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程标准课标解读课标导航1.相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抗拒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2.相识社会各阶层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1.了解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和内容,从“历史说明”角度理解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2.知道义和团运动的缘由和历程,从“家国情怀”角度相识义和团运动的影响和不屈精神。3.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知道《辛丑条约》的内容,从“史料实证”角度相识列强侵华的影响。4.结合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失败的缘由,从“唯物史观”角度相识资产阶级和农夫阶级的局限性。戊戌维新运动1.背景(1)中国在甲午中日斗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2)维新思想兴起①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奠定了维新派的理论基础。借助孔子来宣扬变法,目的是削减变法阻力。②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宣扬维新变法。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2.序幕——“公车上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1)时间:1895年。(2)概况: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3)影响: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3.高潮:“百日维新”1898年是戊戌年,故又称“戊戌变法”。(1)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2)标记: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3)内容: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化等方面。说明变法急功近利、急于求成4.结果:失败(1)表现eq\b\lc\{(\a\vs4\al\co1(①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指皇太后垂帘听政,②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③除京师高校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2)缘由eq\b\lc\{(\a\vs4\al\co1(①守旧势力仍很强大。,②维新派缺乏牢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③把希望寄予于并未完全驾驭实权的皇帝身上。))5.意义:有利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在确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推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是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体现。eq\a\vs4\al(义和团运动)农夫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具有广泛群众性。1.背景(1)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民族冲突激化的体现。(2)西方势力深化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3)反洋教斗争的兴起。2.兴起: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扩散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具有爱国性,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冲突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冲突。3.结果: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1)八国联军出兵镇压。(2)慈禧太后发布铲除义和团的谕旨。4.评价(1)主动性:具有剧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所呈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2)局限性: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挡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相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夫不能独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八国联军侵华1.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2.经过(1)1900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发,在廊坊旁边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坚韧阻击。(2)6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3)6月21日,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宣战”的确定。7月14日,天津陷落。8月中旬,北京失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晚清北京的两次沦陷:其次次鸦片斗争和八国联军侵华3.影响(1)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俄军趁机占据中国东北。(2)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峻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清政府的权威受到挑战民族危机的加深1.时间: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联军8国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共11国签订。2.内容(1)惩办“首祸诸臣”。(2)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白银约9.82亿两。(3)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4)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全部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外国驻军合法化(5)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3.影响(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丢失最严峻、赔款数目最浩大的不同等条约。①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②军队驻扎,严峻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③设立“使馆界”,事实上成为“国中之国”。(2)标记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阅读教材·想一想1.阅读教材P102“历史纵横”: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康有为的思想有什么特点?缘由是什么?提示:特点: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的思想。缘由:儒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封建势力强大,借助孔子可以削减变法阻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气薄弱。2.阅读教材P104“历史纵横”:“克林德事务”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冲突是什么?从“克林德碑”到“保卫和平碑”的演化,我们能得出什么相识?提示:(1)人民大众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冲突。(2)反映了中国人民由任人宰割到民族自强的历程,反映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爱好和平的坚毅意志。3.阅读教材P105“史料阅读”: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提示: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义和团;清政府不惜卖国以换取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发掘教材·读一读1.阅读“《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书影”(见教材P102)信息解读:康有为的这两篇著作将孔子树为改革家,从根本上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为变法维新奠定了理论依据,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2.阅读“义和团揭帖”(见教材P103)信息解读:揭帖将斗争锋芒直指帝国主义;运动具有深厚的迷信色调;具有盲目排外的局限性。3.阅读“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紫禁城前检阅联军部队”(见教材P104)信息解读:1900年8月28日7时30分,八国联军各国部队汇合在大清门内打算接受瓦德西的检阅。照片反映了侵略者的骄横、高傲以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探究一维新变法运动史论要点1.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剧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要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其若干措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确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同等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行低估的意义。维新派主见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陋俗,主见“剪辫易服”,提倡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2.从“唯物史观”角度相识维新变法失败的缘由(1)客观: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守旧势力的强大。(2)主观:资产阶级改良派自身的懦弱性和妥协性。①维新派未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甚至把希望寄予在同样也是封建势力代表的帝党官僚身上。②维新派对外国侵略者的本质缺乏深刻相识,甚至对西方列强抱有幻想。③维新派自己既没有真正的实力,又完全脱离群众,甚至仇视农夫革命。对点训练1.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评价,与此相吻合的是()A.把西方政治制度介绍到中国B.掀起了爱国救亡运动的高潮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觉醒D.为资产阶级革命打算了条件解析戊戌变法最宏大的历史功绩是促进了思想启蒙。维新派提倡新学,主见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拓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答案C2.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而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竟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缘由是()A.洋务运动的失败 B.民族冲突的尖锐C.顽固势力的反扑 D.民众的盲目排外解析甲午中日斗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相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灭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由于顽固势力的强大与反扑,使得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答案为C。答案C探究二全面评价义和团运动史论要点角度内容主动性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确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局限性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义和团的组织具有深厚的封建迷信色调;其口号具有盲目仇外的缺点;其斗争结果不能促使中国走向进步,只能更加落后。对点训练1.闻名历史学家蒋廷黻认为:“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这表明义和团运动()A.革命任务不明确 B.指导思想不科学C.革命目标不清楚 D.具有空想性解析材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反对西洋化、反对近代化,不顺应历史潮流,即指导思想不科学而必定失败,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因此其革命任务是明确的,革命目标也是清楚的,A、C两项解除;义和团运动是典型的反帝爱国运动,不具有空想性,D项解除。答案B2.在清统治前期,民间抗清多用“反清复明”的口号,但清末的义和团运动却打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这说明当时()A.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冲突变更B.仍旧无法冲破皇权主义思想的束缚C.能正确区分国家与封建王朝的关系D.对中外反动势力已有了理性的相识解析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反清复明”表明白义和团运动反对清政府专制统治的思想内涵,但口号明显具有历史局限性;“扶清灭洋”口号是在帝国主义侵略加深,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冲突上升为社会主要冲突的前提下提出的务实革命主见,具有历史进步性;故两个口号说明义和团相识不断进步,但仍旧无法冲破皇权主义思想的束缚,B项正确。答案B探究三(核心素养)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素养解读1.从“唯物史观”角度相识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1)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限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2)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3)充分暴露了清王朝“洋人的朝廷”本质,客观上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4)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先参与全球化。2.从“历史说明”角度相识《辛丑条约》的特点(1)从内容上看:其他条约都以攫取侵略权益,尤以经济侵略为主,多以割地、赔款、开商埠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则带有剧烈的政治色调,没有割地,不开新商埠,虽有巨额赔款,但并非列强的真实意图所在。(2)从目的上看:《辛丑条约》的干脆目的就是限制清政府,折服中国人民,强迫清政府取缔和镇压一切反帝活动,帝国主义成了太上皇,清政府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对点训练1.某举人在光绪二十七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的日记中写道:“朝廷俯从和议,而输与洋夷金四百五十兆。山西起派八百万金,吾邑派十五万金。”材料中的“洋夷”指()A.英国殖民者 B.英法联军C.日本侵略者 D.八国联军解析通过光绪二十七年计算出当时是:1875+27-1=1901年,或通过金四百五十兆也就是4.5亿,1901年签订,赔款4.5亿两白银的是《辛丑条约》,故“洋夷”指八国联军。答案D2.那拉氏在签约上谕中说:“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不掠我人民,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典例1】容闳(1828~1912年),毕业于哈佛高校,为中国留美之第一人。1901年就义和团运动对学生说了一番话:“汝以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对义和团运动的确定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今中国可免瓜分之局,纳民气于正轨,说明义和团运动有确定的盲目性此中国少年之责也。”这里“纳民气于正轨”应是()A.加强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化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B.对民众爱国热忱进行理性引导存在盲目排外的行为C.将民众的爱国运动纳入政府的领导材料没有提及D.加强对民众行动的规范管理要引导的是民众的“民气”,而不是“行动”明立意以容闳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为切入点,从“历史说明”角度考查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抓关键义和团运动本身具有剧烈的爱国热忱,但同时存在确定的盲目性,须要引向正轨,理性爱国。排干扰阅读材料,获得信息,明确题干主旨是解题的关键。选项中“加强爱国主义教化”“纳入政府领导”“规范民众行动”都不符合材料主旨。B【典例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甲午斗争的失败,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排群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甲午战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后始也。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陈外国相逼,中国危急之状;并发俄人蚕食东方之阴谋,称道日本变法致强之故事,请厘革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当时举京师之人,咸以康为病狂,大臣阻格,不为面临极大阻力代达。康乃归广东开塾讲学,以实学教授弟子。及乙未之役,1895年,甲午斗争失败复至京师,将有所陈,适和议甫就,乃上万言书,力陈变法之不行缓。谓宜乘和议既定,国耻方新之时,下哀痛之诏,作士民之气,则转败为功,重建国基,亦自易易。书中言改革之条理甚详。——梁启超《戊戌政变记》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谈谈甲午中日斗争及《马关条约》的签署对中国造成的冲击。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审读关键审读通则引导词“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答案来源于材料和教材基础学问。提示词谈谈——说明与说明。限制词内容限定——甲午斗争和《马关条约》。核心词对中国的冲击其次步读材料·提信息依据材料“我皇上赫然发愤,排群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康乃归广东开塾讲学,以实学教授弟子。及乙未之役,复至京师,将有所陈,适和议甫就,乃上万言书,力陈变法之不行缓”,再结合所学学问回答。第三步列要点·组答案(1)中国主权进一步丢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峻。(2)推动各阶层的觉醒,纷纷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究,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基础过关』1.康有为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录了组织公车上书的行动。下面与公车上书有关的历史事务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 D.废除科举制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与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给光绪帝上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见,称为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898年,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B项符合题意。答案B2.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变法的目的是()A.救亡图存 B.百日维新C.创立民国 D.废止科举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本题中“变法”即维新变法或称之为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救亡图存是维新变法的目的。故本题答案为A。答案A3.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师夷长技以自强解析从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严峻的时代背景分析,变革社会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才是“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故选C项。答案C4.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最突出的作用是()A.变法思想宣扬 B.实行君主立宪C.师夷长技以制夷 D.思想启蒙作用解析从社会发展进程来看维新运动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思想启蒙,故选D。C不是维新思想,A、B是维新思想的主见,不是突出作用。答案D5.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奏疏中说:“窃查此次战事,由于匪徒藉口仇教(基督教),肆行烧杀,致酿大患,各国调舰增兵,合而谋我。”这里所说的“匪徒”是()A.太平军 B.英法联军C.义和团 D.八国联军解析据材料“匪徒藉口仇教(基督教),肆行烧杀,致酿大患,各国调舰增兵,合而谋我”可知,该事务指义和团运动,因此这里所说的“匪徒”是义和团,故A、B、D项错误,故C项正确。答案C6.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射着这些莽汉,照射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A.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D.中法斗争中冯子材抗击法军解析依据材料信息“1900年6月2日”“天津火车站”等可知是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答案C7.右图为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真实缘由是()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B.列强欲瓜分中国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辛丑条约》签订解析由图片中旗帜可知该战事为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斗争,A项与八国联军侵华斗争不符,故A项错误;B项是八国联军侵华斗争的缘由,故B项正确;C项与甲午中日斗争有关,故C项错误;D项是八国联军侵华斗争的结果,非缘由,故D项错误。答案B8.下侧漫画“龙的挑战”,事实上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华的一次斗争,其对应的是()A.鸦片斗争 B.其次次鸦片斗争C.甲午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斗争解析从本题所示漫画可以看出,八位外国侵略者乘船撬开龙的大嘴,这应当是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八国联军侵华斗争。1900年英、法、美、德、意、日等八国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斗争,190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答案D9.“北地终招八国兵,金城坐被联军毁。拳民思想一朝熄,又换奴颜事洋鬼。”诗句中涉及的历史事务包括()①火烧圆明园②义和团运动③八国联军侵华斗争④《辛丑条约》的签订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八国兵”“联军”等涉及八国联军侵华斗争,“拳民”涉及义和团运动,“又换奴颜事洋鬼”涉及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诗句包括②③④事务。而火烧圆明园系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所为。故本题答案为D。答案D10.构建历史学问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历史学问结构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eq\x(《南京条约》)→eq\x(《马关条约》)→eq\x(《辛丑条约》)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B.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解析鸦片斗争后,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同等条约,中国起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斗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答案C『实力提升』11.“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材料所蕴涵思想的主要特点是()A.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受到启发B.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C.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传统思想相结合D.儒家学说是其指导思想解析由“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可知该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传统思想相结合。答案C12.《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切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袤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胜利之处。”这里的“胜利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A.变更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宣扬了民主共和思想答案C13.有人评论义和团:“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固执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气所推动的。这种抗拒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生气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A.行动具有爱国和盲目双重性B.革命任务始终是反侵略反封建C.参与者具有广泛性和全民族性D.失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动合同范本及审查
-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教学设计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教学设计
- 个人租房合同范本样书
- 公墓购销协议合同范本
- 内装箱合同范本
- 万科电缆合同范本
- 事故二手车买卖合同范本
- 2024年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幼儿园聘用制专任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买地皮出售合同范本
- 保洁公司加盟合同范本
- DeepSeek1天开发快速入门
- 2025书记员招聘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4-2025年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 2025辅警招聘公安基础知识题库附含参考答案
- GB/T 44927-2024知识管理体系要求
- 2025年环卫工作计划
- 2024年07月山东省泰山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夏季校园招考29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品质巡检培训课件
-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并购合同
- 2025版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建设合同含政府补贴及税收优惠条款
- 初验整改报告格式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