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愤》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1课时教师:单位:一、教学内容《书愤》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教材章节:第五单元《书愤》
2.内容:学习杜甫的《书愤》,理解诗人在逆境中抒发的爱国情怀和报国志向,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二、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提升文学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爱国热情,培养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审美情趣,提高文学创作和审美鉴赏的水平。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
1.理解《书愤》中诗人抒发的爱国情怀和报国志向。
解决方法: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句,结合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2.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排比、用典等。
解决方法: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意象选择、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难点:
1.理解诗歌中复杂的情感变化。
解决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个人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梳理情感脉络。
2.把握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解决方法: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同时结合音乐元素,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
突破策略: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诗歌创作背景和诗人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诗人情境,深化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文学创作能力。四、教学资源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互动白板、电子书包等。
2.课程平台:学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库、在线教育资源平台。
3.信息化资源:杜甫生平资料、相关历史背景资料、诗歌鉴赏分析文章、古诗词学习软件等。
4.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多媒体展示、朗读示范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老师展示杜甫的画像和生平简介,引导学生对诗人产生兴趣。
2.提问:同学们对杜甫有所了解吗?请简要谈谈你们的认识。
3.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书愤》是杜甫晚年的代表作,诗中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报国无门的愤懑。
二、自主预习
1.老师发放《书愤》课文,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并标注出不理解的地方。
2.学生阅读课文,标注问题。
三、课堂讲解
1.老师提问: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请提出你们的问题。
2.学生提问,老师逐一解答。
3.老师讲解《书愤》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涵。
四、课文主旨内容探究
1.老师提问: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3.老师点评并总结:诗人在《书愤》中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五、诗歌鉴赏
1.老师提问: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2.学生回答,老师点评:诗歌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仗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3.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体会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六、朗读示范
1.老师示范朗读《书愤》,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学生跟读,尝试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七、课堂练习
1.老师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2.练习题包括:解释词语、翻译句子、分析诗歌情感、仿写诗句等。
八、课堂总结
1.老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对《书愤》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老师总结:杜甫的《书愤》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要学会关注国家命运,树立爱国情怀。
九、课后拓展
1.老师布置拓展作业,要求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歌,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
2.学生课后阅读,分享阅读心得。六、拓展与延伸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杜甫年谱》:通过阅读杜甫的年谱,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特别是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和创作背景。
-《杜甫诗选》:选取杜甫的其他诗歌,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杜甫的诗歌风格和情感表达。
-《唐代文学史》:通过阅读唐代文学史的相关章节,学生可以了解唐代诗歌的整体发展脉络,以及杜甫在其中的地位和影响。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尝试对《书愤》中的意象进行深入分析,如“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这一意象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引导学生比较杜甫与其他诗人的作品,如白居易、王之涣等,分析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的异同。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尝试模仿杜甫的风格,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书愤》中历史背景的理解,以及如何将这些历史背景与诗歌内容相结合。
-推荐学生阅读有关杜甫的传记或评论文章,如《杜甫传》、《杜甫研究》等,以丰富对杜甫及其作品的了解。
3.实践活动建议:
-学生可以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迹,如杜甫草堂、杜甫墓等,亲身体验历史氛围,加深对杜甫及其诗歌的理解。
-组织学生参与诗歌朗诵比赛,通过朗诵《书愤》等诗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如举办诗歌朗诵会,向社区居民介绍杜甫及其作品,传播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
4.知识点全面拓展:
-唐代诗歌的历史背景:介绍唐代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以及诗歌发展的特点。
-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分析杜甫诗歌的题材、风格、修辞手法等。
-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教授学生如何鉴赏古典诗歌,包括诗歌的结构、意象、情感、语言等方面。
-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探讨杜甫诗歌对后世诗人和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书愤》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即诗人杜甫在晚年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个人的报国无门之痛。
2.总结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工整、意象鲜明、情感真挚等。
3.强调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生平对理解诗歌的重要性。
4.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国家大事,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当堂检测:
1.词语解释:
-请解释“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的“搔”和“浑”。
-解释“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的“鬓”和“潦倒”。
2.句子翻译:
-翻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翻译:“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情感分析:
-分析《书愤》中诗人表达的情感,并举例说明。
-讨论诗歌中“出师未捷身先死”一句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4.诗歌鉴赏:
-分析《书愤》中的意象,如“繁霜鬓”、“浊酒杯”等,探讨它们如何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比较杜甫的《书愤》与《春望》中的情感表达,讨论两者在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5.创作练习:
-请学生以“忧国忧民”为主题,创作一首小诗,并简要说明创作思路。
6.课堂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在现代社会,我们如何将杜甫的爱国情怀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八、重点题型整理1.**诗歌意象分析题**
-题型:分析《书愤》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中的意象及其作用。
-答案:诗句中的“白头”和“搔”是意象,通过“白头搔更短”这一形象描绘,诗人表达了因忧国忧民而头发斑白、焦虑不安的情感。这一意象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忧国之情。
2.**诗歌情感理解题**
-题型:解释《书愤》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句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完成统一大业而感到遗憾和悲伤的情感。诗人通过“出师未捷身先死”这一事实,抒发了对英雄壮志未酬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3.**诗歌修辞手法分析题**
-题型:分析《书愤》中“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答案:这句诗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繁霜鬓”比喻诗人因忧虑而头发斑白,夸张了诗人的忧愁程度;“潦倒新停浊酒杯”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4.**诗歌背景理解题**
-题型:结合历史背景,解释《书愤》中“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的意义。
-答案: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和对家族荣誉的重视。在唐代,北定中原是国家的共同愿望,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统一的期望,以及对家族先人的敬仰。
5.**诗歌主题归纳题**
-题型:归纳《书愤》这首诗的主题。
-答案:诗歌的主题是忧国忧民。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体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学反思与改进是每一位教师成长的重要环节。在刚刚结束的《书愤》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有一些收获和思考,也想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觉得课堂氛围的营造很重要。在《书愤》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多媒体展示杜甫的生平和诗歌背景,让学生对诗人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我发现,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投入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不过,我也注意到,在展示过程中,有些学生显得有些被动,可能是因为对多媒体展示的形式不太适应。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适当减少多媒体的使用,增加学生的互动环节,比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更直接地体验诗歌的情感。
其次,对于诗歌的鉴赏,我发现学生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在讲解“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时,我尝试引导学生从意象和修辞手法入手,但效果并不理想。有些学生还是难以把握诗歌的深层含义。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共同探讨诗歌的内涵。
再者,课堂检测的设计也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当堂检测中,我发现有些题目过于简单,没有很好地检测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同时,检测的形式也比较单一,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了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如果你是杜甫,你会如何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创作中体会到诗歌的魅力。
此外,对于课后拓展的部分,我认为可以更加丰富。在《书愤》的学习结束后,我让学生阅读了杜甫的其他诗歌,但反馈回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众筹购买合同范本
- 免招标合同范本
- 买房赠与车库合同范本
- 冷冻物品购销合同范本
- 2025届中国电建集团重庆工程有限公司秋季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交流合同范本
- 义诊合作合同范本
- 兽医雇佣合同范本
- 创建服务合同范本
- 三方企业合资经营合同范本
-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 中国的能源安全 课件
- 期末总结600字四篇
- DCDC中恒定导通时间控制模式COT介绍
- 五险一金缴费明细表
- JJG 644-2003振动位移传感器
- GB/T 27648-2011重要湿地监测指标体系
- 全套教学课件《管理学基础》
- (完整版)新标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3第二版整本书答案
- ISO13485-2016年《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要求》
- 【5A】雅思写作课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