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十九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人核时代。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行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起先于(
)A.20世纪40年头 B.20世纪50年头
C.20世纪60年头 D.20世纪70年头2、下框内是新华社对我国某一项科学技术成果发表的评论。依据评论内容和所学学问推断这一科学技术成果应当是(
)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宏大成功,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成功放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C.“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市场 D.中国“神舟五号”飞船成功放射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作动身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主要是为了()A.带动其他相关部门的发展 B.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提中学国的国防实力 D.顺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潮流4、下面漫画《爆炸声中除旧》创作于1966年。该漫画反映出当时中国()A.成功步入航天时代B.尖端科技领先美苏C.国防实力已大大加强D.起先打破大国空间技术垄断5、2024年1月3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登月,它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月球背面成功实施软着陆的人类探测器,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中华民族步入航天时代始于()A.近代冯如制造第一架飞机 B.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试爆
C.“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放射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当登天6、阅读框内文字材料。它们最有可能是对我国哪一项技术发表的评论()西班牙《世界报》: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溢了骄傲。德国《汉诺威报》: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白这个经济快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A.“东方红一号”放射成功B.“神舟5号”放射成功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D.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放射成功7、从地面迈向天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生疏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气、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中国起先进入航天时代的标记是(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东方红一号”的成功放射 D.“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8、在“两弹一星”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与,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加民族的凝合力
B.“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实力提高的体现
C.“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探讨和发展
D.“两弹一星”的探讨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9、中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其次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当时中国正值()A.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10、杂交水稻被国际上称为“第五大独创”和世界“其次次绿色革命”,这是因为(
)A.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B.有很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
C.有助于解决将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11、20世纪末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发布5—7天中期数值天气预报(通过海量数据统计)的国家之一,并成功进行了多次重大自然灾难预报。此项成就的取得与下列哪项科学技术亲密相关()A.“南优2号”培育技术B.“银河”计算机技术C.“神舟”飞船放射技术D.“长征”火箭技术12、曾经参与我国首台“银河”巨型机研制工作的李思昆教授依旧对那一幕激烈人心的场景记忆犹新一一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的国庆大典上,中国自行研制的“银河一I号”巨型计算机模型受阅通过天安门广场,向世人展示了它那迷人的风采。这台巨型机()A.是中国首次制成每秒运算10亿次的巨型计算机
B.标记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取得新的突破
C.标记着中国在计算机技术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D.是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建国之初,中国就是美国原子弹讹诈、威逼的目标……1957年10月15日,中苏导弹谈判协议在莫斯科签署。1960年7月,苏联政府宣布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并且带走了全部重要图纸资料,同时停止原定设备材料的供应。20世纪50年头末、60年头初,那场"左"的冒进和自然灾难同时肆虐而造成的饥馑,扩散全国。刚刚起步的核导弹事业,覆盖在重重阴影中。不幸和挫折接踵而来……不仅建设物资供应困难,就连人们正常的生活供应都难以为继,有的导弹部队存粮已经告罄……中心加强原子能工业的英明决策,极大地调动了核工业战线广阔科技人员和职工的主动性,激励着他们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奋力拼搏。作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工程代号"596",源于苏联来信绝援的日子:1959年6月,成为我国自食其力的内在动力。——张弛《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诞生始末》材料二这是一次让中国人挺直腰杆的爆炸,这也是一次符合中国国际地位的爆炸,这也是一次更好促使核平衡的爆炸。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中国政府宣布绝不首先运用核武器,这是第一个有核国作出如此承诺,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个。中国跨过核门槛,从今不再屈从别人的"船坚炮利",一个多世纪以来的被压抑的民族自尊,也随之释放。——《1964年最具影响力的事务》材料三1966年10月,两弹结合试验成功后,聂荣臻元帅亲临马兰视察,探望了基地广阔官兵。他在讲话中指出:"爆炸原子弹,它所产生的巨大威力来自不知强大多少倍的精神原子弹,这个宏大的力气正在引起强大的连锁反应,剧烈地振动着世界。"——马国惠少将《浅谈"马兰精神"》(1)依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研制原子弹的背景。(2)综合材料二、三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的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运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斗争打算或斗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验着一场宏大的革命。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接着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
特殊是由于电子计算机、限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快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气、技术的力气。——《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
材料三“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在央视播出,给袁隆平的颁奖词是: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老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旧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才智,收获富足。他毕生的幻想,就是让全部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揭晓,钱学森被授予此殊荣,给钱学森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乘风破浪,把才智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学问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学问分子的典范。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二,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两人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共同价值取向是什么?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你的相识,分析袁隆平和钱学森能够感动中国的缘由。3.依据上述材料,从科学既能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也能改造人的客观世界两个方面,概述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进步作用。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科技,意在考查考生获得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学问的实力。1958年,中国第一座试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记着中国起先跨入原子能时代,故选B项。2答案及解析: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国防科技成就,材料中“垄断空间技术”说明是航天技术.中国成功放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标记中国进入航天时代,故B项正确;A项不属于空间技术领域的成就,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际市场”.故C项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4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国防实力,C项正确.解除D项;A项与时间不符,解除;15项说法错误.解除。5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6答案及解析:答案: B解析:材料中提到“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中国人进入太空”,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反映的是“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放射成功的成就,因此选B项。7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A、B项不属于航天成就,可解除;中国起先进入航天时代的标记是1970年"东方红一号”的成功放射,故C项正确;"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是在2003年,标记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与题意不符,解除D项。8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与,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可以看出“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实力提高的体现;带动了各类学科的探讨和发展;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故B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国防力气,A表述明显错误,而且材料也体现不出,故A项符合题意。9答案及解析: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1974年,袁隆平育成了世界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时正值19661976年“文革”时期,故C项正确。10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并不局限于中国,而是要推向世界,其推广应用,更有利于解决将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所以称为革命。1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由材料“通过海量数据统计”“重大自然灾靠预报”可知这与计算机技术有关。A项属于农业技术;当前天气预报信息的收集与卫星放射技术相关,但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解除。C项为载人航天技术,与材料主旨不符。1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A、B、C、D四项分别对应银河一n号、银河一m号、银河一ID号、银河一Ⅰ号计算机。13答案及解析:答案:(1)美国的核斗争威逼;苏联的帮助以及后来的背信弃义;经济困难和物资不足;中心的大力支持;广阔科技工作者的努力。(2)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防实力;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加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念;为我国和平利用核能奠定了基础。解析:14答案及解析:答案:1.爱因斯坦:科学赐福还是降祸关键取决于人类本身,科学可以制造斗争,也可以制止斗争。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共同取向:科学应造福于人类的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自治区科技厅直属事业单位引进考试真题
- 修缮采购协议合同范本
- 兼职辅导老师合同范例
-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系统构造与检修 项目三-课后习题带答案
- 劳务分包用工合同范本
- 公司销售渠道合同范本
- 农民玉米出售合同范本
- 2024年杭州银行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江西省人才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企业雇佣货车合同范本
- 新闻摄影培训PPT
- 《外贸风险管理》完整全套课件
- 露天煤矿防治水管理制度
-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 程周
- PANTONE潘通色卡C面颜色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全册全套课件
- 中药的性能课件
-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说课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 2022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一册全部课件(含32课)
- 《数学物理方程》全册配套课件
- 《煤矿安全规程》专家解读(详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