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道白沙至合江界升级改造工程设计说明S2-14-03/91、总体设计1.1一般规定(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必须与公路土建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应进行总体设计。(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总体设计应在充分收集项目及所在路网规划、技术规定、设计图纸和交通安全评价结论,以及现场的调研的基础上进行。(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总体设计应包括项目和路网特性分析、设计目标、设置规模、结构设计标准、设计协调与界面划分等内容。1.2项目特征分析(1)项目在路网中的功能和定位本项目位于重庆市江津区境内,路线起点(K2289+140)位于白沙中学,终点(K2308+073.875)位于合江界,路线全长18.934km,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60km/h,路基宽度20m。项目区域路网图本项目为国家普通干线公路G353的一段,分流过境车辆,承担区域内集散交通,其功能定位为主要集散公路。(2)项目的直接和间接服务范围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本项目的直接服务范围江津区城周边,间接服务范围为綦江区及合江区周边区域。(3)项目沿线交通枢纽、旅游景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等重要设施的分布本项目直接搭接G93高速公路塘河互通,间接搭接G93高速公路白沙互通,沿线与G353旧路、S209存在多次交叉,本次设计在车流量较大的道路与本项目相交处设置平面交叉。项目区域内驴水溪为饮用水源,距项目路线3.6km范围内有塘河古镇旅游区,本次设计对驴水溪上跨桥梁设置防抛网,在通往塘河古镇的主要道路与本项目交叉处设置平面交叉。项目K2289+300处为白沙中学,K2297+510处左侧有一所幼儿园,本次设计在学校路段设置相关标志进行警示。本项目下穿G93高速处设置SB级混凝土防撞护栏。(4)项目的技术标准、地形条件、交通条件和环境条件经过对地形、地质条件及投资等因素综合考虑,本项目路段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1.3项目区域路网分析路线起点(K2289+140)位于白沙中学,由于路线起点位于平交口,为完善起点平交口交安设施,交安设计起点向前延伸至K2289+000,终点(K2308+070.8)位于合江界。项目路线总体为东北—西南走向,东北方向通往江津区、綦江区,西南方向通往合江区、泸州市,全线路线交叉较多,主要中央分隔带开口的路线交叉情况如下:项目起点处(K2289+140)与城市主干路临港大道形成T形交叉,可经临港大道进入城区或再经白沙互通后进入G93高速公路;K2289+740处与城市次干道形成T形交叉,可经该次干道进出白沙城区;K2295+040处与G353现状旧路形成T形交叉,可经该路口到达恒和村、白沙城区;K2303+850处与县道XB48形成T形交叉,可由该路口到达塘河古镇;K2304+220处与G93高速公路唐河互通连接道形成T形交叉;K2304+960处与省道S209形成T形交叉,可经该路口到达石蟆镇;另外本项目于XXXXXXXX处居民房集中区域或临近学校区域设置中央分隔带开口交叉,方便沿线居民及学生出行;此外,本项目于XXXXXXXX处居民房集中区域设置行人过街设施,方便居民步行穿过公路。项目沿线另与多处村道搭接,由于村道交通量较小,仅允许车辆右进右出。1.4交通量分析根据《江津区国道G353线白沙至合江界升级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23年G353当量交通量为5257pcu/d,其中客车占比较大,比重为78.5%,货车占比21.5%,中小客车占客车比重82.8%,中小货车占货车比重69.7%。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通车年预测交通量为7175pcu/d,随着物流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货车比重将逐年上升。本项目在沿线交通量较大的路线交叉处设置中央分隔带开口的平面交叉,一般交通量的搭接道路设置为右进右出模式,在前后合适位置设置掉头车道。1.5项目平纵线形分析项目全线纵坡均不超过6%,本次设计在5%≤纵坡坡度≤6%的路段设置横向或纵向减速标线。1.6设计调查过程在施工图测量阶段,我们对沿线的地形地貌、设施、风景区、村庄、公路、平交路口等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并结合本路的功能,对交通标志和沿线设施进行了设计。根据调查情况,现状标志、护栏均不可利用。2、设计依据《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国家公路网交通标志调整工作技术指南》;《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交办公室[2015]26号);《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T3671-202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交通标志》GB5768.2-202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交通标线》GB5768.3-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5部分:限制速度》GB5768.5-2017;《公路交通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T3671—2021;《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2021;《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22;《波形梁钢护栏》GB/T31439-2015;《轮廓标》GB/T24970-2020;《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GB/T18226-2015;《冷弯型钢通用技术要求》GB6725-2017;《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及钢带》GB/T912-2008;本项目路线、路基、防护、桥梁等相关土建设计资料;国家现行的其它有关标准、规范、规程与规定。3、设计原则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应结合路网与公路条件、交通条件、环境条件进行总体设计,交通安全设施之间、交通安全设施与公路主体工程和其他设施之间应互相协调、配合使用。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应坚持“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理念,体现“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指导思想。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应考虑路面加铺、罩面等因素的影响。在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条件下,应积极而谨慎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4、设计方案(1)安全设施设计内容按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的具体要求,结合本路段的道路特点和当地的地理、气候、环境,以及考虑到公路建设资金的合理运用等因素,主要包括:交通标志、标线、安全护栏、人行道栏杆、轮廓标(桥梁部分除外)、突起路标、防眩板、防抛网、公路界牌、百米桩、里程碑、道口标柱等部分。(2)与主体工程的界面划分①桥梁路段护栏由桥梁部分设计并计列工程数量;沿线路肩墙钢筋混凝土护栏、桥梁护栏与路基护栏搭接过渡翼墙、桥梁中央分隔带防眩板、桥梁路段防抛网由安全设施专业设计并列计工程量。②涵洞的路侧护栏由安全设施部分负责设计,并计列工程数量。4.1标志(1)基本规定①交通标志的设置应综合考虑、布局合理,防止出现信息不足或过载的现象。信息应连续,重要的信息宜重复显示。②交通标志一般情况下应设置在道路行进方向右侧或车行道上方;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在左侧,或左右两侧同时设置。③为保证视认性,同一地点需要设置两个以上标志时,可安装在一个支撑结构(支撑)上,但最多不应超过四个;分开设置的标志,应先满足禁令、指示和警告标志的设置空间。④原则上要避免不同种类的标志并设。解除限制速度标志、解除禁止超车标志、路口优先通行标志、会车先行标志、会车让行标志、停车让行标志、减速让行标志应单独设置;如条件受限制无法单独设置时,一个支撑结构(支撑)上最多不应超过两种标志。标志板在一个支撑结构(支撑)上并设时,应按禁令、指示、警告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地排列。⑤警告标志不宜多设。同一地点需要设置两个以上警告标志时,原则上只设置其中最需要的一个。(2)设计原则根据现场调查及交通组成情况,对沿线增设标志,以不熟悉周围路网体系但对出行路线有所规划的公路的使用者为对象,通过交通标志信息的引导,结合路面标线的使用,合理组织交通流,有效提高公路行车安全,使司机顺利、快捷抵达目的地。交通标志的结构、版面设计考虑其视认效果和美学要求,外形力求庄重、大方和美观。本路段标志分为禁令标志、指示标志、警告标志、指路标志及告示标志,在标志的布设上重点考虑:①及时地给司机提供准确的信息;②有效结合路面标线、其他公路设施及路况布置;③全线各种类型标志统一布局,形成整体系统;在具体交通标志设计上,主要针对以下情况进行设置:①路线交叉:在等级路相交的平交路口设置交叉路口预告标志、交叉路口告知标志,在平交口后适当位置设置地点距离确认标志,在双向六车道平交路口设置分车道标志,对右进右出的搭接支路设置“交叉路口”、“停车让行”标志,并在路口后适当位置重复设置限速标志和禁止停车标志;②平纵线形:针对陡坡路段、急弯路段等设置必要的警告、禁令和指示标志;③在学校路段设置相应警告、禁令标志;④在公交站设置公交站标志;⑤针对大型车辆设置“大型车靠右行驶”标志;⑥在桥梁两端设置桥梁名称、限制轴重、限制载重标志;⑦在行政分界处设置分界标志;⑧在人行横道处设置“人行横道”标志,主线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前设置注意行人警告标志;⑨在下穿高速公路处设置限高标志;⑩在中央分隔带开口处设置“允许掉头”标志。(3)技术要求①版面上字符:标志版面上的字符信息采用中文方式,按照《道路交通标志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5768.2-2022)并结合公路实际情况及需要进行设计。②根据设计行车速度确定板面尺寸,警告标志采用边长90cm的板面;禁令、指示标志采用外径80cm的板面;指路标志字体汉字高度为40cm,字宽与字高相等,指路标志中地名、汉字采用A类交通标志专用字体,独立设置公路编号、英文字母标志采用B类交通标志专用字体,设置于箭杆上的公路编号采用C类交通标志专用字体。③指示、指路标志颜色为蓝底、白字、白图案;警告标志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禁令标志颜色白底、红圈、黑图案,告示标志颜色为白底、黑字、黑图案。高速公路编号用绿字,国道编号用红字。④标志反光材料,考虑其反光性能、老化性能、耐用年限及造价几项指标,结合本工程特点,标志版面的汉字采用Ⅳ类反光膜。(4)结构设计及施工要求①支撑形式根据我国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5768.2-2022)规定,按重庆市50年一遇风速计算,交通标志结构设计以26.7m/s风速作为设计风速。交通标志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识认性好的柱式支撑形式,并采用了多柱式结构的创新标志型式。a.本工程标志设置采用了单柱式及单悬臂式支撑方式。b.标志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基础施工应控制好混凝土标号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地基承载力≥150Kp,当低于此要求时,需对基础进行换填处理。②材料a.标志立柱和横梁:采用一般常用热轧无缝钢管并符合GB/T8167-2008的规定,其余钢构件除设计图中特殊说明外均采用Q235钢,且应符合GB/T700-2006的要求,详细尺寸见设计图纸。b.标志立柱柱帽和横梁帽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板。c.交通标志的标志板采用3004铝,滑动槽铝采用2024铝(或其他符合GB5768-2009标准)铝合金板材,并符合GB/T3880.3-2006“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的规定。d.高强螺栓高强连接螺栓,应采用40B或45号钢,并符合GB1231-2006的规定。e.基础混凝土强度应不小于30Mpa,并符合JTGD62-201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反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f.反光标识膜采用Ⅳ类反光膜,反光膜颜色的角点坐标和标识色泽耐用期应满足GB/T18833-2012《公路交通标志防光膜》的要求。③制作a.交通标志的形状、图案、颜色应严格按照《道路交通标志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5768.2-2022)标准或设计图的规定执行。为了确保指路标志的视认性,指路标志汉字、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也应符合GB5768的规定。b.交通标志的边框外缘应有衬底色。衬底色规定为:警告标志黄色,禁令标志白色。c.标志板与滑动槽钢、卷边加固件连接,在保证连接强度和标志板面平整,不影响贴反光膜的前提下,可采用铆接或点焊。d.考虑到大型指路标志在制造、运输、安装过程中的困难,厂家在制造过程中,根据标志版面设计的具体情况允许采取适当分割的办法来制造,可以分别贴反光膜,分开运输,在安装时再进行拼接。e.标志底板采用2024型铝合金板制作,铝合金板材的抗拉强度应不小于289.3Mpa,屈服点不小于241.2Mpa,延伸率不小于4%~10%。f.警告标志的铝合金板应采用卷边方式进行加固,其他矩形标志板周边采用焊接铝合金角钢的方式进行加固。g.大型标志的板面结构,宜采用挤压成型的铝合金板拼接而成。h.标志安装角度应符合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5768.2-2022)的有关规定。标志板安装时,应将矩形标志板的顶边(底边)调成水平。标志板应保持平整,不应产生变形。对于因制作、运输、安装等因素造成的标志板面扭曲、变形的,应进行调整或更换。4.2标线标线可以引导司机视线,并且是警告和管理司机行车的重要手段之一,应与标志配合使用。本项目标线类型主要有车行道边缘线、车道分界线、出入口标线、人行横道线、导流标线、导向箭头、减速标线及突起路标等。4.2.1标线设计①同向行驶的车道之间设置车行道分界线,分界线为白色虚线,线宽15cm,实线长600cm,空档900cm。②车行道边缘线应设置于公路两侧紧靠车行道的硬路肩内,不得侵入车行道内。为白色实线,线宽20cm。③在出入口处设置白色出入口标线及导向箭头。出入口标线线宽为45cm,虚、实段均为300cm。④在平面交叉口处具有行人穿越马路需求的地方设置斑马线,斑马线为白色实线,线宽40cm,间距60cm,长度为5m,可根据行人过街数量按照1m为单位进行加长。⑤在出入口处设白色导流标线,线宽45cm,间隔100cm,倾斜角45°。⑥平交口停止线为白色粗实线,线宽40cm。⑦导流线主要用于过宽、不规则或行驶条件复杂的交叉路口,导流线为白色,与对向车行道分界线相连时也可用黄色,外围线宽15cm,内部填充线宽为40cm,间隔100cm,倾斜角为45°。⑧主线采用尺寸为6m的导向箭头,支路设计速度大于40km/h而小于100km/h的道路采用尺寸为6m的导向箭头,设计速度不大于40km/h的道路采用尺寸为3m的导向箭头.⑨横向减速标线采用振动标线,纵向减速标线采用普通热熔标线。⑩为了更好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保证行车安全,本公路在车行道边缘线外侧设置单面反光型突起路标,突起路标与标线配合使用,其颜色与标线颜色一致。4.2.2技术要求a.全线标线涂料均采用热熔型标线涂料,涂料中预混玻璃珠含量(质量百分比)应不低于30%,并符合GB/T24722-2020中预混玻璃珠的有关规定。标线表面撒玻璃微珠,应该分布均匀,含量为0.3~0.34kg/m2。b.热熔型涂料的冷膜厚度为2.00mm±0.20mm。c.为保证夜间视读性,施工时需撒布玻璃珠于热熔涂料上,撒布时要严格控制时间和用量,撒布要均匀、全面。d.设置于路面的道路交通标线应使用抗滑材料,标线表面的抗滑性能一般不应低于所在路段路面的抗滑性能或45BPN。e.连续设置的实线类标线,应每隔15m左右设置排水缝,其它标线有可能阻水时,应沿排水方向设置排水缝,排水缝宽为3cm~5cm。f.热熔反光型涂料的性能应符合下表规定。本项目普通型、反光型厚度为2.00mm,突起型厚度为6.00mm。热熔反光型涂料的性能指标表项目反光型突起型原材料预混玻璃珠按GB/T24722中有关预混玻璃珠的规定树脂按JTG/T280-2022附录A的规定聚乙烯蜡按JTG/T280-2022附录B的规定容器中状态热熔型涂料在喷涂、刮涂、甩涂、成型时,施划性能应良好;溶剂型、双组分和水性涂料在有气或无气喷涂、刮涂、甩涂、滚涂、成型时,施划性能应良好。预混玻璃珠预混玻璃珠含量预混玻璃珠含量应不低于30%并符合GB/T24722中预混玻璃珠的有关规定。预混玻璃珠圆率预混玻璃珠成圆率应不低于GB/T24722中的规定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JT/T1326-2020中第4章的规定施划性能热熔型涂料在喷涂、刮涂、甩涂、成型时,施划性能应良好涂层性能涂层外观干燥后,涂层应无皱纹、斑点、起泡、裂纹、脱落、粘胎等现象,颜色均匀一致。色度性能应符合GB2893和GB/T8416的要求,其色品坐标和亮度因数应符合JTG/T280-2022中表2和图1的规定耐水性在水中浸泡24h应无变色起皱、起泡、开裂等现象。耐碱性在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浸泡24h应无变色起皱、起泡、开裂等现象。人工加速耐候性试验前样品的色品坐标和亮度因数应符合JTG/T280-2022中表2和图1的规定。经人工加速耐候性试验后,试板涂层不产生龟裂、剥落:允许轻微粉化和变色,色品坐标应符合JTG/T280-2022中表2和图1的规定涂层亮度因数变化范围应不大于表2中规定的亮度因数的20%。密度D(g/cm3)1.8≤D≤2.3软化点ST(℃)100≤ST≤140不粘胎干燥时间(min)≤5抗压强度(MPa)(23±1)℃≥12.0(60±2)℃≥2.0耐磨性(mg)≤80—涂层低温抗裂性-10C保持4h.室温放置4h为一个循环周期连续做3个循环周期后应无裂纹加热稳定性a)在(20010)C条件下持续保温4h.无明显泛黄、焦化、结块等现象:b)加热4h后涂层色品坐标应符合JTG/T280-2022中表2和图1规定的范围,涂层亮度因数变化范围应不大于表2规定的亮度因数的6.25%流动度(mm'/g)90±550±5耐热变形性(%)[(602)C50kPa1h]≥90.0总有机物含量(%)≥19.0包装按JTG/T280-2022附录C的规定g.在路面标线涂料划线以前,均匀混入玻璃珠。玻璃珠应为无色松散球状,清洁无明显杂物,显微镜或投影仪下,玻璃珠应为无色透明的球体,光洁圆整,玻璃珠内无明显气泡或杂质,玻璃珠粒径分布应符合下表中的相关规定;有缺陷的玻璃珠,如椭圆形珠、不圆的颗粒、失透的、熔融粘连的、有气泡的玻璃珠和杂质等质量应小于玻璃珠总质量的20%,即玻璃珠成圆率不小于80%;玻璃珠的密度应在2.4~4.3g/cm³的范围内;玻璃珠的折射率为1.7≤RI<1.9;在沸腾的水浴中加热后,玻璃珠表面不应呈现发霉现象,中和所用0.01mol/L盐酸应在10ml以下;玻璃珠中磁性颗粒的含量不得大于0.1%;所有玻璃珠应通过漏斗而无停滞现象。玻璃珠的粒径分布玻璃珠粒径S/μm玻璃珠质量百分比/%S>6000300<S≤60050~90150<S≤3005~50S≤1500~5(3)施工要求a.在路面标线施工之前,要求路面干燥、清洁,除净泥砂、灰尘和其他杂物。b.施工时,气温不得低于10℃,如路面温度过低,应采取路面预热措施。c.严格按设计施工,车行道边缘线不应侵占行车道宽度。对于平交道口等特殊位置,应根据道路实际情况现场布置标线位置。d.在路面标线施工之前,要根据道路平曲线要素实地放线,以保证标线位置准确、线形顺畅。e.标线应具有良好的视认性,颜色均匀、边缘整齐、线型规则、线条流畅;标线涂层厚度应均匀(0.7~2.5mm),无明显起泡、皱纹、斑点、开裂、发粘、脱落和泛花等缺陷;面撒玻璃珠应均匀。f.正常使用期间,反光标线的逆反射亮度应满足夜间视认要求,一般情况下,白色反光标线的逆反射亮度系数不应低于80mcd.m-2.lx-1,黄色反光标线的逆反射亮度系数不应低于50mcd.m-2.lx-1;新划标线的初逆反射亮度系数应符合GB/T21383-2008的规定,白色反光标线的逆反射亮度系数不应低于150mcd.m-2.lx-1,黄色反光标线的逆反射亮度系数不应低于100mcd.m-2.lx-1;雨夜标线应具备湿态下的逆反射性能,在雨夜具有良好的视认效果。g.路面应清洁干燥,不得存在松散颗粒、灰尘、沥青渣、油污或其它有害材料;应根据公路横断面的具体尺寸和设计文件的要求确定标线位置和标线宽度、长度,在路面上划出标线位置;正式施划前应进行试划,以检验划线车的行驶速度、线宽、标线厚度等,调试合格后才能开始正式施工;施工时,应按设计要求留出排水孔(间隔15m左右);对施工中存在的缺陷,应及时修整。h.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安全管理,维护标线涂料的正常养护周期,养护期间应阻止车辆及行人在作业区内通行,防止将涂料带出或形成车辙,直至标线充分干燥为止。4.2.3施工注意事项施工前应先将道路表面上的污物、松散的石子和其它杂质清除。喷涂工作一般在白天进行。当天气潮湿,灰尘过多,风速过大或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喷涂路面标线工作应暂时停止。应根据公路横断面的具体尺寸和设计文件的要求确定标线宽度、长度,在路面上划出标线位置。正式施划前应进行试划,以检验划线车的行使速度、线宽、标线厚度、玻璃珠撒布量能否满足要求,调试合格后才能开始施工。4.3护栏4.3.1护栏设置原则沿线地形高差不大,但部分路基边坡较高,个别路段纵坡较陡,根据《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要求,综合考虑道路平纵线形指标、设计速度、重车比、路侧边坡高度等因素,确定以下护栏设置原则:(1)路侧护栏设置原则:①A级波形梁护栏(立柱间距4m):边坡坡度在下图Ⅰ、Ⅱ、Ⅲ阴影范围之内且路堤高度≤8m的路段;边坡坡度、路堤高度与设置护栏的关系②A级加强型波形梁护栏(立柱间距2m):边坡坡度在下图Ⅰ、Ⅱ、Ⅲ阴影范围之内且路堤高度>8m或纵坡≥5%的路段;③SB级加强型波形梁护栏(立柱间距1m):新桥1号大桥与新桥特大桥间仅有12m路基,该路基段处于纵坡最低点,为了便于排水,该路段设置SB级加强型波形梁护栏;④SB级钢筋混凝土护栏:a.路侧计算净区宽度范围内或接近路侧净区宽度范围有高速公路等危险设施的路段;b.下穿高速公路路段,设置SB级混凝土护栏。(2)中央分隔带护栏设置原则:①一般路段中央分隔带设置整体式SBm级钢筋混凝土护栏;②分离式路基挡墙路段设置分离式SBm级混凝土护栏,其他分离式路基路段设置Am级波形梁护栏;③新桥1号大桥与新桥特大桥间12m路基段设置SB级加强型(立柱间距1m)波形梁护栏过渡。(3)支路改路段护栏设置原则:①国省道设置B级波形梁护栏;②低等级道路设置C级波形梁护栏;(4)护栏过渡段设计:①双波型、三波型波形梁护栏连接段采用GT型过渡段;②三波型波形梁护栏与钢筋混凝土护栏采用BT2型过渡段,并设置护栏过渡翼墙;③新桥1号大桥与新桥特大桥间12m路基段,由于排水需求较大,过渡翼墙不利用排水,因此不设置过渡翼墙,波形梁护栏板直接搭接至桥梁混凝土护栏。(5)波形梁护栏端头设计:①对挖方路段上游端头进行外展并埋入挖方路段不构成障碍物的土体内,在土体内应延长一定长度并进行锚固;②填方等护栏无法外展的路段,设置防撞端头;(6)K2289+000~K2289+920段按城市道路标准设置路侧钢管防撞护栏及人行道护栏。(7)桥梁路段设置防撞护栏(由桥梁专业设计并计列工程数量)。4.3.2波形梁护栏(1)护栏的布设原则①②一般路段的护栏采用Gr-A-4E、Gr-A-2E打入式波形梁护栏。中央分隔带采用Gr-Am-4E打入式波形梁护栏。③对波形梁护栏增设反光标识,提高行车安全性。④A级、Am级波形梁护栏由三波型梁板(506mm×85mm×3mm)、立柱(Φ140mm×4.5mm)和防阻块(196mm×178mm×400mm×4.5mm)等组成,横梁与立柱之间通过防阻块连接。⑤本设计中SB级两端搭接砼护栏过渡段由上下两块三波形梁板(506mm×85mm×4mm)、立柱(Φ130mm×130mm×6mm)和防阻块(300m×200mm×290mm×4.5mm)等组成,横梁与立柱之间通过防阻块连接。⑥波形梁护栏最小设置长度不小于70米,相邻两段护栏的间距小于70米时,宜连续设置。⑦在普通型(立柱间距为4m)波形梁护栏连续长度大于70米时,在护栏靠两端端头处3块板范围的立柱加强,其余范围立柱间距为4m。(2)材料路侧波形梁护栏所用的各种材料规格、材质均应符合现行《波形梁钢护栏》(GB/T31439-2015)及《结构用冷弯空心型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6728)等标准、规范的要求。a.波形梁板、端头、连接件、立柱、柱帽等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Q235),其技术条件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的规定。b.拼接波形梁的螺栓和连接栓采用防盗螺栓和防盗压紧螺母,其技术条件应符合《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GB/T3632-2008)的规定。c.防阻块采用型钢制造,其技术条件应符合《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标准》(GB50018-2002)的规定。d.镀锌护栏:护栏梁板、端头、立柱、拖架、柱帽以及螺栓、螺母、垫圈、垫片等附件均应采用热浸镀锌进行金属表面处理;热浸镀锌应为《锌锭》(BG/T470-208)中所规定的0号锌或1号锌,镀锌量应符合以下规定:波形梁板、护栏立柱、端头为600g/m2,镀锌厚度为85μm;防阻块、柱帽、螺栓、螺母、垫圈的镀锌量为350g/m2,镀锌厚度为50μm。e.反光膜采用Ⅳ类反光膜。(3)施工a.立柱放样①应根据设计文件进行立柱放样,并以涵洞等结构物控制立柱的位置,进行测距定位。②立柱放样时可利用调节板调节间距,并得用分配方法处理间距零头数。③应调查立柱所在处是否存在地下管线、排水管等设施,或构造物顶部埋土不足的情况。b.立柱安装①立柱安装应与设计文件相符,并与公路线形相协调。②立柱采用钻孔法打入,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孔内灌注M30砂浆。③立柱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得损坏立柱端部。④立柱安装就位后,其水平方和竖直方向应形成平顺的线形。⑤护栏渐变段及端部的立柱,应按设计规定的位置进行安装。c.波形梁安装①护栏板应通过拼接螺栓相互连接成纵向横梁,并由连接螺栓固定于拖架上。护栏板拼接方向应与行车方向一致,拼接螺栓必须采用高强螺栓。②立柱间距不规则时,可利用调节板、梁进行调节,不得采用现场切割护栏板的方法。③所有的连接螺栓及拼接螺栓应在护栏的线形达到规定要求时才能拧紧,终拧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波形梁护栏板连接螺栓及拼接螺栓的终拧扭矩规定值螺栓类型螺栓直径(mm)扭矩值(N.m)普通螺栓M1660~68M2095~102M22163~170高强螺栓315~430e.柱帽、拖架及端头安装①拖架应通过连接螺栓固定于护栏板和立柱之间,在拧紧连接螺栓前应调整拖架使其准确就位。②护栏端头应通过拼接螺栓与护栏板牢固连接,拼接螺栓必须采用高强螺栓。f.反光膜、反光片的设置在护栏立柱上安装反光膜和反光片,普通型波形梁护栏间距为16米,加强型波形梁护栏间距为8米,所有的端头应贴反光膜,反光膜等级为IV类。(4)验收(4.1)基本要求a.波形梁钢护栏产品必须符合《波形梁钢护栏》(GB/T31439-2015)的规定。b.为保证护栏的整体强度,护栏立柱的埋深、土基压实度、端部和过度段处理应符合设计规范和设计文件的规定。c.立柱位置、立柱中距、垂直度、横梁中心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d.所有构件不应因运输、施工造成防腐层的损坏。e.直线段护栏不得有明显的凹凸、起伏现象;曲线段护栏应圆滑顺畅,与线形协调一致。f.波形梁板搭接方向应正确,搭接平顺,垫圈齐备,螺栓紧固。g.拖架、端头的安装应与设计文件相符,安装到位,不得有明显变形、扭转、倾斜。h.波形梁板和立柱不得现场焊割和钻孔。j.立柱及柱帽安装牢固,其顶部应无明显塌边、变形、开裂等缺陷。k.护栏立柱、波形梁及拖架的安装应符合设计和施工的要求。l.基坑的深度、宽度应不小于设计尺寸,基础混凝土的强度必须满足设计标号要求。(4.2)实测项目实测项目应符合《波形梁钢护栏》(GB/T31439-2015)的规定。(4.3)外观鉴定a.焊接钢管的焊缝应平整,无焊渣、突起。构件镀锌层表面均匀完整、颜色一致,表面具有实用性光滑,不得有流挂、滴瘤或多余结块。镀件表面应不漏镀、露铁、擦痕等缺陷。b.直线段护栏不得有明显的凹凸、起伏现象,曲线段护栏应圆滑顺畅,与线形协调一致。c.波形梁板搭接方向正确,搭接平顺,垫圈齐备,螺栓紧固。d.拖架、端头的安装应与设计图相符,安装到位,不得有明显变形、扭转、倾斜。e.波形梁板和立柱不得现场焊割和钻孔。f.立柱及柱帽安装牢固,其顶部应无明显塌边、变形、开裂等缺陷。4.3.3钢筋混凝土护栏对于存在高差的分离式路基段、或半幅桥路段,车道穿越对向车道危险程度较高的路段采用SB级钢筋混凝土护栏。(1)材料1)配制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细集料、粗集料、拌和用水、外加剂以及钢筋等材料,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的规定。2)除设计文件另行规定外,钢管桩应符合现行《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标准中Q235钢的性能要求。(2)施工混凝土护栏的施工除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1)、应根据现场条件确定并核对混凝土护栏的设置位置,确定控制点,检测基础承载力是否达到设计规范或设计文件的要求。2)、现场浇筑混凝土护栏①采用固定模板法施工时,模板宜采用钢模板,钢模板的厚度不应小于4mm。②浇筑混凝土前,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绑扎钢筋及预埋件。钢模板涂脱模剂后,可浇筑混凝土。③混凝土浇筑前的温度应维持在10℃~32℃之间。④采用滑动模板法施工时,滑模机的施工速度应根据旋转搅拌车、混凝土卸载速度以及成型断面的大小决定,可采用0.5~0.7m/min。混凝土振捣由设置在滑模机上的液压振动器完成,振动器应能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无级调速,一边振动一边前进。振动器的数量可根据混凝土护栏断面形状,配置5根左右。⑤两处伸缩缝之间的混凝土护栏必须一次浇筑完成,伸缩缝应与水平面垂直,宽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伸缩缝内不得连浆。⑥混凝土初凝后,严禁振动模板,预埋钢筋不得承受外力。⑦应根据气温和混凝土强度确定拆模时间,一般可在混凝土终凝后3~5天拆除混凝土护栏侧模。拆模时不应损坏混凝土护栏的边角,并应保持模板的完好状况。⑧假缝可在混凝土护栏拆除模板后,按设计文件要求的间距和规格采用切割机切开,并应保证断面光滑、平整。4.3.4钢管护栏(1)人行道护栏人行道护栏设置原则如下:1)人行道与一侧地面存在高差,高差超过2m,有行人跌落危险时,应设置人行护栏及防撞护栏;2)交叉口人行道边及其他需要防止行人穿越机动车道的路边,宜设置人行护栏,但在人行横道处应断开。人行道护栏采用三横杆钢护栏及混凝土基础,护栏露出地面高度1.275米,立柱间距2.5米,基础宽0.3米、深0.45米,采用C30砼,护栏与基础之间采用钢板+M24地脚螺栓连接,护栏基础每隔30m设置一处变形缝,缝宽2cm,以沥青麻丝填充。人行道护栏设置于人行道路边石处,设置人行道护栏路段取消路边石设置,以人行道护栏基础代替,具体详见大样图。(2)车行道防撞护栏车行道防撞护栏采用三横杆钢制柱式防撞栏杆及混凝土基础,护栏地面以上露出高度为99cm,立柱间距1.5m,护栏基础采用50×100cm钢筋混凝土基础,设置于填方高于2m路段,设置防撞护栏路段取消路缘石设置。4.4防眩板(1)防眩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证书申请流程试题及答案
- 股票技术分析的基本工具试题及答案
- 网络编辑师证书考试的关键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网络编辑师证书考试分值试题及答案
-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的成功案例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小语种试题及答案分享
- 从新开始2024年小语种证书考试试题及答案
- 畜牧师职称考试实习经验试题及答案
- 动物计划生育的试题及答案实务探讨
- 小语种证书考试的制度创新试题及答案
- 即时通讯系统建设方案
- 动车乘务实务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胎盘植入课件讲义版
- 2025年江苏盐城东方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1版中医疾病医保对应中医疾病医保2
- 车间排产计划培训
- 无菌医疗器械培训课件
- 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模版(2篇)
- 探究中医药知识图谱-洞察分析
- 六年级工程问题30道应用题
- 08D800-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室内布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