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指导:剪裁天衣无缝_第1页
中考作文指导:剪裁天衣无缝_第2页
中考作文指导:剪裁天衣无缝_第3页
中考作文指导:剪裁天衣无缝_第4页
中考作文指导:剪裁天衣无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剪裁,天衣无缝(初中作文写作指导)一、主题导引一篇优秀的作文,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而剪裁则是打造这件艺术品的关键工序。写作时,面对丰富的素材,合理剪裁能让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从而更具感染力与表现力。懂得剪裁,就如同掌握了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剔除冗余,保留精华,让文章的主题在清晰的脉络中熠熠生辉。接下来,我们将一同探寻在初中记叙文写作里,如何巧妙运用剪裁技巧,让文章达到天衣无缝的境界。二、回归课文(一)《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含着泪,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赏析:这篇文章剪裁极为精妙。作者重点围绕“我”瘫痪后与母亲相处的几个片段展开,如母亲对“我”暴怒无常的包容、两次提出带“我”去北海看菊花。对于母亲患病的细节,仅用“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一笔带过,没有过多渲染母亲生病的痛苦过程。在母亲去世后,也没有冗长地描述葬礼等内容,而是聚焦在“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借菊花感悟母亲未说完的话。这种剪裁方式,紧紧围绕“母爱”与“好好儿活”的主题,舍弃无关紧要的内容,让文章简洁凝练,情感却浓烈深沉。(二)《散步》(莫怀戚)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轻,然而已经快十岁了,自然也很重。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赏析:文章围绕一次散步展开,剪裁精准。作者没有叙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是着重描写散步过程中产生的分歧——走大路还是走小路,以及解决分歧的过程。对于散步前的准备、散步途中的其他琐事一概略过。通过这样的剪裁,突出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责任这一主题,以小见大,展现了家庭的和谐与亲情的温暖,使文章重点突出,结构紧凑。三、技法点拨1.紧扣主题选素材:写作前明确文章主题,围绕主题筛选素材。与主题紧密相关的详写,关联不大的舍弃。例如《秋天的怀念》,主题是母爱与对生命的感悟,所以作者选取母亲照顾“我”、鼓励“我”去看菊花等与主题紧密相连的素材,而母亲生活中其他不相关的琐事则被略去。这样能让文章始终围绕核心,不偏离主题。2.确定详略定篇幅:依据素材对主题表达的重要性确定详略。重要内容详细叙述、描写,次要内容简略概括。在《散步》里,散步中产生分歧及解决分歧的部分是体现文章主题的关键,所以详写;而天气、田野景色等作为背景,简单描述,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即可,这样文章详略得当,层次分明。3.舍弃繁杂留精华:大胆舍弃那些虽有趣但与主题无关的情节。比如写一次难忘的旅行,如果重点是旅行中的成长感悟,那么在旅途中购买纪念品时与小贩讨价还价的有趣情节,若对主题无推动作用,就应舍弃,避免文章冗长拖沓,保持内容的简洁有力。4.一线串珠理脉络:用一条线索贯穿文章,把零散的素材串联起来。如《秋天的怀念》以“看花”为线索,从母亲提议看花,到母亲去世后“我”和妹妹去看花,将不同场景、情节串联,使文章结构严谨,脉络清晰,读者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5.设置悬念引兴趣:在文章开头或中间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好奇心,吸引读者继续阅读。比如写《神秘的包裹》,开头可以写“那天,我收到一个没有寄件人的包裹,心里满是疑惑,这个包裹究竟从何而来,里面又装着什么呢?”,设置悬念后,再慢慢叙述解开悬念的过程,能有效增强文章的吸引力。6.运用对比突重点:通过对比突出主要人物或事件的特点。在记叙文里,对比可以是人物性格的对比,也可以是事件前后的对比。如写《班级的变化》,可以把之前班级纪律松散、学习氛围差和后来在新老师的带领下班级纪律良好、学习积极性高进行对比,突出新老师带来的改变,使文章重点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7.巧设波澜增趣味:在文章中设置一些波折,避免平铺直叙。如写《一次难忘的考试》,可以先写自己准备充分,信心满满,考试时却发现有几道题完全不会,心情一落千丈,最后在努力思考下,终于解出难题,这样情节有起有伏,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8.结尾点题升主题:结尾简洁明了地总结全文,点明主题,使文章主旨得到升华。例如《难忘的一件事》,结尾可以写“通过这件事,我不仅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更懂得了坚持的意义,它将永远激励着我在人生道路上勇敢前行”,这样的结尾让文章主题更加深刻,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四、技法演练1.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范文温暖的旅程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程,我们在这趟旅程中经历风雨,也收获阳光。而那次与父亲骑行的经历,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我成长的道路,成为我记忆中一段温暖的旅程。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父亲突然提议和我一起骑自行车去郊外的湿地公园。我欣然应允,虽然我骑车技术不算娴熟,但内心满是期待。出发时,阳光温柔地洒在我们身上,微风轻拂,带来丝丝凉意。父亲骑在前面,不时回头看看我,眼神里满是关切。(开头点明“温暖的旅程”是和父亲骑行去郊外,简单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语言简洁,紧扣题目,引出下文的骑行过程。)起初,一切都很顺利,我哼着小曲,轻松地踩着踏板。可没过多久,我就感到体力不支,速度渐渐慢了下来。父亲似乎察觉到了我的异样,他停下车,走到我身边,拍拍我的肩膀说:“别着急,咱们慢慢骑,累了就休息会儿。”说着,他从背包里拿出一瓶水递给我。(此处对父亲的动作、语言描写详细,通过“拍拍我的肩膀”“别着急,咱们慢慢骑”等细节,展现出父亲对“我”的关心,体现“温暖”这一主题。)稍作休息后,我们继续前行。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半路突然下起了小雨。豆大的雨点打在身上,我有些慌乱,差点摔倒。父亲迅速骑到我身边,为我撑起了随身携带的雨伞,自己却暴露在雨中。(“父亲迅速骑到我身边,为我撑起了随身携带的雨伞,自己却暴露在雨中”,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父亲对“我”的保护,将“温暖”具象化,画面感十足。)“爸,你也进来,别淋感冒了。”我焦急地说。“没事,你别淋着就行,咱们赶紧找个地方躲躲雨。”父亲笑着回答,那笑容在雨中显得格外温暖。在雨中艰难骑行一段后,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避雨的亭子。我看着浑身湿透的父亲,心中满是感动。(这部分对“我”的心理描写,体现出“我”感受到父亲的爱后的感动,从侧面烘托出这段旅程的温暖。)雨停后,我们继续朝着目的地前进。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到达了湿地公园。眼前的美景让我们忘却了一路的疲惫。五彩斑斓的花朵在微风中摇曳,湖水波光粼粼,天空格外湛蓝。(对湿地公园景色的描写,展现出到达目的地后的美好景象,烘托出“我”和父亲愉快的心情,也为这次温暖的旅程增添了美好的色彩。)这次骑行,虽然充满了波折,但有父亲的陪伴,每一段路都充满了温暖。这段温暖的旅程,不仅锻炼了我的意志,更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父爱的深沉与伟大。它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结尾总结全文,再次点明“温暖的旅程”这一主题,升华了文章主旨,强调这次旅程对“我”的意义。)3.赏析文章紧扣“温暖的旅程”这一主题,选取与父亲骑行去郊外的经历,运用多种写作技法。开头直接入题,引出骑行事件;骑行过程中,通过对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描写,如父亲的关切眼神、鼓励话语、为“我”撑伞的举动,生动地展现了父亲的爱,体现温暖;遇到困难时,如“我”体力不支、半路下雨,设置波折,使文章情节有起伏;结尾点题并升华主题,突出这次旅程的意义。整体剪裁得当,详略分明,很好地诠释了“温暖的旅程”。五、名家示范父亲的玳瑁(节选)鲁彦在墙脚跟刷然溜过的那黑猫的影,又触动了我对于父亲的玳瑁的怀念。净洁的白毛的中间,夹杂些淡黄的云霞似的柔毛,恰如透明的妇人的玳瑁首饰的那种猫儿,是被称为“玳瑁猫”的。我们家里的猫儿正是那一类,父亲就给了它“玳瑁”这个名字。它什么时候来到我们家里,我不很清楚,据说大约已有三年光景了。父亲给我的信,从来不曾提过它。在他的理智中,仿佛以为玳瑁毕竟是一匹小小的兽,比不上任何的家事,足以通知我似的。当我去年回到家里的时候,我看到了父亲和玳瑁的感情了。每当厨房的碗筷一搬动,父亲在后房餐桌边坐下的时候,玳瑁便在门外“咪咪”地叫起来。这叫声是只有两三声,从不多叫的。它仿佛在问父亲,可不可以进来似的。于是父亲就说了,完全像对什么人说话一样:“玳瑁,这里来!”我初到的几天,家里突然增多了四个人,在玳瑁似乎感觉到热闹与生疏的恐惧,常不肯即刻进来。“来吧,玳瑁!”父亲望着门外,不见它进来,又说了。但是玳瑁只回答了两声“咪咪”,仍在门外徘徊着。“小孩一样,看见生疏的人,就怕进来了。”父亲笑着对我们说。但是过了一会,玳瑁在大家的不注意中,已经跃上了父亲的膝上。“哪,在这里了。”父亲说。我们弯过头去看,它伏在父亲的膝上,睁着略带惧怯的眼望着我们,仿佛预备逃遁似的。父亲立刻理会它的感觉,用手抚摩着它的颈背,说:“困吧,玳瑁。”一面他又转过来对我们说:“不要多看它,它像姑娘一样的呢。”我们吃着饭,玳瑁从不跳到桌上来,只是静静地伏在父亲的膝上。有时鱼腥的气息引诱了它,它偶尔伸出半个头来望了一望,又立刻缩了回去。它的脚不肯触着桌。这是它的规矩,父亲告诉我们说,向来是这样的。父亲吃完饭,站起来的时候,玳瑁便先走出门外去。它知道父亲要到厨房里去给它预备饭了。那是真的。父亲从来不曾忘记过,他自己一吃完饭,便去添饭给玳瑁的。玳瑁的饭每次都有鱼或鱼汤拌着。父亲自己这几年来对于鱼的滋味据说有点厌,但即使自己不吃,他总是每次上街去,给玳瑁带了一些鱼来,而且给它储存着的。白天,玳瑁常在储藏东西的楼上,不常到楼下的房子里来。但每当父亲有什么事情将要出去的时候,玳瑁总是会在后面跟了出来的。它追随到了门口,父亲回转身去,说道:“玳瑁,你回去吧。”玳瑁听了,便退了进去,回到楼上。父亲回来的时候,它又像是在那里探听什么似的,在父亲的脚边徘徊着,直到父亲上楼去,它才在后面跟了上去。晚上,玳瑁睡在父亲的脚后的被上,陪伴着父亲。我们回家后,父亲换了一个寝室。他现在睡到弄堂门外一间从来没有人去的房子里了。玳瑁有两夜没有找到父亲,只在原地方走着,叫着。它第一夜跳到父亲的床上,发现睡着的是我们,便立刻跳了出去。正是很冷的天气。父亲记念着玳瑁夜里受冷,说它恐怕不会想到他会搬到那样冷落的地方去的。而且晚上弄堂门又关得很早。但是第三天的夜里,父亲一觉醒来,玳瑁已在床上睡着了,静静地,“咕咕”念着猫经。半个月后,父亲的学生又因为季节的关系,多回到乡下去了,父亲的客人也很少了。白天,父亲在读他的《春秋》,蝇头细字的。我很少有工夫陪他谈话。父亲是寂寞的。于是我看出了玳瑁和父亲的感情了。每天的白天,玳瑁是和父亲相伴的。有时父亲在写什么,它伏在父亲的膝上,眼睛望着父亲的笔,似乎在那里留心着它的移动。父亲如果写倦了,拿起烟管来吸的时候,玳瑁便又不转眼地望着他。父亲有时是躺着的,玳瑁就和他并排睡着,或者竟盘着它的前身,睡在他的头边,身体仿佛抱着他的颈子似的。我想,父亲一定很喜欢它这个样子的。父亲的脾气是不好的,他有时候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很生气。在这样的时候,玳瑁就格外的小心谨慎,它会尽力地不使父亲感到烦躁。它绝不在此时跳上父亲的膝上去,也不走进到他的眼睛的前面,只是静静地远远地蹲着,等候父亲的气平下来,才敢靠近。它的小心,有时竟会使父亲觉得不忍了。“近来它好像更懂事了。”有一天,父亲在我面前夸奖着它说。“是哪,它比人还知趣。”我也附和着。但是父亲的病,一天一天地沉重起来了。它在最初,看着父亲的病卧在床上,还跳到床沿上,紧靠在父亲的枕边,睁大了眼,在那里探望。后来见父亲的病一天天地沉重起来,它便显然地忧郁了,脸上的神情,仿佛是在那里担心着父亲的病似的。“玳瑁,你也晓得父亲病得很重了吗?”有一天,父亲抚摸着它说。玳瑁并不回答,它只是表现出很忧郁的样子。父亲的病势,一天一天地沉重起来,家里的亲戚,送他到医院里去住了。玳瑁仍在家里,我仍在家里。它不能再追随到父亲的身边,我们父女似乎共同感到缺少了什么似的。玳瑁的食物,是由我送去的,但它吃的很少。我告诉父亲,玳瑁吃得很少。父亲听了,皱着眉头,似乎在那里感到忧虑。“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天它就不愿意吃。”我说。“不要太去留意它。它晓得父亲病了,心里不快乐,它在发愁呢。”父亲说。父亲在医院里,据医生说,是没有希望的了。父亲在医院里过了六天。在他没有进医院的前几天,玳瑁不曾离开过他的寝室,他进了医院,玳瑁还在那间寝室里,它并不回到楼上去,只是静静地在各处躺着。我从学校里上课回来,总会在父亲的寝室里看到它。它望着我,似乎在询问我的父亲的平安。它的脚底下,仿佛还带着父亲的病榻下的灰尘,它是曾经伏在父亲的床前的。父亲回来的那一天,我在楼上喊着:“玳瑁,父亲回来了!”玳瑁没有回答,我只见它在父亲的寝室里,跳上跳下地走着,仿佛是在那里迎接父亲似的。父亲回来,又睡在原来的床上了。我也在那里,坐在父亲的旁边。玳瑁伏在父亲的膝上,眼睛望着父亲。父亲仿佛很喜欢。但略微露出些忧郁的样子,说道:“你看,它也知道像我一样,病得这样厉害了。”我不做声,我看到父亲的脸上的皱纹。过了一会,父亲望着玳瑁,对它说:“你去睡吧。”它就跳到床旁边的椅子上,静静地伏在那里。父亲的病更沉重了。玳瑁在父亲的病中,似乎更知道体贴他。父亲的脾气很不好,容易动怒。病人的脾气,是更不容易克制的。但是玳瑁从不曾给父亲烦恼。有时候父亲过于烦躁,它就偷偷地从父亲的身边走开了。它会独自睡在楼角的扶梯顶上,或者藏在什么地方去。等父亲的怒平了,气消了,它又会回来,很驯良地伏在父亲的身边。父亲去世的前一天的晚上,玳瑁在他的枕边睡着了。父亲对我,叹了口气说:“这几天,它跟着我很苦。夜里,它又不肯睡在远一点的地方,只要我一醒来,它就跳到我身边,很可怜的样子。它跟了我二三年,这几天眼见得我就要不行了,它又看了我几天的愁闷。”我招了招玳瑁,想把它引开去,父亲阻止我说:“随它去吧。”父亲去世的那一天,我听到他咽气的声音,从寝室里奔出房门,我才想起了玳瑁。但是玳瑁已经不在寝室里了。父亲的病,它是知道的,父亲的死,大概它也不会不知道的。父亲的病,是在炎夏里,玳瑁在此时,却还在父亲的病床旁陪伴着。直到父亲去世之后,它才不知去向。我以前曾想写些父亲和玳瑁的故事,一直没有动笔。现在却觉得非写不可了。2.赏析文章剪裁极为精妙,紧紧围绕父亲与玳瑁的情感展开。作者舍弃了生活中许多其他无关紧要的琐事,将笔墨着重放在父亲与玳瑁日常相处的细节上。比如详细描写玳瑁进食、陪伴父亲的场景,像父亲吃饭时玳瑁的叫声、父亲给玳瑁准备食物的情节,通过这些细节刻画,生动展现了一人一猫之间的深厚情感。在描写父亲生病期间,作者更是巧妙剪裁,只选取了玳瑁在父亲病榻前的表现,如开始的探望、后来的忧郁,以及父亲对玳瑁的关心和担忧等片段,舍弃了父亲生病治疗过程中的其他繁杂内容。这样的剪裁,突出了父亲与玳瑁之间相互陪伴、相互体贴的主题,让情感表达更加集中、深沉,也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动物与人之间纯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