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3文言文阅读
(2023上•辽宁丹东•校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
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影。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上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呈心备.焉。故不积
斗力,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元以成江海。骐腺一跃,不能十步;驾马十号,功在不舍。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罐■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于》)
(二)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
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八♦『寸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绛数终,掩
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那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
嬴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住”“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
卷,题日《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广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颇发愤白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IA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蹉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鞋二跨出两脚为“步工
B.驾,一天的行程。“驾马十驾”意思是劣马拉车走十天。
C.《荀子》,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的“传”不同。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
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只运用了比喻论证,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
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
如从前。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勒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
表赞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飞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5.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请先判断再阐明理由。
【答案】1.C2.D3.B4.(1)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
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
(2)但是(我却)依仗这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十天或一个
月中,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5.可以论证。
荀子《劝学》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己”,秦观叙述了年少时凭记性好贪图玩乐,以及读书时
学时辍所导致的后果,属于不专心读书,不能积累学问,可以从反面论证“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解析】I.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杳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
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过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
“比数年来”,“来”,时间词的词缀,与“数年”不能分开,排除AD;
“殆,根据语境可解释为“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正好搭配后面的约数“十一二”,在其
前面断开,排除B。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不同”错误。应为“相同”,都指“解释经书的著作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只运用了比喻论证”错误,由原文“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驾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可知,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蚓无利爪牙,强筋骨;“上'X吓”,
名词用作状语,向上,向下;“用”,因为;“一”,专一。
(2)“负”,依仗;“自放”,放纵自己;“滑稽饮酒者“,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把卷”,阅
览书卷。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可以论证。
由原文“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谎。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
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可知,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
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
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可见
秦观叙述了年少时凭记性好贪图玩乐,以及读书时学时辍所导致的后果,属于不专心读书,不
能积累学问,可以从反面论证“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参考译文:
(一)劝学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
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更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
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
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
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
成高尚的道德,非凡的智慧就会获得,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
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跨跃一次,也不
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
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
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
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鳍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二)劝学
我年轻的时候读书,一看到文章就能够背诵。默写一遍,也没有大的差错。但是我却依仗
这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十天或一个月中,没有几天在阅览书
卷。所以虽然我有较强的记忆力,但是学业却因为我的不勤奋给荒废了。
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
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过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现在每阅览到一件事,一定要反复推
敲多次才能懂,合上书卷便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这样反复读都记不住。所以现在虽然有了勤
苦的用功,学业却常常因为健忘而荒废。
唉,荒怠我的学业的,就是不勤奋和善忘啊。最近我读《齐史》的时候,看到孙搴答那词
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嬴卒数万。”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
“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若干条,编为几卷,题名为《精崎集》。
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2023上•新疆乌鲁木齐•高一校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
让步,无以至千里:不和小流,元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野马十驾,功在不舍。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
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
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
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
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曰弟子
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三)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
机至,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
陵府掾曾。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石可镂镂:雕刻
B.是故圣益圣圣:圣明
C.辟*为巡官辟:征召
D.官盛则近谀谀:阿谀,奉承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愈发言真率/无所咫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
/宰相不专机务
民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
宓相不专机务
C.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
/宰相不专机务
D.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
/宰相不专机务
8.下列对上面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文字先从学习态度再从学习方法的角度,共用十个比喻来论述中心“学不可以已
B.第一段文字蚓的“用心一”和蟹的“用心躁”正反对照,说明有效的学习还要靠专心致志。
C.第二段,作者运用三组对比,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的态度。尤其是第三组对
比,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相反的奇怪现象,发人深思。
D.第三段文字,韩愈为人正直,德宗晚年政事混乱,韩愈上奏章批评,被贬连州,又量情
转江陵做掾曹。
9.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答案】6.B7.C8.A9.(1)以地位低的人为帅就感到羞耻,以高官为帅就近
乎谄媚。
(2)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
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B.圣:第一个“圣”为形容词作名词,圣人。句意: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
C.句意:征召韩愈作他的巡官
D.句意: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奉承。
故选Bo
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不擅长处理一些
世俗事务。后来调他去做四门博士,冉后来升为监查御史。德宗晚年的时候,朝廷中分了好儿
派,宰相也不好好负责。
“真率”修饰“发言”,中间不应断开,可排除BD;
“四门博士”是“调授”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第•段文字先从学习态度再从学习方法的角度”错。本段文字先提出学习需要“积累”的方
法,再指出学习需要“专一”的态度,应该是先从学习方法,再从学习态度的角度论述。
故选Ao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位卑”“官盛”,以地位低的人为师、以高官为师;“羞”,感到羞耻;"谀”,谄媚。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爪牙",
爪子和牙齿;"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黄泉”,地下的泉水;“用”,因为、由于;
“一”,专一。
参考译文:
(一)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
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
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
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
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
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
有蛇、缮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二)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哪!古代的圣人,他们超
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许多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
以向老师学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
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叱?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对于他们自己
呢,却耻于让老师教他们,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孩子读书来熟悉书中的句子,尚
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人向老
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
呢。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
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问那些嘲笑者,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个年龄相
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那是很使人丢脸的事,
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啊!从师学习的道理不能恢笑,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巫医、
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这类人是不屑与他们并列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赶不上他们,
难道值得奇怪吗?
(三)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宰和董晋出京镇守大梁,请韩愈作他的巡官。董晋的职员班子撤
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请他去做佐官。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
德专一而正派,不擅长处理一些世俗事务。后来调他去做四门博士,再后来升为监查御史。德
宗晚年的时候,朝廷中分了好几派,宰相也不好好负责。宫市的弊端很明显,但谏官们反复提
意见皇帝也不接纳。韩愈曾经写了几千字的文章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反而很生气,把他
贬到连州阳山县做县令。遇救酌情调迁为江陵府掾曹。
(2023上•甘肃定西•高一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程颐,字正叔。年十八,上书屈下,欲天子釉世俗之论,以王道为心。治平、元丰间,大
臣屡荐,皆不起。哲宗初,司马光、吕公著共疏其行义,曰:“伏见河南府处士程颐,力学好
古,安贫守节,言必忠信,动避礼法。年逾五十,不求仕进,信儒者之高蹈,圣世之逸民。”
诏以为西京国子监教授,力辞。
寻召为秘书省校书郎,既入见,擢崇政殿洋干。即上疏言:“陛下春秋之富,虽睿圣得于
天资,而辅养之道不可不至。愿选名儒入侍劝讲,讲罢■留之以备芍耳,或有小失,随事献规,
岁月积久,必能养成圣德。”颐每进讲,色甚庄,继以讽谏。闻帝在宫中盥而避奴,问:“有
是乎?”日:“然,诚恐伤之尔。”颐日:“推此心以及四海,帝王之要道也。”
神宗丧未除,冬至,百官表贺,颐言:“节序变迂,时思方切,乞改贺为慰。”既除丧,
有司请开乐置宴,颐又言:“除丧而用吉礼,尚当因事张乐,今特设宴,是喜之也。”皆从之。
♦*
帝尝以疮疹不御迩英殿累日。颐诣宰相问安否,且曰:“上不御殿,太后不当独坐,且人主有
疾,大臣可不知乎?”翌日,宰相以下始奏请问疾。
颐于书无所不读,其学本于诚,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席》为标指,而达于《六
经》。动止语默,一以圣人为师,其不至乎圣人不止也。张载称其兄弟从十四五时,便脱然欲
学圣人,故卒得孔、孟不传之学,以为诸儒倡。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平生诲
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
(节选自《宋史》,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
为名士
B.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
皆为名士
C.其言之旨/若布帛菽栗然/知德者尤尊崇之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
为名士
D.其言之后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
为名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下,本来指的是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文中指代帝王。
B.说书,本是官职名,掌进读书史、讲释经义,后来演变为一种传统曲艺。
C.访问,文中是询问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有目的地去拜访,二者意思不同。
D.张乐的“张”意思是设置,与《出师表》中“诚宜开张圣听''的"张”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颐喜好古道,安于贫穷,固守气节,言行一定要符合忠信的原则,因此司马光、吕
公著力荐他担任国子监教授。
B.程颐通过皇上在宫中盥洗而避开蚂蚁一事,委婉劝谏皇上应将这个心思放在四海万民
身上,这才是帝王要道。
C.冬至期间,宋神宗丧期还没有结束,朝廷官员就上表称贺,这一做法遭到程颐反对。
程颐认为,应将朝贺改为安慰。
D.张载称赞程颐兄弟二人超然脱俗,最终得到了孔子、孟子没有被后人传承的学问,在
橘生之间倡导。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年逾五十,不求仕进,真儒者之高蹈,圣世之逸民。
(2)动止语默,一以圣人为师,其不至乎圣人不止也。
14.文中的“岁月积久,必能养成圣德”一句与《劝学》中的哪句话在道理上有相似之处?请简
要分析。
【答案】10.B11.D12.A13.(1)程颐年龄过了五十,不追求做官,是真儒者
的高风亮节、圣世社会的隐逸之民。
(2)行动举止,言谈沉默,全都把圣人作为导师,不达到圣人的境界不停止追求。14.“积
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两句都说明人要长期不懈地修身养性,积善改过,才能
养成高尚的德行。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他说话的要旨,就像布帛菽粟(穿的、吃的)一样朴实,了解他品德的人尤其尊敬、推
崇他。程颐一生从教始终诲人不倦,所以当时的学者出于他门下的人最多,受其学术渊源的影
响,这些人都成为当时学士名流。
“然”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其后断开,排除AD;
“平生”是指程颐一生,作“诲人不倦”的主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D.错误。设置;扩大。二者意思不同。句意:而且还应当根据事情的性质和实际情况设置乐舞。
/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司马光、吕公著力荐他担任国子监教授”于文无据,文中说的是朝廷诏令他担任西京洛阳国
子监的教授。
故选Ao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逾”,超过;“求”,追求;“真儒者之高蹈,圣世之逸民、',判断句式。
(2)“一”,全都;”以……为”,把......作为;“不止”,不停止。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思想观点的能力。
“岁月积久,必能养成圣德''意思是,日积月累,坚持久远,就一定能够修养成高尚的圣贤德性。
《劝学》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意思是,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
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这两句都说明人要长期不懈地修身养性,积善改过,才能养成高
尚的德行。
参考译文:
程颐,字正叔。十八岁的时候,上书朝廷,希望皇上诏令罢黜世俗的说教,以王道作为本
心。治平、元丰年间,许多大臣多次推荐他为官,都不肯就任。哲宗初年,司马光、吕公著一
齐上疏阐明他的行为和道义,说:“我们知道河南府处士程颐,致力于学,喜好古道,安于贫
穷,固守气节,言行一定要符合忠信的原则,行动一定遵守礼制法规。程颐年龄过了五十,不
求做官,是宾儒者的高风亮节,圣世社会的隐逸之民。”哲宗诏令他担任西京国子监教授,他
力辞不就职。
不久,诏令他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待入朝觐见之后,又提升他为崇政殿说书。于是,他上
硫说:“陛下正年富力强,虽容智圣哲得力于天资聪颖,而教化、修养之道不可不备。希望皇
上挑选著名儒士入侍君侧,劝讲更贤之道,讲完之后留下以备询问,如果有些小的失误,陂时
谈出看法,日积月累,坚持久远,就一定能够修养成高尚的圣贤德性。”程颐每次进讲,脸色
特别庄严,其中夫有委婉的劝谏。他听说皇上在宫中盥洗而避开蚂蚁,就问:“有这样的事
吗?”皇上回答说:“是的。我的确害怕伤害了蚂蚁。”程颐说:“把这样的心思推广于四海
万民身上,是作为帝王的要道。”
神宗丧期还没有结束,冬至那天,百官上表称贺,程颐说:“季节时序变迁,皇上思念先
帝殷切深厚,希望改朝贺为安慰。”丧期结束以后,有关部门请求奏乐、置办酒宴,程颐又说:
“丧期满了应该用吉礼,而且还应当根据事情的性质和实际情况设置乐舞,现今特设宴请,是
喜庆的事情。”都据此照办。哲宗皇帝曾经因为疮疹不愈而有好些天不到迩英殿上朝,程颐到
宰相那里问皇帝安否,并说:“皇上不临朝上殿,太后不应当独自坐朝称制。况且皇上有病,
大臣难道可以不知道吗?”第二天,率相以下的官员开始奏请政事,询问皇上病况。
程颐对书是无所不读,他的学问是以诚为本,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指导,
扩展到《六经》各书。行动举止,言谈沉默,全都把圣人作为导师,不达到圣人的境界不停止
追求。张载称赞他们兄弟二人十四五岁的时候,便超然脱俗想效法圣人,故最终得到了孔子、
孟子没有被后人传承的学问,向诸位儒生进行倡导。他说话的要旨,就像布帛菽粟(穿的、吃
的)一样朴实,了解他品德的人尤其尊敬、推崇他。程颐一生从教始终诲人不倦,所以当时的
学者出于他门下的人最多,受其学术渊源的影响,这些人都成为当时学士名流。
(2023上•云南红河・高一校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
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
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
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
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
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勺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
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日弟子
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日:“被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宜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芈玲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令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郑子、芸弘、师襄、者个。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
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
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方多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
愈,字退之,南阳人。早孤依嫂读书日记数千言通百家贞元八年擢第迁监察御史上疏论宫
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善政改江陵法曹参军元和中,为国子博士、河南令。愈才高难容,累下迁,
乃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奇其才。召拜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长庆
四年卒。公英伟间生,才名冠世,继道德之统,明列圣之心,有咏冕巩玉之气,宫商金石之音,
为一代文宗。有诗赋杂文等四十卷,行于世。
(节选自辛文房《唐才子传•韩愈》)
15.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早孤/依嫂读书/日记数千言/通百家/贞元八年擢第迁/监察御史上疏论宫市/德宗怒/贬阳
L令/有善政/改江陵法曹参军;
B.早孤/依嫂读书/日记数千言/通百家/贞元八年擢第/迁监察御史/上疏论宫市/德宗怒贬阳
11令/有善政/改江陵法曾参军;
C.早孤/依嫂读书/日记数千言/通百家/贞元八年擢第/迁监察御史/上疏论宫市/德宗怒/贬阳
11令/有善政/改江陵法普参军;
D.早孤/依嫂读书中记数千言/通白家/贞元八年擢第迁/监姿御史上疏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
令/有善政/改江陵法曹参军/
16.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B.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有时也为人治病。
C.老聃:姓李名耳字聃,中国道教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一书,与庄子并称“老庄
D.六艺:文中指“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典籍。
17.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说》首段先强调从师的必要性,并指出不从师的危害,然后阐明择师的标准是“道”,
并非贵贱长少,为下文针硬时弊作了铺垫。
B.《师说》第二段主要通过三方面对比,从不同方面批判当时社会不重师道和耻学于师的
不良风气,对比形成强烈反差,说服力强。
C.韩愈才华和名气盖世,继承了道德传统,阐明了各位圣人的本意,文章气势华丽,精
通音律并成为文学宗师,有诗赋杂文流行于世。
D.《师说》中韩愈批评了士大夫们“耻学于师”的风气,认为他们因为师生之间年岁和学问
差不多,就对从师感到羞耻的想法是错误的。
18.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愈才高难容,累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奇其才。
19.韩愈创作《师说》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所学和文章概括。
【答案】15.C16.C17.D18.(1)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
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2)韩愈才能高很难被世人容纳,多次被贬官,于是写了《进学解》来表达自我。执政官对
他的才能很惊奇。19.(1)对现实贵族子弟浮华生活,不好好向人学习的现状的不满。
(2)希望人们能够向先人一样不耻相师,树立良好的学习风尚。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幼年成了孤儿,依靠嫂子抚养读书,每天能记住好几千字,精通百家经典。贞元八年考
中进士。后来升任监察御史。上疏议论宫市的弊端,唐德宗大怒,贬为阳山县县令。有好的政
绩,改任江陵法曹参军。
“迁监察御史''是动宾结构,“迁''是动词,"升任”之意,"监察御史''是官职名,中间不能断开,
排除AD;
“德宗怒”是主谓结构,“德宗”是主语,“怒”是谓语,应在“怒”后断开;“贬阳山令”是动宾结构,
“贬”是动词,“阳山令”是官职名,应在“贬''前断开。排除B。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C.“中国道教创始人”错,老子应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道教的创始人是张道陵。
故选C。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因为师生之间年岁和学问差不多,就对从师感到羞耻”因果关系错误。士大夫这些人本心就
不屑于从师,“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只是他们的借口,不是
真正原因。
故选D。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所以",用来……的;"受”,通“授”,传授;“孰”,谁。
(2)“累”,多次;“下迁”,被贬官:“奇”,对……感到惊奇。
1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韩愈写《师说》的缘由:
第一,原文“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帅焉,或小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士大夫之族,曰帅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
之”,由此看出,是对现实贵族子弟浮华生活,不好好向人学习的现状的不满。
第二,原文“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
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由此看出,是希望人们能够向先人一样不耻相师,树立良好的
学习风尚。
参考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人不
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
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最终不能解决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
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
(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
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
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
远,却以向老师学可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
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
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
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人。
(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
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而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拜别人为师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
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
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觉得是近乎谄媚了。”
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
种工匠这些人,君子看不起他们,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郑子、装弘、师襄、老聃为师。郎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
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
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
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
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之道,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韩愈《师说》)
韩愈,字退之,南阳人。幼年成了孤儿,依靠嫂子抚养读书,每天能记住好几千字,粒通
百家经典。贞元八年考中进士。后来升任监察御史。上疏议论宫市的弊端,唐德宗大怒,贬为
阳山县县令。有好的政绩,改任江陵法曹参军。元和年间,担任国子博士、河南令。韩愈才能
高很难被世人容纳,多次被贬官,于是写了《进学解》来表达自我。执政官对他的才能很惊奇。
朝廷召回他担任国子祭酒,改任兵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长庆四年去世。韩愈英俊伟岸,
才华和名气盖世,继承了儒家道德传统,阐明了各位圣人的本意。他的文章有极其华丽的气势,
有非常好听的节律,成为一代宗师。韩愈共有诗赋杂文等四十卷,在世上流行。
(《唐才子传•韩愈》)
(2023上•广东广州•高一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
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患。圣人之所以为圣,愚
人之所以为患,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
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自佳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
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乜。半昏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日弟子
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日:“彼与被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
文本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日师
日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多本者之有其实也。
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①:兔园蒙师②,摇笔即毁朱陆③。古人姓
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轻偎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
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
为道,人心之盈贼也,吾惟恐其存也矣。
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展,待左右。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
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④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
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进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
此!
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诸君子过情推奖,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
作《续师说》以谢之。
(节选自黄宗羲《续师说》)
【注】①欧曾:指文学家欧阳修和曾巩。②兔园蒙师:指知识浅陋的读书人。③朱陆:指
宋代理学家朱晨和陆九渊。④何北山:何基,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教授门生,不遗余力。
20.下列对文中画波琅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乳儿粉子/轻偎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
B.乳儿粉子/轻偎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
C.乳儿粉子/轻偎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
D.乳儿粉子/轻偎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俗称断句,也称为句逗,指断开句子的知识。古书没有标点,所以要学习句读。
B.巫医,即巫师和医师,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常为人治病。
C.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一般语言简明,寓意深
刻。
D.艺术,古代指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特指经术。选文即使用了该词的特指义。
2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用三组对比,分层论述,从不同层次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B.文本(一)通过“嗟乎”“呜呼”的点染,加上感叹、反问的语气,批判鲜明,发人深思。
C.“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兔园蒙师,摇笔即毁朱陆”批判当时追名逐利、华而不实
的学风。
D.文本(二)举孙、何二人之例,意在说明执师弟子之礼,乃庄重之事:为人之师,应
慎重对待。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c
(2)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臭。
24.在文本(二)中,作者认为“师道之不传”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案】20.B21.D22.C23.(1)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
(2)不懂得道理,不精通学业,有疑惑却不能解答,那么就没有资格称之为老师。24.有
的老师不懂得道理,不精通学业,有疑惑却不能解答;有的人以做学生为耻,甚至相互都认为
做老师也是可耻的。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年轻识浅的人,轻浮浅薄,动辄就想超过以前的人,自认为与前人相当,世上没有孔子,
不应当在弟子之列。大概不只是以做学生为耻,甚至相互都认为做老师也是可耻的。
“动”作“欲”的状语,中间不断开,排除AC:
“世”作主语,“无孔子''作谓语和宾语,中间不断开,排除D。
故选B。
2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选文即使用了该词的特指义”错误,文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传授的应该是“术数方技等
各种技能“,不是儒家经学。
故选D。
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批判当时追名逐利、华而不实的学风”错误,这句话是批判年轻识浅的人的行为,批判他们
轻浮浅薄,动辄就想超过以前的人,自认为与前人相当。
故选C。
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相若“,差不多;“羞”,意动用法,对……感到羞耻;"谀”,谄媚。
(2)“道之未闻,业之未精”宾语前置,不懂得道理,不精通学业;“解”,解答。
2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结合“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分析可知,有的老师不懂得
道理,小精通学业,有疑惑却不能解答,所以“帅道之不传”;
结合“乳儿粉子,轻偎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
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分析可知,年轻识浅的人,轻浮浅薄,以做学生为耻,甚至相互
都认为做老师也是可耻的,因此“师道之不传”。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
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
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
愚人的原因,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
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
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
不愿问老师;学习了小的却丢了大的。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
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潮笑他们。
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
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
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
这真是奇怪啊!
(节选自韩愈《师说》)
文本二
哎!师道没有流传,难道仅仅是学生的过错吗,同样也是老师导致的。老师,是传道授业
解惑之人;不懂得道理,不精通学业,有疑惑却不能解答,那么就没有资格称之为老师。本来
没有什么可学习,强行聚集道路上擦肩而过之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还不如童子之
师,教给他们句读,或是乖医、乐师、百工之人,传授学生实际的技艺技术。传道授上解惑,
既然没有什么要依靠老师的,那么老师活着时不关心他,老师死了不为他办丧事,也不是过错
了。
当世都把无所忌惮当作高明。代笔门客,张口就骂欧阳修曾巩等人;兔园蒙师,动笔就诋
毁朱嘉陆九渊等人。连古人的姓名都只是道听途说,没有考察清是,就议论人家的学术文章,
(这样的文字)已连篇累牍地出现在坊间书籍上了。年轻识浅的人,轻浮浅薄,动辄就想超过
以前的人,自认为与前人相当,世上没有孔子,不应当在弟子之列。大概不只是以做学生为耻,
甚至相互都认为做老师也是可耻的。哎!真是太奇怪了。如果像这样,那么这种(没有其才实
学的)老师大行其道,人心变得浅薄暴戾,我担心这种风气流传下去。
过去孙明复做老师,收石守道做他的弟子。(石守道)拿着手杖鞋子,侍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的再认识 北师大版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 西师大版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青岛版(五四学制)
- 口腔门诊劳动合同(2025年版)
-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一)2 北师大版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北师大版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苏教版
- 2024年张紧装置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数学-广州市白云区2025年高三下学期期初综合训练试题+答案
- 盆景造型经验
- 2023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小升初数学试卷(含答案)
- ICU护理查房记录【范本模板】
- 威风堂堂进行曲
- 铜及铜合金物理冶金基础-黄铜
- 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
- 金融科技学-完整全套课件
- 物理学史中国古代物理学
- 导管滑脱应急预案演练住院患者导尿管道滑脱
- (完整)小学语文考试专用作文方格纸
- 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考点归纳总结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