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舟山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二语文试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学创作归根结底是虚构的。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韦勒克和沃伦指出:文学的核心性质是“虚构性”。确实,无论创作者是否承认,文学从诞生起就具有虚构性。一是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语言、文字本身即是人类创造,其本身意义与真实事物之间无必然联系,如此一来,语言本身便具有虚构性。二是文学创作会带有作者的主观性。当作者以语言来描述事物时难免会带有作者本身的主观性,作者的语言表达会受到心情、环境、人生经历等的影响而带有作者自身的印迹。因此,当文学本身以语言为表达手段,以人为创作主体时,就无法避免地带有虚构性,可以说,当以上两者无法满足时,也难以称之为文学。文学创作离不开现实。文学创作需要材料,而现实生活是文学材料的唯一源泉。现实对于文学有着重要意义。文学的“真实”有别于现实,它不但可以指向客观存在的“现实”,也可以指向主观世界——心灵的“真实”。文学的真实可以带给读者趋向于真实的体验,也许是让读者感受到身临其境的场景,也许是直击人心的真挚情感,它们不必真正地存在,它们也可以创造心灵的真实。文学的虚构与真实都是文学的重要内容,缺一不可。文学的虚构与真实在文学中并非完全对立,它们有其内在的联系,在文学之中共同发挥作用,带给读者以文学的审美感受。文学的真实与虚构是相互制衡的。文学之中越贴近现实,完全主观虚构的成分越少,文学的“真实性”以便拿到更好的客源等,与现实情况贴近,使文章更加真实可感。反之,文学之中虚构的成分越多,与现实差距越大,便越不容易给读者带来真实感受。想让虚构成分越大的作品具有真实性,就越发考验作者的功力。例如明代剧创作者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中有不现实的情节,但是汤显祖笔下的故事却深深地感动了几个世纪的才子佳人,这是汤显祖注重心灵“真实”的表现。真实与虚构虽然相互制衡,但并非完全对立,它们也相互依存,通常会采用以下的三种方式。文学的真实可以寓于虚构之中,并为虚构所反映。文学创作者巧用“千人一面”“千地一景”来塑造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最终指向真实。比如《长恨歌》中的王琦瑶,可谓千人一面的典型。书中的王琦瑶是千万个上海弄堂女儿的典型。王安忆通过王琦瑶写出了那个时代下,上海弄堂女儿“们”的生活故事,赋予作品以真实的意味。当然,“千地一景”的典型环境也是如此,创作者往往要根据时代风貌、社会制度、第1页/共15页阶级状况等等,塑造出典型环境。如《红楼梦》中的贾府便是当时盛极而衰的封建社会下,众多封建贵族世家的综合与典型。文学作品往往通过虚构的事,反映出一个特定时代、特定场景下,一群具有共同特征的人的故事,是人的故事,是城市的故事,也是时代的故事,这也是创作者希望指向的“真实”。文学创作者也可将现实“异化”,以“陌生化”的手法写出“真实”。即创作者完全改变现实,虚构创作,将现实“异化”。使用这种方法的典型是卡夫卡的《变形记》中的虚构大胆又新奇,但是结合创作背景与当时时代环境,不难想出作者所指向的“真实”。在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像主角格里高尔这样的小职工,只是公司的小小零部件,是当时那个冷酷的社会机器里微不足道的齿轮,确实如同一个没有思想的“物化”“在传统文学中,真实性往往建立在对现实亦步亦趋地摹写上;而在卡夫卡的文学世界里,真实性往往与寓言、虚构、似是而非联系在一起。”文学创作者为满足某种需要,亦可以虚构部分现实信息,以更好地指向真实。这里的虚构可以是修改现实,可以是夸张现实,也可以是提取现实信息进行整合。例如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使女的故事》讲述的故事看似荒诞,却是由历史上众多的真实细节组合而成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曾明确表示:“在这本书中我使用的所有细节是曾经在历史上发生过的。换句话说,它不是科幻小说。”这是玛格丽特对其作品关于现实与历史的真实性的强调。她从历史中提取众多现实的细节,融入这部小说,反映了在当今社会之下,她对女性“物化”的反思,也是其指向“真实”的思考。总而言之,创作家会或多或少地使用虚构的方法,最终目的都是要走向文学的“真实性”。文学的真实性是文学的重要价值之一,是文学的伟大事业之一;而文学本身又具备虚构性,无虚构不文学。真实与虚构都是文学的重要内容,它们无高下、贵贱之分。1.根据文本内容,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文学以语言为媒介,以人为主体进行创作时,虚构性便成为其不可剥离的属性,文学创作本质上是一种虚构的艺术形式。B.在运用语言描绘世界的过程中,作者的个人情感、所处的环境、过往的人生经历等因素难免会影响文学创作。C.文学真实的概念范畴大于现实,它既可以是客观世界中真实存在的景象与事件,也可以是主观世界里真挚而深刻的情感体验。D.虚构元素丰富的文学作品,因其远离现实生活,创作难度大,比现实作品更能凸显出作者的创作实力。2.根据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列举《长恨歌》中的王琦瑶形象和《红楼梦》中的贾府环境等例子,分析了文学如何通过虚构第2页/共15页来反映真实世界,从而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B.文中多次引用权威文学批评家或作家的观点来加以论证,如韦勒克和沃伦关于文学虚构性的观点,以及吴金涛对卡夫卡文学世界中真实性的评价。C.在论证过程中,本文运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使得论证更加全面、深入、有力。D.本文的论述思路清晰明了,从文学创作的虚构性本质出发,进而分析文学中虚构与真实的相互制衡与依存,最终强调真实性是文学的重要价值。3.文本提到“文学的真实可以寓于虚构之中”,下面选项与之不符的一项是()A.《复活》中的玛斯洛娃具有“千人一面”的典型意义,其个人经历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也反映了俄国底层女性的共同命运。B.马尔克斯在其著作《百年孤独》中精心构筑的马孔多小镇,运用了“千地一景”的艺术手法,以小镇变迁折射出拉丁美洲百年的历史演进。C.《老人与海》作者以老人的孤独奋斗和大自然的无情力量作为核心主题,将现实“异化”,使读者在陌生的情境中感受到一种深刻的真实。D.《促织》中成名之子化为蟋蟀并斗胜的情节,以“陌生化”手法写出“真实”,揭示了封建压迫下人性的扭曲和异化。4.根据材料内容,完成“文学虚构与真实的关系”表格。文学虚构与真实的关系类别虚构真实文学创作的基础和必要元文学地位①______素,无虚构不文学呈现方式语言、文字构建的想象世界②______1.文学的真实可以寓于虚构之中,并为虚构所反映。2.将现实“异化”,以“陌生化”两者关系③______的手法写出“真实”。3④______第3页/共15页5.小说《荷花淀》用诗意的笔法来表现战争,有读者质疑这会削弱作品的真实性。请表达你的观点并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昌铜匠陈慧①昌铜匠已经去世好几年了,可还是不断地有人拎着旧锅、坏茶壶来我摆摊的岔路口打听他的去向。我从没有光顾过昌铜匠的生意,我对他的最初印象不算很好。生意人讲究笑脸迎人、和气生财,昌铜匠貌似并不在乎这个。他习惯性地绷着脸,说话声音又高,还不定时地轰走几个他不待见的顾客。有些顾客还了他定下的价钱,或者是否定了他引以为豪的手艺,他当场就翻脸,干干脆脆连他们的生意都不愿意接了。他仗着手艺精湛,不怕得罪人——反正他的生意忙得很,多做几个,少做几个,无所谓。我忘记我是哪一年和昌铜匠成为朋友的——好像,也没有达到“朋友”的地步,只是每天都碰面、碰了面一定会相互招呼一下的熟人。清晨五点多,街上的行人还是稀稀疏疏的,我站在马路边上响亮热情地喊他一声“阿伯”,就像喊这个镇上的任何一位老年人一样。起初的几次,他仅仅是抬头望望我,勉为其难地点个头。再后来,我喊他的次数多了,他那张严肃的大圆脸像水波纹一样慢慢地、慢慢地舒展开来了,常常不等我先出声,他已在几米开外扬声叫我的名字:“三三,侬来得嘎早!”昌铜匠比我出摊更早,都是天还未亮透就来街上了。七十岁左右的人了,一年到头,天天如此。我问他:“阿伯,你的生意又不用急着赶市头,干吗来这么早?”他取下唇上的香烟,掸掸烟灰:“人老了,夜里睡不安稳,早早醒了。”昌铜匠抽烟的方式别具一格。别的人,多半是用食指和中指夹着烟送到嘴边抽,他无须用手,他的香烟是粘在下唇上的,随它燃着,居然也不掉。②他超然地干着活,想起来就抿起双唇抽一口,从鼻孔里缓缓地放出两道烟。那架势,无端地使我这个想象力丰富的人心生怀疑,怀疑他是借着铜匠的身份隐藏在市井多年的绝世高手,指不定某一天的某一个时刻,他老人家厌恶了这喧嚣的市景,就会放下手上干了一半的活计,施展“旱地拔葱”的轻功跃上马路对面的屋脊,两三个起落,不见踪影。昌铜匠确实有一段时间突然地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中,但并不是像武侠电影里的大侠那样云游四海去了,而是住了院。他再次出现在菜市场里,已经是几个月之后。他坐在一张老式轮椅上,明显瘦了一圈,上眼皮子肿着,在众目暌暌之下哭得一脸口水、鼻涕,神情崩溃得像个被全世界遗弃了的孩子。③他一边呜呜地哭,一边不停地念叨:“三三,我的脚没有了。三三,我以后再也不能走路了。”第4页/共15页我被他那悲伤无比的哭声惊到了:他原本是那样强硬的一位老人。可是,病灾的大手轻轻一挥,他顿时袒露出了老年人的脆弱和无助。他哭了很久。等他情绪平复些,我劝他:“阿伯,你不要难过。你的情况还不算顶糟糕,有这张轮椅托着多活动,勤锻炼,一定会恢复的。”“你说——我以后还能恢复?”他抬起头,满怀希望地看着我,被泪水冲刷、浸泡过的两颊呈现出一种异常的光亮。我用力地点点头:“你肯定会好的!”他坐上轮椅之前,住在马路对面的一条弄堂里,收了摊,走不了几步便能到家。行走不便之后,社区安排他搬进了敬老院。到了这份儿上,我才听到和他住在同一条弄堂里的老人们七嘴八舌地谈论他:“昌铜匠也罪过(可怜)的,单身汉一个,无儿无女。病成了这个样子,日子要咋过呢?”咋过呢?还不是照常过。敬老院到菜市场有很长一段路。昌铜匠摇着他的轮椅,很早就来了,只不过,他从站着干活变成了坐着干活。他在大腿上垫了一块黑色的皮围裙,锅横躺在皮围裙上,他叮当叮当地敲着。不知道是不是我太敏感,我总觉得,他敲出来的那些声音,再不如以往那样轻快动听。他不买我的打火机了。他告诉我:“三三,医生讲过了,不能抽烟。”我说:“老早让你不要抽烟,你听不进。”他以往三天两头地买我的打火机,大早上的,抽一口烟,喀喀地咳嗽几声。我劝过他好多次,叫他戒烟,他总是不以为意。病了一场,觉悟一下子提高了。与之一同改变的,是他对顾客的态度。他的摊子上,生意还是那么源源不断。真是想不通,这个巴掌大的小镇,哪来那么多的旧锅、坏壶呢?忙归忙,他的言语软和了许多,对人开笑脸的时刻居多,动辄粗声大气的脾气也在不知不觉中收拢了。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里,他变成了一个温和的、安静的,和既往判若两人的老头儿。这世上的人,有多少足够幸运能逃过命运的促狭呢?昌铜匠令我敬佩的是,______。一个初冬的中午,收完摊摇着轮椅准备向敬老院出发的他,和我在菜市场门口遇上了。我叮嘱他:“阿伯,路上小心点。”他微微地点点头,答非所问:“三三,好哉啦。我过一天,算一天,做人终究一笔乱账。”④我没吱声,也不晓得能和他说些什么,默默地侧过身给他让道,目送着他缓缓远去。人来车往,不大工夫,他就像落进大海里的一滴水那样,融进了熙熙攘攘的人流。昌铜匠离世前的几个月,又重新抽起了香烟——依然那么险险地粘在下唇上,让他看起来像个酷酷的大侠。第5页/共15页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对昌铜匠这一形象的刻画,写出他的直率、强硬及后来的温柔、善良,体现了人物的多面性。B.文章描写了我与昌铜匠的相识及他的消失与归来,在看似寻常的叙事推进中,于细微之处蕴含深刻的情感力量。C.作者通过深沉有力的笔触,在充满悬念与转折中讲述了昌铜匠的人生际遇,让人品味平凡人生的幸与不幸,引发读者共鸣。D.文章中运用了“噶早”“罪过”“咋过呢”“好哉啦”等具有地方色彩的口语表达,生动地描绘了市井生活的画面。7.对文章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句不仅点明了昌铜匠去世的事实,还通过“不断有人打听他的去向”这一细节,展示了当地人对他的关注与关怀。B.特的抽烟方式,富有画面感。C.第③句中昌铜匠的哭泣和念叨,表现了他在身体残疾时的无助和悲伤,与前文中他的强硬形成反差,令人唏嘘。D.第④句“我”的沉默和目送,蕴含着沉重且复杂的情感,有对他状况的担忧,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无奈和感慨。8.昌铜匠令我敬佩是什么呢?请根据文本内容,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并说明补句理由。昌铜匠令我敬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的眼睛书写人间百态。请结合本文,分析其平行视角的妙处。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第6页/共15页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材料二:老聃曰:“请问:仁义,人之性邪?”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为矣?”老聃曰:“请问,何谓仁义?”孔子曰:“中心物恺,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老聃曰:“意,几乎后言!夫兼爱,不亦迂乎!无私焉,乃私也。夫子若欲使天下无失其牧乎?则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意,夫子乱人之性也!”材料三:《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今治狱吏则不然,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此仁圣之所以伤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夫人情安则乐生,痛则思死,捶楚之下,何求而不得?做因人不胜痛,则饰词以视之,吏治者利其然,则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却,则锻练而周内之;盖奏当之成,虽皋陶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何则?成练者众,文致之罪明也。是以狱吏专为深“”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注】①中心物恺:心地纯正,与外物相和谐。②偈偈:通竭,竭力的样子。③媮tōu虎。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子亦放德A而行B循道C而趋D已至矣E又何偈偈乎F揭仁义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第7页/共15页A.B.C.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告诉我们每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关,因而儒家重视居住的环境和朋友的选择。B.材料一中,不同的弟子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的回答各不相同,这充分体现了他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C.材料二中,关于“何谓仁义”,老子认为,人的天性无所谓私与无私,若以无私之名约束人们,这就是一种私。D.材料三中,路温舒提出当下刑罚严苛的主要原因在于官吏畏上,以严刑峻法彰显自己的公正无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夫人情安则乐生,痛则思死,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14.现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南宋〕陈亮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注】①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神奇与臭腐相互转化,冬日着葛、夏日穿裘,言天下事变化甚多,此喻世事颠倒。②妍皮痴骨:原句为“妍皮不裹痴骨”,意为外美必内慧,表里一致,此处指己才不为人识。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以“老去凭谁说”起笔,描绘了岁月流逝,知音难觅的境况,与后文“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形成呼应。B.“父老长安今余几”一句,感叹人事代谢,后辈人从“生发未燥”婴孩时期就习惯南北分立,终将形成“无仇可雪”的错误认知,令人忧虑。第8页/共15页C.词中的“二十五弦多少恨”,借《史记》中太帝因素女鼓瑟悲切,破五十弦为二十五弦的典故,传达分离和悲恨的双重意蕴。D.本词结尾以龙、虎喻作者本人与辛弃疾,彼此应和的词作如同龙虎相应,声震长空,感情浓郁厚重且充满想象力。16.(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____________”之言指出了朝廷奸佞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一句,把江、月、花等多重意象联系在一起,描写出如梦幻般的诗意景象。(3)读书人应立志成为国家民族的脊梁,承担社会的责任,如“____________”一句即彰显这种追求。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小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A的物质,让人产生轻松、愉悦的感觉;而人类对糖的喜爱,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当我们摄入高糖食物时,B地为人们带来欢乐和甲(乙胖、痛风、高血压、高血脂等,增加患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的风险。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A:______B:______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字。20.第9页/共15页指明这位网友犯了怎样的逻辑错误,并加以解释。(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小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留白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中一种特有的表现手段。就绘画而言,留白就是在画面中刻意留出必要的空白,借以构建一种特殊的意境。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留白艺术的恰当运用往往能够给画作带来绝妙的效果,使得整个作品充满灵动,气韵通常观之令人心旷神怡。留白虽属书画,但与书画常伴的诗歌也受到侵染。中国古代诗歌历来以表达含蓄为美,这与留白艺术的本质是一致的。以李白的那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中作者虽然有千般万般的不舍之情,但却含而不露,将浓烈的情感投入“孤帆”“远影”“江水”等景物之中。当孤独的帆船随着流动不息的江水慢慢消失在视线之内,叙事的“空白”由此产生,但作者的思绪却无法停止,挚友的离别之情也愈加强烈。同样,在赏读的时候,读者面对这样的“空白”,也会思绪纷飞,或借助想象将空白填满。21.根据材料,下列诗句中未运用留白手法的是()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B.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C.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D.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22.柳宗元《江雪》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意蕴深远,尽显留白之妙,其实如梵高《星空》一般的充盈饱满之作亦有其独特之美。第10页/共15页梵高《星空》以上材料对我们的生活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第11页/共15页舟山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二语文试题卷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5题答案】【答案】1.D2.C3.C4.①.②.心灵真实③.相互依存④.虚构部分现实信息,以更好地指向真实。5.观点:不会削弱作品的真实性。①文学的核心性质是“虚构性”,文学创作会带有作者的主观性。孙犁本人的诗化的语言风格和对诗意美的创作追求必然会在作品中呈现。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③文学的“真实”可以寓于虚构之中,并为虚构所反映。孙犁在《荷花淀》中,通过典型人物和环境,反映了特定时代人们共同的情感和经历。④作者为了彰显作品主题的人性美、人情美,可虚构部分现实信息,以更好地指向真实。孙犁在《荷花淀》中,刻意淡化了情节,弱化了人物姓名,以更好地体现人性美、人情美。(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9题答案】【答案】6.C7.A8.①.②.理由:昌铜匠面对困境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9.①平行视角使得作者不会美化或丑化昌铜匠,能够以更加客观、真实的笔触描绘昌铜匠这一人物形象。②平行视角让作者能够深入生活,以普通人的身份去观察和理解昌铜匠这样的市井人物,这种视角让读者感受真实。③平行视角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出发,以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来审视和反思人生,凸显了人生的无常与坚韧不拔的精神主题。④平行视角让作者能够以更加亲切和自然的语言叙述故事,使得文章更加生动而真实。第12页/共15页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10~14题答案】【答案】10.BDEB12.D13.(1)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专注(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2)人们的常情是安适的时候就会以生为乐(感到快乐),痛苦的时候就想要死掉,在木棍荆杖拷打的时候,要求什么不能实现呢?(或“有什么口供得不到呢?”)14.①为政者要爱护百姓,牢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上材料一)③为政者不以入罪多寡评定政绩,降低刑罚力度(以上材料三)(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16题答案】15.D16.“老去凭谁说”。②都表达对世事无常哀叹。辛词慨叹“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给人沧桑之感,陈词用“神奇臭腐,夏裘冬葛”暗喻世事变幻。③都表达对收复中原的忧虑。辛词用“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表达愤懑之情,陈词则感叹④都批判了当朝统治者的昏聩无能。辛词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典故讽刺了统治者的草率鲁莽,陈词用“妍皮痴骨”的典故嘲讽朝廷无能、埋没人才。(三)名篇名句默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分期房产合同范本
- 收款付款合同范本
- 京东送包车合同范本
- 单位门头安装合同范本
- 医用氧气购销合同范本
- 助理就业合同范本
- 包装材料销毁合同范本
- 传媒剪辑合同范本
- 医生参加培训合同范本
- 劳务配送合同范本
- 生物-山东省潍坊市、临沂市2024-2025学年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和答案
- 油品库房管理规定(2篇)
- 2025年小学督导工作计划
-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 矿山工程安全培训课件
- 基于ChatGPT的ESG评级体系实现机制研究
- 2024年精对苯二甲酸市场分析报告
- 成人手术后疼痛评估与护理团体标准
- 2025年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题型四-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综合题
- 春节申遗成功的意义
- 上海市黄浦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一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