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主题阅读训练-第五、六、七、八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主题阅读训练-第五、六、七、八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主题阅读训练-第五、六、七、八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主题阅读训练-第五、六、七、八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主题阅读训练-第五、六、七、八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主题阅读训练六、七、八单元主题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语言表达仔细观察漫画《包“懒”》,根据要求答题。1.请简要描述漫画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这幅漫画,谈谈你的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三顾茅庐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wānyán)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chán)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3.【理解词语】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1)“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就是____________。(2)“秀丽宜人”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就是______________。(3)“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这句话让你联想到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4.【品析句子】读句子,完成练习。(1)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句话把_____比作_____,写出了山冈_______的特点。(2)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茅塞顿开”的近义词是______,这个词语说明了________。用“茅塞顿开”写一句话:_________(3)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中刘备把自己比作_______,把_______比作_______,体现了他对______的尊重。5.【梳理脉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捅马蜂窝冯骥才①爷爷的后院很小,里边花木丛生,枝叶纠缠,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爷爷不敢开窗,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②“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③“不行,要蜇(zhē)死人的!”爷爷连连摇手。④“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⑤“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⑥我站在一旁,心里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愿望。那多有趣!我找来妹妹,趁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⑦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瞧着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儿地摇撼两下,只听“嗵”的一声,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将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⑧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痊愈。(有删改)6.【整体感知】快速默读文章,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按_______的顺序,介绍了“我”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__的事情。7.【体会情感】在捅马蜂窝的前后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用“____”在文中画出描写“我”心理变化的句子。(2)选择词语,填写“我”心理变化的示意图。(填序号)(

)→(

)→(

)→(

)①迟疑、胆怯

②好奇

③惊呆

④觉得有趣8.【品读词句】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字词,体会作者是怎样描写捅马蜂窝时的情景的。(1)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这句话通过________描写,写出了“我”_______________的心情。(2)只听“嗵”的一声,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这句话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出了马蜂窝被捅掉时的具体情景。(3)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句话用________来比喻________,突出了马蜂飞行________、进攻________的特点,表现了马蜂__________的气势。9.【自主批注】默读短文,按提示在短文右侧空白处作批注。(1)读第①段,从写法的角度进行批注。(2)读爷爷和奶奶的对话,从体会他们的心情的角度进行批注。(3)读第⑦段,你产生了哪些疑问?请从疑问的角度进行批注。10.【感悟道理】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文阅读“0”的突破1984年7月29日,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自选手枪比赛开始了。身穿绣着“中国”两个大字运动服的许海峰紧握手枪,神色庄严地站在40号靶位上。在他的眼前,靶心上最小的圆圈就像52年来那个令人屈辱的“0”字。“击碎它!击碎它!”许海峰决心为祖国争光。许海峰稳稳地把枪举过头顶,又慢慢直臂下落,轻轻地扣动扳机——砰!砰!子弹射向50米外的靶心。“10环!”“10环!”许海峰出色地发挥了水平。众多的世界名将都参加了这次比赛。在许海峰的挑战面前,他们哪肯示弱?比赛争夺得十分激烈。打完前五组,赛前夺魁呼声最高的瑞士名将斯卡纳克尔发现自己仍比许海峰落后两环,就憋足了劲儿,要在最后一组射击中超过许海峰。最后的决战来临了。许海峰前三枪打得不错,可是第四、第五枪却只打了两个“8”环。斯卡纳克尔趁机赶了上来,在靶位后面观战的记者们也开始向斯卡纳克尔的靶位那边涌去,仿佛这位名将已经胜券在握。在这关键时刻,许海峰非常镇定。他静静地坐了一会儿,又走上靶位。只见他轻松地左手插兜,右手握枪,一双大眼睛闪出必胜的光芒。砰!砰!砰!三发子弹从他的枪口呼啸而出,“10环!”“10环!”“9环!”——胜利了!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夺得男子自选手枪比赛的冠军。这是中国人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块金牌,实现了“0”的突破,许海峰为祖国争了光。11.【品析字词】“击碎它!击碎它!”句中的“它”有两层意思,分别指的是()和()。A.靶心上最小的圆圈

B.许海峰心中的信念C.中国在奥运会上金牌数“0”的记录

D.众多世界名将的士气12.【句子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1)文中画“”的句子描写了比赛的进展情况,体现了()A.许海峰面临的形势极其险峻。B.斯卡纳克尔非常受人欢迎。C.人们都不喜欢许海峰。

D.斯卡纳克尔在赛场上的表现更吸引人。(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许海峰的()描写。A.动作和语言

B.动作和神态

C.神态和语言

D.语言和神态(3)读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你有什么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主要事件】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质疑问难】读了这篇短文,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过,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文字。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多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15.【整体感知】请采用标题扩展或抓关键句子的方法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16.【提取信息】阅读全文及下面的资料袋,试着制作一张读书卡。资料袋:◎《史记》这本书记载了上自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时期共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包括记录历代帝王政绩的十二本纪,记录诸侯国兴亡的三十世家,记录帝王、诸侯之外的重要人物的七十列传,记录年度大事的十表,以及历朝各种典章制度的八书。◎《史记》作为一部重要的史书,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读书卡作者字数耗时内容评价17.【学习复述】了解故事情节,借助小标题复述故事。请给每个自然段拟一个小标题。第1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4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理解内容】文章最后写“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你是怎样理解《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这句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拓展运用】根据提示,完成练习。(1)从“发愤”一词,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司马迁?请用几个词语来概括。()的司马迁

()的司马迁

()的司马迁(2)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上联。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百折不挠以血泪著就史书三、文言文阅读王冕(miǎn)传(节选)王冕者,诸暨(jì)人也。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lǒnɡ)上,窃①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zhé)②默记。暮归,忘其牛。或③牵牛来责蹊(xī)田,父怒,挞(tà)④之。已而复如初。【注释】①窃:偷偷地。②辄:就。③或:有人,有的人。④挞:用鞭子打。20.【理解句子】读一读,给句子选择正确的翻译。(1)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A.王冕进入学堂偷窃,听到学生们在读书。B.王冕偷偷地进入学堂,听学生们读书。(2)或牵牛来责蹊田。()A.有人牵着牛来责骂王冕家的牛践踏田地,踩坏了庄稼。B.或者牵着牛来践踏田里的庄稼。21.【梳理内容】文中写了哪个事例来说明王冕爱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个性表达】结合短文,试着说说王冕能成为大文学家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语言积累】王冕读书的故事让你想到了哪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诗词曲鉴赏我的中国心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24.【理解含义】标题中的“我”指_________,“中国心”指_________________25.【问题探究】歌词中为什么要列举“长江”“长城”“黄山”“黄河”?____________________26.【品读字词】“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中的“烙”字能换成“盖”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体会感情】歌词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爱,请从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图中的孩子吃饭、穿衣都由爸爸妈妈包了,穿袜子、系鞋带由爷爷奶奶包了,只剩下他自己包“懒”了。2.如果家长事事替孩子包办,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久而久之,必将成为好逸恶劳、自私任性的大懒虫。【解析】1.考查概括漫画主要内容,注意要认真观察图片,概括出图片中的人物都有谁,然后结合所呈现的文字内容,概括故事主要内容。2.考查结合漫画谈自己感想。首先从漫画题目《包“懒”》分析,此漫画是围绕“懒”进行叙述的,而这个“懒”用双引号进行标注,表示这里的“懒”具有更加深刻的含义。接着结合漫画内容,可以看出家长包办孩子的了一切事情,而这样做对孩子会造成不好的后果。注意表述清楚观点看法,叙述有条理。3.

如鱼得水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

拨云见日4.(1)山冈

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蜿蜒起伏(2)恍然大悟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分析之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经过老师的指点,我茅塞顿开,明白了这道题该怎么做。(3)鱼儿

诸葛亮

诸葛亮5.起因:刘备想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经过:刘备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着,第三次才见到了诸葛亮,两人一起共商天下大事。结果:诸葛亮出山帮助刘备,同时也受到了刘备的器重。【解析】3.考查理解词语含义,可以运用一定方法。如想象法;利用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置换、比较法;联系上下文、结合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或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等解读法;读中感悟法等。其中(2)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首先要定位原文,在文章第三自然段,接着联系上下文内容,可得出此处秀丽宜人是对上文“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chán)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的总结,所以上文内容即可以作为词语的解释。4.(1)考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句子。此句中“山岗”是本体,“卧龙”是喻体,“好像”是喻词。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写出了山岗蜿蜒起伏的特点。(2)考查对词语的掌握,能够在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写出近义词,并且能够运用词语造句。茅塞顿开——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意思为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现在形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种事物的启发,忽然想通了。(3)考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句子。此句中“诸葛先生”是本体,“鱼儿”是喻体,“像”是喻词。运用比喻,生动形象体现了诸葛亮对刘备的重要性。5.考查概括故事主要内容。先确定故事主要人物,接着按照故事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故事事件。第一自然段介绍事件起因:刘备想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第二~五自然段着重介绍事件经过:刘备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着,第三次才见到了诸葛亮,两人一起共商天下大事。第六自然段介绍故事结果:诸葛亮出山帮助刘备,同时也受到了刘备的器重。6.

事情发展

捅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蜇伤7.(1)我站在一旁,心里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愿望。那多有趣!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这复仇者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2)④

③8.(1)动作

跃跃欲试想要捅马蜂窝(2)声音

形态

颜色

动作(3)战斗机

马蜂

速度快

凶猛

以死相拼,不顾一切9.(1)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了背景,为下文捅马蜂窝埋下伏笔。(2)奶奶生气,爷爷无奈。他们俩的对话激发了“我”捅马蜂窝的兴趣。(3)为什么说马蜂是“复仇者”?10.①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我们要关爱生命。②做事情不能太鲁莽,危险的事情要小心处理。【解析】6.考查对文章写作顺序和主要事件的掌握。文章主要围绕“捅马峰窝”进行叙述,主要介绍了“我”小时候捅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蜇伤的事情。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描写的。先写出了“我”捅马蜂窝的原因,接着介绍了捅马蜂窝的经过,最后介绍了捅马蜂窝的结果。7.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要分析“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要从体现人物心理的重点句子进行分析。第⑥段“我站在一旁,心里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愿望。那多有趣!”是觉得:有趣。第⑦段“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可概括出人物的心理是:先迟疑、胆怯。接着好奇战胜了胆怯。第⑦段“这复仇者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可概括出人物的心理是:惊呆。8.考查对句子的理解。(1)加点字词是动作描写。生动形象表现出“我”跃跃欲试想要捅马蜂窝的状态。(2)“嗵”是声音。“沉甸甸”是形态。“一团黄色”是颜色。“腾空而起”是动作描写。(3)此句是比喻句。“马蜂”是本体,“好像”是喻词。“战斗机”是喻体。此句中是为了更加形象说明马蜂的特点。9.做批注,要与内容相符合。(1)运用了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包括: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写,有助于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活动,对描绘人物心理活动,渲染氛围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初中高中作文中主要起到一个场景交代借用,也可用于作文章内容的过渡。(2)第②段中“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可以看出奶奶很生气。从两次“爷爷连连摇手。”可以分析出爷爷很无奈。(3)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产生的疑问即可。注意提出的疑问要对理解文章有帮助。10.考查阅读文章写感受。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晰。根据文章内容,可以围绕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关爱生命进行叙述,也可以围绕做事情的态度进行叙述,比如做事情不能太鲁莽,危险的事情要小心处理。11.

A

C12.

A

B

这些句子表现了许海峰沉着冷静,对胜利充满了信心。13.这篇短文主要讲的是许海峰在比赛中沉着冷静,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夺得了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块金牌。14.示例:写许海峰的同时,为什么要写斯卡纳克尔呢?【分析】11.此题考查文的理解能力。联系上下文“靶心上最小的圆圈就像52年来那个令人屈辱的“0”字”,可知“它”指的是“靶心上最小的圆圈”“中国在奥运会上金牌‘0’的突破”。12.此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分析能力。(1)通过语句的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在比赛过程中许海峰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2)文中波浪线的句子是对许海峰的动作神态的描写。(3)通过“静静地坐了一会儿”“紧握手枪,神色庄严地”“稳稳地把枪举过头顶,又慢慢直臂下落,轻轻地扣动扳机”“一双大眼睛闪出必胜的光芒”可以感受到许海峰的沉着冷静,对胜利充满了信心。13.考查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结合《“0”的突破》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提高学生概括能力的重要途径。主要内容是一篇文章的浓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抓住主要内容,才能知道文章究竟讲什么。“准确”、“简洁”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基本要求。可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分析,课文开始写了什么时间,地点,什么事情,再写事情的经过,先写许海峰的沉着冷静,不畏强手,再写比赛竞争的激烈,课文最后写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这样可以运用这些句子,把句子串连起来,注意语句通顺,即为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不畏强手,沉着冷静,通过激烈的竞争,最后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勇夺中国人在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的事。14.此题为思路拓展题,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根据文本的理解,提出自己的问题即可。如:为什么写斯卡纳克尔呢?15.本文讲述了司马迁忍辱负重,用毕生心血编写《史记》的故事。16.司马迁

52万多字

13年全书记载了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共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包括记录历代帝王政绩的十二本纪,记录诸侯国兴亡的三十世家,记录帝王、诸侯之外的重要人物的七十列传,记录年度大事的十表,以及历朝各种典章制度的八书。鲁迅评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7.

读书游历,积累资料

研读文献,整理资料

飞来横祸,不忘父命

发愤写作,完成巨著18.司马迁用自己的一生写《史记》:早年努力读书,四处游历,广泛积累资料;父亲死后,牢记嘱托,研读文献,整理资料;飞来横祸之时,不忘父命,忍辱负重,发愤写作;历时13年,坚持不懈,终成巨著。19.

忍辱负重

百折不挠

坚持不懈

忍辱负重用生命写成巨著【解析】15.此题考查的是概括主要内容知识点。关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运用标题扩展的方法或者是抓住关键句的方法来概括。由文章的标题“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和句子“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我们可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本文讲述了司马迁忍辱负重,用毕生心血编写《史记》的故事。”16.此题要结合资料以及文章内容来作答,依据资料的内容和文章的内容“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多字的辉煌巨著——《史记》。”我们可知,《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全本书一共有52万字,耗时十三年完成,全书记载了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共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包括记录历代帝王政绩的十二本纪,记录诸侯国兴亡的三十世家,记录帝王、诸侯之外的重要人物的七十列传,记录年度大事的十表,以及历朝各种典章制度的八书。鲁迅评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7.此题考查我们的是对段落的概括能力。给段落写小标题时,首先要概括段落的段落大意,然后再将段落中的段落大意转化为小标题的形式,关于小标题,句式一致、字数一致,因此,我们可将文章的各个段落添加以下的小标题:读书游历,积累资料研读文献,整理资料飞来横祸,不忘父命发愤写作,完成巨著18.此题考查我们的是对句子的理解。我们由文章的内容可知,司马迁用自己的一生写《史记》:早年努力读书,四处游历,广泛积累资料;父亲死后,牢记嘱托,研读文献,整理资料;飞来横祸之时,不忘父命,忍辱负重,发愤写作;历时13年,坚持不懈,终成巨著。因此《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19.此题考查我们对知识的扩展。由文章的内容我们可知,司马迁是百折不挠的,是忍辱负重的,是坚持不懈的,因此他是忍辱负重的司马迁、百折不挠的司马迁、坚持不懈的司马迁。关于对联,上下两联需要对仗工整,依据下联的内容,我们对出的上联是:“忍辱负重用生命写成巨著。”20.

B

A21.王冕小时候放牛时偷偷去学堂听学生念书,把放的牛都给忘记了。被父亲痛打一顿之后,王冕还是一如既往地去学堂偷听学生读书。22.王冕之所以能成为大文学家,是因为他热爱学习、勤奋刻苦、读书专注。23.示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分析】王冕,诸暨人。七八岁时,父亲要他在田垄上放牛,他偷偷地溜进学堂听学生们念书,听了就默默记在心里,晚上回来竟忘了牵

牛。有人把牛牵回来,责备说踩了他们的田,他的父亲生气了,狠狠地用鞭子和棍子打他,可他事后还是一样。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