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安顺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四次监测考试2月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025年2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逢年过节,年轻人似乎越来越不愿意走亲戚了,这种现象被概括为一个略显刺耳的名词——“断亲”。“断亲”的对象不仅包括家族中的旁系长辈,很大一部分也指向年龄、辈分相仿的堂(表)兄弟姐妹。从儒家五伦的视角看,这一意义上的“断亲”反映出当代社会中各种伦理角色关系的升降变化。儒家重视人伦,夫妇、父子、君臣、兄弟、朋友构成了五种最为重要的人伦关系,是为五伦。在儒家五伦中,朋友一伦最为特殊,表现为关系的平等性、选择性和开放性。传统五伦中的其他四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都具有上下尊卑之分,唯独朋友一伦建立在平等关系之上,因志同道合而交往,体现自主选择,具有双向对等的互动意义。在古代,朋友一伦往往被视为五伦之末,甚至其进入五伦的合理性也被质疑。自晚明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自由讲学之风的兴盛,友伦在儒家五伦中的地位显著提升。明人顾大韶认为,朋友一伦“以心相属”,应置于五伦之首。晚清以来,学者反思儒学传统之弊病,对君臣、父子乃至夫妇之伦批评甚力,唯独对友伦称赞有加。谭嗣同认为,唯有友伦建立在朋友间自由、平等人格之基础上,主张建立“朋友一伦论”,以友伦为核心重建伦理秩序。现代社会中朋友一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其平等性、选择性、开放性特质,主导了人际关系构建的基本模式。传统五伦之中,朋友之伦与兄弟之伦有颇多近似之处,所谓好友如兄弟,而在“断亲”现象中,我们又看到了一种“兄弟友伦化”的趋势,即以朋友的标准来重新衡量、定义、选择同龄同辈的堂(表)兄弟姐妹关系。在同辈关系中,当今的年轻人更倾向于自主选择价值取向相似的同伴,而非单纯依赖血缘关系的绑定。需要注意的是,“兄弟友伦化”并不意味着否定血缘关系在同辈交往中的意义,也绝非对兄弟姐妹关系的排斥,而是说它不再是一种决定性、优先性的原则。不少有“断亲”经历的年轻人也会提到,他们并非排斥血缘关系,兄弟一伦依然享有天然的人际交往优先性,只不过它不再是唯一的考虑因素,而是被放置在生活经历、教育背景、价值观念等因素的综合考量之中来取舍。由此可见,从儒家五伦的视角看,同辈亲属之间的所谓“断亲”,实质上意味着兄弟一伦的友伦化,它既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也体现了儒学发展的内在走向。(摘编自顾家宁《传统:断裂抑或重构——年轻人“断亲”的背后》)材料二:如果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看待“断亲”,出于理性选择与交换的目的,个体断掉的是那些非主观选择的、一年都未必能见一次面的仅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亲近的是在经济与情感上都能带来慰藉的家人,在这样良性的亲属关系维系中,双方都能得到经济属性与情感属性的“报酬”。根据经典的现代化理论,随着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相互兼容,家族主义必然会产生个体化转向。中国传统社会盛行家族主义,家族是抵抗自然风险的基础,家庭是中国人的中心价值,也是世代延续的形式,当个人利益与家庭利益发生冲突时,通常以家庭利益为重。当代社会的家庭则多是个人利益的相互协调,个体不再追求统一的大家族利益,而是组建自己的小家庭“过自己的生活”。如同阎云翔在《中国社会的个体化》中所指出的那样:“去传统化、脱嵌、通过书写自己的人生来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以及无法抗拒的更加独立和个人主义的压力,也同样发生在中国的个体身上。”这是“社会→个体”指向的个体化描述。当然,个体化的转向并不意味着完全去传统化,家庭传统亲情观念中温暖人心的思念、寄托与回望仍旧牵扯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内心,个体也正是在理性选择与感性选择的充盈之下,才显得更为丰满,“家庭→个体”指向之间,在社会个体化与家庭亲情观念的双重作用下,活在自由与决定交织中的我们,才显得更有张力。在家庭内部可以发现,亲人间会经常互动,家庭与亲属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虽然二者相互影响,但由于亲属关系有一定的滞后性,当家庭互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亲属关系可能还是以之前习惯的方式继续存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部分年轻人选择“断亲”,但年长一代始终难以接受亲属关系的疏离,因为亲属关系的能动性在他们那里并没有得以转换。从“个体→社会”的指向来看,“断亲”的背后存在着青年对亲友关系、职场关系、师生关系等社会关系网络的结构性重塑。重塑的背后,是通过距离来表现并且通过距离去观测,人们在记认亲属时不再遵照同一体系,而是根据利益、亲密关系等来确定远近。亲属关系并非不再重要,而是变成一个可供选择的体系。“断亲”体现了个体的理性选择与传统亲情观念的拉扯,但如果把视角拉远,社会关系网络维系的背后,更是个体性与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之间的博弈。人不仅是一切社交关系的总和,也是恩情与亏欠的乘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终究会找到新的亲情存在的形式与社交关系,而最舒服的相处状态永远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与追求。(摘编自陈友华等《“断亲”:概念、问题及思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轻人与同龄同辈的亲戚“断亲”,转而与朋友交往,这是现代社会的趋势,也是儒家五伦的创新性发展。B.在现代社会中,教育背景、价值取向等因素正在逐渐取代血缘关系,成为年轻人选择同伴的主要考量因素。
C.年轻人虽断掉了一些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但仍会维系在经济与情感上给双方都能带来慰藉的良性亲属关系。D.年轻人之所以选择“断亲”,是因为这些亲戚不是他们主动选择的,一年到头都难见一面,缺乏情感基础。2.根据材料二,填入下图序号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①理性选择与交换
②传统亲情观念
③距离
④相互影响B.①亲情维系的选择
②感性理性选择
③距离
④相互疏离C.①理性选择与交换
②感性理性选择
③维系关系
④相互疏离D.①亲情维系的选择
②传统亲情观念
③维系关系
④相互影响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朋友之伦与兄弟之伦的地位变化,既与二者有颇多近似之处相关,也与社会发展变迁和文明进步相关。B.以个体为中心,依据利益、亲密关系等来确定与其他亲属关系的远近,这种关系具有差序格局的特点。C.“断亲”让人们失去了亲情、友情,但人们会基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与追求,建构起新的社会关系网络。D.亲属关系的良性维系,在未来可能会更多地建立在兴趣爱好、事业追求、价值取向等相近的基础之上。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断亲”下一个简要的定义,必须包含断亲的目的、表现及影响等信息。(4分)
5.当代年轻人中的“断亲”现象折射出哪些社会变化?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与石竹书方寸时已立冬,阳光以及空气越来越清冷。我缩着脖子在院子里晒衣服,秋风不时携着落叶经过,我不知道手和脚哪个更凉。挂好最后一件衣服,我搓着手准备回屋抱个热水杯。刚一转身,瞥见你绽放在一丛冷翠中。三朵,小小的,冷白色,那么不起眼,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白色中的那抹粉。在这百花凋零唯有菊花灿的季节,你居然还在开。不知怎么,看到你,裹了云朵棉的太阳似乎都不那么冷了。儿时,不知你叫石竹,只见你漫山遍野开放。三角长眉叶,短节小绿梗,粉红或紫红色花瓣,一丛丛,一捧捧,星星点点布在翠绿山坡,煞是亮眼。每次行走山间,我都会采你一把。回家后找个干净的罐头瓶子插进去,一山的清风丽阳就在家里漫延开来。要说带你去最多的地方,应是坟茔。母亲的爷爷的坟茔,应该是我们一起去的第一个坟茔。那年我只四五岁,还未上学,跟着母亲走在南港的山路上。母亲的脚步很快,我跟得很吃力,脚下的小石子很调皮,时不时绊我一个趔趄。母亲并不在意,只是一再催我快点儿。你撒了很多或粉或紫的小花,别在山坡草发上。有风吹过,你朝我眨眼睛,似是在问我美不美,又像是让我停下跟你玩,我没答话,也没停留。我虽年幼也知道那天不同往日,母亲不是普通地回娘家,我也不是一般地串姥姥门。母亲突然停住脚。我仰头看她,她四下看草地。“掐一把吧。”她说。我呆愣。“掐一把花。”她这样说我才明白。我低头扫视草地,看着星星点点的你。“一会儿带到坟上给你太姥爷。”母亲又说。我没有立刻把你拢在手中,却想起一件往事……我握着你跑进屋里,拿起水瓢从瓮里舀起半瓢凉水,一饮而尽。我抹一把嘴唇正畅快,一声断喝炸响:“就知道跑!就不能慢慢地?”我一扭头,撞上太姥爷的双眼。他躺在炕上,头朝外,正斜仰头盯视着我,目光炯炯。我忘了当时自己有没有应答,只记得快速跑了出去。我从小怕他,哪怕他瘫痪在炕只能躺着,尤其屋里没有别人时。不光我,我们小孩子都怕他。他在的时候,气压总是很低,我们大气不敢喘,缩在母亲或姥姥身后,恨不得隐身,生怕对上他的目光。母亲却跟他很亲近,常回去看他,家里有点儿好吃的都要留给他。每次回来,太姥爷给她的更多。太姥爷一向严厉,从没见他笑过,从姥爷、二姥爷、三姥爷到姥姥、姨舅们,谁见了他都是恭肃严谨模样。后来我才知道,他在村里威望也很高,不论集体还是谁家有难办的事情,尤其是家族纠纷,都来找他定盘论断。我见过几次那场面,在外面吵得不可开交的人到了太姥爷跟前便敛了容,各自分说。太姥爷正襟端坐,面无表情,罕言寡语,但凡说出话来,声调不见怎么高,语速也不见怎么快,却似乎很有分量,大家都是一脸信服表情。上学后学习“德高望重”这个成语时,我一下子想到他。后来我很快拢你入手,一大捧,我们一起赶路。不知是不是你的花色和香味,勾起山风舞荡和鸟儿鸣叫,母亲的脚步依然迅疾,却似乎不再那么沉重。我们没有进姥姥村,而是从村后直上火山港,老远便看到一撮人聚在半山腰。等各种吃食、香火摆好,母亲让我把你奉上。你的绿,你的红,你的直节,点亮了整个坟头。后来你又点亮了太姥姥、姥爷、小舅舅的坟头。前几年搬了家,我买了一些你的种子,洒在花圃里。你应该与我怀着同样的期待,所以尽情释放着蓬勃的生命力,把绿意展弄得盎然,把花儿开放得绚烂又芬芳。我常常蹲在你的身旁,凝望你用葱郁酿就的株秀华锦。风来你轻摇,绵柔的话语带着馥郁的甜馨沁入我的心脾。你说:“又是一年春夏,多好。”阳光烘着后背,暖暖的,似在说好。“我不是去年的我,你也不是去年的你。我们都不是当年的我们了。”你又说。旁边一棵新竹摇啊摇,我沉默。“那些坟头,不论年月,只要你还记得,我就去过,他们也就没有幻灭。向死而生的旅程有长有短,有深湖浅海,也有云蒸霞蔚,个中滋味可堪品味?其实最终,还是个人滋味个人品,你要先关照好自己。”风走了,你的芳馥更加浓郁,话也似乎更多了。我抬眼看了看正午的骄阳,然后低眉垂眼,黑暗中只有一颗闪亮的太阳。“你为何叫石竹?”我问。“你问我?”一股风打着旋儿从栏杆俯冲下来,被楼墙一逼扑到我脸上,就像你的一声嗤笑,“我们向来就是这么生这么长,谁曾给自己起个名字?只有你们人类,见了什么就爱给命个名儿,总想为人所用。摆弄见过的,探索没见过的,又嚷嚷保护快要看不见的。”一向平和沉馥的你,此刻竟有些激动,左摇右晃跟风打起太极。“称我为竹,或许因为我的茎秆直立、膨大、有节,叶子又是青绿色,单叶对生,有些倒三角。前面加个‘石’字,或许因为我一般长在山间坡地,尤其石头缝里,总是跟岩石为伴吧。”你把风团进丛心,摁进土里,慢慢平静下来,缓缓地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板桥先生吟诵的原来竟是你不成?可我总是多愁善感,伤春悲秋,亲人的离世尤其让我难煎难熬。你说得对,只要我记得,他们就还在。我要关照好自己,只管生长,拔节向上。风会带来他们的消息,阳光会把他们的能量赋予我,像你一样开放,芬芳。(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院里缩手缩脚地晾完衣服准备回屋的瞬间,“我”瞥见一丛冷翠中零星的几朵石竹,白中带着些不易觉察的粉。B.儿时的“我”虽不知野花叫石竹,却认真观察其叶形、梗状、花色和长势并采摘回家,表明“我”对石竹的喜爱。C.去南港祭奠太姥爷的路上,“我”被石子绊了一个趔趄,母亲非但不心疼反而催促“我”快点,表明母亲赶路心切。D.石竹告诉“我”,世间万物向死而生的旅程各有不同,我们只需关照好自己,个人滋味个人品,不必去理会他人。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百花凋零唯有菊花灿的秋冬时节,石竹竟然还在开放,此处以衬托的方式,表明石竹具有如菊花般顽强的生命力。B.寒风吹过,石竹朝“我”眨眼,问“我”美否,留“我”玩耍,这种人格化的描写寄托了“我”对石竹独特的情感。C.“我没有立刻把你拢在手中,却想起一件往事”,这句话既承接母亲让“我”采摘石竹之事,又引出对太姥爷的追忆。D.本文以石竹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叙写了“我”与石竹相关的人和事,内容充实,情感饱满,富含深刻的人生哲理。8.作者为什么在文末引用郑板桥的诗歌《竹石》?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有人认为文中画横线段落游离于本文的主题之外,你认同吗?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小题。材料一: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节选自《周易·系辞》)材料二:贤主愈大愈惧,愈强愈恐。凡大者,小邻国也;强者,胜其敌也。胜其敌则多怨,小邻国则多患。多患多怨,国虽强大,恶得不惧?恶得不恐?故贤主于安思危,于达思穷,于得思丧。《周书》曰:“若临深渊,若履薄冰。”以言慎事也。赵襄子遣新稚穆子攻翟,胜老人、中人[22],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荆吴越,皆尝胜矣,而卒取亡,不达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善持胜者,以术强弱。(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有删改)【注】老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材料三:贞观十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平定天下,朕虽有其事,若守之失图,功业亦复难保。秦始皇初亦平六国据有四海及末年不能善守实可为诫。公等宜念公忘私,则荣名高位,可以克终其美。”魏征对曰:“臣闻之,战胜易,守胜难。陛下深思远虑,安不忘危,功业既彰,德教复洽,恒以此为政,宗社无由倾败矣。”贞观十六年,太宗问魏征曰:“观近古帝王,有传位十代者,有一代两代者,亦有身得身失者。朕所以常怀忧惧,或恐抚养生民不得其所,或恐心生骄逸,喜怒过度。然不能自知,卿可为朕言之,当以为楷则。”征对曰:“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失所。陛下圣德玄远,居安思危,伏愿陛下常能自制,以保克终之美,则万代永赖。”(节选自《贞观政要·卷十·慎终》)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秦始皇初A亦平B六国C据有四海D及末E年不能善守F实G可为诫。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危,意为危险,与《赤壁赋》中“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的“危”意思不同。B.谒,意为拜见,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生以乡人子谒余”的“谒”意思相同。C.克,文中意为能够,与成语“克勤克俭”“克己奉公”中的“克”意思不同。D.伏,表示恭敬,与《陈情表》中“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的“伏”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贤主越强大越恐惧,因为强大是由于侵削邻国、战胜敌国,而侵削邻国、战胜敌国会招致很多怨恨憎恶,所以贤主处处小心谨慎。B.齐荆吴越四国都曾取得过胜利,但最终灭亡,孔子力大能举起城门门闩,却未凭借力大使自己闻名,这些都源于不懂得持胜之道。C.唐太宗担心,爱护体恤的百姓没有得到恰当的安置,自己骄矜放纵、喜怒超过一定限度,以致会失去天下,所以他常怀忧惧之心。D.唐太宗认为平定天下后如果君主缺少谋划,那么功业将难以保全,魏征也认为取胜容易而持胜难,要想长治久安,必须居安思危。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2)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失所。
14.孔子为什么预言赵氏将会昌盛?请结合材料一、二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5~16小题。幽州秋日听王昭仪①琴汪元量²瑶池宴罢夜何其,拂拭朱弦落指迟。弹到急时声不乱,曲当终处意尤奇。雪深沙碛王嫱③怨,月满关山蔡琰④悲。羁客相看默无语,一襟秋思自心知。【注】①王昭仪,南宋末年宫廷女官,临安沦陷后被俘往元都。②汪元量,南宋末年诗人,临安陷落后被俘往元都。③王嫱,王昭君,汉元帝时被选入宫,后嫁匈奴。④蔡琰,蔡文姬,汉末为董卓部将所虏,后嫁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十二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绘王昭仪拂拭琴弦的情景,繁华落幕,她轻抚琴弦,落指迟疑,似有满腔心事。B.颔联直接描写琴音,从曲中节奏与曲终意境两个方面,展现了王昭仪弹琴技艺的高超。C.颈联由琴音联想到与弹奏者遭遇相似的王嫱、蔡琰,给人以跨越时空、古今同悲之感。D.尾联中的“羁客”是诗人自己,“默无语”表现了诗人被琴音触动而陷入沉默的情态。16.本诗尾联与《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都艺术地表现了音乐结束时的场景。请从意境和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二者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游乐时要保持理性、节制欲望,做事时要警惕懈怠、善始善终,正如《谏太宗十思疏》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张出国后常用《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自嘲自己孤单、缺少心灵安慰的情形。
(3)“孤城”在古诗词中常被用来营造苍凉的意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小题。斗拱由斗、拱及昂组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结构构件,在横梁和立柱之间挑出以承重,传递荷载,使屋檐出檐更加深远,同时因其构造精巧、造型美观而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此外,(
),普通民房不能使用斗拱。斗拱的样式发展和功能演变,既与力学需求、_①_有关,也与_②_、建材变化有关。早期,人们将横梁相互交叉搭在柱子上,延伸至室外以承托屋檐,解决了大空间产生的力学需求问题——这便是斗拱的萌芽。后来,交叉结构逐渐演变成挑梁结构,形成最初的斗拱样式。唐宋时期,斗拱的形制已经完备,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斗拱系列。唐人追求建筑雄壮磅礴的气势感,这使得斗拱的样式硕大且逐渐复杂。不同于唐人审美,宋人追捧结构构件的小巧秀气,斗拱开始作为建筑外立面的装饰性构件,其尺寸逐渐缩小。营造技术的发展使斗拱既能满足力学性能的需求,又具有精致感。在唐宋之后,斗拱开始走向弱化结构作用而强调装饰性的道路。明清时期,木材作为建材因其自身缺陷在建筑建造中使用的比例大幅度下降,木质斗拱较少作为力学性能构件。清时,梁不再穿插在斗拱中——斗拱最终丧失掉原来承托屋檐的结构作用而成为装饰化的构件。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斗拱也常用于高级官式建筑和皇家建筑,是封建社会中等级制度的象征物B.斗拱也是封建社会中等级制度的象征物,常用于高级官式建筑和皇家建筑C.高级官式建筑和皇家建筑也会使用斗拱,因为它象征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D.高级官式建筑和皇家建筑象征等级制度,因此也常使用斗拱来作为装饰物19.请依据文本第二段的内容,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短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个短语不超过4个字。(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小题。傍晚,天空本来晴朗着,可是突然,一团连着一团的乌云从西南方向飞涌而出,它们气势宏大,像一支无坚不催的铁甲部队,顷刻间横跨天际,占领了东北部的天空。荫云压顶,天色黯淡,它们却还嫌兵力不够,继续增兵。天黑起来,一看,就是大暴雨要来了。果然,我刚把窗子关上,雷声轰隆隆响起,闪电在云层中游鱼似的穿梭,暴雨已经来了。它们把玻璃窗打得噼啪噼啪响,像是放暴竹。我站在窗前,看了一眼楼下的农家小院,发现鹅和鸭子都已回棚了,小黑狗也带着屡战屡败的狼狈回窝了。只有白狗,站在窗棂下,仿佛一位屡败屡战的勇士随时准备出发。20.文中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2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为“一团连着一团的乌云在西南方向出现,它们气势宏大,顷刻间横跨天际,占领了东北部的天空”,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
22.现代汉语中,有一种“反义倒错”现象,它以词语(短语)内部相对稳定的结构为依托,通过调整词语(短语)内部原有的顺序,表现出截然相反的语义。请仿照下面这组示例,另写两组词语(短语),并解释语义。(6分)示例:屡战屡败(一蹶不振的精神状态)屡败屡战(虽屡遭失败却从不气馁不退缩的生命姿态)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近年来,各种搭子在年轻人中盛行,如“饭搭子”“游戏搭子”“运动搭子”等。“搭子”是指年轻人因共同兴趣或共同需求而随时组合、随时分开的新型社交关系。有人认为,年轻人可以没有朋友,但不能没有搭子,搭子将会成为朋友的替代品。你是否同意上述说法?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C(3分)【解析】A项,由材料一可知,年轻人并不是完全“与同龄同辈的亲戚‘断亲’,转而与朋友交往”,且“兄弟友伦化”才是“现代社会的趋势”。B项“取代血缘关系”“主要考量因素”错,材料一最后一段说,不少年轻人“并非排斥血缘关系”,在选择同伴时是在多种因素中综合考量加以取舍的。D项归因单一,“断亲”与否不只考虑“情感基础”,而是根据利益、亲密关系等来确定。2.A(3分)【解析】第①处应为“理性选择与交换”,材料二第1段提到个体的“断”和“亲”都是“出于理性选择与交换的目的”,而不是出于“亲情维系的选择”;第②处应为“传统亲情观念”,第3段“家庭传统亲情观念……牵扯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内心”,体现的是家庭对个体的作用,而“感性理性选择”体现的是个体对家庭的作用;第③处应为“距离”,第5段阐述“个体→社会”的指向时,强调个体“通过距离来表现并且通过距离去观测”,即“根据利益、亲密关系等来确定远近”,而不是单纯要“维系关系”;第④处应为“相互影响”,由第4段阐述可知,家庭与亲属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它们之间“相互影响”,而非“相互疏离”。3.C(3分)【解析】推断无据。“断亲”未必会让人失去亲情、友情,人们终究会找到新的亲情存在的形式与社交关系。4.“断亲”是个体出于理性选择与交换目的,更多考虑个人利益,主动疏远那些非主观选择、很少见面的仅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对社会关系网络进行结构性重塑,使亲属关系变成一个可供选择的体系的一种社会现象。(4分。目的、表现、效果、属性各1分;不是单句扣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5.①各种伦理角色关系发生变化。“兄弟友伦化”倾向明显,血缘关系不再是唯一考虑的因素,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价值取向相似的同伴。②家族主义产生个体化转向。年轻人不再追求统一的大家族利益,更加注重个人利益的相互协调,彰显个性与独立。③社会关系发生结构性重塑。在个体性与传统文化环境的博弈中,年轻人重构亲友关系、职场关系、师生关系等社会关系网络,重新找寻新的亲情存在的形式与社交关系。(6分。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6.D(3分)【解析】由原文“你要先关照好自己”可知,“我们只需关照好自己,个人滋味个人品,不必去理会他人”错。7.D(3分)【解析】“按照时间顺序叙写了‘我’与石竹相关的人和事”错,本文由现实到回忆,再由回忆到现实,并非完全按时间顺序行文。8.石竹与板桥先生笔下的石中竹一样都顽强地生长在恶劣环境中,引用此诗的用意是:①讴歌石竹顽强坚韧的精神;②表明“我”希望从石竹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直面亲人的离世;③丰富文章内涵,使文章富有文化底蕴。(4分。相似点1分,用意一点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9.【示例一】认同。①本文展现的是石竹所承载的“我”个人的成长记忆和生命感悟;②本段是借石竹的口吻表现人类对肆意命名、随意摆弄和总想探索万物等行为的自我反思;③这种反思分散了文章的核心表达,偏离了文章的主题。【示例二】不认同。①本文不仅展现石竹所承载的“我”个人的成长记忆和生命感悟,更是通过石竹来探索生命、自然以及人类自身的存在意义;②本段是借石竹的口吻表现人类对肆意命名、随意摆弄和总想探索万物等行为的自我反思。③这种反思是将个人与石竹的情感联系拓展到人与自然万物关系的探讨,表达了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深刻思考,深化了作品的主题。(6分。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0.CDF(3分)【解析】根据文意,应断为“秦始皇初亦平六国,据有四海,及末年不能善守,实可为诫”。本句大意:秦始皇当初也曾平定六国,据有四海,到了晚年却不能行善政以保住江山,实在值得引以为诫。(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11.C(3分)【解析】A项,“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的“危”意为端正,与材料中的“危”意思不同。C项,“克勤克俭”中的“克”意为能够,与材料中的“克”意思相同;“克己奉公”中的“克”意为约束,与材料中的“克”意思不同。12.B(3分)【解析】“却未凭借力大使自己闻名,这些都源于不懂得持胜之道”错,原文是说孔子力大能举起城门门闩,却不肯以力气大闻名天下,是因为他懂得持胜之道。13.(1)因此君子应该在国家安定的时候不忘危险,存在的时候不忘灭亡,太平的时候不忘动乱,凭借这些才能使自身平安、使国家得到保全。(4分。“治”“保”各1分,句意2分)(2)贤良的人能够节制感情欲望,不让它们超过限度;愚昧的人放纵感情欲望,大都导致失去安身之处。(4分。“节”“失所”各1分,句意2分)14.孔子认为君子只有居安思危,才能保全自己,使国家长治久安。(1分)赵襄子在取得胜利后,不仅没有沾沾自喜,而且心怀忧惧,担心赵氏德行不够,将会招致祸患,这正是居安思危的表现。(2分)因此,孔子预言赵氏将会昌盛。(3分。孔子的主张1分,赵襄子的表现2分;意近即可,酌情给分)15.D(3分)【解析】由诗人和王昭仪的身世及“相看”二字可知,“羁客”不仅仅指诗人自己,“默无语”的也不只是诗人自己。16.意境方面——同:本诗尾联与白诗这两句都营造了静谧的意境。异:汪诗尾联静中含悲,着力突出的是羁客的悲愁;白诗两句则宁静幽远,着重表现的是对琵琶女高超技艺的赞美。手法方面——同:在描写手法上,汪诗“默无语”与白诗“悄无言”都通过听众感受来侧面表现音乐的感染力。异:在抒情方式上,汪诗“一襟秋思自心知”直抒胸臆,抒发羁客由琴音引发的悲愁;白诗“唯见江心秋月白”则间接抒情,通过静谧的江心秋月表达了对琵琶女高超技艺的赞美。(6分。“意境”和“手法”各3分,其中“同”1分,“异”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17.(6分)(1)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3)示例一: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示例二: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示例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示例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6分,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该空不给分;第(3)小题是开放型情境默写题,只要填写的诗词合乎情境即可】
18.B(3分)【解析】根据前文“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结构构件”的句式可知,“此外”后的句子应以“斗拱也是”开头,故排除C、D;“普通民房不能使用斗拱”紧承本句,可知本句后半句的内容应为斗拱使用的对象,故排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买卖集体老石器合同范本
- 付款合同范本含金额
- 代购代付款合同范例
- 加工合同范本叫
- led标识维护合同范本
- 保险基金合同范本
- 个人电器购买合同范本
- 加油站活动合同范本
- 代用茶采购合同范本
- 保安解聘合同范本
- 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及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要点解读
- 蜜雪冰城营销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 《游戏界面设计》课件-01单元-游戏界面设计概论
- FZT 14035-2017 棉与涤烂花印染布
- 2024版《公司法培训讲义》
- (2024年)健康评估教学教案心电图检查教案
- 邮政储蓄银行-客户经理(个人消费贷款)-试题+答案
- 2024年3月10日国考公务员税务局面试真题及解析
- 旅店会客登记制度
- 无人机校企合作方案
- 市政造价员道路工程预决算入门讲解(零起步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