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地理必背知识梳理
宇宙中的地球
【基础篇】
1.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球
太阳率也月才
2.太阳系
⑴中心天体:太阳
⑵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⑶普通面特殊的行星一一地球
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⑴充足的水分;⑵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与成分;⑶适宜的光
照和温度;⑷安全的宇宙环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为生物繁衍生长提供能量;(2)太阳辐射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
2.太阳活动
⑴太阳外部圈层(由里向外)与太阳活动
光球层一一黑子、色球层一一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一一太阳风
⑵太阳活动的周期:II年
⑶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天气和气候的影响;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导致无线
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④在地球高纬地区上空
形成极光
地球的自转
1.方向
2.周期;一个恒星日一一23小时56分4秒;一个太阳日一一24小时
3.速度:(D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表面各点自转角速度相同;⑵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
极递减,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⑶南北两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4.意义
⑴昼夜交替
①晨昏线判断:顺着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为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为晨线
②晨昏线特征:太阳高度为0;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晨线为6点,昏线为18点;与太阳光线
垂直
⑵地方时
①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②地方时东早、时刻数大,西晚、时刻数小,时间推算过程中向东推算加,向西推算减
③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时区的标准时间,称为区时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④相邻的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两地同在东时区和西时区,®
时差为时区数之差,两地一在东时区,一在西时区,时差为/\
时区数之和。/
⑶地转偏向力(可判断南北半球):北右南左赤道无。地转右偏方向原方向左脑向
偏向力只作用于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看物体的偏向人的视线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要保
持一致。
地球的公转
1.中心:太阳
2.方向:自西向东(一般在公转轨道上标成逆时针)
3.速度:
位置时间速度易混谓处
近日点1月初快与冬至日易混淆
远日点7月初慢与夏至日易混淆
黄赤交角的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
⑴纬度变化: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⑵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靠近某点,该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大,远离某点,该点正午太阳高度
变小。
⑶极值:特别注意南北向归线间地区的极值
极小侑时间地区极大值时间
r23’’26/〜90。N—---------6月22日
12月22B---------1
]〜23。26'NL
一接受太阳直射时
~23°26'S」
「0°
6月22日------11
23。26,〜90°S—--------12月22日
2.昼夜长短
⑴纬度变化:直射点在某半球,该半球昼长夜短,越往高纬度昼越长,极点周围出现极昼:
另外半球昼短夜长,越往高纬度昼越短,极点周围出现极夜
⑵季节变化:直射点向某半球回归线移动,该半球昼变长,另外半球昼变短。
⑶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日出)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日
落)地方时为18点.
⑷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
⑸极值:直射点在某半球回归线,该半球昼最长,另外半球昼最短。
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情况相反)
3月21日-]--昼夜平分
昼最长-「6月22日昼长夜短
9月23日-•一昼夜平分
昼最短-p12月22日|昼短夜长
goil3月21日——-昼夜平分
昼最长I6月22日
3.四季
(1)3、4、5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⑵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能力篇】
一、日期
日期问题:从图中所给信息判断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与1800经线是一个突破口
判断新一天所占的范围:1S(T经线的地方时x15c
两地处于同一日期的时间长度计算:是两地间过180°的弧的经度差+15°
二、晨昏线
1.判断:①依据定义(一定要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②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点
2.晨昏线的特征:①太阳高度为0;②与纬线的切点地方时为。点和12点;③与赤道的交点
地方时晨线为6点,昏线为18点;④晨昏线半血与太阳光线垂直
三、日出、日落方位
①直射点在北半球,日出于东北,日落于西北;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日出于东南,日落于
西南: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日出于正东,日落于正西;北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的地区,太阳升
起于北方,南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的地区,太阳升起于南方;②极点••天太阳高度不变,等于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三、正午太阳方位
太阳直射点在观测点以南,正午太阳方位位于正南方,北【可归线以北全年,赤道与北向归线
间超过半年,太阳直射点在观测点以北,正午太阳方位位于正北方,南回归线以南全年,赤
道与南回归线间超过半年,太阳直射点在观测点上,正午太阳方位在正上方
四、点、线相对于地球表面的运动
由于地球的自转,点(日出点、日落点、地方时为。和为12点的点)线(晨昏线与地方时为
0点的经线)相对于地球表面的运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五、地理公转计算问题
♦读图要点
1.光照图中昼夜长短情况的判断相当重要。①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②始出现极昼(夜)现
象的纬度;③昼(夜)弧的平分点。
2.判读晨昏线与经纬线关系。①晨昏线与经线是否重合;②晨昏线与纬线相切;③晨昏线与
赤道和其它纬线的交点。
♦判断光照图的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半球
♦时间求算(括日出、FI落时间)
①确定所求情况是特殊的,还是•般的。特殊的包括舂分日和秋分日,赤道上的点。
②求出所求点与卜列点间的经度差或时区差
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点
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f切点所在的纬线是极昼:切点地方时为。点
I切点所在的纬线是极夜:切点地方时为12点③将经反差
昼(夜)弧的平分点:昼孤的平分点为12点,夜弧的平分点为0点
(时区差)换
成时间差
④利用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时刻或晨昏线与某纬线切点的时刻,依据“向东推算加时差;
向西推算减时差”,得出所求点的时刻。
注:⑴当所求点不是晨昏线与该点所在纬线的交点时,根据“同一纬线上各点日出(落)的
地方时相同”的规则。转求晨昏线与该点所在纬线的交点的时刻即可;⑵也可在已知昼长的
条件下,推求日出(落)时间,日出地方时W12点,日落地方时212点。
♦求算经度
①确定所求对象地方时(若为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的地方时为12点)
②找出所求点与下列点的时间差
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寰线与赤道的交点:地万时为6点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点
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切点、所在的纬线是极昼:切.点、地方时为。点、
1切点所在的纬线是极夜:切点地方时为12点
昼(夜)弧的平分点:昼弧的平分点为12点,夜弧的平分点为0点
日界线中地方时为。点的地方
某个参照点时间,特别是北京时间
③用时间差换算成经度差的方法,从而找到所求点所在的经线(所求点时刻数大,就从.上述
点向东推,所求点时刻数小,就从上述点向西推。)
④根据图文中已知的经度值和经度差,得出所求点的经度。
♦求算昼夜长短
第一步:在特殊纬线上,有极昼、极夜的纬线上)
(夜)弧长换算成昼(夜)长
Rx(12—日出时间)
昼长=12x(日落时间一12)
第二步:在一般纬线上
日落时间一日出时间
夜长时间=2X日出时间
同一纬线上各地昼夜长短相同
所求点在最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求太阳高度等太阳高度线图中求某线太阳高度转化为求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求菖:依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图1)
阳1:己知某点正午太阳高度,求某点的纬度(己知太阳直射点纬度的情况下);求太阳直射
点的纬度(已知某点的纬度)。(图2)
H=90°—88=90。—H
-------::-----太阳直射点纬度——--------所求纬度
0(纬度距)e
--------------已知纬度
---------------某点纬度
8
----------二—所求纬度
图1
图2
附2:特殊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①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上:太阳直射点纬度X2;②极点上:
太阳直射点纬度;③太阳直射的纬线:90°
六、影子长短与方向:太阳方位与影子方向相反,太阳高度与影长负相关.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基础篇】
内部圈层
圈层物态物质组成范围
硅铝层
地壳厚度变化
(不连续
L±J
地壳石铁镁的硅规律:海拔高
分布)
石酸盐类矿厚,海拔低薄
硅镁层
圈物组成
上地幔
地
顶部
幔
软流层岩浆主要发源地之一
软流层以下
液态或熔
地外核
融状态铁银
核
内核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三个部分: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莫霍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古登堡面。
三大类岩石
按照成因,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是侵入岩,
例如,花岗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
的喷出岩,例如,玄武岩。
沉积岩:特征:一是具有层理构造,二
是有化石。如:砾岩、砂岩、页岩、石
灰石
变质岩:例如,由花岗岩变质形成的片
麻岩,由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大理岩,由砂岩变质形成的石英岩,由页岩变质形成的板岩等。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右图所示,注意变式,①三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浆指出来的一
定是岩浆岩。②有一箭头指向岩浆的肯定是变质岩。)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
地质
构造图示判断依据地形形成的地表形态地形举例
构造
常在内力作用下形
(I)岩层一般向山
褶背成山岭;/
上拱起;/
有些背斜顶部因受
(2)岩层中间/
斜谷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
老、两翼新
地
缎向(1)岩层一般向常在内力作用下形/
谷
二凹陷;成谷地;7
斜(2)岩层中间有些向斜槽部受到
新,两翼老山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
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地两侧下降,中间泰山、华
1块状山地或高地
垒上升山、庐山
断杂&我学运,源蔗
渭河平
地两侧上.升,
层谷地或低地原、汾河
堑口间下降
谷地
2.流水、风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外力流水风力冰川
作用
侵蚀横断山区“山高谷深”、青风蚀蘑菇、风蚀柱U形谷、角峰、刃脊、峡
藏高原“水抵云崖”、黄土风蚀城堡湾
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
态
沉积山口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地沙丘、黄土堆积
区平原、河口三角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A:太阳辐射
A1:太阳辐射
A2:(大气)吸收
B:地面辐射
B1:地面辐射
B2:(大气)吸收
C2:大气辐射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选择性吸收、散射、云层的反射
选择性吸收:对流层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
散射;晴朗的天空是蔚蓝色的、阴天天空是灰白色的,黎明与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温室效应):⑴大气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
大气中(大气吸收地面幅射),⑵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
有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强:故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全球变暖
热力环流
I.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2.据等压面判断气压高低cl
等压面弯曲,说明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不等,将同一水平面上a、一>■
b两点气压高低的对比转换成a与al的对比。
3.热力环流中几个要素间的关系
近地面近地面气压高空垂直运动天气状况
冷高(相对于同一水平面)低(相对于同一水平面)下沉晴
执低(相对于同一水平面)高(相对于同一水平面)上升阴
4.同一•经纬度,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气压带与风带
I,全球分布
2.季节性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一致】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
3.气压带风带与降水
气压带、风带降水量
低气压,气流上升
多
风从海洋来,如西风、南半球信风、夏季风
高气压,气流下沉
少
风从大陆来,冬季风、北半球信风
如;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病气压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风控制,降水多;温带海洋性
气候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湿润
季风环流成因
••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
二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由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
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形成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
澳大利亚西北地区:冬季西北风的形成…"匕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南移,在地转偏向力
的作用下向左偏,形成西北风。
锋面与天气
冷锋暖锋
定义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锋-、引x-工szf锋前
示意图
底气团冷气团(雨区)
图例▲▲▲锋前〜••镂前
冷气团(雨区)暖气团
雨区的位置主要在锋后锋前
过境前天气晴朗温暖(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低温(冷气团控制)
对天气
过境时刮风、降温、阴天、下雨(雪)连续性降水
的影响
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寒潮、沙
对我国天气的影响一场春雨一场暖
尘暴
1、锋面的雨区均在冷气团一侧
共同点2、锋面过境前、过境后,天气晴朗:过境时,多阴雨降水(不一定降
水)
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与天气
气压角度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气流角度气旋反气旋
水平方向
(以北半球为例)
上北下南
示意图左西右东
才\(
垂直方向L八
气流由四周N:逆时针气流由中心N:顺时针
大气水平方向
向中心辐合S:顺时针向四周辐散S:逆时针
运动
垂直方向上升下沉
对天气的影响阴雨晴朗
对我国天气的影响ASMs、返"
低压系统—气,旋二:—上升气流二二阴期天气
小结
高压系统一一反气旋一一下沉气流一一晴朗天气
水循环________.
L1—上二」—乙—1I—丙一1
1.环节构成(见示意图)斤——至三二
工意义整&鑫J111
⑴塑造了地表形态7T
⑵使水成为可再生的资源
⑶实现了能量的转换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是影响地表径流这个环节
洋流
I.洋流分布规律【不要死记硬背,要会画洋流模式图】
⑴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为逆时针。大洋东侧(大陆西
侧)为暖流,大洋西侧(大陆东侧)为寒流。
⑵北半球为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为顺时针,南北半球为副热带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为逆时针。大洋东侧(大陆西侧)为寒流,大洋
西侧(大陆东侧)为暖流。
世界洋流模式略图
⑶北半球西风漂流为暖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南半球的西
风漂流为全球性大洋环流,自西向东运动
(4)北印度洋:夏顺冬逆
2.洋流的地理意义
⑴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增温、增湿(增盐度),使低纬度气候向高纬方向延伸(如温带海洋性
气候);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降温、减湿,沿岸地区易形成雾,使高纬度气候向低纬方向延伸
(如热带沙漠气候);促进了高低纬间热量的交换。
⑵褰暖流交汇处海域形成渔场、雾(妨碍交通)。秘鲁渔场的形成是由于离岸风产生的上升流
(海水上泛)形成的。
⑶顺流航行航速快,逆流航行航速慢。
⑷洋流可把近海污染物带到其它海区,使污染范围扩大,同时加快原海区净化速度,使原海
区污染程度减弱。
绘制世界洋流模式分布图
【能力篇】
一、风向
风向与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同(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t
厂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风向与等压线三行(高空;
风向斜穿等压线(近地面)--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1
摩擦力(方向与向相反)
I.作风向(北右南左)
先作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根据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关系(近地面呈45°角)作出风向.
2.由风向反推各力及高低气压中心
根据风向与各力的关系推出各力,由水平气压梯度力推出高低气压中心位置
☆:风向一定是由高压指向低压,根据北右南左来判断。
二、天气系统与天气
I.锋面的判断
①依据示意图、锋面符号、锋面坡度(要有对比)、云系的宽窄、雨斜方向、雨区在锋前还是
锋后、锋面下空气运动
②锋面与天气从气温、气压、阴晴、风等方面掌握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注意冷锋过境
时天气是大风、降温、阴天、降雨雪。
2.锋面气旋
⑴锋面一定出现在(低压)槽线附近。
(2)低压中心的左侧一定是冷锋。
(3)判断不同槽位锋面类型的方法:⑴锋线两侧取两点作风向,以正对着锋线吹的风带来的
气团为主动气团定锋面类型;⑵锋线的凸向为主动气团的移动方向,确定主动气团的性质定
锋面类型;
(4)判断锋面气旋所在半球
雨区都出现在冷气团一侧,雨区在北侧为北半球,雨区在南侧为南半球
4.根据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判断天气系统类型
五、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I.太阳高度;2.昼长;3.阴晴(雨日多少);4.海拔(大气的稠薄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
弱作用);5.坡向
六、气温的水平差异
现象类型变化情况影响因素
1.不同气温变化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纬度位置-太阳高度f太阳
纬度辐射
夏季:海低陆高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洋(沿海)与大陆(内陆)
冬季:海高陆低洋流
2.同沿海与沿海暖流高,寒流低洋流
纬度山区与平原山区低平原高
迎风坡与背风坡迎风坡低背风坡高地形
向阳坡与背阳坡向阳坡高背阳坡低
山脉对气流的阻挡,冬季风
3.区域现象四川盆地冬季较暖、南亚较同纬度暖
(气流)的影响程度
4.风来自高纬降温,风来自低纬增温气流源地
七、影响降水的因素
㈠天气现象中降水变化
1.天气系统的运动,不同时间在不同天气系统控制下;或者处于天气系统不同部位
2.降水类型:锋面雨、地形雨(随海拔高度的升高雨量先增加后减少,在背风坡形成雨影区)、
气旋雨(台风雨)、对流雨
(二)气候现象中降水变化
1.大气环流:风自海洋来一一降水多,风自陆地来一一降水少;低气压一空气做上升运动
一一降水多;高气压一一空气做下沉运动一一降水少
获得水汽由多变少)
3.坡向:迎风坡一般多于背风坡
4.洋流:暖流多,寒流少
八、气侯
㈠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3世界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分布地区
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印度尼
西亚、南北纬10°〜25°信风带大陆
热带雨林赤道低压全年高温南北纬10
东岸迎风海岸(马达加斯加岛、澳大
气候带控凝多雨。间
利亚东北海岸、巴西高原东部沿海、
加勒比海沿岸)
南北纬1。
o〜20。
间,夏季
受赤道低
压控制,
冬季受信南北纬10
风控制;全年高°〜20。非洲、澳大利亚的环状地区、巴西高
热带草原
回归线附温,干溟间;大陆原、加勒比海西部沿海(墨西哥)和
气候
近大陆东季明显东岸回归南部沿海、西印度群岛
岸更季受线附近
来自海洋
的信风影
响,冬季
受副热带
高压控制
夏■季受来南北纬20
自大陆的°30。
热带沙漠信风影全年高温(回归线非洲北部和南部西海岸、阿拉伯半
气候响,冬季少雨附近)大自、澳大利亚中部、南美洲西海岸
受副热带陆西岸和
高压控制中部
季风环流全年高
影响,麦温,受季北纬10°
热带季风季吹西南(6〜9〜20。或只分布于北半球的印度半岛、和中南
气候季风,冬月)多25。大陆半岛
季吹东北雨,冬季东岸
季风少雨
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分布地区
受季风环
流影响,
南北纬20
亚热带季夏季吹来夏季高温
°(亚中国秦岭一淮河以南、日本南部、美
风和季风自海洋的多雨,冬
洲)或25国东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
性湿润气夏季风、季温和少
°大陆东亚东部
候冬季吹来雨jLXJ
自大陆的
冬季风
夏季受副
夏季图温
热带高压南北纬30美国西海岸、智利中部、地地中海沿
地中海气少雨,冬
控制,冬°〜40°岸、非洲大陆西南部、澳大利亚东南
候季温和多
季受西风大陆西岸和西南角
雨
控制
冬不冷夏南北纬40
温带海洋终年盛行西欧、美洲西海岸狭长地带、大洋洲
不热、终。〜60。
性气候西风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二南北二岛
年湿润大陆西岸
受季风环
夏季暖热
流影响,亚洲北纬
多雨(7、
温带季风夏季吹偏35。〜60中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
8月),冬
气候南风、冬。大陆东日本北部和朝鲜半岛
季寒冷干
季吹偏北
燥
风
夏季炎中纬度人
终年受极热、冬季陆中部、
温带大陆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中部、美洲大陆
地大陆气寒冷,温美洲大陆
性气候中纬度东部沿海
团控制差大,干中纬度东
旱少雨部沿海
受极地高全年严
高纬度地
极地气候压和东风寒,降水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南极洲
区
带影响少
㈢同一气候类型区域分布差异的分析方法
1.大气环流(季风环流)的强弱2.地形对气流运行的影响
3.洋流4.海岸线由直
㈣气候类型成因分析的解题思路
1.根据位置及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确定气候类型,然后沿着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形势(外海
岛屿照大陆西岸的大气环流形势)一地面状况包括地形(海拔、坡向、山脉的走向)、洋流、
海陆轮廓、海陆位置、水体、植被等因素,这些因素通过影响气候特征,再影响气候类型和
分布。①坡向f(气温)降水f气候类型(分布);②山脉的走向f大气环流中风带的影响范
围一气候的分布;③高山f高山气候;④洋流一气候类型沿海岸线延伸:⑤海陆轮廓f气候
的分布;⑥海陆位置一气候特征(海洋性、大陆性)
2.熟悉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布
㈤气候类型判断
1.根据位置
阅读所判点(地区)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类型(大气环流)的分布规律,再结合具
体区域或图文中的“下垫面状况”信息,进行判断。如图中有等高线,要注意所判点(地区)
的地势、坡向。
2.根据气候资料
⑴定南北半球
最高气温在7、8月份海洋性气候
北半球气温曲线峰形广^\
最低气温在1、2月份最高或最低
最低气温在7、8月份月份在2月
南半球气温曲线谷形
最高气温在1、2月份和8月
⑵定气候带
最冷月气温A15C-热带
OCV最冷月气温V15C(亚热带(季风、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15CV最冷月气温VOC温带季风气候
最热月气温<15C-寒带
⑶定气候类型
降雨型年雨型少雨型冬雨型夏雨型
700-300-1500-750〜500-
年降水量>2000<125>1000(400
1000100020001000600
热带季温带
风,降季风,
热带温带热带地中海热带亚热带温带
气候类型水集中降水集
雨林海洋沙漠气候草原季风大陆性
在6789中在
月7、8月
的气候特征比较的方法
「最冷、最热月气温
气温,
I气温年较差
「年降水量
[变化幅度
降水1〔降水季节分配
〔雨季长短
(3)南美洲西海岸的气候类型。
(4)南美洲南段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西侧是温带落叶阔叶林(迎风坡),东侧是温带草原
(荒漠)(背风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基础篇】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表现
⑴每i要素都作为整体的•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⑵某•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⑶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
生一定的影响。
2.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和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
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取决于冬季均温0匕以及冬季的长短;黄河是中国有结冰
期的最南大河,淮河干流是尢结冰期的最北大河,黑龙江结冰期长)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
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表现
自然带
㈠水平自然带
纬度地带分异(赤道向两极):南北向更替、东
西向延伸、受太阳辐射影响,热量为基础、低纬
高纬表现明显;
经度地带分异(沿海向内陆):东西向更替、南
北向延伸、受距海远近影响,水份为基础、中纬
表现明显
㈡垂直地带差异
⑴基带:与山地所在水平自然带一致
⑵顶带与带谱
①影响因素:山体纬度;山体高度
②依据高度推出最冷月的气温,推其自然带
⑶山顶有无终年积雪:根据夏季气温是否低于0℃
(3)带高:同一自然带,海拔较高的是阳坡
EZ3方山草包帝
rm什内混交林带
E3悬叶网叶林带
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出现的海拔高度越低
⑸雪线:向阳坡高,背阳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若为向阳迎风坡或为背阳坡背风坡,
看雪线高低推谁为主要影响因素,如珠穆朗玛峰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型、根盘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
也比较多;但在南方的丘陵地区和山区,村落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
居的人口也比较少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在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线路建设的限制较少,交通线路一般呈网底分布;
(2)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与平原地区相比,山区交通建设的工程造价要高的多。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㈠全球气候变暖原因:大量燃烧矿物的燃料,使排入大气的二辄化碳逐年增加;毁林,特别
是热带森林的破坏。
。影响:①资源条件的变化。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
济结构的变化;②加剧了自然灾害,使旱涝次数增多,森林和草原火灾频繁:③改变原生态
系统;④影响农业生产;⑤产生极端天气和气候,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危害人体健康;⑥
海平面上升,引起沿海地区海水入侵
㈢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率;②降低高能耗工业的比重;③开发利用新能源;④加强法制
建设,实施达标排放;⑤提高公民节能意识,推行低碳生活方式
自然灾害
一、干旱(华北的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
自然原因:(1)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大、季节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径流■较少
人为原因:(1)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2)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防治措施:改变农业结构;种植耐旱植物;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营造防护林
二、洪涝
1.暴雨洪涝
自然原因:(1)水系原因:①流域广支流多;②地势地平、河道鸾曲,水流缓慢,泄
洪不畅。
(2)水文原因:①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②干流汛期长,水・大;③
含沙量大,河床淤积。
(3)气候原因: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1)植被破坏: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
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②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
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措施: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进行检测;提高暴雨预报准确性;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2.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冰期;二是由低纬流向高纬
三、台风
1.成因: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上,形成的强烈的热带气旋。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二的称
为台风,发牛.在印度洋称为热带风暴,发生在大西洋上的称为飓风。
2.危害:台风的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会形成涝灾、影响交通,造成财
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台风带来的影响也有有利的:缓解旱情,带来降水。
判断风向,风向一定指向台风中心。
四、寒潮
成因:由于冷锋的影响,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
大风。
危害:秋季和春季对农作物危害最大,同时影响交通,危害人体健康
五、地震
1.成因: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
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2.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易引发的其它灾害:地震多发区地壳活动剧烈,山体中
断裂发育,岩石破碎,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若地震发生在海底,通过地震波的传递,
易使海面发生海啸。
六、滑坡、泥石流
如我国西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震);地形崎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对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加固建筑物喝岩体。
人口与环境
一、人口增长模式
社会发展阶段增长模式三率特征分布地区
原始社会高高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奴隶、封建、资本主(原始型、传统型)低自然增长率
义社会初期
产业革命至19世纪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欧洲
末20世纪初高低高(过渡型)
高自然增长率
20世纪50年代起发展中国家(亚非拉)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
目前低低低(现代型)
f氐自然增长率中国家
1.人口增长模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变化
2.总体趋势看:出生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且死亡率下降先于出生率下降
3.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
4.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VI%,其中欧洲<0.3%,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1%,其中非洲
>2%
5.意大利、匈牙利、德国、俄罗斯人口为负增长
二、人口问题
1.二战后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
国家类型增长速度差异产生的原因
发展中国家快政治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发达国家慢经济发达,社会福利水平高;文化教育水平高、晚婚晚育
2.人口增长速度差异产生的人口问题
原因表现解决措施
发展人口迅速①加重了资源、环境压力;②加重①控制人口增长,降低人口自然
中国增长,少社会经济负担,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增长率(实彳亍计划生育)
家年儿童比发展;③生活贫化;④就业问题严②提高人口素质
重大重;⑤妨碍医疗卫生、教育质量的
改善
发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动合同范本 派遣
- 养殖场清粪车购销合同范本
- 区域销售协议合同范本医药
- 包装印刷公司采购合同范本
- 买宅地合同范例
- 上海住房合同范本
- 个人与团队提成合同范本
- 线上按摩技师合同范本
- 公司电脑维修合同范本
- 农村道路改造合同范例
- 部编版小学(2024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有个新目标》-第一课时教学课件
- 税法(第5版) 课件 第13章 印花税
- 2024-2025学年广州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咖啡店合同咖啡店合作经营协议
- 2025年山东铝业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全套电子课件:技能成就梦想
- 2024年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
- 2025年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异构数据融合技术-深度研究
- 2024年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标准卷
- (正式版)HGT 6313-2024 化工园区智慧化评价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