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1课时教师:单位: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下册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课旨在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和文化自信。学生将通过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同时增强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表达,提高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三、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八年级学生对古典诗词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识别和解读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具备一定的古诗词鉴赏基础。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杜甫的其他诗作,对杜甫的诗歌风格有一定的认识。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古典文学普遍保持较高的兴趣,尤其对富有诗意的唐诗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新知识。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阅读和分析来理解诗歌,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依赖老师的讲解和引导。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理解古诗词时可能会遇到生僻词汇、文言文语法和诗人的情感表达等问题。此外,对于诗歌意境的把握和情感的理解可能存在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部分学生可能对诗歌的背景知识缺乏了解,这也会影响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四、教学资源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实物模型(如茅屋模型)、黑板、粉笔。
2.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语文课程资源库。
3.信息化资源:杜甫生平介绍视频、诗歌朗读音频、相关背景资料电子文档。
4.教学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比较分析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播放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朗诵音频,让学生聆听并感受诗歌的意境。
2.回顾旧知:提问学生关于杜甫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的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典诗词鉴赏方法。
二、新课呈现(约30分钟)
1.讲解新知:
a.介绍杜甫的生平及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创作环境。
b.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歌结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c.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2.举例说明:
a.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分析其中的意象和意境,如“茅屋”、“秋风”、“破”等。
b.举例说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应用。
3.互动探究:
a.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b.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和现实意义。
三、巩固练习(约20分钟)
1.学生活动:
a.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创作一首小诗,要求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手法。
b.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点评。
2.教师指导:
a.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b.针对学生的创作,提供修改建议和指导。
四、拓展延伸(约10分钟)
1.引导学生了解杜甫的其他诗作,如《春望》、《登高》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情感世界。
2.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选择杜甫的诗歌进行深入研究,撰写读书笔记。
五、课堂小结(约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强调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六、课后作业
1.撰写一篇关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鉴赏文章,要求结合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进行分析。
2.收集杜甫的其他诗作,进行阅读和鉴赏,撰写读书笔记。六、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a.杜甫生平及创作背景资料:收集杜甫的生平事迹、生平事迹相关图片、杜甫创作时期的政治环境和社会背景等。
b.杜甫诗歌作品集:搜集杜甫的诗歌作品,如《春望》、《登高》、《望岳》等,以便学生进行对比阅读。
c.古代文学史相关资料: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唐诗的繁荣时期,以及杜甫在其中的地位和影响。
2.拓展建议:
a.阅读杜甫的其他诗作:鼓励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歌,如《春望》、《登高》等,通过对比阅读,深入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和情感表达。
b.研究杜甫的生平事迹: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分析其诗歌创作背后的社会背景和个人情感。
c.分析杜甫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关注杜甫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如“茅屋”、“秋风”、“破”等,探讨这些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d.比较分析杜甫与其他诗人的作品:选取杜甫与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如与李白、王之涣等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探讨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e.探讨杜甫诗歌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杜甫诗歌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如何从杜甫的诗歌中汲取精神力量。
f.创作诗歌:鼓励学生模仿杜甫的诗歌风格,创作一首小诗,通过实践加深对诗歌创作技巧的理解。
g.参观博物馆或文化遗址:组织学生参观与杜甫相关的博物馆或文化遗址,如杜甫草堂、杜甫墓等,通过实地考察,增强对杜甫及其诗歌的了解。七、课后拓展1.拓展内容:
a.阅读材料:《杜甫诗选》节选,收录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其他著名诗作,供学生深入阅读和欣赏。
b.视频资源:《杜甫的生平与诗歌》纪录片片段,通过视频形式展现杜甫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背景。
2.拓展要求:
a.阅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文,结合注释和背景资料,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b.选择杜甫的另一首诗歌进行阅读,如《春望》或《登高》,分析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c.通过网络或图书馆资源,查找杜甫的生平事迹,了解其生活环境和创作背景,撰写一篇简短的读书笔记。
d.观看《杜甫的生平与诗歌》纪录片片段,结合诗歌内容,思考杜甫诗歌中的家国情怀和人民情怀。
e.组织一次小型的诗歌鉴赏会,邀请同学分享自己对杜甫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促进交流与讨论。
f.尝试根据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可以是模仿杜甫的写作手法,也可以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g.教师可推荐一些与杜甫相关的书籍,如《杜甫传》、《唐诗三百首》等,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研究。
课后拓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能够自主学习和探索,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解答疑问、推荐阅读材料等。通过这些拓展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杜甫诗歌的理解,还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八、板书设计①本文重点知识点:
-杜甫生平简介
-诗歌背景
-诗歌主题
②词:
-茅屋
-秋风
-所破
-露
-天地
-群生
③句: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反思改进措施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融入历史背景: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将诗歌与杜甫的生平经历相结合,让学生了解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这样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创作意图。
2.多媒体辅助教学: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来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反思改进措施(二)存在主要问题
1.课堂互动不足:在课堂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由于课堂氛围不够活跃,或者是学生对某些话题不感兴趣。
2.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不够: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待提高,但我未能给予足够的个别辅导和指导。
3.评价方式单一:目前我的评价方式主要依赖于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这不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反思改进措施(三)
1.优化课堂互动:为了提高课堂互动性,我计划在课堂上设置更多的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通过提问和反馈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加强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我打算利用课余时间或通过线上平台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多元化评价方式:我将尝试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基于项目的评价,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我也会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习惯,这些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同样重要。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普遍较高。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对于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和意象有较好的理解。在朗读诗歌环节,学生的声音洪亮,情感投入,能够较好地传达诗歌的意境。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在讨论环节显得较为沉默,可能需要更多的鼓励和引导。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能够围绕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在讨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学生们提到了诗人对家园的眷恋和对人民的同情。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环节,学生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我评估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识别诗歌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诗歌的基本意境。但也有少数学生在对诗歌背景和作者生平的了解上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4.学生作业反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整体良好,能够按照要求完成诗歌的鉴赏和分析。在作业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对诗歌进行深入的分析。但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关联企业合同范例
- 2025年上海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答案
- 2025年崇左货运上岗证考试考哪些科目
- 2025年邯郸货车丛业资格证考试题
- 低压车回收合同范本
- 农村建房装修合同范本
- 养殖合作加盟协议合同范本
- 农耕地出租合同范本
- 传媒签约合同范本
- 加气站合同范本
- 2024智能变电站新一代集控站设备监控系统技术规范部分
- GB/T 30306-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饮用水处理滤芯
- 2024环氧磨石地坪施工技术规程
- 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作业设计
- 医学文献管理制度
- 白塞氏病学习课件
- 川教版六年级《生命.生态.安全》下册第1课《我们的闲暇时光》课件
- 2024年建筑业10项新技术
- 重大风险管控方案及措施客运站
- 新编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 课件 Unit 1-A Chinese Character
- 方案偏离处理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