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真实:文学的第一天性

真实是文学的第一天性,是文学创作的出发点。

文学的对象是人性和人的生存条件。因此,文学的真实性最重要的是见证与呈现人

性的真实性和生存条件的真实性。伟大的作品总是深铝展示人性的复杂性与人生的巨大

困境。西方的莎士比亚和东方的曹雪芹这两位伟大作家都无与伦比地揭示了人性的丰富、

复杂,和拥有对人类生存环境最深刻的认知。他们笔,Y的人物,其性情性格,全都具有

多重暗示,绝无简单化现象。人物所处的环境,也都是复杂的多重冲突,父与子、母与

子、丈夫与妻子、兄弟与姐妹、恋人与恋人,等等,他们在生存历程中所产生的自然悲

剧(生老病死)、人为悲剧(人际关系所造成的冲突)、个体悲剧(情与欲、义与利等〕,

相互交织,把人性的各个层面,展示得极为真实动人。文学的真实性除了表现为展示于

作品中的人性真实与环境真实之外,还特别表现在作家主体写作态度的真诚。不欺骗读

者,这对于作家来说,不仅是创作的思路,而且是创作的道德。古往今来,一切不朽的

经典,其生命力的密码就在这里。

超越:文学的第二天性

文学的最高境界是超越现实功利、现实道德、现实视角,也超越现实时空的审美境

界。“超越”是指跳出泾验世界而进入先验世界。真实讲进入,超越讲跳出,两项加起

来便是“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文学创作既要把握现实经脸,又要跳出现实经验。超

越现实经验■的内容很广泛,它既是指超越整个现实存在即现实世界,也可以指超越现实

表象而进入现实深层。说文学是最自由的领域,就因为文学具有超越性,它可以超越现

实存在的各种束缚、羁绊与局限。政治、经济、新闻等现实活劫都要受到现实条件,包

括法律的制约,唯有文学不然。它遵循的法是“无法之法”,它可以天马行空,可以鲸

鱼跃海。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打人的自由,泛爱的自由,而在文学中则有书写一切的自由,

只是必须用良心审视这些自由。

文学之所以拥有最大的自由,除了作家的心理活动不固守现实世界的规范之外,还

有一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学具有超越现实功利的根本特性。我认为:把文学创造活

动视为主体审美实践过程,也是主体摆脱现实羁绊而进入充分自由状态(个性化状态)

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是作家“超越”世俗南色。钱使书说作家其实有两个自我:

一个是随波逐流的世俗的自我,一个是居于现实世界之上脱俗的独立思考的自我。这一

见解让我明白:作家可分为两种主体,一是现实主体,即随众俯仰之主体:一是艺术主

体,即超越现实主体、超越世俗角色的主体。文学主体性就是要充分展示艺术主体的本

真属性,即个性、我性、自性等。总之,实现文学主体性,就是实现他人不可重复、他

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就是超越大众性、群体性、世俗性而进入审美殿堂。

作家超越了现实主体(世俗角色)而进入艺术主体(本真角色),才具有文学主体

性。而成为艺术主体后最重要的是要调整自己的视角,建立艺术视角(审美视角)。超

越视角,实际上就是个人视角。要成为好作家,就不能仅仅用“俗眼”看世界。每一个

伟大的作家,都一定有独特的不同凡响的视角。好作家要创作出好作品,首先是他们看

世界绝不沿用他人的视角。视角一变,新意就出来了。这是作家“原创性”的秘诀之一。

超越现实主体,超越现实视角,这就是从作家主体的层面讲超越性。如果从文本的

层面上讲,超越性归根姑蒂应当表现为超越现实境界。人与人的差别,作品与作品的差

别,最终是境界的差别。我们说文学应当超越现实功利,就是说,文学应当超越功利境

界。我们说文学应当超越“现实人”即现实主体,就是说文学应当超越道德境界。作家

应当具有比一般人更高的道德水准,作品中应有作家的伦理态度。但是,道德境界仍然

属于现实境界,这还不是文学的最高境界。在现实中,作家会对人作好与坏的判断,但

在艺术中,作家则对任何人都投以悲悯的态度。文学的最高境界是超越现实功利、现实

道德、现实视角,也超越现实时空的审美境界。

(摘编自刘再复《文学常识二十二讲》)

I.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作品应以展示人性的真实与人类生存条件的真实为出发点,经过超越,最终

达到审美境界。

B.“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其”指经验世界和先验世界:既要把握现实经验,又要

跳出现实经验。

C作家作品想具有“原创性”,需要超越现实主体后,成为艺术主体,建立自己的独

特的艺术视角。

D.超越性从作家主体的层面讲,指超越现实主体和现实视角;从文本的层面上讲,

则指超越现实境界。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今中外伟大作家的不朽作品,生命力密码就在作家主体写作态度的真诚,以不

欺骗读者为创作思路和道德。

B.文学遵循“无法之法”,是最自由的领域,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打人、泛爱的自由在

试卷第2页,共12页

良心审视下文学中可以有。

C.文学主体性要超越大众性、群体性与世俗性,它的实现需充分展示他人不可重复、

替代的个性、我性、自性等。

D.作家比一般人的道德水准更高,所以在艺术创作中不会对人作好坏判断,而是对

任何人都会投以悲悯的态度。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A.沈从文的《边城》采用了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营造了一个田园牧歌

般的世界。

B.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主人公,性格表层徘徊彷徨,其人性深处则是极为复杂的

多方冲突。

C.“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晋代文学家潘岳是一个势利小人,但文章

却写得超凡脱俗。

D.荷马史诗《伊里亚特》不持正义与否的判断,描写战争双方为美人而战,即为尊

严、荣誉和美而战。

4.“超越:文学的第二天性”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5.《红楼梦》作为不朽的经典,体现了文中所说的文学两大天性:真实性和超越性。请

结合文本相关内容,从两大天性的角度简要分析《红楼梦》中贾政与贾宝玉父子的矛盾

冲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上大地(节选)

杨志军

等父亲拴好马走进帐房时,炉火已经生起,①一个边沿满是豁牙的陶锅坐在上火。

桑杰的妻子是个又瘦又小的女人,看到父亲后迅速低头弯腰。父亲说:“大嫂啦,你好

吓得她转身,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躲。桑杰说:“多放点酥油的要哩。”“噢呀(好的、

是的)。”妻子赛毛答应着,腰弯得更低了。等招待父亲喝了酥油茶吃了梏杷,搬家就

开始了。桑杰在家中小小的享堂前跪拜祈祷。拆卸帐房时,父亲要帮忙,案杰不让,一

个劲说着“贵人不沾手”之类的话。父亲又要帮忙,还是被桑杰拦住了:“强巴科长啦,

要是你嫌搬家动作慢,就请用鞭子抽我们。”父亲说:“怎么会嫌弃呢?就是不好意思

闲着。”桑杰说:“天上没有托母牛,下的不是奶子;贵人没有无底靴,怎么会不好意

思?”父亲只好站在一边,看他们忙活。家什没有多少,很快就妥当了。

太阳正在西斜,桑杰一家赶着牲畜朝着沁多草原内部的野马滩走去。正是夏花盛放

的季节,蕊红解白的点地梅左一片右一摊,像铺满了不规则的花地毯。而在通往远处雪

山的高地上,金灿灿的九星花漫作了河,开阔的河面上飞翔着四五只鹰,可以想见那儿

的花海草浪里正在蹦跳着旱獭和野兔、雪貂和马鸡。②一行人赶着牲畜在如诗如画的景

色里跋涉,走到天黑就软下了。搭建帐房,生火做饭,睡了一夜,第二天再走,再软。

搬家的路虽然漫长,却给父亲提供了观寨牧家并和桑杰一家聊天的机会。他发现赛毛喜

欢唱歌,只要唱起来,似乎骨子里有一种力量。

父亲和桑杰一家走到第四天下午,才看到野马雪山。从沟沟壑壑里流出一条河叫野

马河。滩头和水湾以及两河相交形成的三角带,便是一望无际的野马滩。桑杰选了一块

高地打算安顿帐房。父亲问:“为什么不去离水近的地方?”桑杰说:“地势低的水里

住着黑龙,地势高的地方住着白龙,黑龙脾气大,白龙性情柔。”他把帐房和家什从卷

牛背上卸下,挑出享堂在草墩子上摆好,磕了一个头:“雪山大地保佑,请不要让黑龙

发怒。”父亲发现享堂里供的是一个塔形的楷杷食子,问:“阿尼琼贡的供物数不清,

他怎么就绐你一个硬邦邦的搭杷团呢?”桑杰顿时显得十分恐慌:“不是橹杷团,是雪

山大地的宝贝阿尼玛卿雪山。”然后双手合十放在额头上,虔诚地念起了祈福真言。父

亲知道说错了话,赶紧改口:“真的是阿尼玛卿雪山吗?那我也得拜一拜啦。”说着朝

享堂跪下,学着牧人的样子磕了一个头。桑杰愣了片刻,惊讶地说:“公家人磕头,我

是头一回看见。“③说罢就笑了。

等赛毛背水回来时,帐房差不多已经搭好。这次桑杰没有拒绝父亲的帮忙,父亲意

外极了:仅仅对着享堂建了一个也许只是做做样子的头,就带来了如此大的变化。

来到野马潍,父亲想走访牧民,了解他们的生活境况。然而第二天,桑杰去找野马

滩上的牧民,被当地人打了,还被人家强行借走了马。父亲说:“我去跟他们论理,正

好会会他们。”他策马朝低洼地走去。桑杰和赛毛追过来,忧急地喊道:“强巴科长啦,

试卷第4页,共12页

回来,回来。"父亲不听,打马跑起来。赛毛扯开嗓子唱起来:

送一团楷杷给走的人,路途遥远要小心,祈求雪山大地保佑你,一路高兴一路顺,

前路上的坡坎低下来,开出一扇安康门,④前路上的河流别挡道,吹来一阵清凉风。

父亲找遍了低洼地也没有找到人,新鲜的马粪告诉他,那些人沿着野马河走向了源

头。他跟了过去,可越走越高。阳光渐渐有了家意,风变得凉飕飕的,地上的绿很快就

没了,地面裸露着赭红的岩石。他听到阵阵轰鸣随风而来,走到悬崖边一看:啊嘘,野

马河的水突然翻腾起了推石拉土的波浪,一路汹涌,狂泻而下。发大水了,父亲不禁打

了寒战。他硬着头皮拉马往下走,终于远远望到低洼地,还好,没有洪水泛滥的迹象。

天就要黑了,父亲躺上了马,马也看到了低洼地的平静,步子轻快起来。

但是父亲还是太大意了,似乎第一浪洪水正等着他,一见他进入低洼地,就轰然漫

过河床喧喧嚷。襄奔腌而来。马惊慌得嘶鸣着,在浪峰前奔跑。父亲喊着:“快啊快啊!”

然而马蹄转眼浸在了水里。水位迅速升高,马很快跑不动了,停下来,不时地叫一声,

恐惧绝望的哀鸣里饱含着对生的留恋。突然传来一阵喧声:“强巴科长啦,强巴科长脸。”

父亲回答着,从马背上溜下来,蹬着齐腰深的水往前走。前面黑黝黝的,像是一座荒丘,

赛毛站在丘顶不停地喊。父亲拉马吃力地走着,很慢,等来到荒丘跟前时,水已经没过

了脖子。他不会水,沉浮在水面上挣扎着,眼看要够着荒丘了,又让顺流而下的马技进

了激浪。赛毛站在水边,解下腰带甩了过来,喊着:“强巴科长啦,抓住,抓住。”父

亲伸手抓了几次才抓住。“强巴科长啦,把缓绳给我。”她踩进水里,弯腰伸出一只手。

父亲把缰绳使劲朝她扔去。赛毛一手用腰带拽着父亲,一手用缕绳拽着马,又瘦又小的

身子皆不知哪来那么大力气,父亲和马都被她拽上了荒丘。但父亲和马都还没来得及站

稳,水浪就追随而来,翻卷得又高又大,就像魔鬼派来的使者,一手撕住了马,一手撕

住了父亲。又瘦又小的赛毛再也支撑不住了,一头栽向水里。其实她只要松手就安然了,

但她没有,没有松开连接着父亲的腰带,也没有松开连接着马的缰绳。父亲灌了几口水,

被急流冲向了马,马在拼命泅水,拦住了父亲。父亲使劲蹬着马,再次靠近荒丘,扳住

岩石的缝隙,低了J•去,等他稳住自己,再回头看时,赛毛已经不见了,马也不见了,

只有大水浩浩而来,荡荡而去。

节选自长篇小说《雪山大地》(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注:文中的“父亲”是汉族干部,他到沁多草原调查走访牧民的境况,被安排住在藏

民桑杰帐房中。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就请用鞭子抽我们”一句,见出桑杰卑微、曾被奴役的命运,反映了其

在新社会里思想意识还没有彻底改变。

B.第二段用较多笔墨直接描写了途中所见之景:沁多草原夏花盛放,雄鹰飞翔,动

物蹦跳。画面富有生机,充满诗情画意。

C.小说透过对洪水奔腾、父亲着急中开始念佛号、马儿由惊慌到绝望的哀鸣等一系

列状貌的精准描写,紧迫感扑面而来。

D.小说没有直接写赛毛遇难,但“赛毛已经不见了,马也不见了,只有大水浩浩而

来,荡荡而去”,暗示了赛毛的结局。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边沿满是豁牙”“陶锅”等短短几个词句,形象地勾勒出桑杰家贫苦的境

况。

B.句子②中“跋涉一般是艰苦的,与“如诗如画的景色''形成强烈反差,句子极具张

力。

C.句子③中的“笑”字,通过神态描写表明了桑杰对身为公家人的父亲态度的隔膜和

敬畏。

D.句子④中“前路上的河流别挡道”呼应了后文父亲遭遇洪水险境的相关内容,非常

巧妙。

8.《雪山大地》的语言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读书小组要求根据此文撰写语言鉴赏札记,

请分条列出你的鉴赏要点和依据。

9.杨志军说:“《雪山大地》是一部关于爱的诠释。”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

的理解。

试卷第6页,共12页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学,必务进业,心则无荧(惑乱),疾讽诵,谨伺(等候)闻,观欢愉,问书意,

顺耳目,不逆志,退思志,求所谓,时辨说,以论道,不苟辨,必中法,得之无矜,失

之无惭,必反其本。生则谨养,谨养之道,养心为贵;死则敬祭,敬祭之术,时节为务。

此所以尊师也。治唐画,疾灌寝,务种树;织葩屣,结直网,捆蒲苇;之田野,力耕耘,

事与爷;勺山林,入川泽,取鱼蟹,求鸟兽。此所以尊师也。视舆马,慎驾御;适衣服,

务轻暖:临饮食,必蠲洁:善调和,务甘肥;必恭敬:和年包,审辞令:疾趋跄(小步

快跑),必严肃。此所以尊师也。

故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

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身成则为人子弗使而孝矣,为人臣弗令而忠矣,

为人君弗强而平矣。故子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

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天子入太学祭先圣,则尝为师

者弗臣,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尊师》)

材料二: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

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

义,生于不学。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

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纷富矣。若此

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

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

者,未之尝有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劝学》)

10.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涂黑。

故A教也B者C义之大者也D学也E者F知之G盛者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谷,古来说法不一,一指稻、麦、黍、菽、稷,另指麻、麦、黍、菽、稷。

B.如,动词,到、往,与《赤壁赋》中的“纵一苇之所如''的"如'’词义相同。

C.颜色,此指脸色,与《琵琶行》中“暮去朝来颜色故”中的“颜色”意思相同。

D.学者,指求学的人,与《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尊师不在于日常言行中对老师的态度,而在于虚心认真、刻苦钻

研的学习态度。

B.材料一认为,天子祭祀先贤,让曾经做过自己老师的人跟他并列站立,川以表

示敬学和尊师。

C.材料二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做不成忠臣、孝子,获得尊荣显贵,是因为未能通

过学习来明白理义。

D.材料二认为,老师施教于学生,不会计较学生地位高低、财产多少,而是重视

学生对道义的态度。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得之无矜,失之无惭,必反其本。

(2)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14.“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即完善自我。在作者看来,“成身”能带来什么好

处?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前出塞九首・其六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试卷第8页,共12页

射入先射马,擒贼先擒三。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借有作战经验的军士之口用通俗的话语议论克敌制胜之法。

B“当”“先”连用,干脆利落,指出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富于智慧。

C.诗的后四句仍佶军士之口慷慨陈词,直抒胸臆,亦含隐忧,振聋发喉。

D.本诗以乐府古体写时事,洞悉人情,兼明大义,是很典型的五言律诗。

16.本诗以议论见称,表达了杜甫的军事思想,请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项脊轩志》中,修缮后的项脊轩,农历十五的夜晚,“,”,皎洁的月

光照亮院前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在墙上,充满诗情画意。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承上启下,既是对上片写景的概括总结,

又是对下片英雄人物的概写。

(3)鸥、鹭逐水而居,亲近自然,成为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比如“,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家通过实脸发现,晚饭吃得晚会导致我口多角度、各层次、全方位地变胖。为

什么呢?

第一,_A_o晚进食胃里饥饿激素明显增加,而让人有饱腹感的激素减少,这使得

饥饿感大幅增加°不知道才军有没有这样的体脸,如果前一天睡前吃了夜宵,第二天醒

来会感觉肚子特别空虚.这不是你的错觉,而与食欲激素变化有关。不光是饿,对高碳

水食物、大鱼大肉的渴望也变强了。你说这谁顶得住啊?第二,吃得晚会降低第二天的

新陈代谢。晚进食者在后续24小时的核心体温明显降低。这说明身体用来维持体温的

热量减少,基础代谢下调了,能量消耗减少了5%左右,相当于走路15分钟消耗的热量,

你说亏不亏?第三,吃得晚会让脂肪更容易囤积。晚进食时,脂质分解基因表达减少,

B_o就是说,脂肪分解少而合成多,变成了你身上的肉肉囤积了起来。

为什么只是吃了顿夜宵,或者晚饭吃得晚了点,_C_?因为两百万年来,单田人类

为了适应地球的明暗循环,身体里进化出了内置的生物钟,这个“钟”编码在卓用的基

因里,时刻调整着我们的内分泌和代谢。而不规律的吃饭时间就像错误的程序代码,干

扰了整个人体程序。

I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轮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文中加点词“我们•大家”“你卬咱们”都是泛指,但作者为什么要变化人称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亮一旦露了头,就像新娘上了花轿,虽然也羞肤着,但却是喜洋洋地出了闺门了。

很快,半个月亮变成了大半个,草原上光影浮动,那股阴郁之气全然不见了。月亮升腾

的速度比我想象的要快,眼见着它越来越高、越来越圆,终于,它撑不住自己的丰腴了,

“腾一”的二声"与大地分离,走上了天路之旅。新生命的降临总是伴随着哭泣,月

亮也一样,它脱胎换骨的那一刻,脸颇是温漉漉的。

草原被这盏举世无双的神灯点亮了。我觉得它的气息都变了,有股微甜的味道,看

来月光把它身上的寒露驱散了。我觉得身上温暖了,特别想像马儿一样在草原上撒个欢

儿,但我又怕踏碎了这大好的月色。正感慨着,背后传来马蹄声,阿尔泰策马过来,吆

喝我:“兄弟,带你去草原上遛遛吧!“未等我答应,他已经下马了,身手是那么的敏

捷。我由他扶着上马。这马实在剽惮,我的腿跨在它肚腹上,就像一双荡在水面的柒,

下面的水是深不可测的。阿尔泰随之联到马上,在我身后牵住爆绳。他时我说:“你不

用害怕,天驹从不欺生,不会把你颠下来的。它快起来像旋风,慢起来就是一辆老爷车J

试卷第10页,共12页

我们走向草原了。

20.文中有两处“ABB”式词语“喜洋洋”和“湿漉漉”,说说它们和“喜川湿”相比,语意上

各有什么不同。

2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画横线句子“终于,它撑不住自己的丰腴了”。

22.下列句子中的引号汨法与语段中画波浪线句的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身体里进化出了内置的生物钟,而这个“钟”编码在我们的基因里。

B.这时,他听见协理“啊!”的一声惊呼。(《变形记》)

C.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者“小品(《中国建筑的特征》)

D.“落木”,显得很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来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说

木叶》)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杨志军在获奖感言中说:“一个人的历史是国家历史的

一部分,一个人的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一部分,一个人的情怀是民族情怀的一部分。写作

者的精神维度决定了其作品的优劣高低,对登高望远的热爱时刻伴随着我们对陨落与滑

坡的警惕。写作者的另一个名字,就是永远的攀登者c”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带来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

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第12页,共12页

参考答案:

1.B2.D3.B4.①对比论证。将现实活动都要受到现实条件制约与文学有书

写一切的自由对比,说明文学应该超越现实经验。②引用论证。引用钱铺书先生说作家有两

个自我,说明作家可以超越现实主体,进入艺术主体。5.从真实再现与超越时空两方

面作答即可。①贾政与贾宝玉的冲突体现了《红楼梦》从真实出发的创作原则。两者的矛盾

冲突真实地揭示了那个时代“保守(守持)现行制度(秩序)的家长与追求突破、自由的儿

子(下一代)”之间的矛盾,并由此真实动人地展现出这对父子丰富、复杂的人性以及所处

人生困境。②贾政与贾宝玉的冲突体现了《红楼梦》达到了超越现实的审美境界。贾政重秩

序、重伦理、重教化,贾宝玉重个体、重自由、重自然,双方都有充分理由。这样的矛盾冲

突内涵超越朝代与时代,古今中外永恒永在。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指经验世界和先验世界”错,“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其”指现实经验,不包括“先验世界”。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作家比一般人的道德水准更高”错误,原文是“作家应当具有比一般人更高的道德水准”,

也没有“在艺术创作中不会对人作好坏判断”之意。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第二段观点是:伟大的作品总是深刻展示人性的复杂性与人生的巨大困境。

A.《边城》表现的是人性美、人情美。

B.《哈姆雷特》表现的是人性复杂性。

C.是说文章失真。

D,《伊里亚特》缺少正义立场。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①对比论证。“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打人的自由,泛爱的自由,而在文学中则有书写一切的自

由,只是必须用良心审视这些自由“将现实活动都要受到现实条件制约与文学有书写一切的

自由对比,说明文学应该超越现实经验。

②引用论证。“钱铺书说作家其实有两个自我:一个是随波逐流的世俗的自我,一个是居丁

答案第1页,共10页

现实世界之上脱俗的独立思考的自我“引用钱健书先生说作家有两个自我,说明作家可以超

越现实主体,进入艺术主体。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①贾政与贾宝玉的冲突体现了《红楼梦》从真实出发的创作原则。结合“文学的真实性最重

要的是见证与呈现人性的真实性和生存条件的真实性。伟大的作品总是深刻展示人性的复杂

性与人生的巨大困境”“西方的莎士比亚和东方的曹雪芹这两位伟大作家都无与伦比地揭示

了人性的丰富、复杂,和拥有对人类生存环境最深刻的认知''可知,《红楼梦》创作符合文学

的创作原则“真实两者的矛盾冲突真实地揭示了那个时代“保守(守持)现行制度(秩序)

的家长与追求突破、自由的儿子(下一代)”之间的矛盾,并由此真实动人地展现出这对父

子丰富、复杂的人性以及所处人生困境。

②贾政与贾宝玉的冲突体现了《红楼梦》达到了超越现实的审美境界。结合“文学的最高境

界是超越现实功利、现实道德、现实视角•也超越现实时空的审美境界”可知,《红楼梦》创

作达到了超越现实的审美境界。贾政重秩序、重伦理、直教化,贾宝玉重个体、重自由、重

自然,双方都有充分理由,这样的矛盾冲突内涵超越朝代与时代,古今中外永恒永在。

6.B7.C8.①方言口语、藏族谚语。文化风味,生动独特。如“啦”“要哩”呈现了

藏族牧民朴实心态。如“天上没有耗母牛,下的不是奶子;贵人没有无底靴,怎么会不好意

思''草原味浓厚,生动地反映了牧民生活、心理、人际关系以及生存状态等信息。(举一个例

子即nj\)②富有诗意歌曲深情诠释了草原藏族“会说话就会唱歌”的特质3如文中赛毛的歌

唱,在诗意的歌声中表达对雪山大地的虔诚,体现人性的善良。③神话色彩突出,彰显草原

牧民对雪山大地的信仰。如“黑龙”“白龙”的神话故事体现的神性、神力等。9.①“爱”

是藏族人民对雪山大地的信仰。“雪山大地”是藏族人民最原始的自然崇拜,最坚定、超然的

信念。在藏族人心底,再艰难的处境,只要有了雪山大地的眷顾,就会有奇迹的出现。②“爱”

是援藏干部“父亲”的人民情怀。作为蹲点的汉族干部,住在桑杰家,不摆架子,融入藏民生

活,尊重藏族文化;不顾危险,要为受到欺负的桑杰论理,同时也是为寻找野马滩的牧民,

搞好查访,为民服务。③‘啜''是藏民桑杰、赛毛的善良人性。桑杰没有怨言地给父亲提供食

宿;赛毛凭着善良的情感,担心父亲的安危,天黑后独自去寻找,急流中勇救父亲,自己却

被激浪卷走,彰显出人间大爱。④“爱''是藏汉一家亲的民族大团结。援藏干部心系牧民,藏

族民众尊重援藏干部,积极配合工作,甚至牺牲生命勇救汉族干部,体现了汉藏人民的骨肉

相连的大爱。

答案第2页,共10页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B.“动物蹦跳''是虚写,是由飞翔的雄鹰“想见到那儿的花海草浪里正在蹦跳着旱獭和野兔、

雪貂和马鸡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C“隔膜和敬畏”错,桑杰对身为公家人的父亲一直是尊重的,只是前面尊重中有点隔膜,现

在有了亲切。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①方言LI语、藏族谚语。文化风味,生动独特。如“啦”“耍哩”“噢呀”运用方言口语,呈现了

藏族牧民朴实心态。如“天上没有耗母牛,下的不是奶子;贵人没有无底靴,怎么会不好意

思“语言地方色彩浓厚,具有浓郁的草原文化风味,牛动地反映了牧民牛活、心理、人际关

系以及生存状态等信息。

②富有诗意歌曲深情诠释了草原藏族“会说话就会唱歌‘的特质。如文中“送一团糟耙给走的

人,路途遥远要小心,祈求雪山大地保佑你,一路高兴一路顺,前路上的坡坎低下来,开出

一扇安康门,前路上的河流别挡道,吹来一阵清凉风''在父亲去找野马滩上的牧民时,赛毛

唱起了歌,在诗意的歌声中表达对雪山大地的虔诚,体现人性的善良。

③神话色彩突出,彰显草原牧民对雪山大地的信仰。如地势低的水里住着黑龙,地势高的地

方住着白龙,黑龙脾气大,白龙性情柔。不是格耙团,是雪山大地的宝贝阿尼玛卿雪山。’

然后双手合卜放在额头上,虔诚地念起了祈福真言”,桑杰一家搬家安顿在一块高地,桑杰

表现出对阿尼玛卿雪山的虔诚,“黑龙"白龙”的神话故事体现的神性、神力等。

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①“爱’’是藏族人民对雪山大地的信仰。“他把帐房和家什从耗牛背上卸下,挑出享堂在草墩

子上摆好,磕了一个头:‘雪山大地保佑,请不耍UL黑龙发怒。’”,“雪山大地”是藏族人民最

原始的自然崇拜,最坚定、超然的信念。在藏族人心底,再艰难的处境,只要有了雪山大地

的眷顾,就会有奇迹的出现。

②"爱''是援藏干部“父亲”的人民情怀。结合注释“文中的‘父亲’是汉族干部,他到沁多草原调

查走访牧民的境况,被安排住在藏民桑杰帐房中”可知,作为蹲点的汉族干部,住在桑杰家,

“拆卸帐房时,父亲要帮忙”“说着朝享堂跪下,学着牧人的样子磕了一个头”不摆架子,融入

藏民生活,尊重藏族文化;''父亲说:'我去跟他们论埋,正好会会他们。’他策马朝低洼地

答案第3页,共10页

走去'‘不顾危险,要为受到欺负的桑杰论理,同时也是为寻找野马滩的牧民,搞好查访,为

民服务。

③“爱”是藏民桑杰、赛毛的善良人性。“多放点酥油的要哩X噢呀(好的、是的)”“招待父

亲喝了酥油茶吃了将把“桑杰一家没有怨言地给父亲提供食宿;“赛毛一手用腰带拽着父亲,

一手用缰绳拽着马,又瘦又小的身子骨不知哪来那么大力气,父亲和马都被她拽上了荒

丘,,,,乂瘦乂小的赛毛再也支撑不住了,一头栽向水里”赛毛凭着善良的情感,担心父亲的安

危,天黑后独自去寻找,急流中勇救父亲,自己却被激浪卷走,彰显出人间大爱。

④“爱''是藏汉一家亲的民族大团结。援藏干部心系牧民,在桑杰受到欺负时,冒着危险去找

野马滩上的牧民理论,藏族民众尊重援藏干部,积极配合工作,赛毛担心父亲的安危,天黑

后独自去寻找,急流中勇救父亲,最后牺牲生命,体现了汉藏人民的骨肉相连的大爱。

10.CDF11.C12.A13.(1)有所得时不显露骄色,有所失时不面露惭意,

一定(通过学习)恢复自己的天件C

(2)不努力学习却能成为大学者、名士,还不曾有过这样的事。14.“成身”带来的好

处:①做子女的不用指使便对父母自然孝敬了。②做臣子的不用命令便自然对君王忠诚了。

③做君王的不用勉强便自然公正了。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所以老师,是最高尚的人:学生,是知识最中富的人。

“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两句在句式上是相同的,都是判断句,所以应

在“教也者”和“学也者''后面断开,即在CF处分别断开。

“义之大者也“后,D处断开。

故应在CDF处断开。

II.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均为“到、往”;句意:进山林。/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飘来飘去。

C“意思相同”错误。“脸色/容貌”;句意:脸色和悦。/暮去朝来我也容貌衰老。

D.正确。均为“求学的人”;句意:从师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并且又有才能。/古代

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故选C。

12.本题考管学生埋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答案第4页,共10页

A.“尊师不在于日常言行中对老师的态度”错误。由原文“生则谨养,谨养之道……疾趋跄(小

步快跑),必严肃”可知,这些都是从日常行为中对待老师的态度来表现尊师。

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矜”,动词,显露骄色;“反”,通“返”,返回、恢复;“其“,自己的。

(2)“……者……也”,判断句;“疾”,努力、极力;“为”,成为;“未之尝有也”,宾语前置

句,“未尝有之也”,还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身成则为人子弗使而孝矣”可知,"身成''就会使做子女的不用指使便对父母自然孝敬

了。

由原文“为人臣弗令而忠矣”可知,“身成”就会使做臣子的不用命令便自然对君王忠诚了。

由原文“为人君弗强而平矣”可知,“身成”就会使做君干的不用勉强便自然公正了C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但凡学习,一定要务求学业进步,心中没有疑惑。努力背诵诗文,谨慎地听取老师所教

的内容,注意在老师欢愉的时候去求问书本中的意思,顺应老师的教导,不忤逆老师的意愿,

回去后思考老师所讲的话,探求明白所表达的核心内容,时时对它做出分辩、议论,用来论

述道理,不随随便便地做出申辩,而是一定符合法及,铮到所学没有脐傲,失去所学不会羞

惭,这样一定会返回人性的根本。老师活着的时候就要谨慎小心地侍奉,侍奉的方法,以顺

应老师的心意为最重要;老师亡逝了就应恭敬地拜祭,拜祭的方法,是在时令节日把拜祭作

为要务。这是尊师的行为。治理场困,努力灌溉、种树;织麻鞋、网具,捆蒲草苇叶:到田

野上为耕耘土地出力,种植五谷;进山林,入河泽,打鱼捉鳖,猎取鸟尊。这是尊师的行径。

察看老师的车马,小心地为老师驾御;使老师所穿的衣服能合适,务求使老师能穿夏轻冬暖

的衣服。置办饮食,一定要清洁卫生;要善于调味,务使食物牛富可口;对老师一定要恭敬,

和颜悦色,审慎自己的言辞;在老师面前行走要快而有节奏,一定要严亦庄重。这也是尊师

的行径。

所以老师,是最高尚的人;学生,是知识最丰富的人。最高尚的事莫过于做对人有利的

事了,对人有利的事没有比教育更有利的了。知识丰富比不上自我道德修希的完善,要完善

自身又比不上学习。完善自身就会令当子女的不用驱使便去尽孝,当臣子的不用命令就会尽

忠,当君主的不用强权就能使大丁平定。所以子贡问孔子:”以后人们将怎样称赏先生呢?”

答案第5页,共10页

孔子说:“我有什么值得来提及的呢?我只是不停止、不松懈,就是喜好学习而不觉得它厌

烦,喜欢教会别人而不觉厌倦,只是这样罢了。”天子进太学去祭拜先人,就不把曾经当老

师的人作下人看待,而是与他们齐列。由此可见敬学与尊师的行为。

材料二:

在先王的教化中,没有什么比孝更荣根,没有什么匕思更显达。忠和孝,是做君主和做

父母十分希望得到的东西,显达和荣耀,是做子女和做臣下十分愿意获得的东西。然而,做

君主与父母的,往往得不到他们所希望的忠孝,做子女和臣下的,也往往得不到他们所希望

的显荣,这是由于不懂得理义造成的。不懂得理义,是由于不学习的缘故。从师学习的人,

如果他的老师通达并且又有才能,我没听说过这样的人不成为圣人的。只要有圣人在,天下

就会治理得好。圣人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地方,那地方就受到尊重,

因此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尊重老师就不会计较他们的贵贱贫富了。像这样,(这

个从师学习的人)名号就是达了,德行就彰明了C所以,老师施行教诲时也不计较学生的轻

重尊卑贫富,而看重他们是否接受理义。他们倘若能够接受理义,对他们的教诲就没有不行

的。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实现,这种情况在得到圣人之后才会发生。

圣人是在努力学习中产生的。不努力学习却能成为贤士名人的,还没出现过这样的人。

15.D16.武器、战术和战略三个层面。①武器要精良,如强弓、长箭。②战术要高明,

“先射马”与“先擒王”,直接瓦解摧毁对方战斗力。③战略要高远,不嗜杀,以战去战,对侵

略坚决反击,但不穷兵填武,不以开疆拓土为目的(“列国自有疆”)。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D.”典型的五言律诗”错,此诗以乐府古体写时事,并非“五言律诗”,而属“乐府诗”。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从武器、战术和战略三个层面概括。

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射箭要射最长的。可见:武器要精良,如

强弓、长箭。

②战术要高明,“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王。可见,

、、先射马''与''先擒土",直接瓦解摧毁对方战斗力。

答案第6页,共10页

③战略要高远,不嗜杀。“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杀人要有限制,各个国家都有边界;“苟

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可见,以战去战,对侵略坚决反击,但不穷兵薮武,不以开疆拓土为目的(“列国自有疆

17.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星河鹭起,画图难足/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斑驳、豪、飘,

18.A吃得晚会让第二天食欲大增B脂质合成基因表达增加C就会给身体带来这么多

的影响呢/就会让我们变胖呢19.①“我们’湘对正式、严肃,"你''大家”“咱们”更口语化,

活泼、亲切,拉近与读者距离。②人称的变化体现了科普文章的既科学严谨又生动通俗的语

言特点。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材料主要是说晚饭吃得晚会导致人变胖。

A处,结合下文“晚进食胃里饥饿激素明显增加”“这使得饥饿感大幅增加''可知,此处是说吃

的晚对食欲的影响,应填:吃得晚会让第二天食欲大增。

B处,卜.句说“脂肪分解少而合成多”,前面说“脂质分解基因表达减少“,那么,增加的是脂

质合成基因,应填:脂质合成基因表达增加。

C处,问号语境前后是因果复句,前句“只是吃了顿夜宵,或者晚饭吃得晚了点”说的是让身

体变胖的原因,此处填结果,且是问句,应填:就会给身体带来这么多的影响呢/就会让我

们变胖呢。

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称代词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晚饭吃得晚会导致我们多角度、各层次、全方位地变胖”“这个‘钟’

编码在我们的基因里”是从科学的角度表达,"我们'’更有书面语色彩,更加正式,体现了科

普文章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你说这谁顶得住啊?•咱们人类为了适应地球的明暗循环”

语言明显带有生活色彩和口语化特点,体现科普文章通俗易懂的特点。

人称的变化体现了科普文章的既科学严谨又生动通俗的语言特点。

20.①两处“ABB”式词语和“喜”“湿”相比,语意得到了强化。②"喜洋洋''形容非常得意或异

常欢乐的样子,比''喜”的程度更深,更能体现月亮刚出米时升空很快,像新娘上化轿时的轻

答案第7页,共10页

快与喜悦。③"湿漉漉''形容非常潮湿,比"湿’’水分更多,更能形象描写出月出时非常膜胧的

样子,像新生命降临时哭泣的脸颊。21.此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月亮从

地面升起,越来越圆润的情景,尽显月亮可爱的生命力。22.B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喜洋洋”和“湿漉漉”,和“喜”“湿”相比,前者为叠音词,重复了"喜''和"湿"的特点,强化了

语意。

,,喜洋洋,,与,,喜”比较,得意或欢乐的情态更深,表意更三富,结合语境“月亮一旦露了头,

就像新娘上了花轿,虽然也羞怯着,但却是喜洋洋地出了闺门了“,新娘上花轿时是轻快与

喜悦的,而月亮刚出来时升空很快,也如新娘上花轿般喜悦。

"湿漉漉''与“湿”比较,潮湿的程度更重,水分更多,结合“新生命的降临总是伴随着哭泣,

月亮也一样,它脱胎换骨的那一刻,脸颊是湿漉漉的”分析,新牛命降牛时是哭泣着的,而

月亮新出来时也是朦胧的,润湿的,语言有新奇之美。

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终于,它撑不住自己的丰唳「'运用拟人修辞,“丰腴'’形容人体态丰满。此处用于形容月亮,

把月亮人格化,赋予月亮人的形态特点,表现月亮升起兴时的圆润的形态,生动形象,还能

尽显月亮圆润的可爱。

2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和文段画波浪线句子的引号作用均为引用。

A.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需要着重论述或需要强调的内容。

故选B。

23.例文: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杨志军在获奖感言中提到个人是国家历史的一部分,个人精

神是时代精神的一部分,个人情怀是民族情怀的一部分。诚然,任何时代,任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