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3讲秦汉大一统时期(练)1.(2022·湖北武汉·模拟预测)秦权秦量是秦朝的权衡器和量器实物,出土地点分布极广,除秦国故地陕西、甘肃大量出土外,在山东、山西、江苏等地都有出土。秦权质地有铜、铁、陶三种,秦量有铜方升、铜椭量等,在其上有大量的秦朝诏令。秦权秦量的大量出土,反映了秦朝A.推行郡县制效果明显 B.颁布律令长治久安C.统一度量衡措施得力 D.修筑驰道沟通南北【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秦权秦量是秦朝的权衡器和量器实物,出土地点分布极广”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秦权和秦量分布广,说明使用秦朝统一度量衡的力度大,C项正确;郡县制属于地方制度,秦权秦量属于统一度量衡的实物,排除A项;秦朝短暂而亡,而不是长治久安,排除B项;修筑驰道沟通南北强调交通的作用,但材料强调秦权秦量出土范围广,排除D项。故选C项。2.(2021·四川成都·高三阶段练习)下表是岳麓书院所藏秦简的部分记载,由此可推知,秦当时材料内容一制诏丞相御史:兵事毕矣,诸当得购赏贳(债)者,令县皆亟予之。令到县,县各尽以见(现)钱,不禁者,勿令巨罪。令县皆亟予之。二发繇(徭)……凡免老及敖童未傅者,县勿敢倳(使)。三县官上计执法,执法上计冣(最)皇帝所……令报言口县官。A.不断加强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趋于强化C.实行严刑峻法进行统治 D.县政权在行政体系中的地位重要【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令县皆亟予之”、“县勿敢停”、“令报言口县官”可知在当时很多事情都要县官去处理或报备,这说明县有重要行政地位,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县有重要行政地位,没有体现加强君主专制,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县有重要行政地位,不是中央集权趋于强化,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县有重要行政地位,没有体现严刑峻法统治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3.(2022·湖南衡阳·二模)据《云梦睡虎地秦简》中秦律规定,在公共场合发生凶杀案件,百步之内的路人如果不制止和救援,罚缴铠甲两套;如果能抓获逃亡的犯罪分子,抓捕者能得到他的钱财。由此可知,秦朝此举意在A.推崇尚武的民俗民风 B.建立系统的法律法规C.形成良好的社会治安 D.发展基础的农耕经济【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律规定,发生在公共场合的凶杀案件,百里之内的路人如果不去制止就要受罚;抓到逃亡的犯罪分子,抓捕者能得到他的钱财。这些律令能够引导人民主动参与到维护社会治安中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治安,C项正确;“推崇尚武的民俗民风”、“建立系统的法律法规”和“发展基础的农耕经济”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4.(2022·安徽·合肥市第八中学模拟预测)元封五年,武帝置十三部刺史,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这六条详细规定了刺史监察的范围,其中一条是督察强宗豪右,五条是督察郡国守相。据此可知,汉代刺史制度A.缘于王国问题日益严重 B.反映中央体制调整C.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体现刺史位卑权重【答案】C【详解】根据刺史职责来看,主要负责监察郡国,这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材料反映设立刺史监察地方郡国和地方豪强,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没有涉及中央行政体制的调整,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了刺史的职责,无法体现刺史的地位和级别,排除D项。故选C项。5.(2022·全国·模拟预测)据表中信息可以推知时期记述汉文帝匈奴数侵盗北边,屯戍者多,边粟不足给食当食者。於是募民能输及转粟於边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长汉景帝上郡以西旱,亦复惰卖爵令,而贱其价以招民;及徒复作,得输粟县官以除罪汉武帝弘羊又请令吏得入粟补官,及罪人赎罪。令民能入粟甘泉各有差,以复终身A.对外战争激化社会矛盾 B.军功爵制度继续得到施行C.政治腐败现象较为普遍 D.统治者较为重视粮食安全【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中可知,汉文帝时针对边境屯戍粮食不足的问题,采取奖励爵位的办法鼓励民众向边境输送粮食、景帝时,针对天旱,粮食不足,民众逃亡的现实,如果能够输送粮食,便可以得到爵位或除去戴罪之身、汉武帝时,可以通过输送粮食来补官、赎罪、赎身等,可见当时统治者较为重视粮食安全,D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都涉及对外战争,“激化社会矛盾”材料也没有体现,排除A项;“大庶长”虽是爵位中一级,但材料无法证实秦代军功爵是否继续实行,排除B项;材料中仅涉及存在输粮补官或“卖爵令”现象,不足以说明当时政治腐败现象普遍,排除C项。故选D项。6.(2022·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高中二模)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池三山”最具代表性。“一池三山”园林模式首创于汉武帝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模仿仙境。此后这种布局成为帝王营建宫苑时常用的布局方式。这说明“一池三山”园林模式A.形成的文化根源是佛教思想B.体现出道家遵循自然的思想C.凸显了古代科技实用性功能D.反映了小农经济封闭性特征【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道家推崇神仙思想,即传说东海之东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而道家的自然观影响到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上,便有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追求自然仙境的理念,B项正确;“一池三山”中的三山以道教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而命名,并非受佛教思想影响,排除A项;“一池三山”的园林模式是一种设计理念,和古代科技实用性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园林建筑,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7.(2022·广东·华南师大附中三模)秦汉时期,地方长官要每年定期派计吏向中央汇报本地情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内容包括户口、垦田、赋役、治安和自然灾害等。这些原始数据经核实后,朝廷会根据结果对各级官吏予以黜陟赏罚,也会根据结果编制财政预算。据此可知,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A.具有农耕文明治理特点 B.杜绝了吏治腐败C.促进个体小农经济形成 D.抑制了豪强地主【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容包括户口、垦田、赋役、治安和自然灾害”可知涉及的方面基本都和农业相关,A项正确;“杜绝”表述错误,排除B项;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豪强地主,排除D项。故选A项。8.(2022·湖北·恩施市第一中学模拟预测)秦代存在“故地”与“新地”的划分,并采取差别式管理。秦末关东大乱,“新地”皆复为王国,秦将章邯以东郡为根据地镇压起义。西汉初年,天下格局恢复东西对峙局面。汉文帝重新设置东郡,掌握了压制关东诸侯王国的地缘优势,从而保障了汉廷的政治安全。这说明(
)A.分封制的推行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B.郡县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秦汉时的“新地”全部推行郡县制 D.秦汉时的“故地”全部推行分封制【答案】B【详解】秦末,章邯为平定新地即原来六国地区的叛乱,将东郡作为根据地,西汉时期,汉文帝为结束东西对峙局面,重设东郡压制关东诸侯王国等做法,表明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分封制的推行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秦汉时的“新地”全部推行郡县制与秦代关东大乱,“新地”皆复为王国不符,排除C项;秦汉时的“故地”全部推行分封制说法绝对,且与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的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9.(2022·山西吕梁·二模)汉代儒学家对宗法制度进行了再解释:天子,诸侯的继统属于君统,卿大夫、士的继统属于宗统;宗法制度只是卿大夫、士的继统法,与天子、诸侯无关。因此有“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的说法。这反映出汉代A.宗法制度得到严格承袭 B.政治伦理逐渐弱化C.儒家思想确立独尊地位 D.君主专制程度加深【答案】D【详解】汉代对宗法制度的重新解释将君统和宗统区分开来,“尊尊”之义超过了“亲亲”之义,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君主专制程度的加深,D项正确;宗法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排除A项;政治伦理逐渐弱化表述与材料意思相反,排除B项;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主要体现在思想的一统,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0.(2022·安徽省广德中学模拟预测)《汉书》记载,汉宣帝本始四年诏:“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祸患,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心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汉宣帝的诏书,反映出A.家庭内部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B.黄老哲学是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C.小农经济的发展导致伦理的丧失 D.统治者利用法律儒家化巩固政权【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汉代儒学的发展。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的“亲亲相隐”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其后,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法律之中,出现礼教入律和法律儒家化等,汉宣帝的诏书是“亲亲相隐”法律制度化的现实体现,即通过父子、夫妻、祖孙亲情伦理来巩固统治,D项正确;家庭内部矛盾并不是社会主要矛盾,排除A项;黄老哲学适应于西汉初年,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加强中央集权,此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排除B项;小农经济下封建国家特别强调伦理亲情,注重家庭和谐,排除C项。故选D项。二、材料分析题11.(2022·广东·执信中学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中了匈奴的诱兵之计,被冒顿单于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虽然此役最终得以解困,但是匈奴强大而精良的骑兵使得汉统治者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草原文化背景下精心培育的远途快速骑乘军马面前,汉代国马成为不堪一击的劣马。汉景帝时期,在秦代国家牧苑的基础上开始有意识地大批培养国马。汉武帝即位后,以“天马”为蓝本的西域名马、乌孙马、大宛马随之被引入进来,国马的种群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汉军的移动能力随之增长,使得其突破长城的保守型防御而北上西进,构建了汉帝国的幅员辽阔。——摘编自尚永琪《国马资源谱系演进与汉唐气象的生成》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西汉与匈奴的三次大战简表公元前127年匈奴南进,汉派将军卫青击匈奴汉收复河南地公元前121年汉派将军霍去病北击匈奴匈奴退出河西走廊公元前119年匈奴南进,杀掠无度。汉以卫青、霍去病出征汉大破匈奴军,匈奴北徙漠北——摘自《中国古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1)根据材料一,总结汉代改良国马谱系的原因。(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国马谱系改良的影响。【答案】(1)①“白登之围”的发生;②匈奴骑兵的强大;③中原战马的劣势;④巩固政权的需要。(任意三点)(2)①增强了汉朝的骑兵力量,加强了国防力量;②威服了西域各国,保证了西域道路的畅通和对匈奴的制约;③加强了中央集权(保证了汉王朝有能力以相当快的“速度”,在超大疆域内传递统治信息、输送治理力量,使得朝廷、地方、边疆、属国、四夷不同层级之间的政令行使、行动协调、诉求传达、矛盾消弭);④推动了汉文化的传播;提高了汉朝与汉文化在世界的地位(世界影响力);⑤汉代的国马改革为后世国马的改良提供了借鉴。(分军事、政治、文化传播、对外交往等角度即可)【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中了匈奴的诱兵之计,被冒顿单于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虽然此役最终得以解困,但是匈奴强大而精良的骑兵使得汉统治者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得出白登之围和匈奴骑兵的强大;根据材料“汉代国马成为不堪一击的劣马。汉景帝时期,在秦代国家牧苑的基础上开始有意识地大批培养国马。汉武帝即位后,以“天马”为蓝本的西域名马、乌孙马、大宛马随之被引入进来,国马的种群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汉军的移动能力随之增长,使得其突破长城的保守型防御而北上西进,构建了汉帝国的幅员辽阔”,得出中原战马的劣势和巩固政权的需要。(2)影响:根据材料二表格“汉武帝对匈奴的三次大战”,以及根据汉朝时期的军事、政治状况、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的实际状况,得出增强了汉朝的骑兵力量,加强了国防力量、威服了西域各国,保证了西域道路的畅通和对匈奴的制约、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汉文化的传播、提高了汉朝与汉文化在世界的地位、汉代的国马改革为后世国马的改良提供了借鉴。12.(2022·北京·模拟预测)秦始皇刻石秦始皇刻石是秦始皇东巡所刻制的七个晔石,其中六篇刻石文载于《史记》,《峄山刻石》因拓本而流传至今。峄山刻石……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帝,一(壹)家天下,兵不复起。泰山刻石皇帝临立,作制明【法】,【臣下修饬】。廿【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治道运行,者产得宜,【皆有法式】。琅琊刻石……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器械一量,同书文字……除疑定法,咸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轻易……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之罘刻石……烹灭强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东观刻石……阐并天下,甾害绝息,永偃戎兵……黔首改化,远迩同度,临古绝尤。碣石刻石皇帝建国,德并诸侯,初平泰壹……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会稽刻石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攸长……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乘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黔首修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问题一:有的学者认为秦始皇东巡不过是在炫耀皇权、刻石文是歌功颂德的文本,难有学术价值。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结合材料和所学进行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全面,逻辑清晰。问题二:依据材料,结合所学,选择两个不同的视角,简述秦始皇刻石对历史研究的贡献。【答案】①注意两种设问的作答格式、规范的不同问题一:论证全面,史论结合,逻辑清晰。问题二:两个不同的视角,史论结合,逻辑清晰。②结合刻石对接所学知识,可从以下角度作答:宣扬秦始皇个人功绩的歌功颂德;实现统一的意义,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贡献;强调法度、宣传经济政策统-文字、整饬风谷、交通建设、激化社会矛盾、与文献互证的学术价值等。【详解】根据材料的内容可选择问题一进行回答。根据“有的学者认为秦始皇东巡不过是在炫耀皇权、刻石文是歌功颂德的文本,难有学术价值。”并结合所学,从石刻宣扬秦始皇个人功绩的歌功颂德;实现统一的意义,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贡献;强调法度、宣传经济政策统一文字、整饬风谷、交通建设、激化社会矛盾、与文献互证的学术价值等方面进行概括说明。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亦可。1.(2022·广东·高考真题)“奉朝请”是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加朝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这客观上A.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 B.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C.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D.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封国的实际控制权到了中央派驻的国相的手里,客观上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D项正确;遏制地方豪强势力扩张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国相是由中央派驻的,刚开始是作为朝廷的监督人员,此时开始郡守化,相当于“郡县长官”,排除B项;此现象与外戚干政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解析参考论文:西汉诸侯国相的郡守化趋势及其历史意义)2.(2022·湖南·高考真题)汉武帝南征北伐,东巡西幸,奢靡无度,致府库告竭,遂用聚敛之臣,“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武帝此举(
)A.体现以农为本 B.服务于汉初战事C.意在藏富于民 D.解决了财政危机【答案】A【详解】根据“独于田租不敢增益”结合所学知识,可见汉代统治者视农业为国本,不敢增加田租是为了避免动摇国本,A项正确;汉武帝敛财不仅为了战事,还有满足巡幸和奢侈挥霍的原因,排除B项;汉武帝推行的各种政令,其本质的目的不是“藏富于民”,而是要充盈国库,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汉武帝的措施“解决了”财政危机,排除D项。故选A项。3.(2022·浙江·高考真题)中国是纸的发明地,敬惜字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过考古工作者的不解努力,目前已知书写用纸的发明可能是在(
)A.西汉 B.唐代 C.北宋 D.元代【答案】A【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学家在西安灞桥、甘肃天水、敦煌等地几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麻纸,有的纸上面还有文字和地图,这证明在西汉时已出现书写用纸,A项正确;考古发掘表明,目前已知书写用纸的发明可能出现在西汉时,而非唐代和北宋,排除B项、C项;目前已知在西汉时可能已产生书写用纸,不是元代,排除D项。故选A项。4.(2022·浙江·高考真题)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A.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D.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及所学知识可得,刺史是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官员,位卑权重,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宰相的不足,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中央派下去的刺史监察地方,而没有强调地方,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不是说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排除D项。故选B项。5.(2020·浙江·高考真题)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兴修了许多著名的工程。观察下图(局部),对图中所示区位,命名及标注正确的是(
)。A.①—秦始皇长城 B.②—灵渠 C.③—郑国渠 D.④—都江堰【答案】A【详解】①位于甘肃临洮一带,这是秦长城的西起点,A正确;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位于广西境内,②位置在关中地区,与灵渠位置不符,排除B;郑国渠是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③位于长江上游,四川成都地区,与郑国渠位置不符,排除C;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④位于湘江流域,与都江堰位置不符,排除D。6.(2021·河北·高考真题)下图为中国古代某皇帝在位期间政令信息承转运行关系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尚书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B.分权造成了冗官现象C.决策权与执行权出现分离 D.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汉代中外朝制度”,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皇帝的诏令最终是由外朝的“三公”及其僚属去执行的,参与朝见和朝会的公卿百官以及中朝“尚书”协助皇帝进行决策,说明当时决策权和执行权出现分离的情况,C项正确;图示内容不能说明尚书是最高的行政机构,更不能说明造成了冗官现象,排除AB项;根据“郡国”可知当时王国还存在,无法判定其是否解决,排除D项。故选C项。7.(2021·湖北·高考真题)东汉永建二年(127年)汉顺帝征召知名隐士樊英,但樊英称病推辞。于是,皇帝下诏“切责郡县”,地方官府遂用公车将樊英送至东城。该责问方式体现了A.君权削弱 B.中央集权 C.吏治腐败 D.豪强崛起【答案】B【详解】据题意可知,东汉汉顺帝由于名士樊英没有顺从朝廷的征召而责问地方郡县,地方官府则用公车将樊英送至东城,由此体现了汉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是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B项正确;该责问方式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强化,而非君权削弱、吏治腐败和豪强崛起,排除ACD项。故选B项。8.(2021·山东·高考真题)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如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时期调整概况汉景帝时期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汉武帝时期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汉成帝时期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 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答案】C【详解】汉代裁撤王国机构,降低王国官员的品轶,这是打击诸侯国的举措,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政治统一,C正确;地方机构还有郡县,但是西汉主要针对的是王国机构,因此A不是出发点,排除;王国官员的俸禄由王国支出而非中央,排除B;D不符合史实,排除。9.(2021·浙江·高考真题)《汉书》称颂汉武帝:“雄材大略…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他在位期间A.推行科举制 B.令各郡国建立学校C.不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D.重新确立儒学为正统思想【答案】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位期间重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下令各郡国建立学校,由此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故B正确;科举制开创于隋朝,故A错误;汉武帝即位后改“无为”为“有为”,一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故C错误;D项错在“重新确立”。10.(2021·湖南·高考真题)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 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 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初的“诸吕”属于外戚,所以大臣在迎立刘恒为帝时的标准是刘恒本人的仁孝以及太后薄氏的谨良,所以这一做法是为了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故选B;刘恒是刘邦的第四子,不是嫡长子,排除A;仁孝只是选帝的标准之一,这一做法也不是为了确立选帝的标准,排除C;材料未涉及相权与皇权的矛盾,排除D。11.(2020·山东·高考真题)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 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答案】B【详解】山东东部地区由西汉以前的商业活跃到西汉中期以后步入低谷,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变化主要是汉王朝实行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等政策有关,这些政策抑制了民间商业活动,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导致了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故选B;重视关中地区不一定就要导致山东东部商业活动步入低谷,排除A;开通丝路贸易应该有利于相关的商业活动活跃,排除C;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和商业活动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12.(2020·全国·高考真题)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 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 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答案】D【详解】曹操通过实施屯田制,安置了流民、开垦了荒地、发展了农业生产,“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D项正确;利用政府控制的土地屯田,没有助长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A项错误;屯田制为解决军粮问题,控制农业生产,没有推动农产品的商品化进程,B项错误;屯田制的推行,使流民成为政府的佃农,有了安定生产生活的条件,没有促进中原人口南迁,C项错误。13.(2020·全国·高考真题)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答案】B【详解】商周的贝币、春秋战国的布币和汉代的五铢钱都是当时流通的货币,在形制方面都体现出便于携带的特征,这种形制有利于商品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说明这些货币形制是商品交易活动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B正确;商周货币是贝壳,春秋战国布币是青铜货币,不属于铸铁货币,排除A;题干设问中要求的是“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要求寻找同一性,C选项中的“审美观念不同”强调的是差异性,排除;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国家并不统一,排除D。14.(2020·全国·高考真题)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据此可知,当时角抵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 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 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百姓‘三百里皆观’”“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等信息可知,这时期的角抵表演雅俗共赏,受到不同阶层的欣赏,说明角抵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不同阶层的人都欣赏角抵表演,没有强调对川剧艺术发展的促进作用,A项错误;根据材料“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可知,角抵表演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但不能完整体现材料内容,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角抵表演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没有体现其渊源,无法得出源于民间劳动技能的结论,D项错误。二、材料分析题15.(2021·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法者,宽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成势也。”“以道为常,以法为本。”——引自《韩非子》材料二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说……必须“礼崩乐坏”,然后才有“天下定于一”……自秦汉以来,中国历代政治家、史学家都无一例外地关注“封建”与“郡县”之间的区别……足见由“封建”转向“郡县”,确实是中国社会演进中的”历史大关节”。以”封建”与“郡县”为历文性标志的两种政治体制,其间的重大区别,今人据以判断的视域自然要比古人宽阔得多。——选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例举若干战国法家代表人物,简要指出法家学派在汉代以来的命运。(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礼崩乐坏”对周朝的直接影响,分析说明“郡县”和“封建”之间的“重大区别”以及郡县制建立的作用。【答案】(1)代表: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韩非。命运:逐渐消失;法治思想被儒学吸收;维护统治的工具。(2)影响:王室衰做,诸侯兼并区别: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作用:根本消除地方与中央的对立;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详解】(1)代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有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韩非。命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学派在汉代以后的命运可从逐渐消失、法治思想被儒学吸收及维护统治的工具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2)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礼崩乐坏在政治上的直接表现是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同分封制最大的不同就是实现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根本消除地方与中央的对立;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16.(2022·全国·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解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湖北某国企公开招聘工作人员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11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 第八单元《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2024年安徽文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1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 回延安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
- Unit 7 Happy birthday Section A Grammar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2024年12月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工作人员6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12月交通运输部所属事业单位2025年第二批统一(26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1 亚洲的自然环境(课件33张)
-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教程(微课版)》全套教学课件
- GB 39752-2024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安全要求
- 轮岗培养计划表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研说稿
- 薄弱学科、薄弱班级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课件资料
- 可编辑模板中国风春节喜庆信纸精选
- 涂料色浆MSDS
- 小学生幽默搞笑相声台词
- A4方格纸-无需排版直接打印完美版
-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2课《俯仰之间》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