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同步教学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了解中古时期非洲、美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2.认识这一时期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核心素养:【唯物史观】通过了解中古时期非洲与美洲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非洲、美洲文明发展的多元性和相互联系性。【时空观念】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古代非洲的国家》《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图》,知道古代非洲文明、美洲印第安人主要文明的形成时间和地域分布。【史料实证】概述古代非洲与美洲主要文明中心的区域范围及其文明成果,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理解地理环境对古代非洲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结合图片《中国瓷器》,对古代世界的文明交流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家国情怀】认同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具有多元性,培养对古代非洲与美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理性认识。时空坐标及主要内容:教学分析:教学重点: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主要特征和成果;非洲三大文明的概况和成果。教学难点:美洲印地安文明和非洲文明相对孤立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教学设计:1.本课第一部分是讲古代非洲文明,包括东北非的阿克苏姆王国,以摩加迪沙为代表的东非沿海国家,西非先后崛起的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大国以及南非的大津巴布韦国家;第二部分围绕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展开,介绍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通过学习梳理古代非洲和美洲的文明代表,总结归纳各地区文明的基本特征及其特征形成的时空条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明认识观。2.为了便于课堂讲解和学生的学习,同时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特采用问题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阅读分析材料,每个环节问题解决,达成对知识的掌握。让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3.高中学生更需要在探究和教材内容相关更深层次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地图、文字史料,以及教材的辅助栏目,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内容: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你知道下列物种它们的原产地在哪里吗?对,非洲和美洲。自古以来,生活在欧亚大陆以及北非地区的族群是人类文明创造活动的主体。但是,美洲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也存在着繁衍生息的人类族群。他们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文明。他们培育出的西瓜、棉花、玉米、土豆、西红柿等农作物,对世界农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建筑、音乐、手工艺品、冶炼技术等方面显示出精湛的技艺,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代非洲和美洲探以究竟。古代非洲文明(一)非洲的概况:全称是阿非利洲,位于东半球西部,欧洲以南,亚洲之西,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纵跨赤道南北,面积大约为302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时也是人口第二大洲。非洲是人类进化史上从古猿到森林古猿,拉玛古猿、“完全形成的人”、能人,直立人,智人、直到现代人都存在过的大陆。这些发现是包括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在内的人类学家得出了非洲是人类诞生地的猜想。(二)文明开创者、传播者:班图人1.概况:班图人:全称班图尼格罗人,非洲最大的民族,非洲南半部说班图语系诸语言的各族人民的统称,主要居住在赤道非洲和南部非洲国家,班图人的语言属于班图语系。2.贡献:(1)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2)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3)掌握了冶铁技术。3.活动范围:逐渐扩展到撒哈拉以南地区,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并在南非建立了津巴布韦。问题思考:分析班图人的迁徙会带来什么影响?材料在迁徙过程中,班图人与其他族相互融合形成一些新的部落或民族…他们由赤道附近的某一地区扩散到赤道以南的广大地区,并且人口不断增殖繁衍。过去农业是主要的行业,后来畜牧业也成为重要的生计,手工业也日益发达。在迁徙过程中互相流动和混合,大的部落联盟的建立,使原始氏族制日趋瓦解,一些地区出现了国家组织。——中国非洲史研究会《非洲通史》提示:①促进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的传播;②推动民族融合和国家组织出现;③随农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出现了城市国家;④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奠定了撒哈拉以南民族分布的格局。(三)东非文明1.阿克苏姆王国(1)发展历程:①出现: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②发展: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2)文明成就:①政治:奴隶制国家。②经济:比较发达的农牧业和手工业,贸易活跃。③思想:信仰基督教。2.城市国家:(1)代表: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著名的有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2)兴起条件:①农业的进步;②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③伊斯兰教的传入。2.城市国家:(3)文明成就:①政治:奴隶制中央集权国家。②经济: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③文化:信仰伊斯兰教。问题思考:据地图和材料,以摩加迪沙为例,概括东非城市国家产生的原因、特点。材料一(摩加迪沙)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当地人有许多骆驼,每日屠宰数百峰。他们有很多绵羊。他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伊本·白图泰游记》材料二更高阶段的外来因素—阿拉伯穆斯林文明同更高阶段的当地因素—东非班图文明相结合,遂造成历史上著名的东非海岸城邦的产生、发展和繁荣。——何芳川《古代东非沿海的城邦提示:(1)原因:①非洲东海岸,地理位置优越;②农业的进步;③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④伊斯兰教的传入。(2)特点:兼收并蓄的混合型文明。(三)西非文明:1.兴起:8—16世纪,西非先后兴起三个文明国家:加纳、马里和桑海。2.原因:(1)西非盛产黄金,与北非贸易往来繁荣;(2)北非先进文化的传入。3.概况:(四)南非文明:大津巴布韦1.大津巴布韦:古称“莫洛莫塔帕”,首都布韦。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13—16世纪,是南部非洲的一个强大的国家。其疆域北起赞比西河,南抵林波波河,东达印度洋沿岸。控制南非广大产金区和黄金出口。2.兴起与发展:(1)兴起: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2)发展: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3.文明成绩:问题思考: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推测大津巴布韦文明的社会特征。材料在古城附近及今津巴布韦东部山区的英汤加,都发现古代的梯田和用于灌溉的水井和水渠;在大津巴布韦卫城外一堆垃圾遗物中发现了大量骨头,其中95%是牲畜骨头,这类牲畜骨头在其他遗址中也有发现;从遗址中发掘出了阿拉伯玻璃、近东陶瓷、印度串珠等,还有数百片中国瓷器的残片;富人的茅屋一般建于山顶,更加高大坚固,屋外还有围墙。——摘编自艾周昌主编《非洲黑人文明》提示:①有成熟的灌溉系统;②农业生产发展;③畜牧业比较发达;④商品贸易特别是对外贸易比较活跃;⑤出现社会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现象。历史纵横:中非交流源远流长问题探究: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非洲文明发展的基本特点。教材的问题探究: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连接大道。历史上,北非人与地中海周围诸民族的相互影响之所以超过他们与沙漠以南地区诸民族的相互影响,其原因就在此……沿尼罗河上游是苏德沼泽,曾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而未被海湾和内海破损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这一地理环境还有助于说明,欧洲人侵入非洲较其侵入美洲,在时间选择上何以存在反常的差别……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化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非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甚至到1900年,大约还有四分之一大陆未被开发。——[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提示:(1)非洲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对人类文化的丰富多样和交流传播有着深远影响。(2)具有明显的区域延续性和一定的扩散性;(3)地理环境对文明影响巨大:①限制了非洲农业的发展;②依靠丰富的黄金、象牙等资源进行商业贸易,从而使对外贸易发达。(4)发展进程相对孤立缓慢。归纳总结:古代非洲文明概况核心素养: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你怎么认识古代非洲文明?材料一肯尼亚出土的中国瓷器年代最早的可追溯到9世纪,表明早在晚唐时期,中国商品就已经抵达这一地区;发掘出的永乐官窑瓷器,基本确定了郑和到访非洲的事实;肯尼亚马林迪古王国的创建年代为9—10世纪,比英国学者之前认定的14世纪向前推进了四五个世纪。——秦大树《北京大学肯尼亚考古行动——出土中国瓷器调研篇》材料二非洲与美洲不同,几千年来一直同欧亚大陆保持着联系,只是这种联系有时很微弱。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化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非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提示:观点1:非洲文明是开放的。(1)外部联系:①基督教、伊斯兰教传入非洲;②东非国家的环印度洋贸易;③西非国家控制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④曼萨·穆萨带领商队前往麦加朝觐。(2)内部联系:班图人的迁移。观点2:非洲文明是封闭的。(1)非洲大陆内部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较少,相互影响较少;(2)较少受到其他大洲文明的影响,保持独立发展,并持续到近代以来;(3)非洲受到殖民以及殖民者客观上带来的工业文明的影响比较晚,导致非洲现代化进程缓慢。二、古代美洲文明(一)文明的源头:印第安人1.印第安人概念:对除因纽特人(又称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的美洲原住民的统称,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国。2.文明代表: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3.文明特征:以农业为主,文明发展具有独立性。4.主要贡献:独立培育出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农作物。(明朝传入中国)问题思考:为什么玉米的“价值超过了黄金”?材料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历史学家评述玉米在世界传播的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提示:①改变了人类的粮食生产结构;②缓解了粮食供应压力;③促进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二)文明的主要代表:1.中美洲:玛雅文明梳理教材,填写下表:2.中美洲:阿兹特克文明梳理教材,填写下表:3.南美洲:印加文明(1)区域范围:南美洲,库斯科为都城。(2)兴起与发展:①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②13世纪,逐渐崛起。③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3)政治统治:①中央:国王世袭继承,拥有大权。②地方:四大政区,贵族任长官;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③人口:为征税和征兵,编制人口调查表。④交通:完善的道路系统,服务于军政。⑤人口迁移:建殖民地,削弱被征服者力量。(4)文化:①宗教:太阳神;②历法:太阳历、太阴历;③文字:结绳记事;④医学:麻醉剂、人体解剖。(5)1532年被西班牙殖民者灭亡。核心素养: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思考古代美洲文明的基本特点。材料一印第安人认为,整个世界都由各种各样的神统治,他们必须小心侍奉这些神灵,方能得到神对他们这些弱小生灵的保护,这种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思想,本身便反映出印第安人对于自然界的无可奈何。同时,宗教信仰上的极度混乱状态,从侧面反映了印第安人各文明之间交往的极度缺乏,加上几乎没有文字,语言杂乱,交通工具缺少,更加剧了各文明的孤立,生产力也就难以迅速发展。——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材料二热带雨林、沙漠、戈壁、平原、山脉、高原等自然屏障,让整个美洲隔绝于其他大陆,很难受到外来文明的影响,只能独自默默发展。在缺少高级文明刺激的情况下,时间久了与其他文明之间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风暴、寒潮、龙卷风、火山等极端天气导致其始终处于对自然的恐惧之中,从而造成非常极端的宗教信仰,动辄以人命察天祭神,愚昧的文化更导致整个文明长期落后。提示:(1)独立发展、独具特色:古代美洲文明一度繁荣(2)相对封闭:缺乏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相互隔绝状态,难以抵抗其他文明的冲击;(3)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盛行;(4)社会文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演进缓慢独立发展。“学思之窗”:如何理解古代文明的多元性特点?材料……许多民族独立地“发明”了不同动植物的驯化。事实上,不同地区独立地“发明”了农业,这些地区远至公元前5000年的中国黄河流域和公元前3000年的中美洲。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古代非洲人不会炼铜术,且不能独立地将炼铜术应用到炼铁问题的解决。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美】希林顿著,赵俊译《非洲史》提示:①世界各地文明都能够独立发展一些关键技术,例如种植农作物和冶炼金属。说明地区的文明是在本地基础上独立发展起来的,因此,古代文明的起源必然是多中心的。②对各国各地区文明的认识,必须科学客观、实事求是,理解并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③人类文明的美好前景离不开各国人民的相互交流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合作探究: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美洲文明走向衰亡的原因及启示?材料一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掳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世界通史》(王斯德)材料二据估计,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力,也没有遗传抵抗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坐杀手的头把交椅。——[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材料三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材料四……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材料四……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提示:(1)原因:①西方殖民者的侵略②疾病、瘟疫等灾害③孤立发展,内部之间缺乏交往④内部文明交流有限,无法相互借鉴进步。(2)启示:①文化交流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②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应该主动开放,学习其他民族、国家先进文化和技术,适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初试牛刀:1.(2024·福建卷)马达加斯加岛靠近非洲大陆东岸,岛上居民现在使用的马达加斯加语的词汇来自梵语、班图语等;该岛还发现了9至10世纪伊斯兰教徒的坟墓和波斯风格的陶器。这些现象反映了(

)A.环印度洋贸易的影响 B.古代语言的融合发展C.非洲本土文化的演变 D.阿拉伯人的优势地位【解析】据材料可知,这一系列现象表明该岛与环印度洋地区有着广泛的交流和联系,受到环印度洋贸易带来的文化交流和影响,A项正确;古代语言的融合发展只是题干现象的一个方面,不能全面涵盖有伊斯兰教徒坟墓和波斯风格陶器等内容所体现的贸易交流影响,排除B项;非洲本土文化的演变不能准确解释来自梵语、波斯风格陶器等外部文化元素的出现,排除C项;题干中并没有体现出阿拉伯人的优势地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2024·浙江卷6月)某一印第安文明的道路系统相当发达,“两条大道贯穿全国境内,以库斯科为中心,北达基多,南到智利中部,全长达一万六千公里。沿途设立驿站,有专门的’飞毛’信使接力传送,每天行程计达二百二十五公里。”该文明是(

)A.阿兹特克文明B.玛雅文明 C.印度文明D.印加文明【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加在全国大兴道路和驿站建跃以库斯科为中心,修建了条条道路通京城的交通网,以利于对边远地区的控制,D项正确;阿兹特克文化吸收了玛雅文化等各种印第安人文化成就,农业发达,金属冶炼和制作技艺精良,建筑宏伟,使用象形文字,有精确的历法系统,后被西班牙殖民者破坏,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玛雅文明,是现代分布于现今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国家的丛林文明,虽然处于新石器时代,却在天文学、数学、农业、艺术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极高成就,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古印度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在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3.(2023·浙江卷6月)1519年,一群西班牙殖民者闯入墨西哥中部的高原,进攻阿兹特克人国家,抵达其岛上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之际,所发现的文明令他们大受震撼。下列项中,“令他们大受震撼”的最有可能是()【解析】根据材料“1519年,一群西班牙殖民者闯入墨西哥中部的高原,进攻阿兹特克人国家,抵达其岛上都城特诺奇蒂特兰”可知,描述的是西班牙对阿兹特克人国家的入侵,特诺奇蒂特兰古城在西班牙殖民者的侵略下付之一炬,大金字塔毁于1521年由科尔特斯领导的西班牙征服者的入侵,只剩下了塔基部分,A项正确;B项描绘的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广场,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C项是古罗马的大竞技场,排除C项。D是伊斯兰教的信物。4.(2023·海南卷)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传统法庭在庭审时,诉讼当事人除列举事实外,还可广泛援引谚语,比如“勿因黑猩猩丑就杀死它”“到癞蛤蟆家做客只能自贬身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