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尺上历史中国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苏俄(联)的革命与建设:战后新秩序:民族民主运动:1882年20世纪初1914年7月1917年1918年1919年1920年1921年1922年1926年1934年1936年三国同盟正式形成三国协约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华夫脱运动开始巴黎和会召开,《凡尔赛条约》签订印度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开展开始卡德纳斯改革开始十月革命华盛顿会议召开,《九国公约》签订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苏联模式形成世界现代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中考复习】阶段特征世界中国政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战后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建立;战争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开展旧民主主义革命期间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人民进行了救亡图存的探索、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复兴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欧洲的世界经济地位下降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缓慢发展——“短暂的春天”——逐渐萎缩的历程,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课标要求: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考点梳理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2)形成背景:①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②瓜分世界的激烈争夺:欧洲主要国家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③不可调和的国际矛盾: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3)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4)形成过程:①三国同盟:1882年,德国(核心)、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②三国协约:20世纪初,英国(核心)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5)性质: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6)影响:考点梳理2.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1)时间、地点:(2)概况:1914年6月;萨拉热窝
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的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3)影响:3.第一次世界大战(1)时间:1914年~1918年11月(2)原因:①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②推动原因:欧洲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和对抗。考点梳理(3)交战双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4)进程:①爆发:1914年,
向
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②发展:①
支持奥匈帝国,
等国也很快参战。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②
为主要战场,形成了东、西、南三条战线(最关键、最具决定意义的是西线),后来扩大到亚非等地。奥匈帝国德国俄、英、法欧洲考点梳理西线英法德东线俄德、奥匈图说历史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3)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法国)1916年
两军展开了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双方损失近百万人,因此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德国企图打破僵持局面遭遇失败。德、法(4)高潮:(一进一退)
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5)结束:考点梳理凡尔登战役图说历史(6)性质: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7)特点:(频考点)①战争时间长:历时4年多。②涉及范围广:涉及欧、亚、非三大洲,参战国家总计30多个,约15亿人卷入战争。③危害大:伤亡人数多(参战各国死伤人口高达3000多万)、经济损失大。④杀伤力空前加强:使用很多新式武器装备,如坦克、潜艇等。考点梳理战争历时4年零4个月(1914/7—1918/11)参战国家33个(协约国29个,同盟国4个)战争范围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卷入人口超过15亿参战人员7000多万伤亡人员3000多万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数据说史③对国际关系[补充延伸]: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旧有的国际关系:欧洲走向衰弱,美国、日本崛起,国际关系新格局出现;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把绝大多数国家卷入世界政治漩涡,进一步推动了世界整体化进程。④对科技发展[补充延伸]:因为战争的需要,科学技术得到发展,战争装备不断更新。⑤对中国:列强忙于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也造成了日本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8)影响:考点梳理考点2十月革命1917年11月(因发生在俄历10月,故称为“十月革命”);彼得格勒1.时间、地点:2.背景:①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但同西欧、北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依然很落后。②一战激化沙俄国内矛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接连失利,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反对战争和要求社会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③沙皇专制统治的终结:1917年3月(俄历2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④资产阶级革命的局限性: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反而宣布继续履行沙皇政府的“义务”,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临时政府还迫害布尔什维克党人。考点梳理中俄史联系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示: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这次革命被称为“十月革命”。3.领导者:列宁4.经过:5.结果:
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苏维埃政权6.主要特征:7.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内容:(1)宣告一切政权转归工兵并代表苏维埃(2)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立即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合约。(3)宣告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成,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中俄史联系提示: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考点梳理8.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的措施:(1)政治上: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府机关。(2)经济上: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3)外交上: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4)军事上:组建红军;经过3年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9.性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中俄史联系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措施提示:土地改革把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抗美援朝。考点梳理(1)对俄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俄。(2)对世界:
世界格局【延伸】: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3)对中国【延伸】: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材料识史:“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成功的实践性试验。”——《全球通史》10.意义(影响):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亚非拉)。考点梳理考点3《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课标要求: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1.巴黎和会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1)时间、地点:1919年1月~6月;法国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3)与会国: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2)中心议题:(4)操纵国:27国,苏俄和战败国排斥在外考点梳理中外史联系提示:五四运动的爆发。(4)结果:①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②决定建立国际联盟,但战败国和苏维埃俄国被排斥在外。美国因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未能实现,既不批准《凡尔赛条约》,也不加入国际联盟。(5)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6)影响:①对世界:初步建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体系——凡尔赛体系②对中国:会上,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最后拒绝在条约上签字。考点梳理2.《凡尔赛条约》的基本内容①领土: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②军事: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的人数。③政治: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④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⑤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最具分赃性质的条款)。影响[补充延伸]:(1)对德国:重创德国,激起了德国人的复仇心理
(2)对国际关系:《凡尔赛条约》和其他和约共同构成的凡尔赛体系,
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秩序,但它不仅没有消除各大
国之间的矛盾,还造成了新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考点梳理3.华盛顿会议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等9个国家,主导会议的是美国。(1)时间、地点:1921~1922年;华盛顿(2)背景:①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仍然矛盾重重。②日本实力增强,几乎独霸中国,美、英对此极度不安,力图遏制日本的扩张,三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3)目的: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4)参会国: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5)结果:①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针对中国问题)等条约。②中国收回了在山东的大部分权益。(6)影响:考点梳理4.《九国公约》
公约标榜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只是做表面文章。列强对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义要求,都予以拒绝。(1)时间:1922年签订(2)基本内容:①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②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3)影响:①对美国: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为美国进一步扩大在华实力提供了条件,是美国外交的巨大胜利。②对日本: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③对中国: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4)局限性:考点梳理中外史联系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提示: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①巴黎和会初步建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体系——凡尔赛体系。②华盛顿会议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构成了华盛顿体系。③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形成:考点梳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2)实质[补充延伸]:
帝国主义国家战后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护战后和平的国际关系体系,是各战胜国相互妥协的产物。积极:①暂时维持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平衡,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②使世界局势出现了暂时的和平与稳定,客观上有利于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消极:建立在掠夺和奴役战败国及被压迫民族的基础上,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缺乏真正制止战争的体制和手段,埋下了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祸根(3)主要矛盾:战胜国←→战胜国;战胜国←→战败国;战胜国←→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4)影响[理解,补充延伸]考点梳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比较异同比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调整列强关系和重新瓜分世界分赃考点梳理考点4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标要求: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1.新经济政策①根本目的[补充延伸]:探索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②直接目的:恢复和发展生产,缓解危机,巩固工农联盟。(1)开始时间:(2)背景:(3)目的:1921年春①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②列宁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考点梳理同年的中国史: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史艰辛的探索: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文化大革命。(4)主要内容:①农业: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②商业: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③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考点梳理(5)特点[补充延伸]: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直接联系起来(6)影响:
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联系中国的改革点拨:中国的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异同比较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比较项目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不同点背景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美国遭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社会矛盾尖锐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结果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相同点背景都是在本国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概况:1922年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2.苏联成立3.社会主义工业化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1)开始时间:1926年(2)成就:积极:使苏联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消极: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3)评价:联系中国的“一五计划”点拨:中国完成一五计划,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考点梳理4.农业集体化①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新经济政策被终止,农民都要加入集体农庄。②政府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1)开始时间、领导者:20世纪30年代初;斯大林(2)背景: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3)目的: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4)概况:联系美国史点拨:罗斯福新政,用国家干预手段扭转经济形势。考点梳理5.苏联模式(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2)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3)表现:经济: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4)影响:考点梳理考点5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课标要求:知道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及的华夫脱运动以及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1.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第一次(1920~1922年):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1922年,运动停止。第二次(1930年):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所以又称“文明不服从运动”)。(1)领导者:甘地(2)概况:考点梳理(4)影响:①虽然没有使印度获得独立,但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②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3)特点:主要采取和平的、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甘地2.埃及华夫脱运动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实际成为英国的殖民地。②战争期间,埃及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壮大。③战争结束后,英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统治,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1)时间:1918年开始(2)背景: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3)概况:①1918年,扎鲁格尔等人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组织代表团准备同英国政府谈判,这些人后来发展成为华夫脱党。②1919年,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鲁尔等人,激起了埃及人民的反英抗争。③经过埃及人民的反复抗争,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4)影响:考点梳理扎格鲁尔3.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①打击寡头势力,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②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打破少数人占有大量土地的局面。③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④发展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等。(1)时间:1934年开始(2)背景:
1910年,墨西哥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了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并未得到有效实施,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3)目的:为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实施(4)内容:(5)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6)影响:
卡德纳斯改革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考点梳理卡德纳斯迎考演练2.下列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战全面爆发
B.凡尔登战役,一战绞肉机C.莫斯科保卫战,二战转折点
D.苏军攻克柏林,二战结束1.下列对表所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军事对抗B.英国与德国矛盾的激化C.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D.欧洲各国开展军备竞赛CB迎考演练3.有学者针对一战指出:“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分裂和不堪一击了,所以这些白人不再注定是殖民地的统治者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家乡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亲身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这意在说明一战(
)A.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B.结束于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C.终结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D.有利于被压迫地区民族解放4.有人认为,对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怎么评价也不过分:既不因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而黯然失色,也不因苏联的解体而蒙上厚厚的灰尘。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B.俄国是较早实行资产阶级改革的国家C.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D.十月革命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DC迎考演练5.观察图,下列主题最适合▲处的是(
)A.凡尔赛体系的出现B.华盛顿体系的确立C.一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形成D.二战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C迎考演练6.下列四个选项中,从史实到结论的推断,合理的是(
)
史实结论A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同等国瓜分巴黎和会具有分赃性质B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权益全部转给日本北洋政府没有进行外交努力C《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D英国、法国和美国操纵了巴黎和会,美国主导了华盛顿会议美国是两次会议的最大受益者A.A B.
B C.
C D.DA迎考演练7.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尖锐。列宁认为只有调整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为此,苏俄于1921年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工业化建设8.下图为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总产值比重变化示意图。这表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起到积极作用B.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逐渐恢复C.苏联已经由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D.赫鲁晓夫改革取得较为明显成效BC迎考演练9.1921年,列宁曾就新经济政策说过,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就不可能建立正常的关系,就不可能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列宁强调的是(
)A.加快农业集体化的紧迫性 B.巩固工农联盟的必要性C.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可能性 D.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10.苏维埃俄国于1921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内容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绿色建材研发中心地板砖施工劳务分包协议
- 2025版房地产抵押担保债务重组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护理机构护工服务岗位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版电子产品借用及维护管理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地暖安装施工环保技术改造项目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担保业务风险管理合同模板
- 2025版跨境电商合伙经营协议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纯电动汽车租赁与绿色出行市场拓展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知识产权授权担保人连带责任合同
- 二零二五年灯光照明设备销售与安装维护合同
- 患者隐私保护培训课件
- 噎食评估预防及处置
- ECOVAIDS专用文件-可持续采购手册
- GB/T 18109-2024冻鱼
- 2025浙江省瑞安市事业单位招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3年高考化学试卷(河北)(解析卷)
- 电力部门交通安全知识讲座
- 中建高大模板专家论证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盘扣架
- 伟大的抗疫精神课件
-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勾股定理 单元试卷(含答案)
- 2024版无人机研发与定制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