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管控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建筑工程质量管控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建筑工程质量管控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建筑工程质量管控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建筑工程质量管控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工程质量管控作业指导书TOC\o"1-2"\h\u8968第一章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3300331.1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379151.2质量管理组织结构 3324271.2.1组织架构 3204711.2.2职责与权限 3143011.3质量管理流程 493411.3.1质量策划 427101.3.2质量监督与检查 4188251.3.3质量检验 465061.3.4质量改进 58781第二章设计阶段质量管理 55072.1设计质量要求 520762.1.1设计原则 524752.1.2设计文件要求 5324742.2设计审查与审批 5206502.2.1设计审查 5108302.2.2设计审批 6180732.3设计变更管理 6293782.3.1变更原则 6135942.3.2变更程序 631691第三章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管理 661443.1施工方案编制与审批 6261653.1.1编制要求 6307303.1.2审批流程 7241633.2施工图纸及技术交底 7256623.2.1施工图纸审查 7170643.2.2技术交底 7182793.3施工材料检验与验收 8187843.3.1检验标准 85833.3.2验收流程 83278第四章施工过程质量管理 9144494.1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9212704.1.1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 9278854.1.2施工材料及设备 9232364.1.3施工人员及施工管理 9309074.2施工过程检查与验收 9151994.2.1施工过程检查 9313724.2.2验收程序及标准 9227024.2.3验收结果处理 962654.3施工质量处理 107514.3.1报告及调查 10237404.3.2处理措施 10326974.3.3整改及验收 1020930第五章工程监理质量管理 1015605.1监理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1060075.2监理过程质量控制 1038785.3监理报告与质量评估 1116356第六章工程验收质量管理 11216956.1工程验收标准与程序 1155336.1.1工程验收标准 11139886.1.2工程验收程序 12171176.2工程验收组织与实施 12168256.2.1工程验收组织 12179836.2.2工程验收实施 12128786.3工程验收结果处理 12190566.3.1验收合格 13208786.3.2验收不合格 13246626.3.3验收遗留问题 1320362第七章工程质量保修与售后服务 13223927.1保修期限与范围 1316607.1.1保修期限 1337647.1.2保修范围 13146417.2保修服务流程 14101097.2.1保修申请 14117117.2.2保修受理 1462027.2.3保修实施 14202097.2.4保修验收 14160057.2.5保修资料归档 1446247.3售后服务与客户满意度调查 14226047.3.1售后服务 1430567.3.2客户满意度调查 1417196第八章质量改进与持续发展 15141888.1质量改进方法与工具 1570428.2质量改进计划与实施 15165628.3持续发展策略 1524823第九章质量安全与环保 1610469.1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16134729.1.1目的与意义 1692779.1.2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 1694469.1.3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 16314559.2环保政策与要求 16240099.2.1环保政策 161239.2.2环保要求 1721209.3质量安全与环保处理 17273019.3.1分类 17148319.3.2报告 17322239.3.3调查与处理 1776359.3.4应急预案 1714106第十章质量信息管理 17270210.1质量信息收集与整理 172106710.1.1目的与意义 18536410.1.2收集内容 18787810.1.3整理方法 182805810.2质量信息传递与沟通 182232210.2.1传递原则 18189210.2.2传递方式 18878410.2.3沟通机制 191426210.3质量信息分析与利用 191919410.3.1分析方法 191766010.3.2利用途径 19第一章工程质量管理体系1.1质量管理体系概述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为保证工程质量的稳定与提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工程实际需求,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系统、规范管理的体系。该体系旨在通过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实现工程质量目标,满足业主和用户的期望与需求。1.2质量管理组织结构1.2.1组织架构质量管理组织结构应按照项目规模、专业性质和工程特点进行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的质量管理,对项目质量目标负总责。(2)质量管理部门:负责项目质量管理的具体实施,包括质量策划、质量监督、质量检验、质量改进等工作。(3)各专业工程师:负责各自专业范围内的质量管理,对工程质量负责。(4)施工班组:负责具体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对施工质量负责。1.2.2职责与权限(1)项目经理:负责制定项目质量管理目标,组织编制项目质量管理计划,协调各相关部门和人员,保证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2)质量管理部门:负责项目质量管理的具体实施,对项目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检验,对发觉的质量问题进行整改和跟踪。(3)各专业工程师:负责本专业范围内的质量管理,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4)施工班组:负责具体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执行质量管理规定,积极参与质量改进活动。1.3质量管理流程1.3.1质量策划质量策划是工程质量管理的第一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项目质量目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工程实际需求,制定项目质量目标。(2)编制项目质量管理计划:根据项目质量目标,制定项目质量管理计划,明确质量管理任务、方法、责任和时间节点。(3)制定质量控制措施:针对项目特点,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1.3.2质量监督与检查质量监督与检查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日常监督:对施工过程进行日常监督,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2)定期检查:定期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评估工程质量状况,发觉问题及时整改。(3)专项检查:针对特定部位或质量问题进行专项检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标准。1.3.3质量检验质量检验是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原材料检验: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进行检验,保证原材料质量符合标准。(2)施工过程检验: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检验,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3)工程验收检验:对工程整体进行验收检验,保证工程质量满足使用要求。1.3.4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持续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分析:收集和分析工程质量数据,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制定改进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3)实施改进措施:将改进措施付诸实践,提高工程质量水平。(4)持续改进:根据改进效果,不断调整和优化质量管理措施,实现工程质量持续提高。第二章设计阶段质量管理2.1设计质量要求2.1.1设计原则在设计阶段,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设计质量:(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规范;(2)满足项目功能、安全、环保、经济、美观等要求;(3)充分考虑施工、安装、运维等后续阶段的需求;(4)采用先进技术、合理设计,提高工程效益;(5)注重创新,发挥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创造力。2.1.2设计文件要求设计文件应具备以下特点,以保证设计质量:(1)内容完整、准确,无遗漏;(2)表述清晰、易懂,便于施工人员理解;(3)图纸、说明书、计算书等文件齐全;(4)设计变更及时,与施工进度保持一致;(5)符合施工、验收、运维等环节的要求。2.2设计审查与审批2.2.1设计审查设计审查是对设计文件的全面审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规范;(2)设计是否符合项目功能、安全、环保、经济、美观等要求;(3)设计文件是否完整、准确、清晰;(4)设计变更是否合理、及时;(5)设计是否符合施工、验收、运维等环节的要求。2.2.2设计审批设计审批是对设计文件的最终决策,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设计方案审批: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确定设计原则和方向;(2)设计文件审批: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查,保证设计质量;(3)设计变更审批:对设计变更进行评估,保证变更合理、及时;(4)设计成果审批:对设计成果进行最终审查,保证符合项目需求。2.3设计变更管理2.3.1变更原则设计变更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工程安全、质量、进度和投资效益;(2)充分考虑施工、安装、运维等后续阶段的需求;(3)变更内容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规范;(4)变更应及时,避免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5)变更应经过充分论证,保证变更合理、可行。2.3.2变更程序设计变更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提出变更申请: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提出变更需求;(2)变更评估:对变更需求进行评估,确定变更的合理性和可行性;(3)变更设计:根据变更评估结果,进行设计变更;(4)变更审查:对变更设计进行审查,保证变更质量;(5)变更审批:对变更设计进行审批,保证变更符合项目需求;(6)变更实施:将变更内容纳入施工计划,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第三章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管理3.1施工方案编制与审批3.1.1编制要求施工方案是施工准备阶段的重要文件,应根据工程特点、施工环境、施工方法等因素进行编制。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概况及施工难点分析;(2)施工组织设计;(3)施工工艺及操作流程;(4)施工资源配置;(5)施工安全及环保措施;(6)质量控制措施;(7)进度计划及节点安排。3.1.2审批流程(1)施工方案编制完成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审核;(2)审核通过后,报请项目经理审批;(3)项目经理审批通过后,报请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4)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通过后,报请公司领导审批;(5)审批通过后的施工方案,作为施工执行的依据。3.2施工图纸及技术交底3.2.1施工图纸审查(1)施工图纸审查应遵循以下原则:a.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b.符合设计规范及标准;c.符合施工合同要求;d.符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2)施工图纸审查内容:a.设计是否符合施工要求;b.施工图纸是否完整、清晰;c.施工图纸与施工方案是否一致;d.施工图纸与施工资源配置是否合理。3.2.2技术交底(1)技术交底是对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的详细解释,旨在保证施工人员充分了解工程特点、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要求。(2)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a.工程概况及施工难点;b.施工工艺及操作流程;c.施工资源配置;d.质量控制措施;e.施工安全及环保措施。(3)技术交底的组织与实施:a.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b.邀请设计、监理、施工等相关人员参加;c.交底内容应详细记录,并存档备查。3.3施工材料检验与验收3.3.1检验标准(1)施工材料检验应遵循以下原则:a.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b.符合设计规范及标准;c.符合施工合同要求;d.符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2)施工材料检验内容:a.材料品种、规格、功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b.材料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c.材料来源是否合法、可靠;d.材料验收手续是否齐全。3.3.2验收流程(1)施工材料到达施工现场后,由材料员进行初步验收;(2)初步验收合格后,报请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专业验收;(3)专业验收合格后,报请项目经理审批;(4)项目经理审批通过后,进行材料入库;(5)入库后的材料,按照施工方案进行使用。第四章施工过程质量管理4.1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保证施工过程中各项工程质量的符合性。以下是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几个关键要点:4.1.1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是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基础,应依据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编制科学、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4.1.2施工材料及设备施工材料及设备是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素。必须严格把控材料及设备的采购、检验、储存、使用等环节,保证其质量符合相关规范要求。4.1.3施工人员及施工管理施工人员是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主体,施工管理则是保障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同时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得以有效执行。4.2施工过程检查与验收施工过程检查与验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2.1施工过程检查施工过程检查是对施工过程中各项工程质量指标的实时监控,包括施工材料、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人员等方面的检查。检查人员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要求。4.2.2验收程序及标准验收程序及标准是施工过程检查与验收的基本依据。应根据相关规范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验收程序和标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4.2.3验收结果处理验收结果处理是施工过程检查与验收的关键环节。对验收合格的项目,应予以确认;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应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及时进行整改,直至合格。4.3施工质量处理施工质量处理是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3.1报告及调查发生施工质量时,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启动调查程序。调查组应迅速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为处理提供依据。4.3.2处理措施根据调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包括整改方案、责任追究、赔偿等方面。处理措施应科学、合理、有效,保证影响降到最低。4.3.3整改及验收整改应根据处理措施进行,保证整改到位。整改完成后,应进行验收,确认整改效果。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正常施工。第五章工程监理质量管理5.1监理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工程监理机构是建筑工程质量管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工程监理工作的有效性,应设立专门的监理机构,并根据工程规模、特点和需求,合理配置监理人员。监理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与工程监理业务相适应的资质等级;(2)具备完善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人员分工;(3)拥有专业的监理团队,具备丰富的工程监理经验;(4)具备必要的技术装备和设施,能够满足工程监理需求。监理人员配备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工程规模、特点和需求,合理配置监理人员数量;(2)监理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持证上岗;(3)注重团队协作,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4)定期对监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5.2监理过程质量控制监理过程质量控制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监理机构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控。监理过程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保证施工过程的合理性;(2)监督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符合设计文件和国家标准要求;(3)对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进行重点监控,防止质量发生;(4)对施工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行检查,保证其符合国家标准和合同要求;(5)对施工进度、安全、环保等方面进行全面监控,保证工程顺利进行。5.3监理报告与质量评估监理报告是反映工程监理过程和结果的重要文件。监理机构应定期向建设单位提交监理报告,内容包括:(1)工程概况及进展情况;(2)监理工作情况,包括现场检查、验收、试验等情况;(3)工程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4)对施工单位的评价和建议。质量评估是评价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监理机构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对工程实体质量进行评估。质量评估内容包括:(1)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情况;(2)工程实体质量指标;(3)施工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4)施工安全、环保等方面。质量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建设单位,为工程验收和后续质量管理提供依据。第六章工程验收质量管理6.1工程验收标准与程序6.1.1工程验收标准工程验收应遵循国家及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设计文件:包括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施工说明书等。(2)施工质量标准:包括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施工工艺标准、施工质量控制标准等。(3)材料质量标准:包括原材料、构配件、设备等质量标准。(4)施工安全标准:包括施工安全规范、安全防护措施等。6.1.2工程验收程序(1)预验收:在工程完成预定的施工任务后,由项目经理组织各专业工程师、施工员进行预验收,对工程质量进行初步评估。(2)自验收:在预验收合格的基础上,由项目经理组织各专业工程师、施工员进行自验收,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3)专项验收:对工程中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进行专项验收,如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防水工程等。(4)初验:在自验收合格的基础上,由项目经理组织监理工程师、甲方代表进行初验,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5)正式验收:在初验合格的基础上,由项目经理组织监理工程师、甲方代表、质监部门进行正式验收,对工程质量进行最终评定。6.2工程验收组织与实施6.2.1工程验收组织(1)成立工程验收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各专业工程师、施工员、质量员等为成员。(2)明确验收责任:各专业工程师、施工员、质量员应按照职责分工,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3)制定验收计划:根据工程进度,制定详细的验收计划,保证工程按时完成验收。6.2.2工程验收实施(1)验收准备:提前准备好验收所需的资料、工具、设备等。(2)现场验收:按照验收计划,对工程进行现场验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3)验收记录:详细记录验收过程,包括验收时间、验收人员、验收结果等。(4)整改落实:对验收中发觉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验收标准。6.3工程验收结果处理6.3.1验收合格对验收合格的工程,及时办理验收手续,交付使用。6.3.2验收不合格对验收不合格的工程,按照以下程序处理:(1)分析原因:分析验收不合格的原因,找出问题所在。(2)制定整改措施:针对问题,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3)整改落实:按照整改措施,对工程进行整改。(4)重新验收:整改完成后,组织重新验收。(5)验收合格后交付使用:重新验收合格后,办理验收手续,交付使用。6.3.3验收遗留问题对验收遗留问题,及时进行跟踪处理,保证问题得到解决。第七章工程质量保修与售后服务7.1保修期限与范围7.1.1保修期限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本工程保修期限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具体保修期限如下:(1)主体结构保修期限为设计文件规定的使用年限;(2)装饰装修保修期限为2年;(3)设备安装保修期限为1年;(4)屋面防水保修期限为5年;(5)其他部位及项目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执行。7.1.2保修范围保修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主体结构安全;(2)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功能;(3)设备运行正常;(4)屋面防水、卫生间防水;(5)电气、管道、通风、空调等系统;(6)合同约定的其他保修内容。7.2保修服务流程7.2.1保修申请保修申请人应在保修期限内,向本公司提出书面保修申请,说明保修部位、原因及具体要求。7.2.2保修受理本公司应在接到保修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对保修申请进行审查,确认保修事项是否属于保修范围。7.2.3保修实施保修事项确认后,本公司应在15个工作日内安排专业人员对保修部位进行维修,保证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7.2.4保修验收保修工程完成后,应由申请人或其委托的第三方进行验收,确认保修效果。7.2.5保修资料归档保修资料包括保修申请、保修受理、保修实施、保修验收等相关文件,应归档保存。7.3售后服务与客户满意度调查7.3.1售后服务本公司设立售后服务部门,负责对客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案。售后服务内容包括:(1)提供产品使用说明书、操作指南等相关资料;(2)解答客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3)对客户反馈的质量问题进行跟踪处理;(4)定期进行回访,了解客户满意度。7.3.2客户满意度调查为提高服务质量,本公司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了解客户对本公司产品及服务的评价。调查方式包括:(1)电话访问;(2)问卷调查;(3)在线调查;(4)现场走访。调查结果将作为本公司改进产品和服务的重要依据,保证客户满意度的持续提升。第八章质量改进与持续发展8.1质量改进方法与工具质量改进是建筑工程质量管控的核心环节,其目的在于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过程,提升工程质量。在质量改进过程中,以下方法与工具:(1)过程分析方法:通过对工程各个阶段的质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2)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工程质量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3)质量改进工具:包括质量管理七工具(因果图、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散点图、推移图、雷达图)和新型质量工具(六西格玛、全面质量管理等)。8.2质量改进计划与实施为保证质量改进的有效性,需制定明确的质量改进计划,并按照以下步骤实施:(1)确定质量改进目标:根据工程项目特点,明确质量改进的具体目标,如提高工程合格率、降低质量发生率等。(2)制定质量改进计划:针对质量改进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改进计划,包括改进措施、责任主体、时间节点等。(3)实施质量改进措施:按照质量改进计划,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质量改进工作,保证改进措施得到有效落实。(4)跟踪与评估:对质量改进过程进行跟踪,及时发觉问题并调整改进策略,同时评估质量改进效果,为下一轮质量改进提供依据。8.3持续发展策略为实现工程质量的持续发展,以下策略:(1)强化质量意识: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使质量观念深入人心,形成质量文化。(2)优化人才培养:加强质量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员工素质,提升质量管理水平。(3)推广先进技术:积极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工程质量的科学性和先进性。(4)加强质量监督与考核: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保证质量改进措施得到有效执行。(5)持续改进: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发觉问题,改进措施,实现工程质量的持续提升。第九章质量安全与环保9.1质量安全管理体系9.1.1目的与意义为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预防和控制质量安全的发生,特制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本体系旨在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9.1.2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1)组织机构: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职责和权限。(2)制度保障:制定和完善质量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保证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3)人员培训: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质量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4)技术支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5)监督与检查: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督与检查机制,保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9.1.3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1)明确质量安全管理目标,制定质量安全计划。(2)加强过程控制,保证工程质量安全。(3)开展质量安全检查,及时发觉和整改问题。(4)建立质量安全信息反馈机制,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效果。9.2环保政策与要求9.2.1环保政策(1)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环保政策。(2)落实环保责任,加强环保宣传教育。(3)推广绿色建筑,提高建筑节能水平。9.2.2环保要求(1)施工现场环保管理:保证施工现场环境卫生,减少扬尘、噪音等污染。(2)建筑材料环保要求:选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施工过程环保要求:采用环保施工工艺,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污染。(4)工程验收环保要求:保证工程满足环保标准,实现绿色建筑。9.3质量安全与环保处理9.3.1分类(1)质量:指因工程质量问题导致的安全。(2)安全:指因安全管理不到位导致的安全。(3)环保:指因环保措施不到位导致的环境污染。9.3.2报告(1)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上报情况。(2)报告应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影响范围、伤亡情况等内容。9.3.3调查与处理(1)成立调查组,对原因进行调查。(2)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处理意见。(3)对责任人进行追究,依法给予相应处理。(4)总结教训,完善质量安全管理措施,防止类似再次发生。9.3.4应急预案(1)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2)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