;28.为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杂质不参与反应)的纯度,取一定量该样品进行加热,不同时刻固体质量数据如图所示。(1)t1时刻产生的氧气质量是。(2)t3-t4时段剩余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3)列式计算该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答案】(1)1.68g(2)氯酸钾已完全分解(3)解:设5克样品中含有氯酸钾的质量为x由图甲可知,氯酸钾完全分解生成的氧气质量m=5克+1.5克-4.58克=1.92克2KClO3=2KCl+3O2↑24596x1.92g245x=4.9克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m=答:该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为98%。29.小科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某溶质质量分数未知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①按图甲组装实验仪器并进行气密性检查:②取固体二氧化锰0.5克,倒入气密性良好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装置总质量(如图乙);③打开活寒,滴入部分过氧化氢溶液后关闭活塞,待气泡不再冒出时,测出反应后装置总质量;④整理相关数据,计算出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反应前总质量(克)275.6反应后总质量(克)274.8反应前后质量差(克)0.8(1)小科发现课本中”利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反应前会在锥形瓶中加入50毫升的水和0.5克二氧化锰,放入水的目的是;(2)实验中滴加10克过氧化氢溶液后,装置数据如上表,结合表中数据,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同组的小金对实验进行反思后认为,根据小科的实验操作及所得数据,所测得的过氧化氢溶质质量分数比真实值。【答案】(1)稀释过氧化氢,减缓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2)正确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列式算出质量1.7克;溶质质量分数17%(3)小【解析】(1)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由于浓度过大,反应速率较大,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所以要加水稀释;所以加水的目的是:稀释过氧化氢,减缓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
(2)表中数据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0.8g,设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26832x0.8g68x=320.8g
X=1.7g
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7g10g30.2023年5月30日,我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又有三位宇航员抵达空间站。如图表示某空间站的水气整合系统,其中”氧气生成系统”能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萨巴蒂尔系统”能把氢气和航天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液态水和甲烷气体。(1)氧气生成系统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水气整合系统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3)已知一个航天员平均-天要产生约1.1kg的二氧化碳,一个航天员在空间站每天理论上通过”萨巴帝尔系统”至少产生多少质量的甲烷?(已知”萨巴帝尔系统”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4H2一定条件__2H2O+CH【答案】(1)2H2O通电__2H2↑+O(2)水(3)解:设产生的甲烷的质量至少为x,CO2+4H2一定条件__2HCH444161.1kgX44/1.1kg=16/xx=0.4kg31.科学实验提倡绿色环保,对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图甲是实验室制取并检验CO2的装置,图乙是对图甲实验装置的”微型”化改进后的装置。(1)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甲中的仪器相同(填字母编号)。(2)用乙装置完成”制取并检验CO2”的实验,消耗了0.73克10%的盐酸。请计算实验过程中产生CO2的质量是多少克?【答案】(1)A(2)解:设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CaCO3+2HCl=CaCl2+H2O+CO2↑10073440.73g×10%x73x=0.044g答:实验过程中产生CO2的质量是0.044g。32.钱塘区2023年八年级科学实验监测的主题是“粗测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应的实验过程如下:取石灰石样品4克,把20克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已知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得到如表所示数据:实验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稀盐酸用量/克5555剩余固体质量/克3211(1)样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是第次。(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3)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3(2)75%(3)由表中数据可知,5g稀盐酸和1g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
设稀盐酸质量分数是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73
1g5gx
100解得:x=14.6%。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33.小科探究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否会影响过氯化氢分解的速率。于是他利用右图实验装置,往分液漏斗中加入30亳升15%的过氧化氢溶液,往烧瓶中加入50毫升水,仅改变加入的二氧化锰的质量,并进行多次实验,记录每次实验收集一集气瓶氧气所用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班夜宵采购合同范本
- 单位间借用合同范本
- 个人股东入股合同范本
- 保安公司加盟合同范本
- 产学研技术采购合同范本
- 劳务聘用员工合同范本
- 企业绿化采购合同范本
- 加工中心租赁合同范本
- 劳务协议解除合同范本
- 公司股权集资合同范本
- 中石油加油站管理标准规范管理部分
- 北京市海淀区2024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 高中雷雨完整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1例及文献复习
- GB/T 43635-2024法庭科学DNA实验室检验规范
- 《社区康复》课件-第五章 脊髓损伤患者的社区康复实践
- 2024年01月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院所属事业单位招考聘用笔试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荟萃)答案带详解附后
- 新产品开发(toshiba案例分析组)
-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第5版) 课件全套 第1-8章 网络媒介的演变-网络传播中的“数字鸿沟”
- 4.1.1 有理数指数幂-参考课件
- 雷达简介讲解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