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工作指导手册TOC\o"1-2"\h\u22617第一章:总体要求与目标 3235881.1 3302081.1.1三农工作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 3305021.1.2三农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31261.1.3指导思想 4136741.1.4基本原则 4109611.1.5战略目标 4146011.1.6主要任务 416079第二章:农业现代化建设 5269121.1.7引言 542081.1.8科技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5235911.1.9科技创新政策与措施 5221991.1.10引言 696881.1.1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6133661.1.1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与措施 6115981.1.13引言 6202541.1.14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654621.1.15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与措施 71765第三章:农村经济发展 7204831.1.16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771671.1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7327571.2发展特色农业 76401.3农业产业链延伸 774351.3.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778342.1发展第二产业 7161992.2发展第三产业 7251832.2.1提高农业效益 8189921.1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8159091.2发展设施农业 8174041.2.1发展农村非农产业 885782.1发展农村第二产业 8161932.2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8309112.2.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8130613.1完善农业支持政策 8130943.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8154513.2.1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 81651.1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 8240571.2发展互联网金融 8106461.2.1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8136712.1创新信贷产品 8147602.2创新保险产品 868392.2.1完善农村金融政策体系 8161963.1优化农村金融政策环境 917643.2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防控机制 910975第四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9159493.2.1概述 9302323.2.2建设内容 9265993.2.3建设策略 9144893.2.4概述 9161523.2.5建设内容 10166483.2.6建设策略 10157113.2.7概述 10149973.2.8建设内容 10169413.2.9建设策略 1027625第五章: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1129583.2.10概述 11170143.2.11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目标 1161363.2.12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措施 11137003.2.13概述 11151253.2.14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目标 1198413.2.15农村医疗卫生保障措施 12276833.2.16概述 12204613.2.17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目标 12249273.2.18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措施 129289第六章:农村社会治理 12114493.2.19概述 12151203.2.20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 1219223.2.2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保障措施 13124133.2.22概述 13277883.2.23农村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13116613.2.24农村法治建设的保障措施 14318573.2.25概述 14178563.2.26农村社会治安维护的主要内容 14176203.2.27农村社会治安维护的保障措施 1432710第七章: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1427733.2.28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14186013.2.29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5312563.2.30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 15197653.2.31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 15258683.2.3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 15214203.2.33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措施 1626706第八章:农村改革 16163883.2.34背景与意义 1647223.2.35改革目标 16325853.2.36改革措施 16313103.2.37背景与意义 17150633.2.38改革目标 17168643.2.39改革措施 17313633.2.40背景与意义 17123713.2.41改革目标 17217413.2.42改革措施 189587第九章:农民教育培训与就业创业 1819403.2.43背景与意义 18312373.2.44体系建设目标 18236553.2.45体系建设内容 18152473.2.46政策背景与意义 19125113.2.47政策扶持措施 19265063.2.48农民职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19212233.2.49农民职业化发展路径 1910531第十章:政策保障与实施 19189823.2.50政策体系概述 19301883.2.51政策体系构成 2062373.2.52政策体系建设要求 2023503.2.53政策实施 2046053.2.54政策监督 20314223.2.55政策效果评估 21143663.2.56政策反馈 21第一章:总体要求与目标1.11.1.1三农工作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三农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国计民生,关乎国家长远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城市发展的后盾,农民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做好三农工作,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1.1.2三农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保障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拥有13亿人口,保证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2)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增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产业扶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3)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市民化,实现城乡共同发展。(4)维护社会稳定。农村稳定是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的基础。做好三农工作,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第二节: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1.3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全面小康。1.1.4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全面发展。(2)坚持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3)坚持改革创新。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激发农村发展活力。(4)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第三节:战略目标与任务1.1.5战略目标(1)保证粮食安全。到202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粮食生产基本自给。(2)农民增收。到202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年均增长7%以上。(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4)农村生态环境。到2025年,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以上。1.1.6主要任务(1)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绿色农业,提升农业产业链水平。(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3)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4)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5)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推进农村法治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第二章:农业现代化建设第一节:农业生产科技创新1.1.7引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农业生产科技创新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农业生产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1.1.8科技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种质资源创新: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手段,改良农作物品种,提高抗病、抗逆、优质、高产等性状。(2)农业生产技术革新:推广节水灌溉、旱作农业、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效率。(3)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4)农业信息化: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管理。(5)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通过技术创新,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资源,提高农业生态效益。1.1.9科技创新政策与措施(1)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2)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3)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第二节:农业基础设施完善1.1.10引言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石。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农业基础设施完善的措施。1.1.1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内容(1)农田水利设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保证率,降低农业生产风险。(2)农村交通设施: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3)农村能源设施: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提高农村能源保障水平。(4)农业信息化设施: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5)农村生态环境设施: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1.1.1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与措施(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2)制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保证项目布局合理、效益最大化。(3)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监管,保证工程质量和效益。(4)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与社会资本共同投资的新模式。第三节:农业产业化经营1.1.13引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产业化经营,可以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措施。1.1.14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1)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引领作用。(2)农民合作社发展:加强农民合作社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3)农业产业链延伸:拓展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4)农业品牌培育: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1.1.15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与措施(1)完善农业产业化政策体系,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有力支持。(2)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产业化项目。(3)加强农业产业化人才培养,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4)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第三章:农村经济发展第一节:农村经济结构优化1.1.16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1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实现我国粮食安全,必须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推广优质高产粮食作物品种,提高耕作技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1.2发展特色农业特色农业是农村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方向。发展特色农业应遵循以下原则: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培育特色农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1.3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产业链延伸是农村经济结构优化的关键。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提高农业附加值;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宽农民增收渠道。1.3.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2.1发展第二产业农村第二产业的发展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业附加值;加强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链。2.2发展第三产业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发挥区位优势,发展服务业;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第二节:农民收入增长途径2.2.1提高农业效益1.1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通过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1.2发展设施农业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稳定农民收入。1.2.1发展农村非农产业2.1发展农村第二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提高农民收入。2.2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农村服务业,拓宽农民收入来源。2.2.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3.1完善农业支持政策通过农业补贴、金融支持等手段,提高农民收入。3.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降低农民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第三节:农村金融服务创新3.2.1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1.1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机制等手段,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参与农村金融服务。1.2发展互联网金融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1.2.1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创新2.1创新信贷产品针对农村特点和农民需求,开发适合农村的信贷产品。2.2创新保险产品开发农村特色保险产品,提高农民的抗风险能力。2.2.1完善农村金融政策体系3.1优化农村金融政策环境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3.2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防控机制防范农村金融风险,保障农民利益。第四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一节:农村交通网络建设3.2.1概述农村交通网络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农村交通网络建设应遵循“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原则,以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促进农村与城市的互联互通。3.2.2建设内容(1)农村道路建设:加强农村道路规划,提高农村道路等级,完善农村道路网络,保证农村道路的安全、畅通。(2)农村桥梁建设:加强农村桥梁建设,提高桥梁质量,保证农村桥梁的安全、可靠。(3)农村客运站建设:合理规划农村客运站布局,提高农村客运站服务能力,方便农民出行。(4)农村公共交通建设:推广农村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覆盖率,降低农民出行成本。3.2.3建设策略(1)加大投入:各级应加大农村交通网络建设的投入,保证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2)创新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交通网络建设,摸索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3)加强规划与管理:强化农村交通规划,优化农村交通布局,提高农村交通管理水平。第二节:农村水利设施建设3.2.4概述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提高农业水利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应遵循“节水、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高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水平。3.2.5建设内容(1)农村饮水工程:加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保证农村居民饮水安全。(2)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水利化水平。(3)农村水环境保护: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治理农村水体污染。(4)农村水电站建设:合理开发农村水能资源,促进农村水电事业发展。3.2.6建设策略(1)加大投入:各级应加大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保障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2)优化建设布局:合理规划农村水利设施布局,提高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效益。(3)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农村水利科技研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水平。第三节:农村能源与信息建设3.2.7概述农村能源与信息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农村能源与信息建设应遵循“安全、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高农村能源与信息建设水平。3.2.8建设内容(1)农村能源建设: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提高农村能源供应能力,推广清洁能源。(2)农村信息建设: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3)农村电网建设:加强农村电网建设,提高农村电力供应质量。(4)农村网络通信建设:推广农村网络通信,提高农村网络覆盖率。3.2.9建设策略(1)加大投入:各级应加大农村能源与信息建设的投入,保障农村能源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2)创新建设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能源与信息建设,摸索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3)强化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扶持农村能源与信息建设,促进农村能源与信息产业发展。第五章: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第一节:农村教育事业发展3.2.10概述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农村人才培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我国高度重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力求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教育质量。3.2.11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目标(1)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率,保证农村适龄儿童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2)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3)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4)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提高农村教育现代化水平。3.2.12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措施(1)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农村教育经费需求。(2)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待遇。(3)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提升农村教育条件。(4)推进农村教育改革,创新农村教育模式。第二节:农村医疗卫生保障3.2.13概述农村医疗卫生保障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我国高度重视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3.2.14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目标(1)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2)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素质。(3)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预防控制农村传染病和慢性病。(4)保障农村居民基本医疗需求,减轻农村居民医疗负担。3.2.15农村医疗卫生保障措施(1)加大农村医疗卫生经费投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2)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人员待遇。(3)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4)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第三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3.2.16概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关系到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权益和农村社会稳定。我国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3.2.17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目标(1)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农村老年居民基本生活。(2)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农村特困居民基本生活。(3)推进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4)加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关爱农村弱势群体。3.2.18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措施(1)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农村社会保障经费需求。(2)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3)加强农村社会保障队伍建设,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服务能力。(4)创新农村社会保障模式,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第六章:农村社会治理第一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3.2.19概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农村社会治理的基础,对于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基层组织主要包括村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它们在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服务农民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3.2.20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1)加强村组织建设:村组织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保证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要加强组织领导班子建设,选优配强村组织书记,提高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2)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村民委员会要依法履行职责,保障村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要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加强村民监督委员会建设,推进村务公开,提高村民自治水平。(3)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村务监督委员会要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对村务管理、村务决策、村务公开等进行监督,维护村民合法权益。(4)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加强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农民群众依法参与农村社会治理。3.2.2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保障措施(1)加强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各级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有力保障。(2)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的财政投入,保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3)培育专业人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第二节:农村法治建设3.2.22概述农村法治建设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农村法治建设主要包括农村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法治宣传教育、法治保障等方面。3.2.23农村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1)完善农村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农村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保证农村法律法规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2)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治意识,增强农民依法维权的能力。(3)加强农村法治保障:建立健全农村法治保障机制,保证农村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3.2.24农村法治建设的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要高度重视农村法治建设,切实加强对农村法治工作的领导。(2)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和完善农村法治建设相关政策,为农村法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3)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懂法、用法、护法的农村法治队伍,提高农村法治工作水平。第三节:农村社会治安维护3.2.25概述农村社会治安维护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农村社会治安维护主要包括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农村违法犯罪打击、农村治安环境整治等方面。3.2.26农村社会治安维护的主要内容(1)加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治安防控网络,提高农村治安防控能力。(2)严厉打击农村违法犯罪:依法严厉打击农村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农村社会秩序。(3)深入开展农村治安环境整治:加强农村治安环境整治,消除治安隐患,提高农村社会治安水平。3.2.27农村社会治安维护的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要高度重视农村社会治安工作,切实加强对农村社会治安工作的领导。(2)完善政策法规:制定和完善农村社会治安相关政策法规,为农村社会治安维护提供有力保障。(3)增强执法力量:加强农村执法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执法水平,保证农村社会治安稳定。第七章: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3.2.28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农村生态环境是保障农业生产、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3.2.29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觉和解决问题。(2)严格农村生态环境执法。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排污、乱占耕地等违法行为,保证农村生态环境安全。(3)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4)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明确各级部门和企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第二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3.2.30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主要包括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面源污染对农村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3.2.31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1)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种植结构,推广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风险。(2)减量使用化肥、农药。推广科学施肥、用药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程度。(3)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建立健全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和利用体系,减少农业废弃物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4)推广环保型农资。研发和推广环保型化肥、农药、农膜等,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第三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3.2.3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处理能力不足,成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难题。3.2.33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措施(1)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体系。合理规划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2)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处理能力。(3)推广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鼓励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4)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第八章:农村改革第一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3.2.34背景与意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关乎农业生产效率、农民利益和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旨在明确土地产权,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3.2.35改革目标(1)明确土地产权:确立农民对承包土地的物权权益,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收益权等。(2)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3)建立健全土地市场体系:规范土地交易行为,促进土地要素合理流动和配置。(4)完善土地政策体系: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保障耕地红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3.2.36改革措施(1)完善土地承包制度:稳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关系,适时推进第三轮土地承包。(2)推进土地流转:鼓励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发展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流转行为。(3)建立土地征收补偿机制:提高土地征收补偿标准,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4)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实施耕地保护制度,严格土地用途变更审批,防止耕地流失。第二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3.2.37背景与意义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明确农村各类产权,激发农村要素活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3.2.38改革目标(1)明确农村产权:确立农民对农村土地、房屋、山林等资源的产权权益。(2)激发农村要素活力:推动农村资源要素合理流动,提高农村资源配置效率。(3)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农村产权制度的激励作用,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3.2.39改革措施(1)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明确土地产权,保障农民土地权益。(2)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农民股份合作社。(3)加强农村房屋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房屋确权登记,保障农民房屋权益。(4)推进农村山林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山林产权,促进山林资源合理利用。第三节:农村金融改革3.2.40背景与意义农村金融改革是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2.41改革目标(1)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网络,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2)拓展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需求。(3)降低农村融资成本: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环境,提高农村融资效率。3.2.42改革措施(1)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建设: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能力。(2)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需求。(3)完善农村金融政策体系:落实农村金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4)加强农村金融监管:防范农村金融风险,保障农村金融市场稳定。第九章:农民教育培训与就业创业第一节: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3.2.43背景与意义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成为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3.2.44体系建设目标(1)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实现农民教育培训的全覆盖。(2)提高农民教育培训质量,保证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相结合。(3)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长效机制,推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3.2.45体系建设内容(1)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明确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2)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质量。(3)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手段,提高培训效果。(4)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5)建立农民教育培训与就业创业的衔接机制,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第二节:农民就业创业政策扶持3.2.46政策背景与意义农民就业创业政策扶持是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措施。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农民有序转移就业、自主创业,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农村经济的发展。3.2.47政策扶持措施(1)完善农民就业创业政策体系,明确扶持方向和目标。(2)加大财政投入,设立农民就业创业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民就业创业。(3)优化农民就业创业环境,简化审批手续,降低创业门槛。(4)提供技术、市场、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农民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困难。(5)加强农民就业创业培训,提高农民的创业能力和成功率。第三节:农民职业化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215-2025危险货物自反应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引爆试验方法
- 停放车辆服务合同范本
- 加盟投资协议合同范本
- 住房购房合同范例
- 劳务家政合同范本
- 仪器安装服务合同范本
- 修路挖机合同范本
- 临时增项合同范本
- 北京公司担保合同范本
- 做楼房施工合同范本
-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5.小改变大效率教学课件
- 《牛奶可乐经济学》课件
- CT设备维保服务售后服务方案
- 幼儿园一岗双责制度及实施方案(5篇)
- 教学常规检查记录表
- 清真食品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文
- 儿科课件:急性细菌性脑膜炎
- 《纽约国际介绍》课件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项复习-标点符号 试卷(含答案)
- 更年期综合症研究白皮书
- 《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读书分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