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中国电影史”课程_第1页
上海大学“中国电影史”课程_第2页
上海大学“中国电影史”课程_第3页
上海大学“中国电影史”课程_第4页
上海大学“中国电影史”课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电影史教学要求考核方法:1〕出勤率:30%2〕考试:70%教学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课堂上除了笔、书、本等学习用具之外,一律不准放其他物品。中国电影史教学大纲共十周课,每周3学时。初期:从发端到一、二十年代〔1905-1931〕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开展〔1931-1936〕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开展〔1945-1949〕十七年中国电影〔1949-1966〕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1966-1976〕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开端(1976-1983)精英文化背景中的中国电影〔1984-1987〕群众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1988-1996〕21世纪之交的中国电影〔1996-2001〕10、21世纪之初的中国电影〔2001-2005〕第一章:初期:从发端到一、二十年代〔1905-1931〕第一章:初期:从发端到一、二十年代〔1905-1931〕第一章:初期:从发端到一、二十年代〔1905-1931〕第一章:初期:从发端到一、二十年代〔1905-1931〕明星影片公司及其作品1)?掷果缘?:是迄今海内外能够看到的,保存最完整的影片,片长三本,放映约半个小时。由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摄制。该片的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他们也是明星公司的创始人。中国第一代导演。〔放映影片〕影片的主要特色是:1.注意从生活出发,能给观众一些现实体验和感受。取材也趋向市井生活。2诙谐夸张的喜剧形式。喜剧笑料的来源也贴近生活,新鲜有趣,有一定的生活依据。3.影片具有恋爱自由的新思想。这在二十年代是比较新鲜的,有社会意义的。第一章:初期:从发端到一、二十年代〔1905-1931〕第一章:初期:从发端到一、二十年代〔1905-1931〕从1905-到1921年的“商务〞等独立小公司的出现,历时十五六年,总共拍摄将近90部,其中戏曲片13部,新闻片12部,纪录片21部,科教片7部,滑稽短片28部,及长短故事片6部。可见中国电影的早期就建立了影片种类的根本框架。各个电影公司的出现:“明星〞、“长城〞、“神州〞、“上海〞、“大中华百合〞、“天一〞等。创作人员的来源:接受过较长时期的旧文化熏陶、同时又倾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剧艺人和小说家;二是受过西方高等教育或接受“五四〞洗礼归国学生。第一章:初期:从发端到一、二十年代〔1905-1931〕第二章: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开展〔1931-1936〕第二章: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开展〔1931-1936〕第二章: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开展〔1931-936〕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开展〔1931-1936〕第二章: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开展〔1931-1936〕第二章: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开展〔1931-1936〕第三章:四十年代:从沉默到爆发〔1945-1949〕第三章:四十年代:从沉默到爆发〔1945-1949〕第三章:四十年代:从沉默到爆发〔1945-949〕第三章:四十年代:从沉默到爆发〔1945-1949〕第三章:四十年代:从沉默到爆发〔1945-1949〕战后的另一个重大转变是完成了从英雄人物到普通人物的转换普通人的普通生活的角度来把握历史,探讨人生通过象征、抒情、细节营造等手法来实现人物内心活动的外化这种创作倾向当时被誉为“灵魂的写实主义〞的美学追求。“文华影业〞公司是这一时期这一风格的代表公司。第三章:四十年代:从沉默到爆发〔1945-1949〕文华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1、是以桑弧-张爱铃为代表的“桑张〞类型:代表作为:?不了情??太太万岁??哀乐中年??假凤虚凰?2.佐临为代表的纪实性影片,如:?夜店??表??腐蚀?等.3、费穆为代表的作者电影,如?小城之春?曹禺执导的第一部影片?艳阳天?第四章:“十七年电影〞现象〔1952年以前〕第四章:“十七年电影〞现象〔1952年以前〕第四章:“十七年电影〞现象〔1952年以前〕第四章:“十七年电影〞现象〔1956年前后〕第四章:“十七年电影〞现象〔1956年前后〕第四章:“十七年电影〞现象〔1959年前后〕第四章:“十七年电影〞现象〔1959年前后〕第四章:“十七年电影〞现象〔1961年6月-1963年12月〕第四章:“十七年电影〞现象〔1961年6月-1963年12月〕第五章: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1966-1976〕第五章: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1966-1976〕“三突出〞的创作原那么:这是所谓样板戏的经验创作总结:在所有人物中突出重要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对“三突出〞的历史评价:这只不过是创作中内部人物关系的处理,是创作中的一个局部问题,然而把现实中复杂的人物关系简单化、模式化,是违反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那么。第五章: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1966-1976〕“样板戏〞〔1969-1972〕及其摄制经验:1)八大样板戏的根源:京剧剧目有:?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钢琴伴唱?红灯记?;钢琴协奏曲?黄河?;革命交响乐?沙家浜?2〕特殊的电影语言总结:“敌远我近,敌暗我明,敌小我大,敌俯我仰〞第五章: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1966-1976〕第六章: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开端〔1976-1978〕第六章: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开端〔1976-1978〕第六章: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开端〔1976-1978〕造成当时中国电影徘徊状态的原因:1〕当时政治上的“两个但凡〞的错误方针的干扰,“文艺黑线专政论〞,“文艺黑线论〞的精神枷锁仍然戴在文艺工作者的头上。2〕在对待“文革〞的评价上,即要批判“四人帮〞在“文革〞中的倒行逆施,又要肯定“文革〞中的“伟大成果〞造成指导思想的混乱,使得创作中仍有许多禁区。3〕电影管理机构的思想框框也不可能像创作者们那样轻易的摆脱出来。第六章: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开端〔1976-1978〕第六章: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开端〔1978-1984〕第六章: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开端〔1978-1984〕1979年是中国电影开始创新的一年。该年度共生产出故事片65部,较好的有近30部之多,分别于国庆,元旦,春节在全国放映,1979年创观众人次的最高纪录。创作题材多样化:1〕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从奴隶到将军?;2〕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有?瞧这一家子?等;3〕歌颂知识分子的影片有?海外赤子?;4〕“伤痕电影〞,如?苦恼人的笑?、?泪痕?等。第六章: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开端〔1978-1984〕第六章: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开端〔1978-1984〕第六章: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开端〔1978-1984〕80年代初的中国电影理论的几次讨论:关于电影性、关于戏剧性和电影性、关于电影和文学的关系等问题的讨论,客观上使当时的电影创作界和电影理论界对“电影的本性是什么?〞等问题逐步有了深切的认识。尤其是对巴赞的长镜头理论和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的引进和比较,推动了我国当时电影美学的开展,对后来的电影创作中的纪实风格的出现和其他影像风格的兴起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第六章: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开端〔1978-1984〕第七章:精英文化下的中国电影〔1984-1987〕第七章:精英文化下的中国电影〔1984-1987〕第七章:精英文化下的中国电影〔1984-1987〕第七章:精英文化下的中国电影〔1984-1987〕第七章:精英文化下的中国电影〔1984-1987〕第八章:群众文化下的中国电影〔1988-1995〕第四代:受第五代的冲击,第四代的导演的创作风格为之一变。如黄建中的?良家妇女?,谢飞的?湘女潇潇?,就更富于思辨,批判,文化哲学的意味。九十年代,再次受到商业浪潮的冲击,发生了分化:如黄建中的?过年?和?龙年警官?、张子恩的?神鞭?;一局部导演依然坚持自己的创作原那么,如谢飞的?香魂女?和?黑骏马?;另一些导演也就难得再出作品,甚至十年磨一剑。例如胡柄塯拍完?商界?,在90年代末拍出?安居?。然而,仅仅凭借这几部优秀的影片,第四代已经很难称为一股潮流。第八章:群众文化下的中国电影〔1988-1995〕第八章:群众文化下的中国电影〔1988-1995〕第八章:群众文化下的中国电影〔1990-1995〕第八章:群众文化下的中国电影〔1990-1995〕第八章:群众文化下的中国电影〔1990-1995〕主旋律电影的新流向:一方面继续着开天辟地的“创世纪神话〞,涌现出?周恩来??重庆谈判??大转折??大进军?等一批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采用了全知的客观的叙事构架,摒弃了以往的敌次我主的倾向性极强的叙事策略,让观众作历史的见证,把被编排的叙事当成历史,在感怀叙事的偶然性时,成认历史的必然性。同时也注重将伟人的“情〞与“理〞表现出来。第八章:群众文化下的中国电影〔1990-1995〕一方面,出现了表现现实主义的贫民化和娱乐化两种倾向。如?焦裕禄??孔繁森??离开雷锋的日子??凤凰琴??留村观察??被告山杠爷?等避开传统的“冲突式〞叙事框架,以散文化,多视点的方式将英雄塑造成完美的道德原型。这两部影片在重新写人的过程中,专注于表达伦理化的人物,加强伦理化的道德煽情使主流政治与群众娱乐到达契合。第八章:群众文化下的中国电影〔1990-1995〕第九章:世纪之交的中国电影

〔1996-2001〕第五代:陈凯歌?荆柯刺秦王?、?和你在一起?,张艺谋?有话好好说??一个不能少?和?我的父亲母亲?第六代:?长大成人?(1998)标志青年导演群开始了一次集体成长,他们不仅调整了叛逆的姿态,还尽量的防止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对立的出现,使得政府主管部门意识到“第六代〞的整合的可能性。张元?回家过年?路学长?非常夏日?陆川?寻枪?和?可可西里?,王小帅的?梦幻田园?阿年?呼我?管虎?古城童话?王瑞?冲天飞豹?王全安?月蚀?,吴天戈?女人的天空?毛小睿?真假英雄兄弟情?构成了90年代后期的中国电影的新景观。第九章:世纪之交的中国电影

〔1996-2001〕第九章:世纪之交的中国电影

〔1996-2001〕主旋律的影片出现了以下几种态势〔续〕:强国的理想和主流商业化的道路合流:如?横空出世??国歌??我的1919??紧急迫降??冲天飞豹?等冯晓刚“贺岁片〞现象:?甲方乙方?〔97〕?不见不散?〔98〕?没完没了?〔99〕?大腕?〔2001〕。究其原因:首先,遵从娱乐电影的创作规律。其次“市民幽默喜剧〞的套路。其三,众多的明星荟萃,星光熠熠。第十章:21世纪之初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