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安徽省黄山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安徽省黄山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安徽省黄山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安徽省黄山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题(带答案)温馨提示:1.本试卷满分10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3.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积累与运用。(1)刘禹锡《陋室铭》中体现陋室无世俗之音打扰,无伤神公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家国情怀是诗歌中最动人的旋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让人看到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以落花自喻,表达自己虽然辞官,仍心系国家的情怀。(3)杜牧借“商女”批评沉溺于歌舞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答案】①.无丝竹之乱耳②.无案牍之劳形③.万里赴戎机④.关山度若飞⑤.落红不是无情物⑥.化作春泥更护花⑦.商女不知亡国恨⑧.隔江犹唱后庭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丝、牍、戎、化、犹。2.阅读以下片段,完成小题。①“我看看!”孙侦探笑了,一把将瓦罐接过来,往墙上一碰。祥子看着那些钱洒在地上,心要裂开。“就是这点?”祥子没出声,只剩了哆嗦。②没了,什么都没了,连个老婆也没有了!虎妞虽然厉害,但是没了她怎能成个家呢?越想越恨,泪被怒火截住,他狠狠地吸那支烟,越不爱吸越偏要吸。③过去的成功全算白饶,他得重打鼓另开张打头儿来!祥子落了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凭什么把人欺侮到这个地步呢?凭什么?“凭什么?”他喊了出来。④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zhuì。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哆嗦()下zhuì()(2)请你依据祥子的人生轨迹,将原文四个选段按时间先后顺序写出正确的排序。(3)老舍在《我怎样写<骆驼祥子>》里说:“我所要观察的不仅是车夫的一点点的浮现在衣冠上的、表现在言语与姿态上的那些小事情了,而是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车夫的外表上的一切,都必有生活与生命上的根据。”请从①③两个片段中任选一个,结合原著分析祥子当时的内心状态及其产生的社会原因。我选片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suo②.坠(2)③①②④(3)①.我选片段1,②.眼看着千辛万苦积攒下来准备再买洋车的钱被孙侦探无情地讹诈了,而他无力反抗,祥子心中只留下撕心裂肺般的痛苦和极力克制的愤怒,他的洋车梦再一次被孙侦探所代表的邪恶、狡诈、凶残的黑暗势力碾碎了。我选片段3。几年心血换来的新车轻易地就被官兵抢了去,被祥子视为生命的第一辆车就这样失去了,祥子悲愤交加,控诉无门,一个人的奋斗在兵荒马乱的动荡年代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不堪一击。【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哆嗦,duōsuo,因受外界刺激而身体不由自主地颤动。下坠,xiàzhuì,动词,(物体)向下坠落。【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名著识记。选段③:出自第二章,祥子的车被官兵抢走,他的希望第一次破灭,所以悲愤交加,控诉无门。选段①:出自第十一章,祥子在给曹先生拉包月时,被孙侦探跟踪讹诈,辛苦攒的钱被抢走。选段②:出自第十九章,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失去了妻子,也失去了家庭的支撑,感到绝望和无助。选段④:出自第二十三章,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的精神彻底崩溃,开始走向堕落。据此排序为:③①②④。【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名著内容。选片段①:从片段中“祥子看着那些钱洒在地上,心要裂开”“只剩了哆嗦”等语句,能深切感受到祥子内心的痛苦。他辛苦积攒的钱是为了实现买车梦想,这钱凝聚着他的汗水与希望。孙侦探的敲诈,使他的希望瞬间破灭。社会原因方面,当时社会黑暗混乱,像孙侦探这样的恶势力横行无忌,他们凭借权势随意欺压像祥子这样的底层百姓。在那个社会,底层人民没有任何保障,生命财产随时可能被掠夺,祥子的遭遇正是社会黑暗的典型体现,他的痛苦与愤怒是对这种不合理社会的无声控诉。选片段③:“几年心血换来的新车轻易地就被官兵抢了去”,祥子视车如生命,车被抢让他多年努力付诸东流。“悲愤交加,控诉无门”是他此时内心状态的写照。社会原因在于当时处于兵荒马乱的年代,军阀混战,社会秩序严重混乱。官兵可以肆意抢夺百姓财物,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毫无安全感和稳定性可言。祥子想要通过个人努力过上好日子,在这样动荡的社会环境下根本无法实现,他的奋斗在强大的社会黑暗势力面前显得渺小无力,只能无奈地承受命运的捉弄。3.下面是小文参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综合实践活动后写下的感受。母爱如海一样宽阔,父爱如山一样高峻,只有我们细心观察,才能感受到这份爱的伟大。渐飞渐高的我们决不能让忤逆吞噬了恭顺,决不能忘恩负义,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孝,不分贵贱,不管你身价亿万、名冠世界,还是身无分文、名不见经传,你都必须孝敬生你养你的父母;孝,不分地域,不管你颠沛流离、居无定所,还是同在屋檐下、朝夕相伴,你都必须孝敬生你养你的父母。(1)文中划横线词语的词性是__________,“孝敬父母”的短语类型是__________。(2)选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给出修改意见。(3)班级将开展“孝亲敬老”对联展,以下不适合的一项是()A.父母如山恩满载孝亲敬老今世风 B.琴瑟和鸣伉俪情深举案齐眉相敬如宾C.劝君一醉重阳酒邀月同观敬老花 D.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敬于前(4)孝是中华传统美德,古今留下了很多关于孝的故事,请写出一个故事的名称。【答案】(1)①.动词②.动宾短语(2)把“只有”与“我们”调换位置(3)B(4)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等【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词性及短语类型。“感受”在“才能感受到这份爱的伟大”这句话中,它表示主体对“这份爱的伟大”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体验和认知动作,后面接宾语“这份爱的伟大”,所以“感受”是动词。“孝敬”是动词,“父母”是动词“孝敬”所涉及的对象,即宾语,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它的宾语组成,所以“孝敬父母”是动宾短语。【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原句“只有我们细心观察,才能感受到这份爱的伟大”存在关联词位置不当的问题。在“只有……才……”这种条件复句中,当两个分句的主语一致时,“只有”应该放在主语“我们”之后。修改后的句子“我们只有细心观察,才能感受到这份爱的伟大”,使句子结构更加合理,语义表达更加清晰,强调了“我们”需要通过“细心观察”这个条件,才能够达成“感受到这份爱的伟大”的结果。【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对联。A.“父母如山恩满载孝亲敬老今世风”,上联强调父母恩情深厚,下联突出当下孝亲敬老的风气,直接围绕“孝亲敬老”主题,适合作为“孝亲敬老”对联展的内容。B.“琴瑟和鸣伉俪情深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此联描述的是夫妻之间感情和谐、相互敬重的关系,重点在于夫妻情,并非“孝亲敬老”中子女对父母长辈的孝道,与“孝亲敬老”主题不相符,所以不适合。C.“劝君一醉重阳酒邀月同观敬老花”,重阳佳节与敬老相关,通过劝人饮酒、邀月赏花来体现对老人的敬重,契合“孝亲敬老”主题,适合作为对联。D.“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敬于前”,意思是祭祀再丰盛不如生前好好赡养,后悔晚了不如从前就敬重,强调了生前尽孝的重要性,紧扣“孝亲敬老”主题,适合在对联展中展示。故选B。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黄香温席:东汉时期的黄香,九岁时母亲去世,他对父亲极为孝顺。酷夏时,他用扇子扇凉父亲的枕席,使父亲能舒适入睡;寒冬时,他先用自己的身体为父亲温暖被窝,再让父亲就寝。这个故事体现了黄香对父亲无微不至的孝顺,是古代孝亲的典型事例。卧冰求鲤:晋朝的王祥,继母朱氏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说他坏话,使他失爱于父。但王祥依然孝顺。继母想吃活鲤鱼,当时天寒地冻,河水结冰,王祥就解开衣服卧在冰上,想用体温化开冰面捉鱼。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王祥拿着鲤鱼回家孝敬继母。这一故事生动展现了王祥为尽孝克服艰难,是流传甚广的孝亲典范。鹿乳奉亲:郯子的父母年老,且双目都患有眼疾,他们想吃鹿乳。郯子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想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正要举箭射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为他的孝心所感动,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二、阅读理解(41分)(一)笼子里的花①遇见那只笼子的时候,正是春末,在小兴安岭深处,这个时候温暖才刚刚开始。我走在一个小小的山坡上,稀稀疏疏的林木正吐出崭新的叶,一片嫩嫩的绿。那个笼子就在一棵树下不远处,竹制,底部已经散碎,直插入泥土里。它可能是曾经挂在树上,里面曾经困囿着一只美丽的鸟,然后忽然坠落,鸟儿却飞向高空。②然后我就看到笼子里的地面上,长出了一棵小小的植株,纤细柔弱,一阵风来都会摇曳得很剧烈。植物没有翅膀,也没有腿脚,也许这样的桎梏对它并没有什么限制,反而更是一种保护和陪伴。③再次去那里,已是半个月后,我也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此时草木已经繁茂,覆盖了天空也覆盖了大地。那个笼子几乎淹没于杂草间,笼子里的那棵植株也高大粗壮了许多,顶部的细干和周围的枝丫,纷纷从笼子栅栏的间隙里钻出来,或旁逸斜出,或扭曲向上,看起来反倒像是它把笼子缠绕围困起来。④即使如此,我也觉得那个偶然的笼子限制了这株植物的生长,使它不能恣意于风雨之中,尽情舒展,而且多了一份挣扎。它身畔的那些花花草草,都已经蹿得老高,仿佛争相努力着,去抢从高树间泻落的阳光。⑤于是心里便因此有了一份牵念。我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想起山坡上笼子里那株不知名的植物。只是再见到它的时候,又已是十多天之后。夜里一场雨悄悄地路过,便把山色濯洗得清亮无比。踩着一地的微滑与松软,许多叶上的水珠纷纷投入我的怀抱。终于来到那棵树下,一眼看去,竟然没有发现那个笼子。⑥用目光细细地梳理过去,才在一丛绿色中发现那个笼子,它比原来高了许多。那棵植物已经更高大粗壮,像许多只臂膀,把笼子托离了地面。笼子就像它腰间的一个裙子,被枝枝丫丫托举着,被密密层层的叶子遮掩着。笼子的身形被隐去,完全被枝繁叶茂的植物包裹住,同旁边的植物融成绿油油一片。枝丫间结了许多细小的花蕾,鼓鼓圆圆的,向着四面八方,自由而奔放地绽开。在风行雨过中,植物越发茁壮,笼子却越发破败。⑦再次去的时候,那株植物的花儿已经竞相绽放,在夏日林间点点斑斑的阳光下,花儿并不十分鲜艳,但是攒攒簇簇,也很惹人注目。笼子依然可怜地吊在植物的身上,已经破败无比,仿佛是想拼命抓住那一缕芬芳。笼里开花笼外香,而此刻,花与香都在笼外,那一处淡香氤氲,似乎让我忘了笼子的存在。⑧那以后,我仿佛放下了一份心事,那一株不知名的花儿,终是打破了樊笼,在无人的山间尽情地释放美丽与芳香。于是我便不再想起它,身畔的生活重复而匆匆,我的心刚刚伸出樊笼一角,便又收了回来。我继续在尘世里辗转奔波,每一天的堆积,时光便于半麻木中消散。当我再次与那株植物相遇,已是秋日。⑨也是无意间散步,就到了旧处。便想起春夏里的种种,目光依然细细地抚过熟悉的地方,那株植物依然在,更高大了一些,叶片已经稀疏黯淡,花儿也早已谢落。那个笼子已经没有了踪影。我蹲下来,看着地上,笼子已散碎成一些竹条,半入尘埃,和它们在一起的,还有花谢后成熟脱落的种子。⑩笼子终会被泥土所化,而种子,明年依然会破土而出。(选自2019年第5期《意林》有删改)4.阅读文本,圈画重要信息,完成思维导图。(1)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并思考写这些花草对表现笼中植物的作用。它身畔的那些花花草草,都已经蹿得老高,仿佛争相努力着,去抢从高树间泻落的阳光。6.谈谈你对结尾“笼子终会被泥土所化,而种子,明年依然会破土而出。”的理解。7.“借物喻人”是传统的创作手法,文中“笼子里的花”最适合比喻以下哪个小说人物?结合文本及你的阅读体验选择并说明理由。【A】唐僧《西游记》【B】哈利·波特《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答案】4.①.高大粗壮,枝丫从笼子的间隙钻出②.花儿绽放,攒攒簇簇,惹人注目③.笼子吊在植物上,破败无比5.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笼外花草的茂盛,体现了这些花草生长的自由和肆意。与被笼子束缚的植物形成对比,更突出这株植物的弱小,表达作者对这株植物的怜惜之情。6.表面指笼子最终散碎,化入泥土,而笼子困住的花留下的种子来年会开出新的花朵;深层次指的是生活中总会遇到阻碍、困难,但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希望与信心将永存。7.文章的花坚持不断地挣脱笼子的束缚,在山野间勇敢盛开,象征着我们在前行路上遇到困难,我们只要永怀希望和信念,终将能战胜这些困难。示例1:哈利波特在找寻魂器的过程中,历经万千挫折,凭着爱与勇气,最终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巫师,战胜了伏地魔。他和笼子里的花一样,不惧困难,所以用笼子里的花来喻比较合适。示例2:《西游记》中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冲破重重险阻,凭着执着与信念,最终取得真经。他和笼子里的花一样,不畏艰难,坚毅前行,所以用笼子里的花来喻唐僧合适。【解析】【导语】这篇散文以笼子里的花为线索,通过细腻描绘花的成长过程,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自由之美。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寓意丰富,借花喻人,表达了对自由与生命力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应打破心灵的樊笼,勇敢追求自我。整体构思精巧,情感真挚,引人深思。【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第一空,结合③段中“再次去那里,已是半个月后,我也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此时草木已经繁茂,覆盖了天空也覆盖了大地。那个笼子几乎淹没于杂草间,笼子里的那棵植株也高大粗壮了许多,顶部的细干和周围的枝丫,纷纷从笼子栅栏的间隙里钻出来,或旁逸斜出,或扭曲向上,看起来反倒像是它把笼子缠绕围困起来”可概括为:高大粗壮,枝丫从笼子的间隙钻出第二空,结合⑦段中“再次去的时候,那株植物的花儿已经竞相绽放,在夏日林间点点斑斑的阳光下,花儿并不十分鲜艳,但是攒攒簇簇,也很惹人注目”可概括为:花儿绽放,攒攒簇簇,惹人注目;第三空,结合⑦段中“笼子依然可怜地吊在植物的身上,已经破败无比,仿佛是想拼命抓住那一缕芬芳”可概括为:笼子吊在植物上,破败无比。【5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结合“它身畔的那些花花草草,都已经蹿得老高,仿佛争相努力着,去抢从高树间泻落的阳光”可知,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笼外的花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它们竞相生长、努力争夺阳光的茂盛景象,展现了这些花草生长的自由和肆意。这与笼中被束缚的植物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这株植物的弱小与受限,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惜与关注,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与表现力。【6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表面上,结合⑨段中“也是无意间散步,就到了旧处。便想起春夏里的种种,目光依然细细地抚过熟悉的地方,那株植物依然在,更高大了一些,叶片已经稀疏黯淡,花儿也早已谢落。那个笼子已经没有了踪影。我蹲下来,看着地上,笼子已散碎成一些竹条,半入尘埃,和它们在一起的,还有花谢后成熟脱落的种子”可知,从表面来看,它指的是故事中那个曾经困住植物的笼子,最终散碎并化入了泥土之中,不再存在,而笼子中的花所留下的种子,却拥有顽强的生命力,来年会继续破土而出,绽放出新的花朵。深层上,这句话则寓意着生活中的阻碍与困难,就如同那个笼子一样,虽然一时之间可能让人感到束缚和困扰,但终将会被时间所消磨,不再成为阻碍。而希望与信心,就如同那些种子一样,无论遭遇多少困境,都会顽强地存在,并在适当的时机破土而出,绽放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句话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鼓舞。【7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拓展运用。首先,理解“借物喻人”这一创作手法,即通过对某一事物的描绘,来象征或比喻某一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经历。在本文中,“笼子里的花”象征着在困境中坚持挣扎、最终获得自由与绽放的生命。接着,分析两个选项中的小说人物。唐僧是《西游记》中的主角之一,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凭着执着与信念取得真经,其坚毅不拔的精神与文中花的形象有共通之处。哈利·波特是《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的主角,他历经挫折,凭着爱与勇气战胜了伏地魔,具有坚持与勇敢的品质。最后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个人物都适合用文中“笼子里的花”来比喻。据此,组织语言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示例:文中“笼子里的花”最适合比喻哈利·波特。理由如下:从成长环境看:“笼子里的花”生长在禁锢它的笼子里,如同哈利·波特在姨夫姨妈家遭受种种不公平对待,被限制、压抑,成长环境充满束缚,就像笼子限制了花的自由生长。从自身发展看:笼子里的花努力突破笼子的束缚,最终枝繁叶茂、绽放花朵。哈利·波特面对伏地魔等强大敌人带来的重重困难与威胁,不断成长,突破困境。如在寻找并摧毁魂器的过程中,克服诸多艰难险阻,就像花儿冲破笼子的桎梏,努力绽放。最终结果看:花打破樊笼,在山间尽情释放美丽与芳香;哈利·波特最终战胜伏地魔,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长与自由,如同花摆脱笼子,在广阔天地展现自身魅力。所以“笼子里的花”更适合比喻哈利·波特。(二)跟月亮说说话①春日,跟母亲吃过晚饭,收拾利索碗筷,我在西间打开电脑,继续写一些农村见闻。沉醉于写作中,不知不觉留下两千多字。眼睛有些疲累,站起来活动发酸的腰,转身间,见东间黑乎乎的,母亲没开灯,大概早睡了。却没想到,母亲和衣坐在炕头,转头看向窗外。②外面一片瓦亮,映得室内摆设清清楚楚。我误认为母亲身体不适,询问之。母亲调头对我说:“别说话,我在看月。”只听得母亲说,每到月圆的时候,我都会在黑影里看看它。③“你没记得月下咱做过多少活儿吗?黑灯瞎火的,忍着病痛跟月儿对话吗?”母亲接着感叹。“记得的,怎么能不记得呢?您在月下扒过苞米、淘洗过地瓜丝,有时候还纺线。”“可那时候,我咋就没抬头看看它?它给过我们多少亮光呀!”母亲似在抒发对月亮的愧疚。④记忆可以穿过时空隧道,返回那有月亮的晚上。母亲得过胆道蛔虫、胆囊炎,疼起来不停翻滚,那滋味真的叫痛不欲生。有一次,母亲夜间犯病,没有车载工具去医院,农村偏远,母亲疼得大汗淋漓时不停地哼哼。那时,屋里不舍得点煤油灯,母亲就在黑影里跟疾病抗争。月亮把光探到炕上,母亲感到脸上有了亮色,心情好了些。我抓一把月色,说:“妈,你看,月儿这么亮,它跟我们做伴呢。”母亲苦笑笑,月光在脸上晃动,她忽然说:“要是月亮到屋里,给我照一照肚子,把那虫子照出来多好啊!”我清楚记得母亲的话,当时我发誓说:“等我长大了,造一个大月亮,给您照照,把病照跑了。”话说着,疼痛又来了。母亲捂着胸口,蜷起身子翻滚。从暗处看窗外的月色,倍增其亮色,让处于暗影中的身心俱在白亮中,自然想起那些不平凡的月色。在艰难的岁月里,她借助着月亮的给予,排除孤独和痛苦。⑤其实,母亲并不是如今才会看月的。早在几十年前,她就格外注意月亮了,这得从父亲说起。新中国成立前,父亲跟着部队打过四年仗,伤残复员回家,曾有段时间晚上睡不着,一躺到枕头上,脑子里老有战争的片段晃闪,如同蒙太奇。常在院子里边溜达边跟自己说话,母亲怕他意识不清走失了,悄悄跟在后面。母亲跟我说:你爹那是回忆打仗的经过。夜晚,他走到了山里,看六月的麦子,风吹过,你爹会念叨:看啊,敌人一排排倒下了。他看地面有一片月光,说那是水,大家过河要小心。我搀扶你爹回家,他继续在院子里走,直到走累了,才睡一会儿。母亲说:“每当有月儿的夜里,我就跟月儿说说话,这日子就有了奔头。”⑥那天晚上,母亲坐到半夜。等月亮到了头顶,她要去院中小解,下炕、拄拐。我听到门响,劝她别出去,在屋内处理,我们给她买了坐便器,防止外出摔跤。母亲摆摆手,慢腾腾地走到院子中间,月光直射,满了一身。她用手扑打扑打,说:“这月在下雪吗?”之后,母亲并不回屋,围着四周,在院子里慢走,嘴里念叨着。她的脚抬起来,轻挪轻放,怕踩了月光似的。⑦望着又在赏月的母亲,我不禁感叹:有月亮做伴,真好!8.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记叙了母亲与月光的哪些往事。9.请你从描写方法的角度,为下面的句子做赏析式批注。母亲苦笑笑,月光在脸上晃动,她忽然说:“要是月亮到屋里,给我照一照肚子,把那虫子照出来多好啊!”10.文章第③段提到“它给过我们多少亮光呀”,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母亲所说的“亮光”具体指什么?11.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答案】8.①在月下扒苞米、淘洗地瓜丝、纺线。②在生病时,母亲借助月光来减轻痛苦。③陪伴因为战争创伤失眠的丈夫后,和月光说话排解内心迷茫。9.运用神态、语言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母亲被病痛折磨的痛苦与无奈,展现出母亲坚强、乐观的人物形象。10.①物理光照,月亮的光照让母亲能在月光下做农活。②精神寄托,在生病时借助月光来减轻痛苦、在迷茫时给予母亲希望。11.母亲是一个勤劳、坚强、乐观、珍视家庭的人。她早年为了家庭生计月下辛勤劳作。在面对病痛时,幻想月光能够治愈她的疾病,展现出坚强和乐观的一面。在丈夫因战争创伤导致失眠时,关心丈夫状态,可以看出她是珍视家庭的人。【解析】【导语】文章围绕母亲与月亮展开,讲述了多件往事。母亲曾在月下辛勤劳作,生病时借助月光缓解痛苦,还在陪伴因战争创伤失眠的父亲后,与月光倾诉心声。通过这些经历,展现出母亲勤劳、坚强、乐观且珍视家庭的形象,也体现了月亮在母亲艰难生活中给予的物理光照与精神寄托。【8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能力。从第③段“您在月下扒过苞米、淘洗过地瓜丝,有时候还纺线”可知,母亲在过去艰难的岁月里,利用月光进行各种农活,展现了母亲的勤劳,为家庭辛勤付出,在月光下忙碌的身影成为作者记忆中母亲与月光相关的重要往事。可概括出:在月下扒苞米、淘洗地瓜丝、纺线。依据第④段“母亲得过胆道蛔虫、胆囊炎,疼起来不停翻滚……母亲疼得大汗淋漓时不停地哼哼……月亮把光探到炕上,母亲感到脸上有了亮色,心情好了些”以及母亲说的“要是月亮到屋里,给我照一照肚子,把那虫子照出来多好啊”,生动描绘出母亲生病时,月光成为她在痛苦中寻求慰藉的依靠,借助月光缓解内心的痛苦,这是母亲与月光紧密相连的难忘经历。可概括出:在生病时,母亲借助月光来减轻痛苦。从第⑤段“新中国成立前,父亲跟着部队打过四年仗,伤残复员回家,曾有段时间晚上睡不着……母亲怕他意识不清走失了,悄悄跟在后面……母亲说:‘每当有月儿的夜里,我就跟月儿说说话,这日子就有了奔头’”可知,母亲在陪伴失眠的父亲后,内心的压力和迷茫通过与月光对话得到排解,月光承载着母亲在艰难生活中的精神寄托,这也是母亲与月光的重要往事。【9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语句。“母亲苦笑笑”属于神态描写,一个“苦笑”生动地展现出母亲在病痛折磨下的无奈与痛苦,脸上的表情真实地反映出她身体的不适。“要是月亮到屋里,给我照一照肚子,把那虫子照出来多好啊”是语言描写,母亲在极度痛苦中,将希望寄托于月亮,这种看似不切实际的幻想,从侧面体现出母亲被病痛折磨得难以忍受。“苦笑”这一神态,直接传达出母亲身体上的剧痛,而她所说的话,更凸显出她在病痛面前的无助,只能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月亮来缓解痛苦。尽管母亲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她没有一味地抱怨和消沉,而是以一种略带乐观的方式,如幻想月亮能治病,来面对病痛,体现出母亲坚强的性格,在困境中依然努力保持积极的心态。【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语句。母亲所说的“亮光”具体指物理光照,月亮的光照让母亲能在月光下做农活:在第③段提到母亲在月下扒苞米、淘洗地瓜丝、纺线等,这些都表明在过去没有充足照明条件的情况下,月亮的亮光为母亲提供了劳作的可能,让母亲能够在夜晚借助月光进行各种农活,维持家庭生计,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理光照带来的便利。母亲所说的“亮光”还是精神寄托,在生病时借助月光来减轻痛苦、在迷茫时给予母亲希望:从第④段母亲生病时,月光让她心情好转,以及第⑤段母亲在陪伴失眠的父亲后,通过与月光说话觉得日子有了奔头可知,月亮在母亲精神层面给予了强大的支持。在母亲身体和心灵遭受痛苦、迷茫时,月光成为她的精神寄托,给予她力量和希望,照亮了她艰难的生活道路。【11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第③段中母亲在月下扒苞米、淘洗地瓜丝、纺线,这些在艰苦环境下借助月光进行的繁重农活,充分体现了母亲的勤劳,为了家庭不辞辛劳,日夜操劳。母亲是一个坚强、乐观的人:第④段母亲生病时,在极度痛苦中,还能说出“要是月亮到屋里,给我照一照肚子,把那虫子照出来多好啊”这样略带乐观幻想的话,面对病痛没有被打倒,而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展现出母亲坚强、乐观的一面。母亲是一个珍视家庭的人:从第⑤段“父亲跟着部队打过四年仗,伤残复员回家,曾有段时间晚上睡不着……母亲怕他意识不清走失了,悄悄跟在后面”可以看出,母亲对父亲关怀备至,在父亲因战争创伤失眠的艰难时期,一直陪伴在侧,守护着家庭,体现出母亲对家庭的珍视。(三)文言文阅读(13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①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节选自《宋史·周敦颐传》)注释:①狱:案件。②手版:古时官吏上朝或谒见上司时所拿的笏。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_(2)不蔓不枝_______________(3)乃委手版归_______________(4)众莫敢争_______________13.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14.《爱莲说》中,菊是隐逸者,代表着隐居避世的人生态度;牡丹是富贵者,代表着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莲是_______________,代表着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人生态度。15.托物言志,人品与物性相与为一,如陶渊明,淡泊名利与菊高洁的品性完美契合。周敦颐称得上是莲的知己,为什么?请结合《周敦颐传》的内容简要回答。【答案】12.①.多②.横生藤蔓③.扔下,丢下④.没有谁13.(1)我只喜爱莲从淤泥中生出却不沾染污秽,经清水洗涤而不显得妖艳。(2)有囚犯按照法律不应当处死,转运使王逵想加重惩治他。14.①.追名逐利②.君子15.周敦颐判处案件,不畏惧上司,秉公执法,表现出他的刚正不阿的品性,这与莲的洁身自好、正直通达的品质是一致的。【解析】【导语】《爱莲说》借花喻人,以莲之高洁,喻君子之德,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含哲理。《宋史·周敦颐传》则展现周敦颐为官正直、不畏强权的一面,其断案如神、坚守正义的事迹,与文中“莲之爱”相呼应,体现其人格魅力。两文一文一史,互为映照,共同塑造了周敦颐清廉正直、超凡脱俗的形象。【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为: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2)句意为:不生蔓,也不长枝。蔓:横生藤蔓。(3)句意为:就扔下笏板回了家。委:扔下,丢下。(4)句意为:大家没人敢和他争。莫:没有谁。【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1)予,我;之,用于主谓消独,无实义不译;独,仅;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2)囚,囚犯;法不当死,按照法律不应该被处死;欲,想要;深治之,严厉地处治他。【1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在《爱莲说》中,菊被描绘为隐逸者,象征着那些选择隐居避世、远离尘嚣的人生态度。而牡丹,则被赋予了富贵者的形象,它代表着追名逐利的人生态度。文中提到“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暗示了当时社会对富贵、名利的追求和崇尚,牡丹因此成为了这种世俗追求的象征。相比之下,莲则被赋予了更高的道德评价。它是君子,代表着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人生态度。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即便生长在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保持自身的清白和纯洁,这种特质正是君子所追求的。同时,莲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也象征着君子的正直和豁达,不为外物所扰,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据此概括作答即可。【15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周敦颐称得上是莲的知己,原因在于他的人格品质与莲的物性高度契合。结合乙文中“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可知,周敦颐在判处案件时,不畏惧上司的权威,坚持秉公执法,表现出他的刚正不阿的品性。这种在复杂环境中仍能保持清明、正直的态度,与莲“出淤泥而不染”的洁身自好品质不谋而合。同时,莲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也象征着正直通达,而周敦颐在面对不公时敢于直言,不为权势所屈,正是这一品质的生动体现。因此,周敦颐的人格与莲的物性相与为一,使他成为莲的知己。【点睛】参考译文: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论,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离开,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三、作文(30分)16.按要求作文陶行知先生曾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诚,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力量;真诚的人,走着走着,就走进了别人心里。生活中,你是否真诚待人?你是否曾被别人的真诚打动?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1)不得抄袭、套作;(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答案】例文:真诚之光,暖人心扉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都在寻觅着能触动心灵的力量。而我,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真切地感受到了真诚的魅力。那是一个暑假,我报名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图书义卖活动,旨在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筹集善款购买书籍。活动现场,人来人往,大家都在为这次公益活动忙碌着。我负责在摊位前向过往的行人介绍义卖的图书。起初,我有些羞涩,不太敢主动与人交流。这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缓缓朝我们的摊位走来。我鼓起勇气,走上前轻声说道:“奶奶,您好呀!这是我们社区组织的图书义卖,所有收入都会用来给山区孩子买书,您看看有没有感兴趣的?”老奶奶微笑着看着我,眼神中满是鼓励。她拿起一本旧的《唐诗三百首》,轻轻翻了翻,说道:“这本书可真好,我小时候就爱读唐诗。”我接着说“奶奶,您眼光真好,这本书虽然旧,但内容特别经典。而且您买下它,就是在为山区孩子献爱心呢。”老奶奶看着我,认真地说“孩子,我能看出你的真诚。你不是单纯在卖书,是真心为那些孩子着想。”说着,她毫不犹豫地付了钱,还额外拿出一百元放进捐款箱,说:“这多的钱,也帮忙给孩子们买点文具吧。”我被老奶奶的举动深深打动,眼眶微微湿润,连忙向她道谢。老奶奶摆摆手,笑着离开了。望着她离去的背影,我心中感慨万千。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真诚的力量。当我真诚地向老奶奶介绍活动时,她感受到了我的心意,也用同样的真诚回馈我,回馈那些山区的孩子。在这一来一往中,爱心得以传递,温暖得以蔓延。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今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